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國歷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2020-11-17 騰訊網

先秦時期,諸侯爭霸。

春秋之後來到了大變革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國積極求變,在歷史的浪潮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湧現出一批批傑出人物。

鬱郁不得志的屈原,國家滅亡後以死明志;

謀略過人的韓非子,受到李斯迫害命途多舛;

以變法聞名,卻又因變法而死的奇才商鞅……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一度最強的齊國滅亡,而出身低微的秦國後來居上,成為笑到最後的霸主。

《風雲戰國之列國》

金鐵木導演拍攝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重現200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于榮光、鄭則仕、喻恩泰、王勁松一眾「老戲骨」領攜主演。劇情式紀錄片!演技炸裂!再看風雲動蕩的戰國,波雲詭譎的政治時局。

《風雲戰國之列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0多年前的硝煙早已經消失殆盡,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部部經典史籍,成為當年的見證,幫助我們還原那個年代,比《風雲戰國之列國》更真實震撼的歷史。

01

號令軍隊的虎符

戰國時期,大國野心勃勃,小國紛紛結盟,戰爭不斷。如何才能保證軍令正確地傳達呢?那便是用虎符。

1973年,西安杜城村附近,一位農民發現了形似虎的秦國兵符,也就是這件杜虎符。

符:中國古代常用的一種信物,一般分為兩半,兩半相合,就能作為辦理某類事務的定約和踐約的憑證。

杜虎符是一隻行走的老虎的左半邊,它昂首向前,尾巴蜷曲,它的背面,頸上有一小孔,應該是和另外半邊相合。

杜虎符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虎符上有錯金銘文共40字,字體為小篆,大意是說:

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

但是有特殊情況,也不必等虎符來,看烽火警報行動。

這件小小的虎符,反映出來的是君主權力高度的集中。當時,每個軍隊的首領都有各自的虎符,外形不同,榫卯的機構製作得也不一樣。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件戰國秦虎符的主人是誰,但是卻可以看出工匠的用心。

普通的刻字容易磨損,工匠們便先在虎身先鏨刻出陰文字槽,再將極細的金絲嵌入陰文字槽之內,打磨平整光亮,這樣精心地製作,才使得杜虎符歷經兩千多年的時光仍然熠熠閃光。

運用虎符就是為了避免權力的監管不利,只認虎符不認人,更有利於君主統治。

然而,歷史上也出現過盜用虎符的大事件,成語「竊符救趙」就和它有關。

《史記》記載,秦軍在長平之戰大破趙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但是魏王害怕秦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派晉鄙領兵十萬去救趙,但只讓他們屯兵,不發兵。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憂心忡忡,多次勸父親發兵救趙。

原來,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兩國有姻親關係,而且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唇亡齒寒。

信陵君苦勸無果,魏王始終不改變心意,他決定以身殉難,帶著手下的門客集結了一百多乘車騎,打算去和秦軍拼命。

就在他出城門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七十歲的老頭,侯贏。

平時信陵君待侯贏客客氣氣,此時侯贏卻好像沒見著他一樣,害得他走出老遠,還是氣不過,調轉馬車,回去質問。

侯贏卻早有準備,他知道信陵君會返回,還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侯贏的方法是讓信陵君拜託魏王的寵姬將兵符偷出來,帶著兵符上戰場,兩符相合,將士們就會聽他的。

虎符合併

信陵君聽了他的建議,果然將兵符偷了出來。不過率領軍隊的晉鄙萬一不聽該怎麼辦?如果他報給魏王,就功虧一簣了。

侯贏又說,此時只需帶一位勇士,如果晉鄙不合作就將他殺了。這位勇士不是別人,就是侯贏的朋友屠夫朱亥。

臨別時,侯贏說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陪公子同行,但是當公子到達的時候,願意以死報答。

屠夫朱亥震懾全場

當信陵君將兵符帶到後,晉鄙果然不合作,朱亥出手將他殺死,信陵君順利地救了趙國,侯贏刎頸自殺。

侯贏不僅有智慧,還十分忠誠。王維在《夷門歌》稱讚了他的高義: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功成身死」的蘇秦

夷門侯贏的死壯烈轟動,戰國時期,為了君主,門客們紛紛獻出生命,比如刺秦的荊軻,還有從事反間活動的蘇秦,都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

