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影》,回歸的張藝謀|獨家專訪

2021-02-21 三聲

 

在張昭看來,這種文化自信背後,也需要市場基礎和整個電影製作體系的支撐。

 

「電影既是藝術片,又是商品。」張昭表示,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會給電影人創作帶來文化上的自信,「這件事要成立,不僅需要有好的製作團隊,有張藝謀這樣的大師,有內容本身,還要有龐大的市場體系來進行運作。」

 

一種擔心是,市場對張藝謀的期待太高了,以至於不論他做出的作品有多好,總會有批評的聲音。對此張昭不禁提出反問:「你們期待是他這個人呢,還是對他這個作品?」

 

「我覺得,你就是對他的人有期待就行了。」張昭說,導演的作品就是一種自我的表達,但觀眾的喜好卻有很多種,一部作品很難滿足所有人的口味。「你對他的人有期待,每一次都不會讓你落空,一定有新的東西。」

 

從內容運營的角度來看,張昭認為《影》是一部非常強的IP——它具備當代性,「《影》聚焦小人物如何獲得選擇的權利,這是十分具有當代性的一個內容角度。」

 

「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是在掙脫。」張昭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在他看來,張藝謀導演過去的作品,不管是《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包括《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關於「個人如何掙脫束縛」,而這一次的《影》亦是如此。

 

「我相信這個IP是可以做的,因為它有非常強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設。希望通過這一部電影確立以後,還可以繼續延展。你想想,用替身的方式,去講很多歷史上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對吧。」他說。

 

另一個層面,張昭認為,電影公司也需要儘快找到跟不同受眾溝通的方式。比如如何通過短視頻、娛樂媒體、甚至小遊戲等方式去觸達不同年齡段、喜好不同的受眾。「這個事情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因為電影產業它不僅是內容行業,產業是要把用戶包含在裡邊的。」張昭說,「你要為不同的用戶,去產生不同的意義。」

 

「樂創從一個純電影公司,走向以電影作為核心品牌的泛娛樂形態的文化公司。重點不是對票房有什麼好處,點不在這兒,而是怎麼能夠獲取更多的觀眾,讓觀眾獲得更好的回報。」張昭認為,「大家如果參與到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再消費產品的時候,其實這個產品的價值就不一樣了。」

