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陰,文始法藏

2021-02-19 一玹氏

 

寰宇星辰,廣渺浩瀚,各自遵循著規律與不規律懸浮並高速運動於虛空。是什麼力量讓它們這般存在?是什麼力量使其規律與不規律?正眼本已三界稀有,然,天人正眼不可思,本覺正眼不全知,唯法藏正眼盡然。

 

法者,文也,在太古先人的字典裡「文=道=常=心=體」=「法=藏=易=識=用」。一切法為後者,一切法非有為非無為。前者無言說,後者即矩規、即承負、即傳遞,也所謂大悲同體,貫穿千秋萬載。每一個姓氏就是一隻法脈,每一個字符就是一紙箴言,每一種祭祀就是一種傳遞,每一種綱倫慈濟就是一種承負。

 

先人從蠻荒中冉冉升起照破萬古長夜,天道承負代代星火相傳,演繹家國天下、人文世理。有伏羲持矩、女媧持規而法天則地,有燧人氏經火、弇茲氏濟水經天濟人;有老莊拾記憶、孔孟究人倫,有家有族群、有國有天下;有後人之百宗、有近前之諸教;有後世道家的玄與妙、佛家的智與慧、儒家的經與濟,亦有那尚在探索成長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或名其他種種思想。

 

萬有不離始祖,百華終有天尊。記憶的汪洋中,那劃破長空的始祖,姓「文」,也曰「始」,即言「文始」,也曰「天尊」。萬有太宗以為文,萬法之極以為始;大而經,小而濟;經世,濟人;華文化的輪廓,人法度的遺蹟。言至於此,為曾自詡文化人而慚愧至極。慚愧尚可醫治,想必那自持堅固也能化,不免又稍許安慰。回頭,人海深處,長舌卷霧,東郭先生說具足圓滿,南郭先生說修行悟道,西邊日出一片雨,北邊頃刻一地毛,緣是一切歸文始。

 

文始有法藏,法藏展淵深,淵深藏枝節;枝節以綱倫,綱倫演紋理,紋理中文人;文以成人,人以成藏,藏以成法。文始為宗,法藏為教,宗為天地月明熠熠清輝,教為十方寶鏡郎朗明晰。文始即是宗也是教,不是現代人已經固化的宗教模型。宗教是生靈認識自己的鏡子,也是後世宗教演繹的基本軌跡,能夠清晰認知這一軌跡的宗教都不是迷信,相反是人類發現本質修復傳承的根本路標、是曙光、是未來。

 

 

五千年範圍裡琳琅滿目的派學中,最原始的一個叫做「文始派」,事實上五千年之前叫「文」,後人叫「文始」但沒派,所謂三教五教諸教、這家那家是五千年後的事。

 

文始派自古為至道之學的最上乘,虛無為本,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這「丹」煉的不是陰濁之體,或是任何可得、可證、可去,而是遍法界的本體自性。無有,無為,無執為根;虛以無極,從無上下,內不見我相,外不見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與真空,似契似離,同於大通而無礙;臻於大成,慈航導引,生生世世,天道承負,終至齊天。

 

時間淹沒了這一傳承,後世的任何一種「文始派」都在某種角度缺失。所幸大乘佛法做了詳盡的種種方便補充,欲知「文始」全貌,恐只有登頂後世大乘佛法方能略見全貌,方知「文始」為大成法藏。有善知識,到東土曾讚嘆「東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氣象」。唯有這樣的土地方能演繹出令人嘆為觀止、千轉難逢、獨一無二的大乘佛法,儘管時間在它身上依然積攢塵垢。

 

文始派古時,質樸而天華,至後世人心天真塵沙積聚難治難愈,文始法不得已成為隱學,講究傳承,被叫做隱仙派。近代有不同的文始派,基本都尊老子、尹喜、麻衣道人、陳摶等先聖為祖。事實上自遠古至今文始派的傳承講究無門無派,因為有門有派首先就違背了《道德經》《文始真經》的第一句;甚至不講究師徒輩分,可能是朋友鄰居教給,或是長輩教給晚輩,這些文化傳遞的內容包括節日、節氣、祭祀、民俗、家譜等,「文化傳遞」這是現在都還能觀察到的一部分;這種文始傳承,是古老的父為子綱等等教條的基礎依止,孔子那個時代則早已沒了記憶。

 

