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向沉默到歷史小說創作者 是什麼讓我成為現在的樣子

2021-01-10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何佳舒(北京市第二中學國際部高三學生)

  我是一名高三學生。兩個月前,我創作的歷史小說《海棠落日》正式出版,時至今日,我依然沉浸在喜悅中。誠然,這個小小成就的背後有我的努力,但更離不開家庭的鼓勵、學校的培育與社會的滋養。

  與宋慶齡故居結緣非常偶然。

  兒時的我與現在判若兩人。從上幼兒園起我就內向安靜,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所有老師給我的評語幾乎都是「有思想,但過於沉默」。

  一次媽媽翻閱報紙時看到關於宋慶齡故居「小先生」的介紹,為了鍛鍊我的交往能力便替我報了名。「小先生」就是志願小講解員,初來的「小先生」一般都從故居花園的景點講解開始,講解詞滿滿三頁半紙。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去詢問別人是否需要講解時的情形,我緊張得直冒冷汗,在心中反覆確認已經把講解詞背得滾瓜爛熟後才敢怯怯地走上前。非常幸運的是,大部分遊客都很包容,有不少人都給予我鼓勵和表揚,我也從最開始不敢直視別人眼睛、只能生硬背誦,逐漸變得越來越放鬆,可以放開膽子做些隨性發揮。故居的老師們非常寬容和氣,他們對待小志願者的親切,對待遊客的友善影響了我。宋慶齡故居就像是一所社會的課堂,教會我如何待人接物、與人相處。沒有講解任務時,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院子裡的兩株海棠樹是最讓我迷戀的景致,我常和小夥伴一起在海棠花下閒坐。或許,我對宋慶齡故居的深厚感情和對歷史的濃厚興趣就是在那時埋下的。

  小學五年級的轉學讓我徹底發生了改變。老師們給予學生最大的包容,上學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我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升入六年級,語文老師委託我們幾個同學創辦班刊,讓我第一次發現了寫作的樂趣。老師還鼓勵我們自己審閱稿件,將同學的好文章篩選出來編輯排版,列印成刊。雖然班刊只辦了兩期,但它給了我一個窺探文學的窗口。老師並沒有因為六年級學業較重而強制我們放棄愛好,相反,他鼓勵我們寫作,常常津津有味地品讀我們的作品,並提出中肯意見。

  我很幸運,在初中也遇到了許多好老師。我的數學成績一度在班級墊底,數學老師從來沒有表現出焦急或失望,她甚至沒有把我的成績告訴我的父母。而是每天晚上給我發幾道習題,之後耐心講評。有一次我數學考試上了80分,她比我還興奮,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媽媽,再三囑咐媽媽無論如何也要表揚我。在老師「數學小灶」的滋養下,我從一個數學差等生變成了語數英三科的尖子生,考上了學校的直升班。作為班主任,她更是看到我在文科方面的長處,把文藝活動策劃、訪談主持人、詩詞比賽、升旗發言等「大任」都放心地交給了我。雖然學校的資源十分有限,但老師們總是傾盡全力給每個學生最合適的機會,現在想來依然覺得溫暖。

  我是在初中二年級開始《海棠落日》的寫作的。報名參加學校文化節的歷史小說比賽後,我腦海中浮現出在宋慶齡故居所了解到的背景知識,便決定用故居在清代五位主人的故事講述清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寫出了兩萬字初稿,獲得學校比賽的一等獎。

  高一時,我決定擴寫這部小說。父母非常支持,為我買來了《清史稿》《通志堂集》等大量書籍文獻,陪我一起閱讀、探討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父母的陪伴下,我啃下了許多生澀難懂的繁體字資料,閱讀了眾多歷史人物寫的詩詞、日記。這些歷史資料是搭建小說框架、塑造人物性格最重要的參考。

  在家庭中,鼓勵與尊重一直是我前行路上最大的動力。從小學到高中,父母從未給我報過補習班,他們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初三時,我決心將人類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又發現當時國內開設人類學的高校並不多,便決定出國學習。為此我必須先退出直升班這個保險箱,考取其他學校高中的國際部。對於這個冒險的決定父母毫不猶豫地支持。國際部前兩年的課業非常繁重,我花費許多時間在看書、寫小說上,他們並不責怪。他們從未要求我成績達到什麼標準,卻經常和我一起討論我們共同感興趣的課程,鼓勵我從興趣出發提高學習能力。假期,當許多同學在補習班奔波時,父母和我一起看書、旅遊。他們坦然接受了我嚴重偏科的事實,力所能及地支持我去做想做的事情,在我遇到困難時陪伴我渡過難關,這種親情的陪伴溫柔而又堅定。

  好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在《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因為與眾不同而被退學的小豆豆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巴學園。我也是幸運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自己的巴學園,將我從一個不敢開口說話的孩子變成參加過三次英文辯論賽的人,也讓我有機會依從自己的興趣進行了歷史小說的寫作。

  人們常把教育者比喻成園丁,我認為他們更像是雕刻師。每一塊材料都有自己獨特的性狀,他們要了解材料,為它進行特殊的設計,還要付出十足的耐心,才能創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每一件作品從還是材料時起,就註定與眾不同,就像每一個孩子生來都獨一無二一樣。

