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佳舒(北京市第二中學國際部高三學生)
我是一名高三學生。兩個月前,我創作的歷史小說《海棠落日》正式出版,時至今日,我依然沉浸在喜悅中。誠然,這個小小成就的背後有我的努力,但更離不開家庭的鼓勵、學校的培育與社會的滋養。
與宋慶齡故居結緣非常偶然。
兒時的我與現在判若兩人。從上幼兒園起我就內向安靜,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所有老師給我的評語幾乎都是「有思想,但過於沉默」。
一次媽媽翻閱報紙時看到關於宋慶齡故居「小先生」的介紹,為了鍛鍊我的交往能力便替我報了名。「小先生」就是志願小講解員,初來的「小先生」一般都從故居花園的景點講解開始,講解詞滿滿三頁半紙。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去詢問別人是否需要講解時的情形,我緊張得直冒冷汗,在心中反覆確認已經把講解詞背得滾瓜爛熟後才敢怯怯地走上前。非常幸運的是,大部分遊客都很包容,有不少人都給予我鼓勵和表揚,我也從最開始不敢直視別人眼睛、只能生硬背誦,逐漸變得越來越放鬆,可以放開膽子做些隨性發揮。故居的老師們非常寬容和氣,他們對待小志願者的親切,對待遊客的友善影響了我。宋慶齡故居就像是一所社會的課堂,教會我如何待人接物、與人相處。沒有講解任務時,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院子裡的兩株海棠樹是最讓我迷戀的景致,我常和小夥伴一起在海棠花下閒坐。或許,我對宋慶齡故居的深厚感情和對歷史的濃厚興趣就是在那時埋下的。
小學五年級的轉學讓我徹底發生了改變。老師們給予學生最大的包容,上學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我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升入六年級,語文老師委託我們幾個同學創辦班刊,讓我第一次發現了寫作的樂趣。老師還鼓勵我們自己審閱稿件,將同學的好文章篩選出來編輯排版,列印成刊。雖然班刊只辦了兩期,但它給了我一個窺探文學的窗口。老師並沒有因為六年級學業較重而強制我們放棄愛好,相反,他鼓勵我們寫作,常常津津有味地品讀我們的作品,並提出中肯意見。
我很幸運,在初中也遇到了許多好老師。我的數學成績一度在班級墊底,數學老師從來沒有表現出焦急或失望,她甚至沒有把我的成績告訴我的父母。而是每天晚上給我發幾道習題,之後耐心講評。有一次我數學考試上了80分,她比我還興奮,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媽媽,再三囑咐媽媽無論如何也要表揚我。在老師「數學小灶」的滋養下,我從一個數學差等生變成了語數英三科的尖子生,考上了學校的直升班。作為班主任,她更是看到我在文科方面的長處,把文藝活動策劃、訪談主持人、詩詞比賽、升旗發言等「大任」都放心地交給了我。雖然學校的資源十分有限,但老師們總是傾盡全力給每個學生最合適的機會,現在想來依然覺得溫暖。
我是在初中二年級開始《海棠落日》的寫作的。報名參加學校文化節的歷史小說比賽後,我腦海中浮現出在宋慶齡故居所了解到的背景知識,便決定用故居在清代五位主人的故事講述清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寫出了兩萬字初稿,獲得學校比賽的一等獎。
高一時,我決定擴寫這部小說。父母非常支持,為我買來了《清史稿》《通志堂集》等大量書籍文獻,陪我一起閱讀、探討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啃下了許多生澀難懂的繁體字資料,閱讀了眾多歷史人物寫的詩詞、日記。這些歷史資料是搭建小說框架、塑造人物性格最重要的參考。
在家庭中,鼓勵與尊重一直是我前行路上最大的動力。從小學到高中,父母從未給我報過補習班,他們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初三時,我決心將人類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又發現當時國內開設人類學的高校並不多,便決定出國學習。為此我必須先退出直升班這個保險箱,考取其他學校高中的國際部。對於這個冒險的決定父母毫不猶豫地支持。國際部前兩年的課業非常繁重,我花費許多時間在看書、寫小說上,他們並不責怪。他們從未要求我成績達到什麼標準,卻經常和我一起討論我們共同感興趣的課程,鼓勵我從興趣出發提高學習能力。假期,當許多同學在補習班奔波時,父母和我一起看書、旅遊。他們坦然接受了我嚴重偏科的事實,力所能及地支持我去做想做的事情,在我遇到困難時陪伴我渡過難關,這種親情的陪伴溫柔而又堅定。
好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在《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因為與眾不同而被退學的小豆豆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巴學園。我也是幸運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自己的巴學園,將我從一個不敢開口說話的孩子變成參加過三次英文辯論賽的人,也讓我有機會依從自己的興趣進行了歷史小說的寫作。
人們常把教育者比喻成園丁,我認為他們更像是雕刻師。每一塊材料都有自己獨特的性狀,他們要了解材料,為它進行特殊的設計,還要付出十足的耐心,才能創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每一件作品從還是材料時起,就註定與眾不同,就像每一個孩子生來都獨一無二一樣。
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是教育者,也都是雕刻師。我要感謝宋慶齡故居的老師們、我在小學和中學遇到的老師們以及我的父母,他們給予我快樂和自由生長的空間,沒有試圖改變我,而是讓我發展自己的興趣,成為我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願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5日 14版)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