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抵抗包辦婚姻,給兒子取兇名,7年後妻兒皆接連離世

2020-12-26 一個人談歷史啊

有人走著走著就失去了,我們總是感嘆世事無常,卻很少追尋緣由,每一次失去後的頓悟,都總是讓人痛心。

談到失落,我們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十年磨一劍,百年磨一劍,睡一覺吧,他親手把老婆推到深淵裡,沒想到他的兒子也死了。不知失去後,他是否有一種「千裡孤墳無語蒼涼」的孤寂感,但我們卻從他聲名遠播的畫中,感受到他對過去的回憶和懷念。

說起他對前世的懷念,我們不得不想到他的初戀,沒有愛情,沒有相知的婚姻,迎來了不被期待的兒子,但稚子無辜,父親的劫持二字,似乎預示著繼幼年之後的命運。徐悲鴻年輕時曾輕狂過,他追隨潮流,成為進步的新一代青年,但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中,卻是徹底蔑視封建,堅決抵制包辦婚姻,嚮往自由戀愛,但不及弱冠的徐悲鴻卻不得不面對老一輩包辦婚姻。

無愛鋪墊,又是自己極度厭惡的封建束縛,不管這個女人多麼優秀,多麼合適,他都不會去注意。背棄自己的意願,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婚姻的不幸,同時也註定了兩個人的不幸。

徐悲鴻的初婚是被迫的,即使是小劫匪的來歷也是被迫的。這種政策,這種對策,徐悲鴻娶了自己不喜歡的人,被迫屈從於封建包辦婚姻,他心裡十分牴觸,同房不同床,他抵制這種婚姻已經好幾年了。

然而,正如他無法徹底反抗封建包辦婚姻一樣,他依然無法擺脫被迫生孩子的命運。他的第一個孩子在父母親的強烈壓力下劫生了下來,又違背了他的意願,所以他對這個兒子非常矛盾。

一則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二則是從未預料到違背意願的無奈,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幸,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開始想要逃離,仿佛逃之夭夭,才能真正融入這一大潮。

隨著徐悲鴻年事已高,心也慢慢沉澱下來,他開始對兒子有了期待,開始展現出自己的父愛之情。不幸的是,此時命運開始了新的輪迴,這一次並非父親對親情的逃離,而是兒子對父親的告別。

眾所周知,徐悲鴻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畫家,但他究竟有多著名呢?開啟了我國現代藝術的先河,成為現代藝術的集大成者,無論是在油畫改革方面,還是對西畫技法的掌握方面,他都是熱血沸騰。

因此,當有繪畫天賦的兒子需要名師教導時,全家首先想到的是他最親近的父親徐悲鴻,而一次作為父親的徐悲鴻沒有選擇逃避,也沒有選擇拒絕兒子,他選擇了回歸,即使他對妻子一直不肯接受。

但這次,他開始真誠地向自己的兒子敞開胸懷。但此時命運似乎對他開了一個玩笑,這將成為他一生的苦痛,劫生好不容易盼望著父愛的曙光,卻沒有真正迎接自己的朝陽。

劫生終遭劫,幼小的生命真到七歲才真正結束,沒有機會享受完整的生活,更沒有經歷過過年少輕狂。小到七歲,他就夭折了,身為父親的徐悲鴻當然很悲傷,但最悲傷的卻是那個失去了孩子而又沒有得到丈夫愛的女人。她兒子死後,她開始纏綿,最後還撒手人寰。

這個女人,清白而又可憐,不為丈夫所愛,也許一輩子只有這一個兒子,作為傳統的女人,丈夫就是她的天,而兒子是唯一牽絆丈夫的紐帶,同時,兒子也是自己後半生的依靠和渴望。卻在劫生墜落的那一刻,她的天塌了,依依不捨了,女人的生活充滿了絕望,她的生命就像被風雨洗禮的花朵,轉瞬即逝。

