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我愛我家》二十年:你是我記憶中忘不了的溫存

2021-02-13 三聯生活周刊

編者按:1993年,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在北京開機,隨後的一年中,這部室內劇的持續播出引起了熱烈反響,一舉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經典作品,劇中的代表情節、臺詞、插曲流傳至今。新近出版的《我愛·我家》一書披露了電視劇誕生的幕後故事,書中寫道,「我愛我家」這個英達認為有些語病的短語由王朔提出作為片名,在電視劇播出後遂成流行。特此摘錄書中關於電視劇誕生的部分內容,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難忘的經典之作。

1993年5月初,中國工人運動學院(現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校園演播室開始熱鬧起來。

一群電視人搬著道具、扛著機器來到這裡,有條不紊地在四百平米演播室布置現場。他們所搭的景致在這間演播室裡從來沒有出現過,中心區類似一個家庭的客廳,但只有三面牆,旁邊還有廚房和飯廳。布景正對著的一面,則是用木板搭成的看臺。

這群人以年輕人居多,為首的是一個稍稍顯胖、高高大大的年輕人,戴著略顯誇張的寬邊高度眼鏡。儘管他還不到三十三歲,但微微長出的絡腮鬍子使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些。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個年輕人有些眼熟。剛剛播完的室內電視劇《愛你沒商量》裡面就有他的演出。再早幾年的電視劇《圍城》裡,他扮演的趙辛楣令人印象頗深。

此人的姓氏非常少見,姓英,名叫英達。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

雖然已經從事了多年的表演工作,但英達內心一直想的是獨立做導演,而且要導演的作品形式在國內還從來沒有出現過——情景喜劇。

從工作人員所穿T恤衫上的卡通字可以看出,這部電視劇的名字似乎有些語病,叫作《我愛我家》。

英達所在的英家,曾經顯赫一時。英達的曾祖父英斂之,是《大公報》和輔仁大學的創辦者,祖父英千裡是教育家,父親英若誠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翻譯家和話劇導演,還曾擔任文化部副部長。

自北京七十二中畢業之後,1979年英達考入了北京大學心理系。一直想當演員的他在學校搞起了北大話劇社,在劇社做導演和組織工作。1983年大學畢業,英達獲得了科學理學學士學位。他原來準備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但由於眼睛高度近視,只能按照心理學的方向被分配到北京東城師範學校教書。他不甘心一生以教書為業,就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戲劇知識。

1984年9月,美國導演喬治·C·懷特來中國執導黃宗江改編的話劇,在黃宗江的推薦下,英達為懷特做翻譯和導遊。懷特對英達很滿意,了解到他的志向後,給英達提供了去美國奧尼爾戲劇學院短期學習的機會。學完之後,英達又到美國密蘇裡戲劇學院學習戲劇導演和表演,並於1988年獲得碩士學位。其間,中國導演謝晉到美國拍攝《最後的貴族》,英達在劇組做了副導演。

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英達現場觀摩了情景喜劇《考斯比秀》,為這種從來沒有見過的電視劇拍攝形式深深吸引。演員在觀眾面前演出,現場同時拍攝。雖然觀眾並不進入鏡頭,但他們用笑聲跟演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英達覺得這一劇種非常新鮮,萌發了把它帶回中國的想法。

誰知回到國內後,英達這個計劃很多年都沒能實施。到1993開拍《我愛我家》之前,他在影視圈打拼多年,做過副導演,也做過演員。在塑造影視人物的同時,英達一直沒有放棄導演情景喜劇的計劃,只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英達曾把這個想法告訴當時文學圈和影視圈的紅人王朔。王朔創作的小說在當年風頭無兩,《頑主》、《玩兒的就是心跳》中塑造的人物玩世不恭,作品飽受爭議卻也大受歡迎,而後他又目光敏銳地進入影視圈呼風喚雨。