02

變法圖強

為了使國家更強盛,有的國家在侵略擴張,有的國家則在變法圖強,比如秦國就在商鞅的法令下進行變革。

商鞅以前叫做公孫鞅,本是衛國人,他早年來到魏國,但不受魏惠王重用。在秦國,卻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輔佐君王,提出了變法的主張。

有個成語「立木為信」就和商鞅有關,他在鬧市宣布如果有人能將一根粗木搬運到城門下,就賞賜十金,沒有人應,後來又增加為五十金。

古時候二十兩為一金,五十金即為一千兩。

立木為信

有個衣裳破爛的人走了上來,扛起了木頭,果然得到了賞金。

從此,商鞅說一不二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尊重,也讓他的變法推行也變得順利。

商鞅改革戶籍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權力集中在帝王手中,秦國也越來越強盛。

他廢井田,制轅田,推行縣制,還統一度量衡,商鞅銅方升見證了他的改革。

商鞅銅方升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時代秦國銅製量器

商鞅成也變法,敗也變法。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有利於百姓,也讓國家強盛,但是卻得罪了貴族階級。

而且他執法過於嚴酷,不得人心。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指為謀反,車裂而亡。

商鞅

雖然秦惠王處死了商鞅,但是依然推行他的法令,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了統一霸業的道路。

03

戰爭中發展的諸子百家學說

在語文課本裡,我們學過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韓非子「以法為教」的主張,他們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光彩閃耀。

河南省信陽縣長臺關信陽1號楚墓中出土的信陽楚簡,被認為是《墨子》的佚篇。

楚簡《墨子》佚篇(8 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儒道,沒有幾個君主聽從。戰國初期,墨子出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還擅長工藝。

當他聽說同鄉人魯班要幫助楚國打造雲梯攻打宋國,於是匆匆趕去勸阻。

偌大一個楚王,想發起侵略戰爭,連一個國家之力都無法阻擋,墨子如何能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呢?因為他有兩個利器,「義」和「利」。

他先是找到同鄉魯班,不說自己是來當說客的,只說想請魯班幫他殺人。魯班肯定不答應,這種不義之舉就算給錢也不能做。

於是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殺人是不義之舉,為什麼要幫楚國打造雲梯,那會殺死多少人啊?

魯班被他將了一軍,但還是堅持,自己已經答應了楚王,不能反悔。

於是墨子就和他一起見楚王,他用有錢人去搶窮人錢財的比喻,指出楚國攻打宋國處於不仁義的地位,但是這樣還不能阻止帝王的野心。

然後他進一步分析,他已經派出了弟子守在宋國,就算楚國攻過去,也未必會贏,何必去做不義不智之事呢!

墨子沒有瞎說,他開始和魯班演練,他的設計工藝精巧,不比魯班遜色。眼看魯班落敗,才讓楚王打消了攻打宋國的念頭。

墨子從楚國趕到宋國,沒有車馬就徒步去,風塵僕僕。他崇尚節儉,即便自己衣裳破爛,也不在乎。

就這樣,一個剛直倔強的形象躍然紙上。正是有墨子這樣的人,讓中國文化更加絢爛。

魯迅在《故事新編·非攻》裡也寫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在他筆下,墨子是為人民利益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是"中國的脊梁"的形象化。

04

削鐵如泥的古兵器

冷兵器時代,要想打贏戰爭,除了強軍快馬,還需要利劍。

在我國不少地方,陸續發現了一些帶有吳王或越王銘文的青銅劍,證明了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

唐代詩人李賀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在古人眼中,吳鉤指的就是優良的兵器。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是寶劍的誕生地,光是工匠就十分有名氣,比如著名的幹將莫邪夫婦和歐冶子等。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復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各地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還是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使用過的。

比如山西原平峙峪 1964 年出土的吳王光劍、湖北襄陽蔡坡十二號墓 1976 年出土的吳王夫差劍、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 1965 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

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藏

長55.7釐米,寬4.6釐米

《戰國策·趙策》雲「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吳越寶劍的鋒利程度可見一斑。

而要鍛造鋒利的兵器,銅礦是必不可少的。湖北省大冶市有一座銅錄山,就是當時冶煉吳越兵器的基地,如今成為了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戰國初期,吳越銅劍仍然保持著強盛的勁頭,直至戰國中期,由于越國內亂以及強大楚國的凌迫,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興起的楚國滅亡了越國,還奪得了銅錄山,將能工巨匠、重器寶物悉數擄走,也將吳越兵器帶到了全國。

