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神人暢》風清夜月明,暢聽神人音

2021-02-19 傳統迴歸

堯彈琴

神降其室

故有此弄

—— 《西麓堂琴統》

堯祀天座

有神見堯曰洪水為害

命子救之

—— 《古今樂錄》


自黃帝創世以來,神州大地曾經有一段人神同在的歲月。那時天上的神仙可以通過一個通道直接來到人間,有些人也可以到天上去看看。這種人神的混雜相處,有時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於是在顓頊帝的時候,便命令重、黎封住了天地間的通道,於是人神相隔,各安其位。從此神州舞臺上人神之間不能再直接溝通,是謂絕天地通。

人神既已兩分,相互之間便無法直接溝通了。但神靈要護佑人間,很多事情需要讓人知道神意,人們行事也需要知曉天意,獲得神靈的幫助與加持來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於是人神之間的溝通由直接變為間接,而音樂便成了人神溝通的媒介之一。

上古之樂,非今天的單純音樂,而是器樂、聲樂與舞蹈的三者合一。人們用歌聲來表達對上天的美贊,用八音同奏來表達天地間的完美和諧,用身體的舞動來表達對上天的虔誠。而神靈也會藉助一些通靈人妙曼而神秘的舞姿來傳達神諭,由此歌樂舞合而為一,成為溝通神人的重要工具。當樂舞奏響,人們如與神同在。

《神人暢》意象宏大、氣韻靈動,音響豐富、內涵深邃。閒來一鼓,可以滌蕩靈腑,靜心澄慮。在六代樂舞早已失傳的今天,我們還能聽聞《神人暢》這樣的天籟之樂,還能借其一窺上古樂舞的宏大幽深,真是今人之幸,琴人之福,亦是華夏音樂之幸!