早在1991年籌拍《編輯部的故事》時,王朔就跟英達提出要不要加笑聲,做成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完全符合情景喜劇的特點,六至七個主要人物,故事發生的地點固定,還是系列劇,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是一部情景喜劇。英達當時就提出,情景喜劇既然是第一次做,就一定要真帶觀眾,不能隨便加入罐頭笑聲。後來主創人員不知具體如何操作,只能按照舊有的方式進行拍攝。

其實英達當時留有一點私心,想把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留給自己。對於拍攝《編輯部的故事》的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來說,已經拍出了《四世同堂》、《渴望》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並不差這一部。而對於英達來說,他本來是學導演的,這些年當演員是臨時客串,早就想獨立執導了。

1992年11月,英達與王朔第一次開始討論情景喜劇的創作意向。按照他們的設計,這部劇聚焦的是一個老幹部家庭,老幹部早年參加過革命,解放後擔任過政府機關的領導職務。家裡有一兒一女,女兒行大,找了一個南方倒插門的女婿,生下一個女兒。經過多次探討,最後寫了一個電視劇策劃提綱,但劇名還沒有想好。英達的大堂弟英壯也參與了早期的策劃。英壯是北大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一家科研單位做工程師,當時在單位下屬的一家公司擔任經理。

英達當時的想法是,拉到投資就和王朔、英壯等人創作劇本。所以接下來排在第一位的是找到錢。1993年初還沒過完年,英達就拉著王朔趕往冰天雪地的東北,到長春去拉投資。東北的酒場總是很多,有一次醉意甚濃之際,王朔提出這部劇可以叫「我愛我家」。英達聽完感覺特別彆扭,認為這是一個病句,起碼應該是「我愛我的家」。王朔堅持認為,就是要這個彆扭勁兒。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過把癮就死》、《玩兒的就是心跳》等小說,還是《愛你沒商量》等影視劇,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過目不忘。

於是,策劃案的空白處填上了「我愛我家」四個字。

本文節選自《我愛·我家》,鄭猛著,新星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關於我們』

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

微博:@三聯生活周刊

微信:lifeweek

官網:三聯生活網

購買雜誌請移步三聯生活周刊商城:

http://shop.lifeweek.com.cn/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留不住的是記憶,忘不了的是愛你
    忘不了餐廳》裡,有個店員奶奶名叫孔繁漪,她性格開朗,聲音洪亮。,你卻不知我是誰。四目相對,你對著我微笑,卻沒有認出來我是誰。這輩子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需要重新介紹認識的這一天。就像記憶一旦逝去,也就再也回不來了。
  • 你是我永遠刪不掉的記憶
    二胡在看這部電影時就在想,倘若我們有幸見到這種手術面世,恐怕真的有人趨之若鶩地想去刪掉自己不愉快的記憶。人生那麼長,誰沒有幾個不想見到的人呢?如果有手術,那可就容易多了,當你忘不了一個人時,刪掉就好了。然而,沒了這些記憶的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嗎?我們會不會變得像機器人一樣冰冷無情?
  • 我的心水歌單:獨家記憶
    /現在我擁有的事情/是你 是給我一半的愛情/我喜歡你 是我獨家的記憶/誰也不行/從我這個身體中拿走你/在我感情的封鎖區/有關於你 絕口不提 沒問題《獨家記憶》是由易家揚填詞,陶昌廷譜曲,Terry Chan編曲,陳小春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08年度4月9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同名專輯《獨家記憶》中。
  • 忘不了的記憶
    它勾起我的心弦,激起我內心的波瀾,撩撥起我對一個地方深深的懷念,呼喚起腦海深處多年來始終不變的對昔日同學的思念情結,把我的回憶拉回到四十年多前。1976年,我家由龍泉搬到「洪五」居住。那時我上小學三年級,因個子比較瘦小,排隊大都在前幾排。我家住在一個銀行院子裡,院門是兩扇鐵門,其中一扇邊上有一個僅供一人低頭出入的小鐵門。
  • 鬱可唯《獨家記憶》,我對你的疼愛太自私,希望你是我的獨家記憶
    《獨家記憶》是由易家揚填詞陶昌廷譜曲,陳小春演唱的一首歌曲——百度百科這一版本的《獨家記憶》是鬱可唯在蒙面上唱的一首歌曲,一直不敢聽的一首歌,塵封了多年的獨家記憶,在今天終於有湧上了心頭。太過疼愛,放在手裡怕化了的人如今在哪裡,這首歌沒經歷過的聽得那是大快人心,旋律優美,歌聲動聽,而很多人卻已經慢慢的溼了眼眶。
  • 沒有不可能!瀋陽硬核爸爸帶5歲女兒到《我愛我家》做客,還吃了老傅...
    近日,瀋陽一位奶爸用黑科技帶5歲女兒「穿越」到《我愛我家》中的老傅家做客。孩子爸爸賈先生介紹,作為《我愛我家》的資深劇迷,帶女兒一起觀看這部劇時,女兒無意間表示想去劇中串串門,沒有不可能,從事剪輯工作的他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了這部「穿越劇」。網友感嘆:熟悉的畫面溫暖窩心,仿佛時空重疊。
  • 其實,我還愛著你,只不過是記憶中的你
    你還愛他嗎?不愛了。我還沒說是誰呢?我想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吧。有多少人還一直念念不忘著那個不可能的人,可你問過自己沒有,你依舊愛著的那個人還是現在的那個人嗎?記憶中總是美好的,裡面只有美好的東西,而現實就不一樣了,再說你們都已經分開那麼久了,生活習性早就不一樣了。或許早已不知有了多少新歡和舊愛,他憑什麼還要繼續折磨你。這顆已成為歷史的硃砂痣就不要在意了吧。
  • 【我記憶中的年味】與父親一起春節的記憶
    過數天就是過天命之年,奔耳順之年了。儘管大年的腳步如飛而至,但沒有感覺,只是在心底的一角偶爾泛起幾十年前的過年記憶。如今,急切盼過大年的意識已隨父母過世,不會再有什麼希冀,更多的只是年近黃昏的隱憂。但與父母一起春節的日子永遠不會忘記,就像一壺老酒密封在記憶深處,存放時間越久,會越醇越濃。我的老家是廬江北面的一座老鎮。
  • 《花香》記憶是陣陣花香 一起走過永遠不能忘
    歌曲於2002年作為電視劇薰衣草主題曲收錄於電視劇《薰衣草》的原聲帶中。歌詞風 沒有方向的吹來雨 也跟著悲傷起來沒有人能告訴我愛是在什麼時候悄悄走開風 伴著花謝了又開>雨 把眼淚落向大海現在的我才明白你抱著紫色的夢選擇等待記憶是陣陣花香我們說好誰都不能忘守著黑夜的陽光難過卻假裝堅強等待的日子裡 你比我勇敢記憶是陣陣花香一起走過永遠不能忘你的溫柔是陽光把我的未來填滿提醒我花香常在 就像我的愛
  • 《忘不了餐廳 第二季》無法承受的記憶之輕