據說,秦始皇后來「收天下之兵」,就是擔心民間藏有吳越寶劍這樣的兵器。

05

鐘鳴鼎食

戰國時期,禮樂也在不斷發展,貴族階級平時也喜歡撫琴聽曲。

有時候,音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就出現了燕國的音樂。

《史記》記載: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

眾所周知,古代除了宮商角徵羽之外,還有變音。

而變徵之聲,曾一度被認為是非中原之音,直到曾侯乙編鐘出土,說明變徵之音是宮廷禮樂的基本階名,在士人、普通軍士中流傳。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件1978年出土的文物,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重量最重、編鐘數量最多的編鐘。

這件規模龐大的樂器,來自於2400年前的中國,它的主人,是戰國時期的曾國和隨國國君,姓姬,氏曾名乙。

蟠龍舞鳳的鐘體紋飾,栩栩如生的青銅武士,閃閃發光的錯金銘文,黑地紅飾的橫梁彩繪,鏤空花鳥的橫梁銅套,無一不昭示著編鐘的精美絕倫。

全套編鐘刻有銘文共計3755字,這是出土已知青銅器物上銘文最多的一套了。

戰國時期,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這些人的故事,或慷慨悲歌,或死得其所,或命運懸浮。

在這個大時代裡,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但是雖然渺小,他們卻用生命奮力書寫一生,流傳後世。