相關焦點

  • 《影》: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因此,對於張藝謀電影討論,電影外因素時常佔了上風。他是一個符號,一個意識形態交鋒的平臺,一個中國社會階段性大眾情感釋放的窗口。所以,在中國,去看張藝謀電影,評價張藝謀電影,似乎是個事件,一種群體性運動,一個自我立場和姿態展示媒介。可也恰恰在這個人聲譽頂峰,作為創作主體的張藝謀,卻總是沉默的。而《影》幾近於誕生在這種沉默之中。
  • 影評:張藝謀《影》權謀下的極致美與極致人性
    張藝謀導演作品《影》 自上映直到現在都有很大的關注度,這部質量與口碑齊飛的影片更是囊括了多項大獎:入圍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及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主展映單元,分別舉辦國際首映和北美首映,獲得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獎。
  • 【影】張藝謀新作,劇本三年,攝製一年,後制一年
    國師選擇了回歸本真。,加以大膽的藝術創新,將古典的中式美學,以極致唯美的詩意手法表現出來。,從未有任何一部張藝謀電影,出現過如此多的流量明星。,在他的電影中,對美學的追求幾乎達到了極致,所以我們從來不擔心張藝謀電影的畫面感,那從故事感來說呢?
  • 回歸中式美學,張藝謀的《影》到底在講一個什麼故事?
    《三國演義》不自覺間重構了《三國志》,《影》對前兩者也一樣。如果曹仁一箭重創周瑜,如果孫權忌憚周瑜功高蓋主,如果魯肅……每一重故事,萬變不離的,是爾虞我詐的陰陽化灰。重構的結果是回歸,但回歸後所表達的,絕不限於原文本。
  • 平心而論,張藝謀和他的《影》
    不論是從影初期改編文學著作,還是到後來的商業大片,能不能講好一個故事始終是人們對張藝謀最大的質疑。對此他並非置若罔聞,而是一直記刻在心裡,這一次的《影》,單劇作就先後磨了三年。關於替身」影「的最初概念,張藝謀曾坦言最開始是從看了對自己影響頗深的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中獲得的啟發。中國古代資料中很少有關於替身的記載,有的寥寥幾句也很模糊。這一特點吸引了張藝謀。
  • 《影》:張藝謀最後的進擊?
    他長達三十多年的電影創作可以說涵蓋了中國電影小半部文化史,也正因為他的重要,「張藝謀已死」這樣的言論才會在電影《長城》上映的時候引發風波。 如今幾年過去了,張藝謀帶著他的新片《影》回歸,卻意外地被不少評論認為這一次是張藝謀風格的回歸。無獨有偶的是,今年也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三十周年。
  • 影:張藝謀的藝術精品
    集古裝、動作、戰爭等元素的《影》恰如其分,「國師」張藝謀不再沉湎於宏大的商業巨製,而是回歸古典的傳統藝術。他用黑白色調講故事,將一個從小就被秘密囚禁、當作影子替身的小人物境州,通過磨難抒寫其努力尋回自由的思想頓悟。
  • 活著的《影》,是張藝謀的歸來
    《影》上映不到一天,今年的金馬獎就公布了入圍名單。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新片,獲得了多達12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重量級獎項提名。在《影》中,張藝謀重新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血液與情感,既有對於東方美學的貫穿,又有對於實現平民英雄夢想的堅持。
  • 張藝謀的光影藝術《影》,文藝的武俠片
    看完張藝謀的電影《影》,我居然還愣在座位上,電影院的人都走光了,才起身離開影院。故事在高潮中結束,意猶未盡。影隨人走,這是一個關於影子的盪氣迴腸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替身的出神入化的故事。替身,古往今來一直都存在,但是通過電影講述替身的故事,張藝謀的《影》,是第一次。
  • 有影無身,華而不實——評張藝謀電影《影》
    張藝謀最新電影《影》講述的是一個從八歲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當成傀儡替身,歷經磨難,努力尋回自己與自由的人性故事。 整部電影畫面很唯美,與之前張藝謀電影對比,少了一些華麗的東西,多了一些樸素與文化。但仍然擺脫不了張藝謀的短板:有畫面,沒有內涵!
  • 張藝謀:「回歸」之前,從未「遠去」
    #第一次看《影》是在張藝謀工作室的電視上。工作人員特別強調說,電視機的光是導演為了《影》特意調過的,即使在電影院看,有的影廳要是亮度不夠,也看不出影片本身的效果。濃重的水墨風和經典的莎士比亞式戲劇結構,讓張藝謀的這部《影》在國內上映之前,就在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獲得如潮好評。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張藝謀《影》劇情]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作為境州的扮演者,被問及影片的結尾,鄧超稱:  「這個結尾我們在現場討論了很多次,包括小艾衝向大門,也是導演有一天突然說應該讓小艾過去。境州到底會是什麼選擇,大家去《影2》或者《影3》中去找吧。」
  • 《影》的「叢林法則」,延續著張藝謀一貫對權力的曖昧
    在一個皇帝缺席,天下分崩離析的時代裡,風雨飄搖的小國沛國的朝堂幾乎就是電影最主要的場景。都督子虞是這個國家權力的核心人物,他架空年輕沛王的權勢,自認為是沛國的天。相對於沛王的「甘心偏安」,子虞卻一心想要失去被鄰國佔領的領土境州,為此他不惜一次又一次和沛王發生激烈的衝突。
  • 人文 ¦ 從《影-SHADOW》開頭,全世界再次對張藝謀表示致敬!溫哥華正在上映!
    電影《影-SHADOW》是由 WELL GO USA (北美)院線發行的武俠動作片,張藝謀執導,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胡軍、王景春、關曉彤、吳磊等主演。 張藝謀《影》:最悲的一場戲!張藝謀         談起這位國寶級導演,他在影視圈的地位舉足輕重,從早起的作品開始,個人名望就直線增長,未曾減退過。他的作品與其他國內一線導演較為不同,從徐克或是姜文,兩位導演的執導細膩度不容小覷,但是!
  • 醞釀五年大作 ,張藝謀——《影-SHADOW》北美開畫!
    張藝謀《影-SHADOW》
  • 55屆金馬提名:張藝謀《影》領跑 湯唯楊冪成遺珠
    張藝謀的新作《影》成為當之無愧的最大贏家,以12項提名領跑,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獎項。臺灣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緊隨其後,獲得了8項提名,內地的年度話題口碑之作《我不是藥神》獲得7項提名,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演員獎項方面,段奕宏、徐崢、鄧超、邱澤、彭昱暢將奪影帝桂冠,除鄧超外,除黃渤外,其他四名男演員都是首次獲得金馬影帝提名。
  • 《影》評丨張藝謀,才是真正的男主境州
    只要張藝謀出新片,就摩拳擦掌。《長城》是這個習慣的頂峰,Sir還記得,就是前年,自己也捲入口碑戰局。Sir不後悔。但等到張藝謀拍《影》。題材、視覺美學、意識形態,每一項都覺得張藝謀有備而來。萬一厚積薄發,厲害了呢?
  • 世界影史首創水墨大片《影》張藝謀最驚豔作品9月30上映
    發布會現場,張藝謀導演談起了《影》的來源。五年前,他萌生了一個拍攝「替身」故事的想法,想藉此表現出人心如「影」的欲望糾纏,在拍攝過程中,他採用了水墨寫意留白的形式,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中國元素,讓《影》獨具魅力。為此,他與團隊成員也幾經艱辛。「現在的特效,彩色調黑白十分容易,但如果要拍成黑白色調,服、化、道、置景等都要完全協調好,非常困難。」張藝謀如是說。
  • 《影》:張藝謀的不破不立,電影藝術探求極簡主義美學
    不論這樣的格調是否始創於張藝謀,都不可否認張藝謀在這種風格中的巔峰地位。對於這類格外考究藝術水平的獨特風格,張藝謀從影三十多年,從未停止過更新形式的探索與嘗試,直至《長城》在這種風格下鎩羽而歸,仍要想玩出不一樣的花樣,至少得有兩三年的冷卻期。
  • 《影》水墨風格驚豔四座,這是張藝謀迄今為止,最令人驚豔的電影
    張藝謀新片蹤跡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鬼魅難測,充滿了神秘的期待。事實上《影》似乎可以說是張藝謀的一部回歸之作,一是從好萊塢團隊回歸華語班底;二是重回本世紀初《英雄》式古裝武俠巨製。而從《英雄》到《影》這漫長十六年,張藝謀的變與不變,似乎也就要在此交出一個階段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