歷史上最後一個文始派真人尹喜,得到不同長輩、朋友、師長、鄰裡的教授,於羽化後留下《文始真經》。尹先生在函谷關,遇老子得傳九字真言「宇柱極符,鑑匕釜籌藥」,這九字真言,「宇」說的是本體、道、自然、十方,「柱」為本覺之後建立天地,「極」說的是聖人為「極」應尊應供,符者精神,鑑者即明心,匕者說食,釜者講化,籌即物,藥即治。尹喜先生以此九字真言,撰為九篇,《文始真經》成。這九字真言,後世只有葛洪是真懂了,葛洪精通六甲密祝演繹「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類似尹先生的九字真言。這兩個九字真言每個字都代表一種聲咒,每一個字都對應一種結印,溝通一種場能,不同的組合可以配合奇門遁甲應用,被後人演化成多種版本的方法論。

 

斯人已矣,時值夏至「太上真文寶籙龍章鳳篆上清真境禹餘天宮接經教主靈寶天尊」聖誕之際,淺憶強說片語以示叩首。太上道君,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餘天宮,與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結空梵氣,大方一丈啟真源;刻玉鑄金,理別三乘開妙緒。強名曰道,尊以為君,世以為文,文以文始,文始天尊,日食尊德。

 

 

夏至與冬至,是兩個重大的節氣,古代都有祭祀和國家大典「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冬至是天的生日,相應的按陰陽消長的角度,夏至也是天的生日,兩者無法被設計而只能被圍繞,不同的是冬至暗喻,夏至藏隱。一陰一陽,謂之道。夏至一陰,冬至一陽。夏至為文始,冬至為法藏。

 

冬至和夏至在十二地支的圓中,行成子午線,在人體中就是會陰連接百匯的直線,百匯是諸陽之匯,會陰是諸陰之總。十二地支中從子至巳為六陽,冬至陰極,所以是「子」,子者止,陽往復「始生」;從午至亥為六陰,夏至「巳」陽極,故曰午,午者仵,陰「始長」。

 

十二地支的六陰、六陽對應著人體二十四經脈的六陰六陽,也對應著四季和二十四時辰。在人的上半身行成縱與橫的兩個小周天;在人體全身行成縱與橫位置的大周天,而奇經八脈借力協調連結人體大小周天。相應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經脈對應著人體臟腑和脊柱。夏至與午時對應的是心臟,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的是心陽;經絡對應手少陰心經,脊柱對應是第五胸椎。

 

夏至午月,為天風姤卦,姤卦初爻為陰爻,其它為陽爻,象「夏至一陰生」,陽氣之極一陰來復。上乾下巽的天風姤卦,夏至陽達極點盛極必衰,易乾卦卦辭「上九,亢龍,有悔」,相應夏至,陽氣的極致下陰氣開始往復。故書言「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兇荒,民之札喪」。

 

天朝五千年炎、黃、堯、舜、禹、殷、周、秦、漢,夏至,國家主持祭祀,以傳承「文」之理。周朝穩定後,得以有時間撿起傳統,《周禮》「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兇荒,民之札喪」的說法。這裡的「地示」即大地,「物鬽」即百物之神,相應的冬至也喻天,人格化後指不同名號的天神。

 

遠至近古的炎黃,下至近代的明清,國家和平穩定時期都以一方一圓演祭祀,方圓的哲學已經成為潛移默化的存在,而天圓地方是造物物理屬性的基本結構和線條。「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方澤指的是方形水池表大地之德,用於夏至祭祀活動;相應的冬至祭天於寰丘演蒼天之道,一方一圓,記憶著華人順天應人的「文化」美學。

 

 

夏至陽極復陰三候應,鹿的角脫落了,蟬兒開始鳴叫了,半夏和木槿花兒繽紛了。夏為大,亦隨華,至為極,萬物此時繁茂至致,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隨陰之物始現,隨陽之物始衰。鹿角是隨陽之物因此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乃純陽之物感陰鼓翼應天而鳴;喜陰的草它在仲夏時分生長,而得「半夏」之名。

 

麋與鹿

 

天地之先聖人弇茲氏,一雙透露著慈悲的眼睛,看著晶瑩萬有生靈,思考著誰能應這夏至與冬至之意呢?這時在草原上的靈物「鹿」回頭看了過來,萬物一體的意思也是凡聖互聯,聖人之心第一時間為鹿所應。於是鹿成為夏至與冬至兩節點的物候代表,那鹿的動作也被後世設計進了養生功夫裡面,至後世的八段錦被叫做「五勞七傷往後瞧」。

 

鹿被一科為二,一名「麋」,一為「鹿」,一身靈氣歸於角,一麋屬陰一鹿屬陽,一應夏至陽之極,一應冬至陰之極。麋鹿印至陰至陽,夏至陽氣始衰,冬至陰氣始退,自然界更替之規,表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律。鹿,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

 

蟬與禪

 

