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吃一碗媽媽做的油飯,才叫家鄉味

2021-02-07 水雲間素食


一日三餐白米飯,吃多了自然會覺得單調。對油飯的愛,是源於吃膩了白米飯的喜新厭舊,油飯的好吃是因為豐富的材料和濃鬱的味道,做起來簡單,吃起來方便,你愛不愛?


在臺灣,油飯是一種家喻戶曉的臺灣小吃,你可以輕鬆的在街頭發現油飯的足跡。在臺灣千百種口味特異的小吃中,卻只有油飯在臺灣人的一生中扮演著極特殊、及陪伴成長故事、喜慶意味的角色。


油飯的材料很豐富,各種各樣的蔬菜和菌菇類的材料都可以添加進去。




食材

——

糙米/板慄/香菇/芹菜



[ 做法 ]


- STEP 1 -

糙米提前用水浸泡4個小時,糙米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在淘洗和浸泡過程中會流失,所以不宜浸泡太久


- STEP 2 -


芹菜洗淨切成小顆粒,準備一勺老抽、兩勺生抽,適量香油和冰糖


- STEP 3 -

香菇洗淨切成薄片,板慄去殼,如果跟我一樣用刀破殼一定要小心


- STEP 4 -

去殼的板慄連皮倒入冷水中,煮沸


- STEP 5 -

煮開後放入提前準備的涼開水中,經過熱脹冷縮皮會自動脫落,很容易就剝下來


- STEP 6 -

熱鍋起油,下入香菇,煎出香味後放入糙米,也可以加入一些大米


- STEP 7 -

加入老抽和生抽,翻炒均勻


- STEP 8 -

取適量冰糖放入鍋中,再到入3杯水,如果糙米沒有時間浸泡的話,需要多加入一些水


- STEP 9 -

倒入剝好的慄子,最後加入一些香油,中火大約煮30分鐘,煮的過程中需要不時的攪拌下,出鍋前撒一些芹菜粒



我選糙米,是因為不愛吃糯米,胃不是很好,其實米的選擇比較重要的,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喜歡油飯的原因是小時候就很愛把菜的醬汁和飯一起摻合,感覺吃起來很有味道,咔咔咔兩碗飯就下肚了!


