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農曆十月十八,
是阿底峽尊者的圓寂紀念日。
阿底峽尊者說過:
最佳的善知識,
是令你看到自己隱秘缺失的人。
阿底峽尊者還說:
一切安樂源自上師的加持,
所以應報答上師恩德。
阿底峽尊者還說:
最佳善知識,就是攻擊你隱匿過失的人。
最佳的教法,就是擊中那些過失的教法。
最佳的朋友,是正念與警覺。
最佳的激勵,是敵人、障礙與病苦。
最佳的方式,是沒有任何造作。
《阿底峽尊者傳》:
早上造罪上午懺,
下午造罪晚上懺,
與罪不同住過夜。
.
你對阿底峽尊者殊勝教言還記得哪些?
一次阿底峽尊者感到手痛,
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懷裡說:
「請給我加持一下,
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
現在有些人因為受唯物論、無神論的影響,什麼都不承認。但不承認是你的事,在名言中,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確實有一種加持力。而且作為一個修行人,心地善良的話,加持會特別大。
藏地也經常有這種說法:「這個大成就者非常了不起,讓他念經加持加持,這件事情肯定會順利成辦。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太好了!」不管是任何一個寺院,若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德居住,當地人就有了依靠處。
或者,即便不是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只是個一般的老人或居士,但心地善良的話,人們也會把他當作菩薩。其實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道理的。
像阿底峽尊者那樣鼎鼎有名的人,都讓弟子加持,這不是他實在找不到人加持了,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向弟子求助。
雖然按理來講,應該是弟子生病讓上師加持,沒聽說過上師生病讓弟子加持的。
但這裡主要是闡明了,無論上師還是弟子,只要為人善良,三寶的加持、菩提心的力量自會融入他的心,此時哪怕他吹一口氣,或者給人摸頂、念經,都肯定對眾生有利。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一定要善良呀!
此外,阿底峽尊者一直將心地善良,放在重要的位置。
平時問安也是說:「生起善心了嗎?」
不像我們一見面就問:「你身體好不好?最近怎麼樣?」
弟子如果閉關修行,出關時阿底峽尊者也不問:「見到本尊沒有?見到風脈明點的本體沒有?」
而是問到:「你生起善心沒有?」
他在一切教誨中都著重強調:「心地要善良啊!」
這些教誡特別好!尊者親口說過:
「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
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
殊勝助伴為正知正念,
殊勝勸勉為怨魔病苦,
殊勝方便為無有改造。」
最好的上師,他在講課時能揭露你的過失和罪惡,天天說好話有什麼用?要揭露罪惡。
最好的竅訣,
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如果你每次聽課,都感覺上師不是說別人,就是在說自己、批評自己,「怎麼又說我」、「怎麼天天批評我」,有這種感覺,說明你每天都得到了很多竅訣。
其實作為修行人,只有接受這種點擊要害的竅訣,才能認識自己的過失。殊勝的伴侶是正知正念,正知讓你時時觀察自己的三門,正念讓你不忘失善法,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勸勉,
其實是修行中出現的違緣。
當怨魔來危害你、敵人來危害你、病苦來危害你的時候,你就會立即提起正念,認真地修行。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比如,當我生病時,馬上會想起死亡無常的道理,但病一好就沒什麼感覺了;一出現違緣,就想起三寶了,趕緊祈禱,但違緣一過又放鬆了。