二候蟬始鳴,蟬就是知了。蟬非感陰而鳴,是先天一股純陽至極時,隨乾卦裡面的一陰之氣始生而鳴。蟬,在成為蟬之前要經歷漫長的、多次的脫殼完成蛻變,成為蟬時才能發出每秒上百次的高頻率振動的聲音。蟬兒,知了,一生不食雜濁,唯飲甘露蟬性高潔,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出世發聲,震耳發聵——知了,十方無影像,六道絕形蹤。

 

禪與蟬的不同,禪披上了衣服表示人,禪者與蟬者兩者物像有別、過程雷同、道體無二。蟬在未「知」時為蟲,人在未「了」中為迷。蟬兒鳥獸,演了這蒼天之意,三千世界大雷音,知了知了,入得那千年古剎三尺經,投得那市井百家一場戲,知了知了,各自隨緣去了。

 

半夏與木槿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野生藥草,因夏日之半生長而得此名。《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乾變為兌。五上兩爻為半離,離為夏,故曰半夏。離為生。」別稱甚多:三步魂、三開花、三角草。經雲「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世皆言得三的意思,而未知三之全也,更那堪言萬物負陰而抱陽。

 

木槿,木槿是朝開暮落花,傳說遠古時,有三株木槿花由仙子所化,開時滿樹晶瑩剔透花香四溢,於是便招來混沌、檮杌、窮奇、饕餮來搶奪。由於四獸此刻心處貪嗔,發出了晦暗的磁場,三株木槿便枯萎了,四獸撒手而歸。後來,木槿被九天玄女一滴甘露所救,再復芬芳。木槿仙子為了報答造化之恩,便攜帶明朗、溫柔、堅韌、感恩的花語入了這世界,照耀這世間,身體贈世人,心香饋眾生。

 

花語

 

每一朵花兒,都一個花語。每一個花語,都有一個故事。遙遠的天極有一片花海,花海裡住著百花之主的花仙子,仙子日日用她晶瑩的淚珠澆灌不同的花兒,使得這些花兒攜帶不同的花語,駐世間溫暖人類的心靈,以報答造化恩德。於是這人間樂章多姿起來,仙子將自己的魂魄藏於不同類花的種子裡,通過花兒演繹著愛與被愛的統一,善意與祝福的溫情,加持與被加持的循環。

 

夏至的彩虹是天的妙筆,採擷了天的精華;夏至的花兒則是這妙筆的詩意,綻放了星河的妙微。天機朦朧,道是無情卻有情;人心婉轉,正是緣起仍歸滅。百花之意,各應氣候而表,依用意而傳遞,夏至值荷花。

 

荷純潔、無邪、清正、高雅,得數種雅稱:芙蕖、水華、菡萏、芙蓉、六月花神、藕花、靈草、凌波仙子、水宮仙子、君子花,成為諸教善知識的御用。荷清香四溢,能泌人肺腑,這玉肌水靈之物,是花仙子第一滴淚所澆灌,迎烈日而清靜安詳,出淤泥而不染半分,這形象常用以鼓勵世間問真的行者。

 

封神演義通天教主云:「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書中三教是指闡教、截教和西方教。而從後世儒釋道的角度看,道為種性為根,佛為幹能通道,儒是花葉世間綻放。儒家釋門道相通,三教文始盡悲慈。

 

諸教駐世無非圍繞「心、性」二義,說「靜、淨」二諦。荷花根如玉不著諸色,荷莖空不見五蘊,荷葉碧清生無掛礙,荷節疏通萬竅玲瓏,穿戴綠紅表華有。心幽我與濁世合二為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池澤最秀,圓影覆華。正是:

真假幻實不相論,

根入泥潭葉作塵;

惟見菡萏端頂處,

白紅相間示真天。

 

食為天

 

夏為火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味苦之物助心氣而制肺氣;食酸味固表、食鹹補心。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

 

關於養生世人也說得太多了的,一氏節氣一般不參與千篇一律的贅述。北方講究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南方人則有不同的記憶「夏至餛飩冬至團」。但兩者都吃到了一個相同的名字「餛飩」。混沌等於餃子,餃子等於餛飩。為什麼要在兩個至節這天吃餛飩?

 

吃餛飩/餃子的習俗,最次之也得定義為哲學。本體之名亦曰「混沌」,混沌為一切父一切母,「餛飩」與「混沌」諧音,餛飩等於混沌。聖人將這個記憶通過吃餛飩藏道於俗。餛飩就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就是混沌未分,道氣未顯之初。古人言: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至日食之。是也,千古諺語——民以食為天。

 

 

寫給夏至的歌:

 

《夏至》

 

閒賦青林中

放肆戲輕風

昂首意氣起

持扇折雲羽

 

此番消夏季節

驚濤駭浪大地。

一時坐觀雲起,

如是我聞夏至。

 

至,是終點,

也是起點。

夏,是山河萬朵,

也是俱寂。

 