  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是教育者,也都是雕刻師。我要感謝宋慶齡故居的老師們、我在小學和中學遇到的老師們以及我的父母,他們給予我快樂和自由生長的空間,沒有試圖改變我,而是讓我發展自己的興趣,成為我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願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5日 14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你可以是內向的或者外向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叫做中向性格者。前段時間,毛不易曾經在一個採訪裡面談論關於自己性格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知乎上有個關於內向型性格的話題,裡面有網友分享了一封信,讓我感觸很深。網友說她日常開會、談合作、團建,完全不像是內向的樣子啊!正是這樣一位女性,寫了一封伴隨性格內向這個標籤成長經歷的信。在信中,她回憶起曾經為了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做出的努力。
  • 創作者,成為內容品牌
    再到後來的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創業成為時髦的詞彙,年輕人的夢想,紛紛從科學家,改成了「我想成為一名網紅」。從搞笑排行榜到原創段子手,從公眾號到抖音網紅,再到淘寶直播李佳琦,像浪潮,總有更紅更新湧向你我。以前我們常常看到,幾個月運營成多少萬粉絲的大號,一篇文章漲粉多少萬,這似乎都是些很值得炫耀的數字,但當下即便是粉絲很多的內容創作者,也不一定過的很好。
  • 沉默,是女人最美的樣子
    」成年人的崩潰總是在一個寂靜的夜裡,疼到連淚水也流不下來之後,收拾起一地的悲傷,然後第二天依舊笑得沒心沒肺。很多時候,人們都願意用沉默來掩飾自己所有的情緒,它是時間賦予我們的沉澱,是斑駁的傷痕讓度給我們的妥協,有些話不必去說,有些事也不必去做,人活著本就已經太難了,將那些猙獰的傷痕再揭露到光明之下又有什麼意義,人們總覺得,沉默,是女人最美的樣子,因為你不知道她們早已經練就了一顆百毒不侵的心。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在信中,她回憶起自己曾經為了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做出的努力。在她整個成長過程中,大人們一直致力於讓她改變自己的性格。「第一次在全校面前擔任升旗手,第一次在全年級面前演講,我忘記怎麼走上臺,又怎麼走下來,我緊張到肚子痛,然後默默嘆氣。」
  • 葵田谷:懸疑小說是對沉默和謊言的宣戰文
    但一旦下筆,我故事裡的人物勢必會自然生長。反轉在懸疑推理小說裡是無法迴避的套路,我們最怕聽到讀者的評語莫過於「看開頭就猜到了結尾」。至於用力過度與否是個主觀問題,尤其涉及審美判斷,歸根結底需要由創作者自行判斷。我以前很喜歡攝影,有一段時期投入的時間不比寫作少,而且我很講究照片的後期處理。
  • 訪談|葵田谷:懸疑小說是對沉默和謊言的宣戰文
    但一旦下筆,我故事裡的人物勢必會自然生長。 反轉在懸疑推理小說裡是無法迴避的套路,我們最怕聽到讀者的評語莫過於「看開頭就猜到了結尾」。至於用力過度與否是個主觀問題,尤其涉及審美判斷,歸根結底需要由創作者自行判斷。我以前很喜歡攝影,有一段時期投入的時間不比寫作少,而且我很講究照片的後期處理。
  • 從0到3000萬用戶年收入30億,以創作者為本的P站11年發展歷史 | 三文娛
    成立 12 年的 P 站現在用戶規模已經發展到了 3000 萬級別,而且在平臺上無論是普通的用戶還是創作者用戶都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甚至 P 站投稿數量會成為日本同人熱門作品風向標,P 站 11 年的發展歷史儼然就是日本 ACG 行業在面對網絡時代的一個縮影。
  • 寫給內向患者的你
    甚至還有人痛恨自己的內向性格。但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內向患者就非得改變嗎?內向就代表失敗嗎?01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似乎已經變成了外向者的世界,大家也總是把外向和成功聯繫在一起,而內向的人似乎一直是被否定的。
  • 九把刀:我是沒耐心的創作者 用快樂和自由寫故事
    「海口氣溫很高,我看今年夏天就從今天開始吧。」九把刀擦汗,幽默開場。  記者看到,到場讀者多以青少年為主,很多「刀粉」手中捧著多本代表作品,整個活動過程中尖叫聲不斷。  「每段歷史的動亂年代,都有獵命師在暗處幽幽聳動著……他們製造歷史,卻不被記憶。」《獵命師傳奇》用天馬行空的想像贏得眾多讀者的青睞。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悶」,這是一直以來大家對性格內向的人最直觀的印象和評價,也許現在用「宅」和「喪」來描述會更合適。內向,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落落大方、妙語連珠,才是普世價值觀的正解。我聽過最惡毒的話是:「學習成績好有什麼用,不會說話以後長大了照樣沒出息。」仿佛前途和未來僅由性格就可以決定,而內向是一種缺陷,是能被人任意嘲諷而無可反駁的原罪。
