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懷裡.還說了這樣一句話......

2021-02-20 三漫陀禪意生活

12月2日,農曆十月十八,

是阿底峽尊者的圓寂紀念日。

阿底峽尊者說過:

最佳的善知識,

是令你看到自己隱秘缺失的人。

         

阿底峽尊者還說:

一切安樂源自上師的加持,

所以應報答上師恩德。

阿底峽尊者還說:

最佳善知識,就是攻擊你隱匿過失的人。

最佳的教法,就是擊中那些過失的教法。

最佳的朋友,是正念與警覺。

最佳的激勵,是敵人、障礙與病苦。

最佳的方式,是沒有任何造作。

《阿底峽尊者傳》:

早上造罪上午懺,

下午造罪晚上懺,

與罪不同住過夜。

.

你對阿底峽尊者殊勝教言還記得哪些?

一次阿底峽尊者感到手痛,

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懷裡說:

「請給我加持一下,

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

現在有些人因為受唯物論、無神論的影響,什麼都不承認。但不承認是你的事,在名言中,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確實有一種加持力。而且作為一個修行人,心地善良的話,加持會特別大。

藏地也經常有這種說法:「這個大成就者非常了不起,讓他念經加持加持,這件事情肯定會順利成辦。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太好了!」不管是任何一個寺院,若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德居住,當地人就有了依靠處。

或者,即便不是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只是個一般的老人或居士,但心地善良的話,人們也會把他當作菩薩。其實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道理的。

像阿底峽尊者那樣鼎鼎有名的人,都讓弟子加持,這不是他實在找不到人加持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向弟子求助。

雖然按理來講,應該是弟子生病讓上師加持,沒聽說過上師生病讓弟子加持的。

但這裡主要是闡明了,無論上師還是弟子,只要為人善良,三寶的加持、菩提心的力量自會融入他的心,此時哪怕他吹一口氣,或者給人摸頂、念經,都肯定對眾生有利。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一定要善良呀!

此外,阿底峽尊者一直將心地善良,放在重要的位置。

平時問安也是說:「生起善心了嗎?」

不像我們一見面就問:「你身體好不好?最近怎麼樣?」

弟子如果閉關修行,出關時阿底峽尊者也不問:「見到本尊沒有?見到風脈明點的本體沒有?」

而是問到:「你生起善心沒有?」

他在一切教誨中都著重強調:「心地要善良啊!」


這些教誡特別好!尊者親口說過:

「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

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

殊勝助伴為正知正念,

殊勝勸勉為怨魔病苦,

殊勝方便為無有改造。」

最好的上師,他在講課時能揭露你的過失和罪惡,天天說好話有什麼用?要揭露罪惡。


最好的竅訣,

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如果你每次聽課,都感覺上師不是說別人,就是在說自己、批評自己,「怎麼又說我」、「怎麼天天批評我」,有這種感覺,說明你每天都得到了很多竅訣。

其實作為修行人,只有接受這種點擊要害的竅訣,才能認識自己的過失。殊勝的伴侶是正知正念,正知讓你時時觀察自己的三門,正念讓你不忘失善法,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勸勉,

其實是修行中出現的違緣。

當怨魔來危害你、敵人來危害你、病苦來危害你的時候,你就會立即提起正念,認真地修行。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比如,當我生病時,馬上會想起死亡無常的道理,但病一好就沒什麼感覺了;一出現違緣,就想起三寶了,趕緊祈禱,但違緣一過又放鬆了。