花兒們燃燒著最後的傾城,

盡表芳華也枯萎。

萬物隨四季的升降而流動,

盡說成住也壞滅。

 

《夏至》

 

蟬鳴伴溪水,

花語隨路人;

大悲緣同體,

拈花指月去。

此致。夏至祝安。

相關焦點

  • 明日夏至,陽氣漸弱,陰氣滋長,一個方法清理心中陰火邪風!
    夏至日過後,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過後,正午太陽高度角也會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
  • 夏至一陰生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
  • 夏至 一陰生,這樣吃清熱解暑,寧心安神
    丨節氣特點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人類測到的兩個節氣,遠在以土圭測日的時代,便測到一年之中有一天日影最長與一天日影最短。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古人將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此時鹿角脫落,知了鳴叫,半夏感陰而生。
  • 楊澤計:夏至這麼做,才不會留下一身病!
    夏至還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在《周禮·春官》中就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的記載,《史記》也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 古人對夏至如此重視,認為夏至是一個陽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古語有云「陰陽爭,死生分」,「夏至一陰生」,對於看重陰陽的古人而言,夏至是非常特殊而重要的節氣。
  • 夏至|暑雨催「夏至」,蟬鳴聲裡惜清涼
    今日 05:43:38 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是我國出現最早的節氣。《尚書》記載,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夏至·三候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每五天一個變化。「一候鹿角解」說的是: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 夏至 | 日長之至,是謂夏至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夏至代表炎熱夏天的來臨,多會出現暴雨天氣與江淮地區的梅雨狀況。每當夏至來臨,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交節點,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因為夏至時節正值收麥,所以古人有在這天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的百姓在夏至祭神靈,希望能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 夏至,但惜夏日長
    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兩個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夏至節氣後,氣溫會逐漸升高,到三伏天時最為炎熱。
  • 詩詞夏至:宵漏自此長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景祐夏至皇地祗二首宋·佚名其一赫矣淳耀,俶載帝基。一牙以定,萬國來們。寅恭潔祀,博厚皇祗。威靈攸在,福祿如茨。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詩詞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 夏至丨聽一曲《流水》:夏至已至,感受夏日的美好與寧靜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一候鹿角解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 高人陽一陰二,低人陽二陰一
    可以看到,三陽卦都是一陽二陰,三陰卦都是一陰二陽,這就是「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三陽卦中的陽爻為奇數,三陰卦中的陽爻為偶數,這就是「陽卦奇,陰卦偶」,其中所示的德行又是什麼?陽為君,陰為民,三陽卦所以是「一君而二民」,尊卑有序,當然是君子之道;三陰卦所以是「二君而一民」,想想皇室、權臣、巨宦、後宮、外戚等擅權亂國之象,當然是小人之道。
  • 夏至日,在詩詞裡邂逅最美的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by 凌茶茶 有關夏至的詩句(一) 思歸 時初為校書郎 (唐)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 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有關夏至的詩句(二) 夏至後得雨 (宋)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 節氣| 今天夏至,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測定的一個節氣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6月23日 星期二白天到夜間:陰微風轉東南風3-4級,30到25度。6月24日 星期三白天到夜間:陰轉小雨微風,26到22度。
  • 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圖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伏羲氏精美絕倫的設計!
    《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說:「《易》以道陰陽。」《周易·繫辭》中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  太極圖是陰陽之道的最好體現,表達了《易》之三易:簡易、變易、不易簡易,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 陰陽開合樞-陰昇陽降陰出陽入
    請以卦論∶幹為天,幹之左為坎水,右為兌水,是水行天上也,而非水也,乃水之陰氣上升於天也;若陰升於天,而氣化之不及,則陰霾四起,而天象變矣。坤為地,坤之左為震之雷火、巽之風火、離之正火,是火出地下也,而非火也,乃火之陽氣下降於地也;若陽降於地,而氣運之不周,則赤滷不毛,而地象變矣。然論卦象猶虛也,請實徵諸時。試觀一歲之間,夏至以後,酷暑炎蒸,若非陰氣潛生,大雨時行,則大地皆成灰燼矣。
  • 夏至將至,北方吃麵,廣西玉林吃狗肉,你那夏至吃什麼?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晚最短,這一天正午影子最短。在中國,素有跟著節氣時令食補養生或者過節的傳統,在24個節氣中,過夏至和冬至更為隆重。
  • 明日夏至,一首《雨》為您帶來清涼一夏,送給大家~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最熱模式」就要開啟,你準備好了嗎?明日夏至,一曲小提琴《雨》,為您帶來一夏的清涼!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 夏至.
    據載,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時節自古有慶祝豐收、祭祀先祖的風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夏至在古代是作為節日被納入祭祀禮典的。古代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一候鹿角解。夏至時節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鹿角開始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