麻油的香,慄子的粉糯,泡香菇的水,醬料的味道,都是比較重要的細節。想要做好一碗油飯,不是特別的難,其實很簡單。油飯也很適合做為便當,外出攜帶。


我做的不是很正宗,歡迎指教!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相關焦點

  • 夏日來一碗鵝油飯,醇厚又清爽
    鵝油飯讓記憶中的味道 The traditional food臘鵝時間賦予的醇厚味道吃著吃著就長大了長大後,離開了家,孤身在外工作雖然身體現在很好了,可是媽媽卻一直保留著給我做鵝油飯的習慣.....這是媽媽對我的愛,不用多說,悄悄的幾個動作就已經詮釋,這也是一位農村婦女,為她的女兒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夏天總是來得很快,騰衝的夏天總是煙雨濛濛,就像一個睡不醒的姑娘眯著眼看著這個夏天清爽的樣子。
  • 色澤紅亮誘人,這一碗香菇油飯讓你成為「米飯殺手」
    當然,那是在家的時候,每天都能飯來張口,到了飯店餐桌上早已做好噴香可口的媽媽牌飯菜,但是長大後的我們在外自己獨自拼搏時,又有多少機會能吃到媽媽做的飯呢?工作的忙碌讓吃一頓自家飯成為了奢侈,有時候得閒的時候,好不容易自己做頓飯犒勞自己總會選擇多做一點米飯,下一頓也可以吃剩飯。
  • 朗誦:張俊英 || 作者:李儉 《家鄉的汆飯 》
    家鄉渾源的特色美食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有的還跨洋過海,聲名遠揚。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一道美食卻名不見經傳,甚至聞所未聞,它的名字直白通俗,一目了然,就叫汆飯。汆,入水之意。簡單點說,投食物入水即為汆飯。但要真正做起來,卻遠不是那麼簡單。汆飯名字聽起來陌生,但在家鄉卻家喻戶曉。更為不同凡響的是,汆飯只在特定的時段呈現,平時鮮少吃到,好象有一種特供飯的感覺。
  • 古早味、媽媽味、夜市味,帶你吃遍灣區地道臺菜餐廳
    臺灣美食包羅萬象,選擇多而精,如果你還把印象停留在珍珠奶茶和三杯雞,那你就out啦!
  • 哪碗面是你朝思暮想、吃到想哭的家鄉味?
    面綿軟光滑,醋味和油潑辣子調和得恰到好處,不但不會膩反而忍不住多來幾口。扁平又大條的褲帶面吃起來就像關中人般豪爽狂野,滿足感更是翻倍!四川 | 甜水麵 店鋪:一碗好面  價格:10.8元/包成都妹子大頭曾聽說海口有甜水麵時興奮無比,但吃了才發現二者竟完全不同。當然,嗜辣成性的成都人怎麼會忍受一碗麵沒有辣子!
  • 一碗黑豆糊糊飯 | 喬彩霞
    一碗黑豆糊糊飯   文/喬彩霞「黑豆糊糊飯,一碗不飽,兩碗頂穿個棉襖」,記得1995年來神木的第一天,婆母給我熬了一碗黑豆糊糊飯,她一邊給我盛飯,一邊說:「黑豆糊糊飯,一碗不飽,兩碗頂穿個棉襖」,我說:「那我一定要吃兩碗」,因為當時剛下了一場秋雨,涼颼颼的。可當我端起碗,映入眼帘的卻是黑乎乎的稀飯,色相堪憂,我頓時沒了食慾。
  • 舌尖上的家鄉:那些你念念不忘的家鄉菜
    撫州人離不開米粉,米粉也常伴撫州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或許因為過於熟悉,過於常吃,很多人已經忘記泡米粉「至味無味」的最高境界了。在異鄉,吃泡粉,不僅是口福樂事,更有一種家長裡短的溫馨人情,一碗撫州泡粉帶來的滿足感,遠勝於當地名貴海鮮。
  • 這一碗,是媽媽的味道
    回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她開始特別積極地變著戲法給我做菜,每次看著她在廚房裡一邊手忙腳亂地為我做飯,一邊問我有沒有特別想吃的媽媽做給你,我覺得又好笑又想哭。其實,媽媽,我長大了,可以照顧好自己了。你不用再去努力彌補我童年的遺憾,去做一個和別人一樣的好媽媽,你繼續開開心心地做那個嬌氣又享福的媽媽吧,就這樣年輕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反正我和爸爸一樣那麼愛你。
  • 長沙這些店把一碗普通的飯,做成令人溫暖的黯然銷魂飯...
    ,山珍海味也不是天天都吃,一碗實實在在的米飯才是每日所需,天塌下來也得吃飯,這可是咱們祖輩流傳的樸素智慧。這裡的豬油拌飯10元一份,一份有5小碗,聽說一吃就停不下來哦~之前看到有博主說她媽媽吃的感動哭了,可以說對這家店很高的評價了。這個建築本身就是一大亮點,幾層小樓,蜿蜒曲折,樓內裝潢仍然保持民國風格,進門的雙面湘繡很吸引眼球,天井兩個水池雖小,也別有意趣。丹丹熱滷,在長沙算是比較出名的店子。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建議量力而行,重油重辣。