因此,違緣、怨魔、病苦,這些才是最好的鞭策。


最殊勝的方便,

是無有改造。

在所有修法竅訣中,直指本性,令心無有改造、自然安住,是最為殊勝的。無上大圓滿中,有時是用水晶作表示,讓人認識無改的心性。

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

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


昔日,阿底峽尊者來藏地時,迎接他的是大譯師仁親桑波。大譯師的譯作頗豐,在藏地也很有威望。當時見到阿底峽尊者時,大譯師已是85歲,鬚髮皆白,而阿底峽尊者是61歲。

大譯師的印度語很流利,所以讓阿底峽尊者一見如故,特別歡喜,陌生感也消失了。

來到大譯師的寺院以後,阿底峽尊者問他:「您對諸如此類的正法,了知得如何?」之後,尊者對顯宗、密宗裡的種種法門逐一詢問,結果譯師似乎無所不知,一一對答如流。

尊者十分喜悅地稱讚道:「極為稀有!在藏地有像您這樣的智者,我都不需要來了。」尊者感到意外,是因為請他的人是哭著哀求的:「現在藏地沒有人懂佛法了,只有您去才能拯救佛教啊!」

但現在他發現,眼前竟然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智者。尊者接著問道:「那麼,在一墊上,該如何修行這一切法呢?」

譯師回答說:「應當遵照各個宗派所說來修持吧。」譯師有個三層殿,上午,他去小乘殿修小乘法;中午,他到大乘顯宗殿修大乘法;下午,他去最上面的密乘殿修密法。

阿底峽尊者察看了他的修行環境以後,悲傷地說道:「譯師您錯了,看來我還是有必要來藏地。」

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修這個、修那個,剛念了一百遍文殊心咒,「噢,觀音菩薩還等著我,念觀音心咒吧」;念完觀音心咒,「噢,金剛薩埵會不會生氣?修金剛薩埵吧」;修完金剛薩埵,「噢,還有釋迦牟尼佛」……就這樣,不會將顯密所有本尊觀為一體來修。

甚至有些雖然精通佛教的知見修行人,但在修行時,還是對本尊有自相的執著,「我是不是得罪了某某本尊,還沒來得及供他呢」。其實,這是把本尊視為凡夫,有這個過失。

還有就是,一般人往往將各派教理分開理解,不懂得融入一體,更不懂得依竅訣而修。


▲  從那爛陀寺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藏區阿里古格傳播佛學文化圖 

當時,也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吧,尊者才說有必要來。

譯師問:「那麼,應該怎樣進行修持呢?」

尊者指點說:「應當將一切法,歸納為一個要訣來修持。」 

比如修本尊儀軌,就在這個儀軌當中,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這是非常關鍵的!

一個對上師有堅定信心的人,

千萬魔眾也無法作害。

就上師瑜伽來說,在這一個修法中,其實已攝集了所有本尊的根本修法。在噶當派就有這樣的竅訣:不必單獨修降伏儀軌,只要你祈禱上師,保持對上師的信心,八萬四千魔眾便無計可施。

我們知道,每個魔都有自己的「命咒」,而這些咒的要害,在你觀想上師或對上師生信心的狀態中,都被攝住了。攝住以後,魔眾是無法動搖的。所以,一個對上師有堅定信心的人,千萬魔眾也無法作害。這就是竅訣!不懂竅訣的人,修什麼法都很難。


典故摘錄自《大圓滿前行廣釋》


尊者答道:

「證悟無我之義的人即是最殊勝的智者。」


尊者答道:

「最究竟的法就是無緣大悲藏。

譬如,世間有一種叫作『化沃求託』的神藥,能夠治療百病;而證悟法界空性的智慧,能夠對治一切煩惱,其妙用如同此藥一般。」

尊者答道:

「一切道法可歸攝於六度之中。

真實證悟了空性之義,

則對內外一切諸法無有欲望貪執,

所以恆常具足布施度。」

沒有欲望和貪執,

就不會被惡業所垢染,

所以恆常具足戒律度;

無有我執及我所執所引起的嗔心,

所以恆常具足忍辱度;

對證悟空性具有歡喜心,

所以恆常具足精進度;

遠離了執著於有法的散亂,

所以恆常具足禪定度;

對任何法遠離了三輪作意,

所以恆常具足智慧度。

阿底峽尊者教言你有記得哪句嗎?

可以在留言下方評論哦!

