《羅馬傳》:歌德、拜倫等大師筆下的羅馬什麼樣?

2020-12-25 燕趙都市報

羅馬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不乏各種各樣的故事。鬥獸場與祭壇,演講臺與浴場,節制與享樂。從羅馬的神話,到但丁的《神曲》;從羅慕路斯和雷穆斯的傳說,到屋大維與安東尼的爭鬥。這其中發生的故事,以及圍繞在這些歷史人物周圍散落著的軼事,都給羅馬增添了幾分好奇與遐想。同時,羅馬又是一座被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眷戀的城市,歌德、拜倫、狄更斯、米開朗基羅……他們都與這座城有著深厚淵源,也都為羅馬留下了感情真摯的作品。歷史的宏大,人物命運的糾葛,詩人的讚頌,藝術家的描繪,這些都匯成了羅馬,讓這座城市擁有了複雜多樣的魅力。

現如今,面向歷史愛好者介紹某座城市的書籍,有的專注於詳盡地介紹遺址遺蹟、建築風格等;有的立足於時間旅行,穿越到過去,向你解釋如何在古羅馬用有限的金錢度過一天;也有的如旅遊手冊一般,將城市分解為一個個孤零零的景點,並打上幾顆星星,附上推薦語。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羅馬傳》則獨具特色,作者維克託松金通過多年研究和他對古典世界的情愫,將自己的兩大愛好——古羅馬文化和旅行,集合成書。他結合時間與空間,在介紹城市建築的同時也講述蘊於其中的歷史,在講述歷史故事的同時也帶領讀者回溯故事的發生地。因此,書裡不僅只有那些冷冰冰的石頭和地基,更有著它們背後活生生的歷史。讀者會跟隨本書,領略羅馬鬥獸場、演講臺、元老院、祭壇……以及那些被黃土掩埋著的過去的故事。

歌德曾說:「看到羅馬就看到了一切。」跟隨松金對「永恆之城」愛的步伐拜訪歌德、拜倫、果戈理、狄更斯、馬克吐溫,大師筆下的羅馬,或思想深邃,或靈動鮮活。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城市指南,超脫於你目之所及的建築及景色,這座城市從神話時代建城起就充滿傳奇色彩,諸神的傳說、勇士的決鬥、戰爭的蒼涼、權力的榮耀、文藝復興的鼎盛,衝突卻並存。

俄羅斯當代著名作家蒂娜魯賓娜評論:我現在知道,下次再去羅馬手中要帶本什麼書了——自然是維克託松金的這本。它以嫻熟而明晰的筆調書就,還是一本真正的「圖畫書」,能夠將讀者帶入遙遠的夢幻年代,讓人不由心生詫異:原來正如今天的我們,當年的他們同樣愛過、痛苦過、戰鬥過、背叛過、寫過詩歌,以同樣的熱情創作過。

維克託松金,俄羅斯作家、翻譯、新聞工作者和學者。莫斯科國立大學西方與斯拉夫語文學博士。

松金是俄羅斯最大的英文刊物《莫斯科時報》專欄作家。在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文化歷史課程,並在英國、法國、挪威等各大高校舉辦文化及語言講座。