因此,違緣、怨魔、病苦,這些才是最好的鞭策。
最殊勝的方便,
是無有改造。
在所有修法竅訣中,直指本性,令心無有改造、自然安住,是最為殊勝的。無上大圓滿中,有時是用水晶作表示,讓人認識無改的心性。
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
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
昔日,阿底峽尊者來藏地時,迎接他的是大譯師仁親桑波。大譯師的譯作頗豐,在藏地也很有威望。當時見到阿底峽尊者時,大譯師已是85歲,鬚髮皆白,而阿底峽尊者是61歲。
大譯師的印度語很流利,所以讓阿底峽尊者一見如故,特別歡喜,陌生感也消失了。
來到大譯師的寺院以後,阿底峽尊者問他:「您對諸如此類的正法,了知得如何?」之後,尊者對顯宗、密宗裡的種種法門逐一詢問,結果譯師似乎無所不知,一一對答如流。
尊者十分喜悅地稱讚道:「極為稀有!在藏地有像您這樣的智者,我都不需要來了。」尊者感到意外,是因為請他的人是哭著哀求的:「現在藏地沒有人懂佛法了,只有您去才能拯救佛教啊!」
但現在他發現,眼前竟然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智者。尊者接著問道:「那麼,在一墊上,該如何修行這一切法呢?」
譯師回答說:「應當遵照各個宗派所說來修持吧。」譯師有個三層殿,上午,他去小乘殿修小乘法;中午,他到大乘顯宗殿修大乘法;下午,他去最上面的密乘殿修密法。
阿底峽尊者察看了他的修行環境以後,悲傷地說道:「譯師您錯了,看來我還是有必要來藏地。」
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修這個、修那個,剛念了一百遍文殊心咒,「噢,觀音菩薩還等著我,念觀音心咒吧」;念完觀音心咒,「噢,金剛薩埵會不會生氣?修金剛薩埵吧」;修完金剛薩埵,「噢,還有釋迦牟尼佛」……就這樣,不會將顯密所有本尊觀為一體來修。
甚至有些雖然精通佛教的知見修行人,但在修行時,還是對本尊有自相的執著,「我是不是得罪了某某本尊,還沒來得及供他呢」。其實,這是把本尊視為凡夫,有這個過失。
還有就是,一般人往往將各派教理分開理解,不懂得融入一體,更不懂得依竅訣而修。
▲ 從那爛陀寺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藏區阿里古格傳播佛學文化圖
當時,也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吧,尊者才說有必要來。
譯師問:「那麼,應該怎樣進行修持呢?」
尊者指點說:「應當將一切法,歸納為一個要訣來修持。」
比如修本尊儀軌,就在這個儀軌當中,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這是非常關鍵的!
一個對上師有堅定信心的人,
千萬魔眾也無法作害。
就上師瑜伽來說,在這一個修法中,其實已攝集了所有本尊的根本修法。在噶當派就有這樣的竅訣:不必單獨修降伏儀軌,只要你祈禱上師,保持對上師的信心,八萬四千魔眾便無計可施。
我們知道,每個魔都有自己的「命咒」,而這些咒的要害,在你觀想上師或對上師生信心的狀態中,都被攝住了。攝住以後,魔眾是無法動搖的。所以,一個對上師有堅定信心的人,千萬魔眾也無法作害。這就是竅訣!不懂竅訣的人,修什麼法都很難。
典故摘錄自《大圓滿前行廣釋》
尊者答道:
「證悟無我之義的人即是最殊勝的智者。」
尊者答道:
「最究竟的法就是無緣大悲藏。
譬如,世間有一種叫作『化沃求託』的神藥,能夠治療百病;而證悟法界空性的智慧,能夠對治一切煩惱,其妙用如同此藥一般。」
尊者答道:
「一切道法可歸攝於六度之中。
真實證悟了空性之義,
則對內外一切諸法無有欲望貪執,
所以恆常具足布施度。」
沒有欲望和貪執,
就不會被惡業所垢染,
所以恆常具足戒律度;
無有我執及我所執所引起的嗔心,
所以恆常具足忍辱度;
對證悟空性具有歡喜心,
所以恆常具足精進度;
遠離了執著於有法的散亂,
所以恆常具足禪定度;
對任何法遠離了三輪作意,
所以恆常具足智慧度。
阿底峽尊者教言你有記得哪句嗎?
可以在留言下方評論哦!
隨喜大家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