是啊,徐悲鴻對劫生隕落一直耿耿於懷,他的一些畫裡甚至摻雜著一些對劫生夭折的哀思與哀思,但是,這一點代表了什麼,又能改變什麼呢?有的事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正如我們的生命裡,有的人走了就再也回不來,所以,珍惜眼前的人永遠也不會過時,今天的真誠相待,坦然相待,總好過後來的惆悵,傷心,無助。

俗話說,勸君惜取少年時,今天我勸君珍惜眼前的人。說到包辦婚姻,我們不得不想到當代的婚姻,當代的婚姻幾乎都是完全自由的戀愛,但是,所謂的自由戀愛是否真的如此純潔無暇,大多是否定的,他同樣也摻雜了太多的欲望和無奈,如金錢、物質、地域、門第。

因此,古往今來,婚姻從來就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種折衷,但誰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徐悲鴻也是,人無完人,徐悲鴻的拒絕並不代表錯,反而真正鑄成了那個女人的悲劇。

只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對夫婦,不管如何權衡,都能因為愛而結合,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出生在充滿愛的幸福家庭裡,從而能夠少一點悲劇,多一點歡樂。幸運的是,當今社會創造了一個男女平等的和諧大環境,這意味著即使婦女成為剩女,她們也能獨立追求她們想要的生活,擁有自己的幸福權,而不是卑微地屈從於不幸的婚姻,在卑微的期望之後,絕望地結束她們充滿苦澀的生命,如同凋謝的花兒一樣,令人嘆息。