隨喜大家法布施~

相關焦點

  • 阿底峽尊者重要的竅訣說三遍
    下面講一段阿底峽尊者的故事,以說明上師的教言與攝受尤為重要:  從前,阿底峽尊者在印度時,度母授記說:「希望你儘快前往雪域,那裡有與你前世有緣、三怙主[6]化身的三位弟子正等著你,如果攝受他們,將有利於弘揚佛法。」而這三怙主的化身,就是庫鄂仲三人,即庫·尊珠雍中、鄂·勒巴協繞、仲敦巴·傑瓦窮乃。
  • 阿底峽尊者的開悟
    他好像洞悉弟子的想法,對阿底峽說:「你太關心你自己的成就了。所有形式的自我關懷都無助於圓滿證悟,並且所有的幻想、精神力量、專注的禪定、學問、辯論技巧甚至涅槃經驗本身到頭來都是毫無用處的。如果能堅持不懈地長養菩提心,發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是更好嗎?忘卻自己的利益,多關懷他人的福祉。視別人比你自己更重要。執著自我是不滿足和痛苦的根源,你要徵服自私自利的雙面巨魔!
  • 阿底峽尊者曾親見泥菩薩像在對話
    阿底峽師徒三尊 阿底峽大師(982—1054)原為孟加拉太子,後出家,先後隨一百多位當時的大師修學,甚至遠渡重洋到印尼蘇門答臘求法,成為印度當時最高長老之一。後來,大師應西藏的古格王之求,冒著生命危險進入西藏傳法,把當時已衰落的佛教重新振興,著成《菩提道燈論》,並與其西藏弟子仲敦巴(1004—1064)、雷貝喜饒等,發展出對藏傳佛教影響深遠的噶登派教法。在後世,噶登派教法雖已衰落,卻被15世紀出現的格魯派所吸收、繼承。
  • 阿底峽尊者說:眾中觀自語,獨處觀自心
    節選自帕繃喀大師《掌中解脫》我們應該遵循阿底峽尊者的話:眾中觀自語,獨處觀自心。[1]我們平常總是不依正念做事,而在散亂中造下罪業。如果當下能以正念提醒自己「不要這樣做,這是罪業」,就不會魯莽行事了。同樣的,當與許多人一起談論事情時,我們應該用部分的心思來觀察自己講的話,想一想「現在我準備說些什麼」。如果粗惡語、綺語等快要說出口時,應立即管住自己的舌頭。一人獨處時,我們應當觀察自己的心,想一想「我現在心裡在想些什麼。」
  • 海濤法師開示|《度母祈請文》阿底峽尊者親撰
    【度母祈請文——這個祈請文很短,你只要很虔誠的祈請,經常念,很多事情會迎刃而解】《 度母祈請文 》/阿底峽尊者造嗡頂禮解脫八難護佑母頂禮吉祥圓滿燦耀母頂禮三惡道門斷除母海濤法師開示:阿底峽尊者為了要從印度到印尼親近金洲法護大師,學發菩提心,帶了將近兩百個人坐了十三個月的船,這個過程很苦的,有野獸、有野人,有種種天氣變化,有毒蛇,那時候還有鱷魚,種種的災難。
  • 阿底峽尊者傳(一)
    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受持講說修行,亦依有傳承者為言,若不爾者,則邪正爁矣。西藏佛法,大宏於持松德尊王朝,三傳至朗達瑪王朝,大滅佛法,未久朗達瑪遭變,佛法重興。然當一切時憶度邪徒,隨自聰辯,不依師承,濫傳教法,數百年中,真偽莫辨(至今尚存餘習)。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號曰智光,智遊綸言,聖意莫決,參訪諸師,疑情尤甚。
  • 藏傳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奇的一生
    大約在1013年,阿底峽率領125名弟子乘船遠洋到金洲(今蘇門答臘)求法取經,航行13個月抵達目的地,參拜依止金洲(法稱)大師學法。金洲大師,學識淵博,名馳遠近,阿底峽對他極為崇敬,尊者與大師共同起居,學法達12年之久,主要修學彌勒至無著傳承之《現觀莊嚴論》教授、文殊至寂天傳承之《入菩薩行論》等經論,尤其獲得了圓滿無缺的菩提心教授。
  • 度母小知識「度母知名狂粉: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
    十一世紀生於現代孟加拉地區的阿底峽大師,無疑是受度母照顧最重要的大師了!他不但親見度母,更與之常伴不離;其人生中許多重要決定,都是在親自詢問度母意見後才篤定。1) 舍俗出家阿底峽尊者本是一位王子,年少時,度母在他夢中示現,勸他不要被世俗的誘惑牽絆,解救眾生脫離輪迴才是他的使命。於是他放棄王位,出家為僧。
  • 龍樹、阿底峽等4位大師告訴你,綠度母(聖多羅)有多殊勝?