他出版的維多利亞時代犯罪小說集《不只是福爾摩斯》大受歡迎,獲得由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授予的「年度圖書」獎。他著作的《羅馬傳》獲得2013年「啟蒙者獎」,這是俄羅斯非虛構類作品最重要的獎項。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萬城之城|「看到羅馬,就看到了一切」
    從古代作家的筆下和枯燥的教科書中挖掘出羅馬那些已經不再鮮活的人物,讓他們重返當年曾經愛過、戰鬥過、嬉笑過、耍過陰謀、談過買賣的地方——這就是本書的使命。如果你的旅行計劃單中有前往這座「永恆之城」,心裡充滿了對於古羅馬的遐想,或者曾流連於羅馬街巷,希望在家裡重溫舊夢,那麼,本書就是寫給你的。
  • 木心:拜倫的一生是十足的詩人的一生
    當時每個沙龍都談拜倫,誰不讀,誰就是落後分子。拜倫最重要的詩是《曼弗雷德》(Manfred),是他從瑞士阿爾卑斯山到義大利時所作。主人公曼弗雷德是個強烈的異端,悲觀、厭世。當時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也剛問世——歐洲就有如此精神上的明星——歌德說:「此詩是模仿我的,但卻是一種新的東西。」法國人丹納(Taine)評價二者曰:浮士德是庸俗的,曼弗雷德是血性的;歌德是普遍的,拜倫是個人的。
  • 歌德:黑暗孕育了光明,而光明卻背離黑暗、詛咒黑暗
    歌德年輕時恃才傲物、一騎絕塵,隨著年歲增長,歲月安穩,他性格中市民性的一面日益凸顯。他越來越討厭偏激的觀點,暴力的行為,連帶著不認同劍走偏鋒、憤世嫉俗之人,比如拜倫,比如貝多芬。歌德驚嘆拜倫的非凡才能,認為在創造才能方面,世人無一能與拜倫爭鋒,「我沒有見過任何人比拜倫具有更大的真正的詩才。」但是他對拜倫的性格卻不以為然。歌德痛惜拜倫的早隕。他認為拜倫跑到希臘參加那裡的解放戰爭,是「對世界的誤解」。
  • 讀拜倫與雪萊(下)
    這個反叛的個性跟拜倫真是有一拼。1816年,雪萊旅行瑞士日內瓦一帶,開始與詩人拜倫交往。1816年夏天,雪萊夫婦和拜倫在日內瓦湖畔度假,拜倫提議大家寫鬼故事來打發陰雨綿綿的下午。瑪麗·雪萊(雪萊的第二任妻子,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寫了日後成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的雛形。
  • 孫一洲評《歌德》︱「海倫——古典而浪漫的幻象」
    不正是他高朋滿座的客廳讓歌德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嗎?不正是他整日吹噓年輕時的心靈淨化之旅,把羅馬視為祖傳的拉薩,讓兒子寫出了《義大利遊記》,讓孫子最終也客死異鄉嗎?最重要的是,不正是他幫閒不幫忙的生活姿態,親手將歌德送進了魏瑪的袖珍宮廷,直到「倒貼貴族」最終出現在一代新人嘲諷歌德的訃告裡嗎?才華橫溢的文青歌德在仕途上將應名點卯的法官歌德彎道超車,端賴父親的身教。
  • 這條神奇的旅行路線,為文學大師、音樂巨匠的經典之作帶來無窮靈感!
    羅馬、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那不勒斯……充滿著浪漫與藝術氣息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總是令人流連忘返,也成為眾多藝術家的靈感源泉,一部部廣為流傳的經典傑作在這裡誕生。對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而言,赴義大利旅行是一生中的重大事件。1786年,他化名「菲利普·米勒」,提起背包行囊,獨自一人鑽進一輛郵車向義大利揚長而去。
  • 拜倫的《該隱》
    試圖理解拜倫,不能忘記他的這個姿態,然而,要是過於當真,恐怕又要中他的圈套。事實上,一個以文名立世的人,故意貶低自己的寫作,其聲望只會更高而不是相反,想必拜倫是深諳此道的。而《該隱》這部作品則讓人警覺,他的那些「作態」之語多半只是一種掩人耳目的維持風度的策略,其下所隱藏的,那個嚴肅的、沉思的、焦慮而憂心的拜倫,可能才是他的本相。
  • 布拉格的文藝之美:歌德筆下"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圖]
    原標題: 布拉格的文藝之美:歌德筆下"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圖]  編者按: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應捷克共和國總統澤曼邀請,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捷克首都布拉格,有著中歐的浪漫,中世紀的精緻,波西米亞的小資情調以及散不去的文藝氣息,在歌德的筆下,「布拉格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布拉格到底有多美?
  • 懷念拜倫:以悲傷,以眼淚