儘管妻兒相繼離世,但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徐悲鴻仍然走在人生的前沿,他不斷精進自己,繪畫技法愈發高超,先後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已逝的人已逝,生者的生命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他厭惡妻子,給兒子取一惡名,聽起來很不吉利,7歲那年果真出事
    在近代,有一部分人的思想已經漸漸地從封建的枷鎖中掙脫出來,特別是有幾位出國留過學的文人騷客,例如魯迅、徐志摩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反抗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壓迫。徐悲鴻也是反抗人員之一,但是他反抗的程度相對弱些。
  • 影片中的難民問題、兒童買賣、少女包辦婚姻皆是黎巴嫩的真實寫照
    影片播出後的反響很不錯,讓觀眾看到了黎巴嫩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部影片延續了導演娜丁·拉巴基的風格和社會關懷,作為一個黎巴嫩人,她的每部電影將關注點瞄準黎巴嫩社會,為觀眾呈現出黎巴嫩普通人的現實問題。這部影片所聚焦的點現實又殘酷,影片中的難民問題、兒童買賣、少女包辦婚姻等,無不擊中著每一位觀影者的心。
  • 徐悲鴻出軌後,蔣碧微做了張道藩20年情人,到死也不被子女原諒
    徐悲鴻為蔣碧微所作畫像1、新娘私奔,婚禮變葬禮1917年,蘇州一查姓高門大戶人家正歡歡喜喜的為自家兒子準備著婚禮,沒想到就在婚禮的前幾天
  • 徐悲鴻原配蔣棠珍:卻道海棠依舊
    悲鴻得知,默不作聲。到底是心懷鬼胎,處處賠著小心。絕望日漸蠶食我的愛意。我向來聰慧,卻不知自己何罪之有。拋棄錦衣玉食,陪他顛沛流離共患難,略無半點大小姐脾性。我不是抱殘守舊的封建女人,逃婚,留洋,學外語,打扮入時,社交得體,燃盡生命去愛他,到頭來,仍逃不過糟糠之妻的棄婦之命。我敗給了誰?踏入孫多慈宿舍之前,我料想她是驚豔的。
  • 徐悲鴻原配:20年的妻子,甘心離婚做了別人20年的情人——《我與悲鴻》《我與道藩》,道不盡愛與恨的千古愁
    她,曾是一代大師徐悲鴻相濡以沫近20年的妻子,卻公開做了別人20多年的情婦。她,就是蔣碧微。婚禮前幾天新娘子離奇「死亡」1917年5月,蘇州一戶姓查的大戶人家一片喜慶,正緊鑼密鼓地為二兒子準備婚禮,誰知就在結婚前幾天,竟收到了新娘子暴斃的消息,婚禮隨之變成了葬禮。
  • 海寧男子離世14天後,妻兒作出驚人決定,看哭了
    月8日晚上7點05分,與疾病頑強鬥爭了12年多的竺盛祥,沒有扛住病魔的折磨,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報導發出後,網友的留言如雪花般不斷湧入,大家紛紛表達對竺盛祥離世的痛惜之情,以及對他們一家人的敬佩…而就在竺盛祥離世14天後,他的妻兒又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5個「信封」的故事12月22日,距離竺盛祥離世過去了14天。
  • 印度觀察|中產家庭裡的包辦婚姻與現代愛情
    因為和羅希的婚姻,她從北印度的小城第一次走出國門,搬到舉目無親的新加坡。我忍不住好奇,問起了他們的相親過程。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又在國外旅居十數年的印度人,怎麼會屈就於陳舊制度的束縛?出人意料的是,羅希不僅不批判,反而認為包辦婚姻幫了他的大忙,讓一個不會追女生的書呆子能娶到美貌又賢惠的妻子。他們的父母審核了雙方家庭的資料以後才安排兩人見面。
  • 徐悲鴻和十二生肖
    徐悲鴻在其才華橫溢的女弟子張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冊頁相贈,寄寓師生間的惜別之情。出洋:徐悲鴻寄予厚望的弟子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多年,西畫素描功夫深厚。歸國之後,先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後又任北平藝專校長,門下人才無數。「霧明樓」主人張蒨英、費成武夫婦是徐悲鴻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弟子。
  •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生逢亂世,國難之際,自當拔劍而起,一展俠義風範。 抗日戰爭爆發時,徐悲鴻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畫家。 從1939年到1942年,他不畏戰火與顛沛流離之苦,遠赴南洋,在新加坡、吉隆坡等地舉辦了多次畫展。 畫展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獻給抗戰將士們。
