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在越南:被翻譯最多的外文作品

2021-03-02 中越加

金庸迷們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據說上世紀70年代初越南國會議員們吵架,一個罵對方「是搞陰謀詭計的左冷禪」,對方就回罵說:「你才是虛偽陰狠的嶽不群」。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金庸熱」早已超出華人世界的範圍。

在越南,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被翻譯得最多的外文作品,所有金庸的書都有越南文譯本,而且是長銷書。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李憶莙也在越南感受了一下「金庸熱」,下面來聽聽她怎麼說。

河內升龍書店出售的越南語版《射鵰英雄傳》。

以下為原文:


胡志明市的書店,其實也跟我們國內的差不多:文具琳琅滿目,佔去不少地方,雖不致喧賓奪主,到底也展現了其重要的位置。

其實並不是專程去書店,只是剛好路過書店門口,想起日前文友們在談話間提到越南人對金庸武俠小說的入迷和推崇,並說在越南,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被翻譯得最多的外文作品。於是我便想進去看看,況且身邊有個懂越南文的小寒。

越南書店(資料圖)

進入書店,很快就轉完了一層,再上二層,也很快就看完了。當你讀不懂書中的文字時,書就變得沒意義了。所以我注意到的只能是:書的厚度以及封面設計和排版方式。總的來說,越南的書多數很厚,裝幀挺不錯,除了厚重感,還有點大眾觀瞻的味兒,讓你覺得悅目。

我問小寒:「越南的文學蓬勃嗎?」她點點頭。我又問:「越南有沒有影響力很大的作家?」她說:「有啊。」我請她指給我看是哪些書,有什麼特別的亮點。她想了想說:「是那些寫戰爭的吧。」我隨手拿起一本來翻翻,雖然讀不懂。設計倒是好的,很簡樸,屬於精而巧的那種,有點像英文書。然後我對小寒說,讓我看看金庸的武俠譯本吧。小寒領我到一列高高的書架前,用手指著,嘴裡一迭聲地說:「喏,這是《神鵰俠侶》,這是《天龍八部》,那是《俠客行》,還有《笑傲江湖》……」

她還在指,我卻看傻了眼!猛然想起一位詩人所言:「所有金庸的書都有越南文譯本,而且是長銷書;父親看後,兒子接著看。當然,母親看了,女兒也可以接著看。」越南文雖是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書寫,但它的獨特之處,是單音單字,這跟漢語很接近。其實越南文有七成左右的詞彙是從漢語中借過來的。而且詞的構成都來自單音節詞根;而語法功能則由詞彙來完成。所以越南文比任何文字都更接近漢文字,甚至他們的古典文學也是以漢文記錄留存。

既然文字上曾有過這樣的基因,文化的意味也就更接近了。因而金庸的武俠小說能在越南大行其道,且歷久不衰,理在其中。

接著,小寒又指著擺得稍高一些厚厚的書說:「喏,那邊,由第一本算起,是《紅樓夢》,一套共三冊。然後是《金瓶梅》《三國演義》《西遊記》……」於是,我第一次遠觀了中國赫赫有名的文學瑰寶,變身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拼音:HONG LAU MONG、KIM BINH MAI ……

越南書店擺放的關於孫子的書籍。

眾所周知,越南經歷了戰爭,人們在戰爭的傷痛之後,閒時讀讀金庸,也許更能體驗江湖中的快感。而文學含意深遠,既有俠骨的柔情,又滿帶江湖的況味!