    難能可貴的,龍樹不但是學者,同時也對管理團體有強大的組織能力,根據藏傳大師多羅那他所寫的的史料記載,龍樹不但建立了非常多大乘寺院,還為這些寺院都打好了經濟基礎與來源,讓僧侶們能夠安心修行。在不少史料中,都主張龍樹秘密以綠多羅作為他的護法、曾親見綠多羅,並透過綠多羅的幫助,他才得以完成這些偉大的事業。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其中藏語系佛教在本土化過程中歷經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關鍵人物,分別是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蓮花生和寂護等人在與苯教的鬥爭中提倡顯密雙運,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礎,規定了藏傳佛教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峽針對顯與密或止和觀,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學說與各宗派觀點之大成,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學術爭論,解決了止與觀,或觀與行之間的矛盾,建立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 修心八頌~朗日塘巴尊者
    在道罕縣格魯派名寺「日塘寺」特別為寺中格西們講解《修心八頌》時說:「我們五明佛學院歷來重視格魯派和噶當派的論典。當年阿底峽尊者入藏時,有二十五位班智達隨行,現恰好也有二十五位大堪布和我一起到各地朝拜,緣起非常好……」接著,法王令我們二十五位堪布共同背誦《修心八頌》和《三主要道論》以供養該寺僧眾。迄今為止,法王如意寶已經為徒眾傳講了十幾次《修心八頌》,我自己也是在法王處得到了此論的殊勝傳承。
  • 十大弟子
    有志者事竟成,目犍連尊者就因為這樣的因緣,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  寶橋渡佛陀  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些神通變異,助佛宣揚。
  • 舍利弗尊者傳
    聽到前兩句,沙門優波提舍對於「法」便生起清淨無染的洞見——初見「不死」,證入流道。而聽到後兩句後,他便證入流果,成為須陀洹。他立即知道:「這就是我要找的解脫法。」他對長老說:「尊者!無須再闡述這個佛法。
  • 成龍和女團合影,手的位置引得網友感到不適,還這樣抱過範冰冰
    隨後,七位成員紛紛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了與成龍的合影,除了合影外,成龍還贈送了七位成員每人一本自己的親筆籤名自傳。 待這七張合影曝光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不滿,有的認為成龍的手放的位置讓人感到氣憤,還有的表示,合影就合影,搭手幹什麼?
  • 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 || 女弟子——巴達朋的故事【有聲書】
    尊者就依言走到大屋的門前,用手仗把大門推了一下,門就向內開了一個縫。立時從屋中跳出一個衣著敝陋的老太婆來,手中緊抓著一大把菸灰,怒聲喝道:「窮要飯的遊方瑜伽士!夏天的時候你們來討牛奶和酥油,冬天你們就來討糧食回去作酒喝!從來沒有看見你們在一個地方長期安份的住下來的!你是不是看見無人在家,想趁機來偷竊我女兒和媳婦的首飾珍寶來了!嗯?!」
  • 頂果欽哲法王:《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附錄2
    五種外圓滿是:(1)佛出現於世間;(2)佛曾傳法;(3)佛法仍存在;(4)仍有人修持佛法;(5)有上師收為弟子。Kadampa噶當派:藏傳佛法的一個傳承,源自阿底峽尊者的開示。法教重視寺廟戒律,以及對慈悲的研究與修持。在藏傳佛法每一教派中,皆可見噶當派的影響力,但噶當派通常與格魯派法教連結在一起,而格魯派有時也被稱為新噶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