  • 徐悲鴻作品市面上真跡不足5% 畫馬眼有絕招
    徐悲鴻中國一代畫馬大師徐悲鴻已離世60載徐悲鴻及作品研究專家、徐悲鴻家人好友、《百家講壇》主講呂立新接受成都商報獨家專訪■徐悲鴻畫馬,絕在眼睛和鬃毛■大師作品在市面上真跡不足當時徐悲鴻把這些畫藏在新加坡一個學校的一個枯井裡。「徐悲鴻和廖靜文的兒子徐慶平、廖靜文跟我說,他們都去新加坡找過,但都沒有音信。但非常可喜的是,近幾年在拍賣會上,(這些作品)陸陸續續地出來了。可見這些作品沒有毀掉,沒有遺失,還是落在了一些私人的手裡。」呂立新提到,《奴隸與獅子》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油畫作品,在這幾年的拍賣會上已經出現了。
  • 蔣碧薇:跟徐悲鴻要巨額分手費,愛時傾其所有,不愛讓你一無所有
    蔣碧薇就是這樣一個女子,而讓她愛恨分明的男人是大畫家——徐悲鴻。蔣碧薇隱姓埋名跟隨徐悲鴻私奔蔣碧薇初認識徐悲鴻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而已。那個時候的蔣碧薇含著金湯匙出生,本屬於傳統大院裡的大家閨秀,但是卻長了一身逆鱗,做事完全隨性而至,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她愛上徐悲鴻後遭到了家裡的反對,蔣碧薇不假思索就跟著這個窮小子私奔了。
  • 徐悲鴻作品賞析
    從1928年至1930年,徐悲鴻花費三年時間完成這幅宏偉雄壯之作。作品表現的是田橫與五百壯士離別時的場景,悲壯氣概撼人心魄。畫中身披紅袍的田橫拱手抱拳,向送別人群致意。他昂首挺胸,表情嚴肅,眼望蒼天,氣宇軒昂。
  • 妻兒離世,學霸不堪重創精神抑鬱,三年後境況令人唏噓
    趙喜明失蹤前照片趙喜明生於1968年7月27日,是家裡第五個孩子,因為小時候家裡孩子多,一家人沒少吃苦。可他勤奮好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林西縣事業單位參加工作。在趙女士眾姐弟心目中,二弟重情重義,只要誰家需要幫忙,他肯定傾囊相助,對待父母,更是孝順。
  • 闖關東:朱開山和文他娘是自由戀愛,為何卻逼迫傳武要包辦婚姻?
    那麼在《闖關東》中傳武和秀就是包辦婚姻,很多人都會指責傳武的不是,畢竟傳武娶了秀以後不僅沒有延續後代甚至還逃跑了。其實這不是傳武的錯,要怪就怪朱開山對包辦婚姻的不解。在劇中朱開山從金礦逃出來之後便和家人重逢了,重逢後朱開山拿自己用命換來的金子蓋了幾件房子,門外也買了幾晌地來維持生活。
  • 包辦婚姻二三事
    在學校會場看到打扮和平日裡不同的莉莉奈後,根島忽然覺得很可愛?就這樣,在無限的試探和糾結中,以莉莉奈、根島和高崎為首的少年和少女門展開了對於包辦婚姻制度的大挑戰和大摸索!儘管青春期的愛情是朦朧的,可青春期的愛情也是火熱的!
  • 【賞析】徐悲鴻作品賞析
    從1928年至1930年,徐悲鴻花費三年時間完成這幅宏偉雄壯之作。作品表現的是田橫與五百壯士離別時的場景,悲壯氣概撼人心魄。畫中身披紅袍的田橫拱手抱拳,向送別人群致意。他昂首挺胸,表情嚴肅,眼望蒼天,氣宇軒昂。
  • 北京米糧庫胡同因內官監得名 胡適在此招待了徐悲鴻徐志摩
    ;歷史學家傅斯年、陳垣是胡適的「街坊」,一有時間,他們就到胡適的家裡串門;1937年後,著名畫家陳半丁在這裡住了十餘載,當時的書畫界名流以參加他的「周宴」為榮……1因明代內官監而得名明代,地安門兩邊設立了內官監、尚衣監、司設監等為皇宮服務的後勤供應衙署,後來這一帶的胡同,多因明代內官監署的遺存而命名。
  • 魯迅:包辦婚姻受害者,為克制欲望不和原配同房,冬天也不穿棉褲
    文/薛丁格的猹在傳統封建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婚配嫁娶都離不開「包辦婚姻」的安排。他們中的不少人也曾試圖反抗,卻又發現自己不得不為了現實妥協。就連批判「吃人禮教」一輩子的魯迅先生,自己也同樣深受其害,一生都無法擺脫。1.
  • 徐悲鴻之子徐慶平
    1950年的一天,胡沁園的孫子胡文效拜訪齊白石,年屆90歲的齊白石精心繪製了一幅山水畫《沁園憶舊圖》,並鄭重地在畫中題到「沁園師仙去三十七年矣……為制此圖,以永兩家之好。」新中國成立第一家博物館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時,在齊白石的引薦下,胡文效和齊白石的兒子齊子如成為籌建人員之一。
  • 徐悲鴻畫馬的由來
    徐悲鴻畫馬,一般不只為觀賞,大多是藉以抒發某種既定的心情。《哀鳴》是其另一類精品之作的代表,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畫家痛恨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為了激發國人的鬥志和表達自己渴望民族解放的憂急心情而創作。這幅畫裡的馬,高昂著頭,目視遠方。頭部用濃墨作平面剪影式概括處理,小心的留白, 表現出頭部的結構。馬的頸部挺立、 胸、肚、 臀、腿用骨線勾勒,比例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