  • 一碗假裝在臺北吃的肉燥飯
    你本想帶孩子去玩,結果孩子給店裡的動畫片吸引住了,不肯走,他看到店裡肉燥面的牌子說,媽媽我想吃這個,結果他把一整碗面都吃完了。。。。。。我們不會天天都吃肉燥飯,但每周吃一次,每當想吃的時候,就想到首屈一指的肉燥飯,就ok了。有一天和公司的同事吃飯討論,我們公司在這個行業已經算是龍頭老大了,可是依然只佔12%的份額,一個精彩紛呈的市場,不是要佔領市場,只是比別人做得好一點而已。做餐飲市場道理一樣。餐廳種類可以選擇很多的話,要準備的備料很多,就不一定每樣都是精挑細選了。
  • 有一種味道叫「姆媽的菜」,吃過這35種無錫家常菜,人生才叫圓滿!
  • 那一碗家鄉的豆角燜面
    圖文/風雨遂性近日有點小病,食慾難免不好,很多東西都不合胃口,什麼披薩,漢堡等西式食品更是難以下咽,這時最想念是那一碗家鄉口味的豆角燜面,它是我兒時的最愛,那一碗飽含著童年美好回憶的面,便是對胃的最好慰藉和治病的最佳良藥
  • 一碗豆腐腦,濃濃的攸縣家鄉味 ......
    劉祖佑和王豔春老兩口每天凌晨3點多起床做豆腐腦,5點半出攤。
  • 我不是只想給你一碗黯然銷魂飯這麼簡單.
    其實,它真的不簡單。你不鑽進後廚,就不會知道,為了煮這一碗飯,大師傅用了多少心血,這就好像從你身邊走過一位看上去衣著普通的女子,其實她的精心配搭是凡夫俗子不懂的,只有真正了解高訂的人才知道她多有品味。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堅持,我終於在離開廣東將近20年,在我的家鄉,吃到了這一口正宗的廣東味,而不是望著那些打著煲仔飯的名號,賣著蓋澆飯的店鋪興嘆。我真的懷念這個味道好久好久,久到我真的以為我已經忘記……
  • 一碗麻油飯
    大伯經常開玩笑問我:「你嘎婆(外婆)做了些麼事好吃的給你吃啊?長得肉坨了!」每次我都會驕傲的回答:「豬肉炒飯!」大伯調侃道:「怪不得呢!你嘎婆好舍己(捨得),把豬肉給你炒現飯吃!」外婆是一位與眾不同的農村老太太,無論衣服新舊,她總是打理得乾淨整潔。她對人對己要求嚴格,一絲不苟。雖然不識字,沒念過書,但通情達理,對子孫都耐心教誨。
  • 吃遍大連丨雞排飯 ,一碗溫暖的簡單味道!
    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狗,你是不是常常選擇外賣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小編昨就吃了雞排飯,
  • 媽媽做的飯之媽祖面
    年   味記憶中的年味,是炮竹迎接新春的樂章,是媽媽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是家人因歡聚一堂而上揚的嘴角。如今畫面已模糊,你我遠在他鄉忙於事業,對年味的回憶在媽媽做的的年夜菜中去找尋。這個新春,跟隨「媽媽做的飯」給家人帶上一道可口的年夜飯,讓美食與愛一同傳承。
  • 山珍海味都不及媽媽做的一碗麵……(感人) 未讀 | 未來·電臺
    播音/唐飛-銅陵學院No.02/21/2018 總第195期「有一次我在超市買了薺菜速凍水餃,雖然有薺菜味,但沒有小時候自己在麥地裡挖的薺菜好吃,這次春節回來就悄悄告訴媽媽,我特別想吃她做的薺菜手擀麵和薺菜餃子
  • 味道 就想吃一碗家鄉的牛肉麵
    遺憾很久不寫文章,遣詞造句很是生澀幼稚,如有過分拙劣矯情的部分,還請諸君將就看吧 :)謹此獻給我的家鄉。1入秋以來,對家鄉的牛肉麵越發想念。多事之秋最易思鄉,秋是異鄉的秋,胃卻是故鄉的胃,心也還是故鄉的心。最好是一半牛肉一半牛雜吧,撒一層翠綠香菜,再來一碗溫熱黃酒,邀二三好友也可,獨自一人也可,吃得滿頭大汗暢快淋漓。
  • 媽媽做的粿條
    如果問我,我睡著的時候會不會夢到家鄉,我的答案是,我很少夢到家鄉,可能是我一直嚮往自由與追求新東西,家,是我飛出來的地方,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不過,我卻經常想起媽媽做的粿條,特別是在飯堂看到各種各樣的煮麵,煮粉,煮餃子時,我格外想吃粿條,似乎家鄉的美食格外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