相關焦點

  • 一曲古琴《起舞弄清影》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古琴彈唱:李祥霆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起舞弄清影》收錄於《李祥霆·古琴與簫即興演奏作品集》,專輯中包含《春風又綠江南岸》、《月是故鄉明》、《窗含西嶺千秋雪》、《燈火闌珊處》、《斜陽獨倚西樓》等著名唐宋詩詞琴簫即興曲。這張中國器樂即興演奏作品集,也中國音樂史上具有標誌性的出版物。將中國傳統文學和中國傳統民樂完美結合,引人進入高山流水,吟詩作賦的優雅境界。
  • 一曲古琴《袍修羅蘭 · 見》慈悲大愛濟世間,溫暖人心是修行
    秋夜的琴音把人們帶進這種超越現實羈絆的境界之中,「元化」、「天地」正是人的精神和人存在的根本。我相信,寫《袍修羅蘭》這八個佛學哲理內容題材的音樂,古琴是最適合和最理想的樂器。第六首《見》。「見性唯美」,人通過感官去尋找美,欣賞美。愚溪先生說:「有愛的存在是一種很美的感覺。」在這裡,他把世間至高純情的愛看成是美的最高境界。這種愛「沒有牽累,沒有痛苦」。
  • 一曲古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馬常勝老師個人簡介馬常勝,以靈魂歌唱的獨行者,探索內心、發掘生命本質感受的獨立音樂人。祖籍江蘇,生長於遼闊高遠的青海牧區,少年時遷至六朝故都南京。
  • 一曲古琴《袍修羅蘭 · 風》微風吹動,枝葉婆娑
    青玉案 · 元夕辛棄疾(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 每天推薦一首適合喝茶時聽的好曲 《神人暢》
    曲調古樸、粗獷,節奏鏗鏘,是唐代以前僅兩首記載下來以「暢」為題材的古琴曲之一。其琴譜僅見於明代汪芝1541年所編撰的《西麓堂琴統》。由於古琴曲中「暢」體裁的很少,物以稀為貴,此曲深得世人重視。2003 年文化部組織申報中國古琴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材料時,曾對《神人暢》以較大篇幅作介紹。
  • 一曲古琴《獨坐幽篁》獨坐幽篁裡中,彈琴復長嘯
    那琴笛和鳴的天籟之音吸引著我,四處安靜,唯有竹林深處,仍不知疲倦地傳來一滴一滴的曲聲,清悠無爭……那是一種任何人也打擾不得的清閒雅逸,因為在這幽靜的竹林深處沒有世俗的煩擾,有的只是一顆恬淡的心。 古琴中國網 美物精選 茶香妙音 禪樂盒原價:468預售:338月明風清丹桂香
  • 一曲古琴《梅花三弄》禪意花開,靜守美好光
    趙麗萍,山西太原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古琴學會會員。2017年參加全國第一屆「弘琴杯」古琴藝術展演,獲得成年組金獎;2019年在山西博物院藝術中心,舉辦個人獨奏「七弦風清」操縵十載的音樂會,同年在上海嘉定百合書院,再次舉辦網絡直播個人獨奏「七弦風清」操縵十載的音樂會;2019年參加全國第二屆「弘琴杯」古琴藝術展演,再度榮獲成年組金獎;2020年,在上海嘉定文創中心舉辦「泠泠七弦」的古琴講座直播,同時在上海敬茶坊舉辦第二屆「七弦風清」個人獨奏音樂會直播
  • 月明之夜 且聽王韻 - 明星 - 華聲娛樂 - 華聲在線
    第一次聽王韻的歌,翻唱李玲玉老師的《美人吟》,被王韻那句「風兒輕水常流」而撼動。 於是,帶著對於音樂的摯愛和熱情王韻及其背後的創作團隊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造了這首歌《月明之夜》。幾大平臺內測的反饋,延續的刀郎風格的屬性,幾乎是《西海情歌》的續篇,甚至有資深樂評人戲稱「西海之後再無刀郎,月明之夜且聽王韻」。
  • 古琴雅集與園林文化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之歲華,其若可讀。  第九品「綺麗」:  神存當貴,始輕黃金。  濃盡必枯,淡者虜深。  霧餘水畔,紅杏在林。  月明華屋,畫橋碧蔭。  金尊酒滿,伴客彈琴。  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 「琴簫合鳴,聆聽中國之音」洛邑古城古琴洞簫音樂鑑賞會圓滿落幕
    12月23日下午3時許,「琴簫合鳴,聆聽中國之音」古琴洞簫音樂鑑賞會在洛邑古城立德苑舉行。中華經典吟誦大會全國總冠軍太月、笛簫製作大師韓振國、古琴斫制非遺傳承人盧丁親臨現場,琴簫合鳴一展身手,講授古琴與洞簫的淵源傳承。
  • 馬未都:我對古琴有敬畏感
    古琴的式樣有仲尼式、蕉葉式、連括式等等,根據造型可以判斷年代的遠近。古琴漆面的斷紋,被文人賦予美麗的稱呼,依不同的紋路叫做蛇腹斷、梅花斷、牛毛斷、冰裂斷。不完整的缺陷美,滿足了少數人的病態審美情趣。古琴相傳為舜發明,最初僅五弦,按五音宮、商、角、徵、羽正音分配,周初增文武兩弦,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亦稱七弦琴。
  • 天人和音 ▏古琴能量靜心工作坊
    《樂記》載"大樂與天地同和",《黃帝內經》載「五臟有聲,聲各有音,聲音相和則無病」,都可尋見古琴調身靜心的古老傳承。當古琴進入現代,隨著更多技法和現代音樂的融入,古琴日漸走向舞臺和表演化,其音聲療愈功能逐漸被忽略。
  • 精彩課堂(附直播視頻) | 聽章怡雯老師講《<溪山琴況>古琴美學思想的演奏詮釋》
    第一句在概述古琴的功能論,這大概是受到前代古琴思想的影響。「和之始,先以正調品弦、循徽葉聲,辨之在聽,此所謂以和感,以和應也。」這一句就可以追溯出如今我們重視古琴調音的淵源了,從這裡開始琴人們就達成一種默契共識:只有把弦調正,才能彈出好曲。《溪山琴況》古琴美學思想的演奏詮釋 課程直播(下)「和」分為指與弦合、弦與音合、音與意合三個部分。
  • ...點亮親子時光 酷我暢聽攜手金牌主播打造《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
    為滿足小朋友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豐富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子互動,酷我暢聽傾情打造精品系列節目《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等待小寶貝一起推開童話世界的大門。小朋友一旦進入到故事世界,就會發現還有很多新鮮事物自己從未接觸過,精力充沛的小朋友因此會纏著父母,想聽更多更好的故事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而睡前故事時間也是親子最有效的交流時光,父母足夠的耐心與陪伴會增強小朋友的安全感與專注力。那麼精彩故事浩如煙海,該為小朋友們挑選什麼樣的故事比較合適呢?
  • 如何欣賞古琴音樂?
    辨音 辨音指的是辨析古琴的音色。很多樂器演奏的音色很單一,比如鋼琴、笛子、琵琶等樂器,就只有一種音色。它們的表現技法完全靠速度、節奏、強弱的變化來體現。 古琴則不同,古琴音色分為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分別代表天、地、人三種境界,其音色表現手段在樂器中是相當豐富的。
  • 唐人古琴奏響香港《敦煌之夜——琴聲悠悠》音樂會
    音樂會上,古琴演奏家為觀眾表演了《廣陵散》、《神人暢》、《西湖尋夢》等經典曲目,徐君躍古琴獨奏《流水》,其完美的演繹,讓聽者如痴如醉、如夢如幻,置身現場,仿佛是子期遇到了伯牙。華晨蘇《神人暢》現場還為香港市民帶來了,琵琶古箏二重奏《花前獨飲》,敦煌箏樂團帶來的《仕女圖》和《綠島小夜曲》
  • 古琴遇上二十四節氣,天地大美於一音
    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推薦琴曲:《神人暢》《神人暢》是中國古琴曲,曲調古樸、粗獷,節奏鏗鏘。是唐代以前僅兩首記載下來以「暢」為題材的古琴曲之一。其琴譜僅見於明代汪芝所編撰的《西麓堂琴統》。
  • 中秋特輯 | 中秋賞月聽古琴 琴音調氣益肺脾
    如果再能聽聽古琴曲是何等的愜意。下面為大家推薦一首適合中秋聽的古琴曲——《良宵引》。此曲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最早見於1614年的《松弦館琴譜》,該曲於隋代問世,盛行於明代,流傳至今,為學琴必學之曲,該曲分三段,短小精悍,泛音、按音、散音、撮音相形益彰,盡顯古琴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