    很多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都關注過阿爾茲海默症,文學和電影的表達方式給它蒙上了一層趨向崇高的抽象化濾鏡,使它在我腦中始終呈現出被藝術化的狀態,仿佛一個返璞歸真的過程,孑然一身地來,又把一切都洗淨,回到白茫茫一片天地中去。從來沒真正接觸過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我甚至天真地認為這是我理想中的離開方式。 直到我看了這一季的忘不了餐廳,才直觀地感受到這個病的真實和殘酷。
  • 綠茵記憶:天下足球二十年,屬於你的二十年
    綠茵記憶:天下足球二十年,屬於你的二十年 時光流轉,這部分人生已被完整保存,塵封進記憶的角落。
  • 《忘不了餐廳》:你記得我的名字,我站在你面前你卻認不出我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是由騰訊視頻、恆頓傳媒、瀚納影業聯合出品,企鵝影視、恆頓傳媒聯合製作的關注認知障礙公益節目。有一天《忘不了餐廳》迎來一位特別的顧客,叫薛紫嬌,她第一時間搭話,「我家有個小孩也叫薛紫嬌,不過是小的」。
  • 當你嫁作人妻時,請把我從你的記憶中抹去!我不後悔我曾愛過
    這一生,誰也不敢保證只愛一個人,當你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可能也會遇到讓你心動的人。人生真的挺奇怪的,你明明是一個對家庭很忠誠的人,可是當你遇到那個她時,卻無法自拔,明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愛得那麼深沉,她的一顰一笑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 《我愛我家》距今已有二十餘年,是否還能帶給你滿滿的回憶殺?
    【作者:娛眾樂】《我愛我家》距今已有二十餘年,是否還能帶給你滿滿的回憶殺?《我愛我家》這部長達120集的情景喜劇播出距今已有二十餘年了,演員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讓小娛帶你來一探究竟。細看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是真不低,9.3分。
  • 《我腦海中的橡皮擦》,愛情的記憶是擦不掉的
    兩個人的愛情世界中,最難過的並不是分手,而是一個人拼命忘記而有的人拼命想要記得。一個以記憶為話題的愛情故事。
  • 流淌在記憶中的河流
    「這麼多年我竟然一直在尋找,找那條流淌在心中的河流,我知道也許它不在任何地方,或是就在我心底最疼痛的故鄉……」歌曲《河流》又迴響在耳畔,一首歌曲,牽出了記憶中的故鄉,牽出了記憶中的童年,牽出了記憶中的歷歷往事,猶如一條河流在記憶中緩緩流淌……
  • 《忘不了餐廳》:我和你最遠的距離,是你忘了我愛你
    「我和你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忘了我愛你!」「沒關係,記憶只是證明愛而已,而我們的愛,不需要證明,在骨子裡!」我永遠忘不了他對我的疼愛,也永遠忘不了他重病時叫不上我的名字時的感受,就像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扎了一根刺般,疼痛和恐慌。
  • 盤點國內綜合排名前十的情景喜劇,為何《我愛我家》僅列第二
    一般在我們印象中,情景喜劇似乎不多,翻來覆去總是那幾部,但事實上我國影視行業這二十多年拍攝的各種情景喜劇真不算少,只是大部分都被淹沒了而已。新一代的觀眾理解不了《我愛我家》當年那些大膽又幽默的臺詞,小保姆一口四川話: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我不做主誰做主。賈志國接詞:那是國家大事歸你做主……這段戲當年看得一愣一愣的,真敢懟詞啊。
  • 我的私藏與你的記憶
    臺灣歸來已有些時日。我是一個經常會回頭看看的人,喜歡拈取些匆匆過逝的名物壓在箱底:小時候集過的卡片兒、彈過的玻璃蛋兒、媽給我買的第一輛四驅車、初中的最後一張飯票、小姑娘寫給的長信……在臺灣交換經歷的一切所留下的「文物」或者「影像」,我基本都有收藏,今天就拿出與大家一同回顧和分享。 這裡面,有些是每個人都有的,包含著我們共同的記憶;有的則是我的私藏,倒也真真實實反映了我在臺灣的「所作所為」。
  • 【童年記憶】《我家殺年豬》
    每一段記憶,都有一個密碼,只要時間地點人物組合正確,無論塵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將在遺忘中重新拾起,使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時侯。我家村南雞跳,村北狗叫,最紅火,最有起樂的,還數我家那頓殺豬菜。按照慣例,我媽頭天晚上就斷了大肥豬的口糧。不是無情,也絕非仔細,純粹是為了第二天好倒腸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