《雪山飛狐》越南譯本

《鹿鼎記》越南譯本

《天龍八部》越南譯本

《射鵰英雄傳》越南譯本

《連城訣》越南譯本

《笑傲江湖》越南譯本

《書劍恩仇錄》越南譯本

《神鵰俠侶》越南譯本

《俠客行》越南譯本

《倚天屠龍記》越南譯本

《碧血劍》越南譯本

編輯:一碗有夢想的麵條

來源:人民日報

投稿、爆料、合作: chinaviet2017@163.com

相關焦點

  • 金庸作品的外國譯本
    金庸的外文譯本,西方全譯本已有法譯本的《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至於他的十五卷小說,已有日文、韓文及東南亞文字的全譯本。說起金庸作品的法文版,與我也有一段因緣。出版金庸作品法文版的巴黎友豐書店老闆潘立輝,與我稔熟,大約在十多年前,他已表示要出版一部規範的法文版金庸武俠小說。他是金邊華僑,因柬埔寨曾長期被法國統治,柬人懂法文很多,但柬埔寨的金庸作品譯文粗鄙不堪,多不合語法。
  • 收藏 | 金庸武俠小說在日本的譯介和傳播
    進入20世紀,武俠小說作為中國傳統小說的一個類型就更是異軍突起,成為中國文壇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而金庸被世人所熟知,正是因為其武俠小說厚重的歷史文化蘊含和獨特的藝術張力。他的讀者不限職業、年齡,超越政治分歧,在世界華語圈廣泛流行。不僅如此,英譯本現已傳播到了北美、歐洲、大洋洲,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也競相翻譯。
  • 「降龍十八掌」英語咋說 金庸小說翻譯太難了!
    「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金庸的著作難翻譯是翻譯界公認的,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同時,大師作品裡文化深奧,語言獨特,意境難以捉摸,令許多人望而生畏。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後臺回復「武俠」獲取電子書資源1.金庸作品全集(新修版全
  • 最全金庸武俠小說作品插圖集 姜雲行 王司馬金庸作品插圖大合集 金庸小說插圖
    《飛狐外傳》打開連結:金庸作品插圖集之一《飛狐外傳》插圖  最全金庸武俠小說插圖  姜雲行 王司馬金庸作品插圖大合集《雪山飛狐》打開連結:金庸作品插圖集之一《雪山飛狐》插圖  最全金庸武俠小說插圖  姜雲行 王司馬金庸作品插圖大合集
  • 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咋翻譯?
    「相比正統文學,我更喜歡在不落窠臼、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文學作品裡徜徉,」郝玉清說。這也是她後來迷上金庸武俠小說的重要原因。最初,她受好友推薦讀金庸,面對滿滿一書架武俠小說,買下了自己第一本金庸作品——《鹿鼎記》。她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有點像《西遊記》和《水滸傳》」。
  • 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逝世 享年94歲
    ▲金庸(資料圖)香港媒體報導,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於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壽 94 歲。
  • 老外用英語翻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太搞笑了,讓人笑得肚子疼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風靡世界,達到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成就。據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讀者是以億數計的。其實,金庸武俠小說還有很多英語讀者。那些英語讀者是如何讀到金庸武俠小說的呢?難道那些英語讀者都能看懂中文書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原來,金庸先生的很多武俠小說很早就被翻譯成了英文。
  • 【中國通俗文學】楊雷力丨金庸武俠小說的市場拓展
    此外,金庸武俠小說還通過漫畫、影視、遊戲等多方面的拓展,從單純的通俗文學、武俠小說,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品牌。金庸武俠小說的各持份者,共同構成了獨特而複雜的「金庸」市場,使金庸武俠小說以異於一般通俗小說作品的方式存在,並流行逾半個世紀。2016 年 7 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
  • 聽金庸談武俠小說
    香港散文大家董橋先生發文悼念金庸先生,他說:「金庸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支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在時局風湧雲起的時刻,他的政論始終抱持知識人的良知和傳媒人的天職,不亢不卑,字字入骨。其實,金庸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依然是金庸,不必任何光環的護持。」
  • 被改編成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不是金庸古龍的作品,卻也很好看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古龍的小說。而在電視劇方面,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是被改編最多的。幾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劇,都出自這兩位泰山北鬥的武俠宗師之手。而除了這兩位的武俠小說,其實也有不少武俠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呢。
  • BBC談外國人翻譯金庸小說艱難路
    「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 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 金庸的著作難翻譯是翻譯界公認的,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同時,大師作品裡文化深奧,語言獨特,意境難以捉摸,令許多人望而生畏。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橫空出世!
    電子版全套兩張CD-ROM,收集金庸1955年以來創作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這是自金庸作品問世以來,首次經許可出版的金庸作品電子版。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採用通體印金的精美包裝,其包裝設計和製作都可稱為軟體包裝的上品,可作為廣大金庸愛好者的珍貴收藏。儘管金庸小說配以精美包裝,但卻為大眾價格。
  • 【紀念金庸】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到了1980年代中期,梁羽生、金庸封筆,古龍逝世後,武俠小說的創作便進入了「後金庸時代」,並一直持續到今天。《龍虎鬥京華》中,丁派太極門的高手柳劍吟堅持「反清滅洋」,卻被「保清派」殺害,最終其女柳夢蝶為他報仇雪恨;不過,梁羽生作品在大氣的一面下,也常被詬病主題思想的單一化和人物形象的符號化,難免令讀者感到「乏味」。從上世紀60年代起,他開始創作《大唐遊俠傳》等野史型作品,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始終不及早期創作的水平。梁羽生曾評價自己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風氣者,是金庸將其發揚光大。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著作改編的經典遊戲 金庸群俠傳囊括了金庸筆下...
    ­  2018 年 10 月 30 日,"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的金庸去世了,這位影響了一代人的巨擘,在近半個世紀裡以 14 部武俠小說,書寫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江湖情仇,也為影視界、遊戲界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經典 IP。
  • 談談武俠小說中的精(gao)準(xiao)翻譯
    但因為武俠小說中各種武功招式、派別等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名詞難以完全譯就,再加上小說背景——江湖這一獨立於朝堂的存在乃文化專有,就更提高了異域讀者產生共情的難度。目前已出版的英譯本有《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等,金庸的作品佔大多數。
  • 倪匡心目中金庸14部武俠小說排名
    他曾被譽為寫漢字最多的人,而且從沒拖過稿或被退稿他曾創下每小時4500字,每天2萬字的寫作記錄。他創作了衛斯理、原振俠、六指琴魔等角色,還替金庸代過筆。他和金庸、黃霑、蔡瀾交往甚密,有個妹妹叫亦舒,兒媳則曾風靡華人娛樂圈。讀者稱他為華人科幻小說祖師爺。倪匡卻說,我就是個寫小說的,我的話你可別信。
  • 閒說金庸與新派武俠小說
    我讀金古梁諸家的武俠小說,始於10歲,終於18歲,基本貫穿了我的小學、中學、高中這三個求學階段。這8年中,我閱讀的形形色色的武俠小說(包括新武俠小說和舊武俠小說),沒有1000本也有500本,還購買收藏過幾十部武俠小說。如今,每當我追憶自己當年對武俠小說的那股痴迷勁,都難免有些自我感動。那時,我只要逮著一本武俠小說,非一口氣看完不可。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享年94歲!大俠,一路好走!
    據香港媒體報導,武俠泰鬥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 金庸武俠小說十大名句盤點,網友:金庸之後,再無金庸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的名家,甚至可以說是武俠小說歷史上的巔峰作家。他一生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尤其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所代表的14部小說膾炙人口。(還有1部小說是短篇武俠《越女劍》。)金庸先生可以說是幾代人的記憶。不管是小說原著還是改編的電視劇電影,又或者是遊戲是音樂,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已經印上了金庸先生作品的深深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