    但是「英格蘭詩會」以為這位偉大的浪漫作家,由於他的詩和「他對於社會公道與自由之經常的關切」,還是應該享有一座紀念物的,西敏寺也終於改變了初衷,在「詩人角」裡安放了一塊銅牌來紀念拜倫。文人名世,主要的是靠他的作品的質地。拜倫的詩好像是多少為他自己的盛名所掩。不過,在西敏寺給他立一塊銅牌,他還是當之無愧的。---梁實秋文集《拜倫》
  • 拜倫《唐璜》,一個沒落貴族公子的命運宣言
    拜倫前兩位作家的唐璜是個貪戀酒色、生活糜爛、最終被作家打進地獄的浪蕩子,而拜倫卻一反之前的形象,將將其描繪成正義善良的象徵。在開頭第一章節交代了16歲的唐璜由於與貴族少婦茱莉亞發生愛情糾葛,並事情敗露後,唐璜的母親不得已只能讓他出海遠航。
  • 陳平:歌德與建築藝術
    [9]  這是一座優美的科林斯式神廟,建於羅馬時期,那優雅成熟的古典風格給歌德留下美好印象,他心中充滿喜悅,離開時依依不捨。羅馬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他第一次到達時就在那裡住了近四個月,結識了瑞士畫家、美術史家邁爾,與語言學家莫裡茨交往,並與畫家蒂施拜因結伴而行,考察建築與藝術。
  • 把歌德算計了的心機女
    在這樣的情況下,她在歌德去世後出版了《歌德與一個孩子的通信》,幾乎沒人會懷疑這些信件的真實性,她成了歌德忘年戀故事的女主,歌德的女繆斯。可惜貝蒂娜翻了一個很多這樣的人都會犯的錯誤,她沒有把歌德給她的真實信件銷毀。1820年,她和歌德的真正手札被發現,人們才知道這位女士改寫了歌德給她的回信,而幾乎重寫了自己的去信,並且更改了日期,使它們間隔不要過長。
  • 德國大文豪歌德居然是個花心大蘿蔔!
    於是,歌德動身前往羅馬。>他的旅行宗旨很有古典意義外在的浪遊能使心路歷程趨於成熟他認為靈魂深處的一部分藏在義大利只有親自去了才能得到挖掘但如許多羅馬旅客一樣約翰·海因裡希·威廉·蒂施拜因《歌德在羅馬坎帕尼亞》1787年,油畫,164cmX206cm施泰德藝術館藏(德國)「坎帕尼亞」一詞意即「鄉村田園」。
  • 民國詩僧蘇曼殊與他翻譯的《拜倫詩選》
    蘇曼殊的詩為人傳頌,不為人熟知的是,他還是中國最早翻譯拜倫、雪萊詩作的詩人之一,中國翻譯史上第一部外國詩歌翻譯專集就出自這位天才之手。蘇曼殊是在上海第一次接觸到西方文化的。1896年,蘇曼殊十三歲時,他隨父來到上海,跟從西班牙牧師羅弼•莊湘博士學習英文,並開始了解西方文化。
  • 拜倫和雪萊:兩位傳奇性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拜倫:我的一生就是一場鬥爭 拜倫的出身和雪萊的很相似,都出生於貴族家庭。但是拜倫的家庭雖然古老,但是已經徹底走向了沒落。拜倫是在劍橋讀的大學,在大學時期,拜倫就已經受到了啟蒙主義的影響。
  • 拜倫詩選
    喬治 • 戈登 •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舉世公認的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 超越時代的正能量:歌德名言三則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 大詩人拜倫的荒淫一生
    就這樣,拜倫得了個世襲男爵的身份,人稱「拜倫勳爵」。這一年他10歲。慢慢長大的拜倫,開始對性愛感興趣了…… 很快,拜倫就看上了學校裡的一名15歲的細皮嫩肉小男生。 是的你沒看錯,我們的拜倫勳爵是個雙性戀。 這個貌美的小男生據說是校合唱隊的成員,據拜倫描述,該男生「聲音極其美妙,引誘得我不行」。
  • 歌德學院X中間劇場 「劇本市場計劃」 | 銀河怒
    2020年10月,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北京中間劇場與柏林戲劇節合作,聯合呈現「劇本市場計劃」。在此計劃下,歌德學院和中間劇場資助兩組中國本土年輕戲劇人,將近年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單元的兩部劇作文本——樸本的《銀河怒》和奧利維亞·文策爾的《一億億億字節人生》介紹給中國觀眾。「劇本市場計劃」旨在挖掘和支持年輕戲劇創作者,促進中德之間戲劇領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本計劃始於歌德學院與中間劇場於2020年7月合作舉辦的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工作坊。
  • 2020年羅馬大師賽德約科維奇奪冠
    【羅馬賽德約科維奇奪冠】北京時間22日凌晨,2020年羅馬大師賽結束各項比賽的角逐。德約科維奇最終以7:5、6:3擊敗了施瓦茨曼,奪得今年第4冠、生涯第81冠。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第5個羅馬賽冠軍。比賽開始不久,德約科維奇連續遭到破發,以0:3落後。不過,他很快找回了狀態,並將比分扳平。最後時刻,德約科維奇頂住壓力,以7:5先下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