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不想《再見,在也不見》片方在娛樂資本論後臺留言稱:《再見,在也不見》確實排片降了2個點,場次少了近4000場。對此,小娛頗為感慨。今天,《再見,在也不見》出品方專門發文對於相關爭議做了回應,所持立場小娛頗為贊同。確實,在藝術電影不景氣的現實環境下,方勵下跪是情之所至,而為此所引發的爭論也恰是此次事件的意義所在。
上周,著名電影製片人方勵在網絡直播中下跪磕頭,懇請影院經理為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引爆了網絡。雖然爭議不斷,但作用立竿見影。截至16日晚11點,《百鳥朝鳳》票房突破3000萬。
雖然不可避免的,作為同期上映又同是文藝片的《再見,在也不見》,成了這場爭議中最大的受害者——本已少得可憐的排片再度受擠壓。但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眾多聲音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關注《再見,在也不見》的朋友的關心。在這裡,向各位表示感謝。
下面這封信,便是看到樂溪、立湘兩位朋友「《致方勵:為《百鳥朝鳳》下跪,單靠您這雙膝蓋能救其他文藝電影嗎?》」一文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我們寫下的一些淺薄看法,也算是給所有關心我們的人一個答覆吧。再次感謝!
看了二位的文章,特別感謝你們如此關注中國的藝術電影,更感謝你們為5月13日上映的《再見,在也不見》的鼓勵和呼籲,以及對中國藝術電影市場的一些擔憂。13日凌晨《再見,在也不見》首映場,我和我的小夥伴也趕去看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走進放映廳,看到同場觀眾坐著七十八人,心裡一下子踏實了,也很溫暖。我們的電影《再見,在也不見》首日票房4百餘萬,雖然與同檔期的《美國隊長3》首日2億票房相比,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但竟足以讓這部《再見》電影幕後團隊的年輕人們激動萬分。連續一個月奮戰在前線,不眠不休跑全國院線和校園宣傳做路演的小夥伴們,看到首日票房竟不顧男兒顏面當下熱淚盈眶。
想到這些,再看到網上沸沸揚揚的「一跪之爭」,個人覺得,方勵老師這個做法雖有一些爭議,卻也還有他這一跪的意義所在。對於中國藝術電影,與其說挽救,我想更多的,不如說是自救。方勵老師這一跪,也許是中國藝術電影在激烈的商業市場環境中夾縫求生的一顆種子。其次,我們也大可不必為《再見,在也不見》的前景過分憂慮,擔心它會如二位文章中所擔心的是否會因《百鳥朝鳳》的逆襲排片衝擊而黯然失色。我們認為,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除了票房表現,更重要的還是藝術價值。前者是乍見之歡,後者是久處不厭。作為一部藝術電影,比票房更值得期待的,是它在藝術上的造詣,這是長遠意義上的成功。《再見,在也不見》擁有我們引以為豪的主創團隊,除了因《心迷宮》而倍受關注的中國導演忻鈺坤,還有新加坡的陳世傑導演、泰國的SIVAROJ導演,他們在本國都是人氣頗高的新銳導演,國際上拿過不少獎項。還有我們的監製,新加坡的陳哲藝導演,因為他的電影還沒有在中國上映過,所以內地大部分的觀眾對他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2013年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大家應該會有印象。2013年,陳哲藝憑藉《爸媽不在家》成為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大贏家。他的《爸媽不在家》在金馬獎上一鳴驚人,一舉奪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劇情片四個重量級大獎。李安導演給他頒獎,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這麼年輕就拿到這樣的成績,以後的路會很不好走。」哲藝是很聰明的80後新銳導演,也是極端挑剔的處女座,聽了他最敬佩的李安大師的話,接下來兩年他都很謹慎,推掉了很多合作邀約,《再見,在也不見》是他監製的長篇電影,這比他做的《爸媽不在家》一拍成名時壓力更大。因為會有很多雙眼睛在關注。《再見》電影中三段式的講述,也許會是很不容易討好觀眾的一種做法,但因為有這樣優秀的、有強烈責任感的青年導演團隊在,有像陳柏霖、蔣雯麗、楊祐寧、秦沛這樣反覆推敲細節較真的演員們在,我們願意投入百分之百的信任和努力,無論在劇情、製作、演員陣容上,相信都會是一部能打動人心的作品。我們既然做出了選擇,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唯有如此,才能行走在一部電影從作品到產品,再到商業院線,成為觀眾願意消費的商品的漫漫長路上,或許稱之為煎熬更準確一些。其實我們也知道,不僅僅是文藝片,任何世界上美好的東西,都不是依靠乞討得來的。方老師的這一跪,我會把他看成是一次悲壯的呼籲。至少網上在討論這個事件的時候,很多聲音在談論關於我們藝術院線發展和建設的問題,很多人在討論國家相關政策支持的問題,如何精準地去扶持國產片、扶持和保護國產藝術片,這些我們也可以向其他的國家學習。這一跪或許會成為一顆種子,一個導火索,一個催化劑,能夠引起官方、民間、投資方的更加深入的思考、反思和關注,豈不是有著更大的意義嗎?對今後藝術院線更快的出現和發展,促進相關政策更精準的對國產電影的支持和保護,是何等迫在眉睫又令人期待。我仿佛聽見了春天裡嫩芽破土的聲音。平時大家都在討論商業片和文藝片,但我覺得其實他們本身沒有本質的區別。任何這樣的一個行為和討論,都會引起投資方、製作方、創作者、政府相關部門更多的參與其中,琢磨出更加符合商業規律的決策,推動我們電影事業的發展。畢竟我相信,所有做電影的人都有著一顆熾熱的心。方勵老師這一跪,把很多人都跪懵了,炒成了一個天大的事兒。其實這一跪,我個人覺得沒什麼,能激起一些討論,它的偉大意義也就存在了。反觀我們現實中,很多人肉體上沒有下跪,心靈上已經下跪過無數次了。向金錢跪,向權勢跪,向誘惑跪,向欲望跪……這些原則上、價值觀上的妥協比形式上的下跪更可怕。很多人在拿「男兒膝下有黃金」這句話來開啟嘲諷。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只跪蒼天和娘親」。所謂的「蒼天」,唯物論是指「自然」,唯心論是指「神」。我個人理解,是信仰。為堅持信仰而跪,有何不可?當然我們更願意,讓所有愛電影、做電影的人們共同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期待中國電影站著揚眉吐氣的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