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也並非全都不飲酒的,只是,女子一般都不會像男子那樣,純粹為了喝酒而去喝酒。
女子飲酒,有時候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憤懣之氣。是的,男子有男子的煩惱,女子,也有女子的愁苦。李白不是也曾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嗎,女子也一樣,在她們愁悶之時,也會借著三杯兩盞淡酒,向月亮訴說自己的情懷。而且,在我看來,對月訴愁這件事情,還是應該由女子來做,才更為合適,因為,那月宮裡可是住著一位仙女嫦娥啊,一個像李白那樣的大老爺們,對著月亮訴苦,總讓我覺得有些奇怪。還是讓女子來吧,對著月裡的嫦娥,說上兩句姐妹間的悄悄話,飲上兩杯淡酒,也是一個不錯的遣懷之法呢。
對於這一點,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給我們做了一個絕好的榜樣,有一出京劇,叫做《貴妃醉酒》,就將楊玉環對月飲酒澆愁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的。那一夜,楊玉環奉命去百花亭陪伴唐玄宗賞月,卻不想被其他妃子奪寵。楊玉環被封為貴妃,那真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啊,如今被人搶了風頭,她又如何能不難受呢。在這個月色皎潔的夜晚,她卻覺得無比寒冷,風冷、月冷、夜冷,但是,這一切都比不上她的心冷。
只能借酒澆愁了啊,只可惜,「舉杯消愁愁更愁」,就算是有醇酒入喉,又如何能讓這個因失寵而心中嫉妒的女子高興起來呢。她「天生麗質難自棄」,卻不料君王這次不賞識她,她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令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然而,今夜的花園裡是如此冷清,她的嫣然一笑,又有誰來欣賞呢?
於是,她脫去風衣,狂舞高歌,醉意朦朧,翩翩起舞。一個女子若是要醉,就醉到這樣程度就行了,楊貴妃不愧是四大美女之一,懂得把握分寸,她的醉,恰到好處,不能增一分,也不能減一分,酒,將她的千嬌百媚,烘託到剛剛好,非但沒有露出醜態,反而將那嬌嗔的潛在之美完全發揮了出來。這樣的一個女子,我見猶憐,又何況是唐玄宗呢?
女子飲酒,也有的時候,是因為那掩飾不了的才氣。男子常常趁著酒興來做詩,就好像李白那樣,「李白一鬥詩百篇」,若是沒有酒來澆,又如何能有李白那滔滔不絕的詩才呢?同樣在女子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才,比如才女李清照,她幾乎就是一個在酒裡泡出來的詞人,查看她的詩詞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涉及到酒的,酒,甚至已經成了李清照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了。
不管是在豆蔻少女之時,還是在年華老去之時,在她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酒的影子。「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位沉醉在酒中的少女,是如此天真爛漫,酒,讓她多了幾分活潑,多了幾分率真,將她的內心整個兒都給釋放出來了。再看她那「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種感覺,又將相思之情發揮到了淋漓盡致。李清照為何會在黃昏之後,把酒而立呢,無非就是翹首以盼,等待心愛的那個人回來罷了。再看「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其中,又蘊含著多少愁意啊,酒只能是酒,抵擋不了現實中的風霜之侵。這個名叫李清照的女子,當時面對著國破家亡之悲,只能借酒來令自己稍稍釋懷。
這酒飲到了李清照的腹內,就凝成了一句句的好詞,讓讀它們的人,隨著詞人或喜或悲。
當然,雖然說,女人都有著似水的柔情,但是,幾杯醇酒一下肚,有時候也會豪情萬丈起來,在她們心中,其實也並不光光只是想著兒女情長之事,她們也會將國家大事,放在自己的肩頭。
近代的鑑湖女俠秋瑾就是這其中的傑出代表,「無端身世茫茫感,獨上高樓一舉觴」,她曾與好友暢敘飲酒,酒酣耳熱後,她拔刀起舞,長歌當哭,那歌聲悲壯動人。誰說女子不如男呢,這秋瑾飲了幾杯酒之後,女子的柔媚之態,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則是天縱的豪情。想當年,荊軻和燕太子丹在易水旁送別之時,荊軻也曾飲酒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秋瑾的豪氣,比之當年的荊軻,竟然也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秋瑾還在一首名為《對酒》的詩中寫道:「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千金買刀,貂裘換酒,這是何等豪壯啊,比之當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李白,也絲毫不會遜色吧,更何況,秋瑾縱酒,不是因為她酗酒,而是因為她要借酒來激發自己的愛國豪情,為的是能夠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為碧濤。
秋瑾不光只是說說的,她在回國省親的時候,認識了蔡元培和徐錫麟,加入了光復會,後來在回到日本後,又正逢同盟會成立,她便又以滿腔熱忱加入了同盟會。借著醇酒,她將自己一己之悲歡,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這種襟懷,別說是女子,就算是男子,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這些位不凡的女性用她們的事實告訴我們,女子飲酒,原也不是不可,略微沾唇,適度飲酒,也能讓女子忘情忘憂,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來。不飲酒的女子,是美的,但是,飲酒的女子,其實也未必真的就是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