參考資料

鍾少異:《幹將、莫邪考辨——兼及東周吳越鑄劍術》

王國春:《夷門抱關,屠肆鼓刀——賞析王維詩》

吳新安:《從看墨子的論辯說理特色》

張繼合:《春秋戰國劍文化研究》

賈伯男:《戰國時期燕國音樂文化淺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暢聽旅行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 全戲骨超炸裂演技 震撼人心還原戰國爭鋒
    《風雲戰國之列國》12月11日首播: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老戲骨雲集震撼演繹戰國爭霸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紀錄片以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的英雄人物、國家命運為線索,通過實景還原和演技派演員演繹的全新劇情式呈現方式,探索戰國時期的六國興衰史以及秦王朝一統天下背後更深層的秘密,為廣大觀眾再現2200多年前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 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定檔:再現波瀾壯闊戰國史
    紀錄片以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的英雄人物、國家命運為線索,通過實景還原和演技派演員演繹的全新劇情式呈現方式,探索戰國時期的六國興衰史以及秦王朝一統天下背後更深層的秘密,為廣大觀眾再現2200多年前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戰國之列國》共分為7集,每集約60分鐘,每一集講述一個國家的興亡歷史。
  • 歷史盛宴——《風雲戰國之列國》
    在2019年年末亮相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豆瓣評分8.2,該劇陣容著實驚人。該劇以秦齊楚魏燕趙韓七國人物和國家的命運為線索,徐徐展開兩千年前那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個國家上百年的興衰存亡,都是一段匪夷所思的傳奇。這是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這種形式上的創新,或許能夠方便觀眾迅速代入,讓2000多年前的歷史,更加「親民」。
  • 《風雲戰國之列國》終於首播了!
    自上周三曝出預告片以來,這部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可謂吊足了網友們的胃口從彈幕到評論區
  • 《風雲戰國之列國》:用紀錄片的創新敘事聲音解讀戰國興衰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以下簡稱《風雲戰國》)正式閉幕。可以說《風雲戰國》是一部最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由於在形式上大膽創新,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嚴謹的生產態度、新的歷史觀和大量新的歷史觀的產出,贏得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 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劇情式呈現帶觀眾「入史」
    歷史評說加劇情演繹,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用全新影像風格「觸摸」諸侯爭霸的那段歷史。在歷史紀錄片的大框架下,《風雲戰國之列國》保留史實的核心要點,選擇用劇情方式真人演繹眾說紛紜的歷史故事,在梳理歷史脈絡的同時,既有緊張的關鍵歷史時刻的場景重現,又讓一個個歷史人物鮮活起來。
  • 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 《風雲戰國之列國》今晚首播,老戲骨飆戲太精彩
    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今晚上線酷開系統。
  • 《風雲戰國之列國》紀錄片的新形勢,是離經叛道?還是大膽突破?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風雲戰國之列國》是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上造影視聯合製作的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紀錄片以韓、趙、魏、楚、燕、齊、秦戰國七雄的英雄人物、國家命運為線索,通過實景還原和演技派演員演繹的全新劇情式呈現方式,探索戰國時期的六國興衰史以及秦王朝一統天下背後更深層的秘密,為廣大觀眾再現2200多年前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 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劇情式呈現帶觀眾「入史」
    圍繞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的興衰,《風雲戰國之列國》通過真人表演的劇情式呈現,追溯2000多年前的金戈鐵馬。「燕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一個故事感十足的開場設問句,打開了《風雲戰國之列國》首集內容的話匣子。
  • 《風雲戰國之列國》:用創新的紀錄片敘事語態解讀戰國時代興亡
    1月22日,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以下簡稱《風雲戰國》)正式收官。《風雲戰國》可以說是一部最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憑藉形式上的大膽創新,該片一經播出就收穫了大量的關注。而嚴謹的製作態度、全新的歷史視角與大量史學新觀點的輸出則為它收穫了觀眾的廣泛認可。截至收官,《風雲戰國》視頻播放量集均約千萬,豆瓣評分達8.2,微博話題#風雲戰國#閱讀量達1.3億。
  • 教學研討進清華校園,師生共話《風雲戰國之列國》紀錄片社會價值
    騰訊視頻《風雲戰國之列國》作為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以戰國七雄的興衰為主線,通過深度挖掘英雄人物、國家命運、時代背景、真實史實再現了硝煙瀰漫的戰國歷史。自12月11日首播以來,憑藉創新的表現形式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而紀錄片背後所呈現出的文化價值與教育教學意義更值得深思。
  • 海一天 | 《風雲戰國之列國》韓國篇 意氣風發「申不害」再營業
    2020年1月1日,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韓國篇上線,海一天變身意氣風發的「申不害」再營業。該紀錄片打破傳統紀錄片的呈現形式,它以史實為核心要點,配以王勁松、李力群、海一天等老戲骨的實力演繹,把晦澀的歷史鋪陳為一幕幕生動鮮活的歷史故事。
  •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
    風雲戰國之列國
  • 燕國,它的幸與不幸 | 《風雲戰國之列國》
    昨晚,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在騰訊視頻播出。第一集《燕過無痕》,就用幾個重大事件,精準並一針見血地講述了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興衰歷程。在波譎雲詭的戰國時代,諸侯國相互攻伐,戰亂不斷,大大小小的戰爭百餘次,但燕國的存在感始終排在倒數一、二位。
  • 風雲戰國之列國 讀書筆記
    在崇尚暴力的戰國時代,燕國終會滅亡。第二集  趙國 烈亂之國1. 秦人和趙人同根同祖,直到商鞅變法,改變了秦人。而趙人依然是好勇而氣躁,任性而胡作非為,民間慣於私鬥,廟堂妄誅亂殺。2. 鐵血無情、暴烈任性是趙家人的秉性。
  • 戰國時,讓列國聞風喪膽的戰神——白起
    白起是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據民國學者章太炎統計:在整個戰國時期,一共有200萬軍人戰死沙場,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的傑作。
  • 重述戰國:荊軻怎麼刺秦王,這次不重要了
    (片方供圖/圖)第一集播出後,《風雲戰國之列國這種歷史敘事也一直被正統史學家採納,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就沿襲了這種說法,這次卻不是這樣。《風雲戰國之列國》是導演金鐵木拍攝的歷史紀錄片,每集一小時左右,分七集呈現戰國七雄的命運。第一集講述的是燕國八百年的故事。片中蘇秦依然是縱橫家,但更加富有情義。他為報答有知遇之恩的燕昭王,發誓幫燕國復仇齊國。但燕弱齊強,唯有藉助其他強國的力量。
  • 春秋戰國五百年 列國如何求生存(一)群雄爭霸
    春秋戰國時的中國就是當時中國人所知的世界,所謂「天下」。東周列國已和現代獨立主權國家沒有本質的不同。這也就是說,東周並不是一個天下共主的統一國家,所謂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這時表達的也只僅僅是一種觀念,而非實際存在的景象。
  • 戰國風雲●2019年會
    我們代表戰國風雲向您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感謝您們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選擇與我們一起共度,一起狂歡!       回顧以往我們一起攀越高峰,回首曾經我們一起奔跑在路上,拼搏是我們的信仰!快樂是我們的符號。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愛讀書,愛跑步。路在腳下,志在遠方!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今晚,讓我們一起展望未來,熱烈慶祝,這個美好時刻!
  • 【戰國風雲】戰國「四大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