  • 講座|朱嶽:「內向世代」
    其實我們從「內向世代」的特點也可以看到,它對我們現在文學的走向是有啟發的。我們現在的文學也是有兩個方向,一種方向就是和時代很貼近,在我寫小說和編小說的過程中,都有各種朋友來探討,小說一定要貼近時代或者反映當下的問題,或者起碼是要回應這些東西,小說的態度是鮮明的。但另一種就是「內向」的,也是我前面說的。
  • 內向也是一種風度,陽光宅男有什麼不好?
    周末沒課的時候我喜歡去外面走走,今天跟朋友坐在河邊聊到性格,對他說自己性子裡喜歡安靜,不善於人際交往試著改變後發現自己並不快樂,以至於感覺很疲憊。朋友對我說,你為什麼要改變呢,就不能好好的做自己嗎?基於這種外界主流看法的壓力,內向的人總會急切的做出改變,但結果往往並不令人滿意,就拿我來說,現在的我感覺自己進退維谷無法適從。那麼到底內向的定義是什麼,人們對內向的看法究竟是不是客觀的呢?著名心理學家艾森克對於典型性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且喜歡離群,更喜歡獨處的。思想上過於保守,行為上表現猶豫不定,情緒上更是過於悲觀。
  • 抖音的創作者在做什麼?
    當然,僅是長相上並不足以讓他出名,他在被更多人認識前拍了一年的短視頻,作品數比粉絲數還多,直到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後,他裹著一條奶奶的毛毯在自家院子裡,光腳、踮著腳尖從院門的水泥柱子(尚在裝修)走到等待貼瓷磚的小魚池附近,又轉了一個身,也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中暑發燒四十多度是什麼感覺。
  • 誰說內向=不善交流?易烊千璽為內向者正名
    【三】由此也可以解釋清楚千璽在另一個節目裡令我動容的那一幕:在《這就是街舞2》中,千璽面對選手質疑時的回答。一位情緒激動的女dancer直接衝上來質疑千璽的選擇,哭訴著說了大段辛苦練舞的話語,希望千璽說清楚什麼叫沒有「被打動」。
  • 白宇能靠《沉默的真相》成為頂流麼?
    撥開迷霧,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部部短小精悍的網劇作品,也窺見更多社會寫實作品背後、創作者與平臺試圖傳遞的真實的國民議題。在小說《長夜難明》中,江陽等一群人耗費10年徹查真相平反冤案,其間有人犧牲了事業前途與家庭,有人身陷囹圄生死垂危,換來的不過是藏汙納垢者畏罪自殺的冰冷報導,真相雖遲但到,而正義與公平戛然而止。雖然殘酷,但這可能才是人間真相吧。嚴格意義來講,《長夜難明》並不算是一部標準的社會派推理小說,而更像是社會寫實的非虛構文學。
  • 抖音創作者集體提問:創作者的價值是什麼?
    如果說,工人,有生產所需的價值;老師,有教書育人的價值;醫生,有救死扶傷的價值;那麼,被稱為「抖音創作者」的我們,創造了什麼價值呢?他把給媳婦做飯這件事,做成3870萬人追著看的事業。麻辣德子算是一個成功人士嗎?
  • 他內向敏感,沒能長成男子漢 讓父親失望,卻成為偉大文學家
    孩子沒能長成你期待的樣子,並不代表他不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姿態,硬要所有人都走同一條路,太不合理了。男孩應該勇敢果絕,女孩應該溫柔體貼?殊不知這樣刻板的模板式教育,卻可能局限了孩子的未來。有天他和父親拌嘴後又哭了,父親將他關在陽臺上,自此他變得更加內向,幾乎不說話了。但父親想像不到的是,男孩成了20世紀上半葉偉大文學家,他就是奧地利的卡夫卡。弗蘭茲·卡夫卡 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 假如我是我的孩子,我會成為什麼樣子?
    寶貝入學第一天一直以來以家長之名,讓孩子什麼都聽家長的,孩子沒有了自我,什麼都是你安排就好,導致女兒現在基本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13歲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出門穿什麼衣服,讓自己煮個泡麵不會,怕火,讓自己出門騎個自行車或者坐個公交車不敢,就連一個簡單的問個路都不知道怎麼開口......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這麼多年我沒教會孩子什麼?
  • 華晨宇性格內向卻成「超一線」:3個理由告訴你,內向者更易成功
    短短一年,這位員工已經成了公司裡的骨幹員工,朋友對他也頗為賞識,兩個人之間相處的機會多,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朋友這才更加了解這位員工,他覺得與其說他內向,不如說他是內秀。平時雖然不愛說話,但那些都是他隱隱積蓄力量的過程,一朝爆發的時候,大家才覺得他原來有這麼厲害。其實很多時候,越是內向的企業家,就越能夠成為偉大的企業家。
  • 朱大可:亦真亦幻,用神話小說重構歷史丨方所創作者現場 · 回顧
    過去的很長時間裡,我一直在做歷史研究,當然也做文學研究,我興趣的很大一塊,是放在歷史上的,考大學時,我的第一志願是歷史系,第二志願才是中文系,結果歷史系沒要我,我就是這樣被歷史拋棄了,所以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這是極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