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三,除了唱山歌吃五色糯米飯,我們還有法定假日

2020-12-25 賀賀休閒時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我們當地喜歡稱之為:山歌節。小時候每年過了二月二,我們總是期盼著叨念著三月三的到來,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吃五色糯米飯了。

後來,它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每當這個時候就會引來全國很多網友羨慕的目光,在省外的廣西老鄉總會在朋友圈自豪的曬「三月三我們村要與隔壁村對山歌,沒有我會輸,村長點名要我回去,所以請求老闆批假回家唱山歌。」等等搞笑段子,讓人看了忍俊不禁,真的是花樣百出,笑料不斷。

每年三月三,廣西各地的慶祝方式都不一樣,各民族的過節方式也大不相同。就如壯族來說,壯族三月三,又稱為歌圩節,圩是集市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聚在一起唱歌的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劉三姐才有的歌圩節。壯族是個愛唱歌的民族,壯族山歌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劉三姐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除了唱山歌,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還有很多,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藍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小時候總聽老人們說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猶記得小時候每年奶奶或者媽媽在三月三前一兩天會去山林裡採摘楓葉,然後拿回家洗淨泡水,最後用過濾好的楓葉水煮黑米飯(當地稱呼楓葉水煮出來的黑紫色糯米飯為黑米飯)。在三月三那天,家裡人會蒸鹹甜口味各一份的黑米飯,出鍋後先盛一份供奉祖先,虔誠叩拜祈求祖先保佑,然後我們才可以享用美味的黑米飯。我們上學那會兒三月三還不是法定假日,節日恰巧遇上上學,父母會把過節的美食給孩子送到學校,每次我們總能吃到不同的特色美食,有黑米飯,有彩色糯米飯,有紅雞蛋,有糯米餈粑,有艾葉餈粑等等,每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每年三月三我們都能吃到最多的美食。

後來離家上大學,一直到工作,再也吃不到黑米飯了,但是每到三月三我都會到街上小吃店買一份糯米飯或者糯米雞吃,解解心中對家鄉的「饞」。你們的家鄉過不過三月三呢,又有什麼樣的美食故事呢?

相關焦點

  • 歌詞:又是三月三,唱山歌,上山頭
    又是三月三/外門雜役弟子又是三月三,唱山歌,上山頭四方的人兒,坐一桌,喝米酒又是三月三,親加親,情更稠>鄰村的阿妹(哥),跳一跳,牽牽手唱唱唱,唱啊唱,唱來三月三五色的糯米,火火紅,香滿口唱唱唱,唱啊唱,唱來三月三有歌的地方都是三月三又是三月三,唱山歌,上山頭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壯族三月三 廣西除了文旅還有祭祀儀式
    2014年,「壯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法定假期。「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連續舉辦多年,已經成為廣西邊關民俗文化旅遊重要活動。這一文化盛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關注。今年按照自治區有關調整三月三假期統一部署,「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也開展了線上「雲遊」活動。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要節日,也已經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法定假日。在「三月三」節日期間,壯族兒女有對歌談情、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民間習俗。  「三月三」也是畲族的傳統節日,每年這一時間,當地人都會舉行盛大歌會,並祭祖先,拜穀神,載歌載舞。還要吃烏米飯,緬懷祖先,款待來客,所以,當地人又把「三月三」稱為「烏飯節」。  農曆三月三同樣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慶新生、讚美生活、追求愛情的傳統節日。
  • 雲上照樣「嘿撩撩螺」,廣西「三月三」直播進行時~
    武鳴山歌手在非遺傳承基地直播分會場對唱山歌 圖片來源:南寧日報有廣西"山歌王"美譽的潘龍海在主會場以一首獨具壯族春耕氣息的《壯鄉三月天》,引爆了高潮。"山歌是我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傳統的歌唱內容和形式,也不斷融入現代、時尚元素。"
  • 五色飯做法:身為武宣人的你 知道嗎?
    *回復「直播」看武宣各種活動直播 ▲回復"交友" 進武宣第一交友網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五色糯米飯就隆重登場啦製作五色糯米飯,除白色不變之外,咱們需要準備4種顏色的植物染料,楓葉、紅蘭草(紅飯葉)、紫蘭草(紫飯葉)、黃姜(或密蒙花)。
  • 2018三月三廣西各地、南寧節日活動時間地點及精彩看點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及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也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廣西法定假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曆「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
  • 歌海裡頌唱壯美廣西——廣西各地各部門精心策劃組織「壯族三月三...
    下洛「扁擔節」只是2019年廣西「壯族三月三」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我區各地各部門在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認真策劃、精心組織了近千場活動,各族人民歡欣鼓舞,以最優美的民族歌舞、最美味的佳餚、最醇香的美酒,頌唱和展示壯美廣西新風貌。
  • 三月三全廣西人都放假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節日?
    三月三的確是去旅遊的好時機,廣西人不會撞上全國假期的景點旺季,可以更好地旅遊欣賞風景,聽得我非常羨慕。放五天的假期,比五一小假期都要多,三月三到底是廣西人的什麼節日呢?為什麼放的比五一更多呢?原來農曆三月三是壯族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作為壯族人主要居住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成為了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的假期。
  •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時光不語 歲月風華
    很慶幸,我們雖赤手空拳來到這世間,卻還有勇氣願意親手為無數人們締造心中的田野和遠方。  每個時代都引人思考,那些情懷飽滿又波瀾壯闊的時代特性,長空遙想總讓人熱血沸騰~幸甚,我們還擁有影視語言這種得天獨厚的表達方式,將人性裹挾其中,深刻、痛苦、眷戀、懷想……歷史的洪流將大千人事投擲其中滾滾向前,然後悄無聲息匯入萬家燈火。
  • 這裡山歌唱不停
    柳州是傳說中劉三姐傳歌的地方,「三姐山歌千千萬,五湖四海裝不完」,是附近各族歌手和廣大群眾演唱山歌的活動中心。「劉三姐熱」更是帶動了柳州的山歌熱。1959年起,柳州市每年都舉辦「中秋山歌會」(「文革」時中斷,1979年恢復)。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歌會,歌手百餘,聽眾數萬,外地及港澳來賓數百,唱山歌數千首。八桂歌海中一朵最靚麗的浪花    廣西素有歌海的美譽,魚峰歌圩堪稱是八桂歌海中一朵最靚麗的浪花。   位於魚峰區內的魚峰山,古稱鯉魚巖,山形奇巧,孤峰直立於鬧市中心。
  •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剛煮熟的熱雞蛋很難剝,投在清水裡漂一會再吃倒是個好玩的主意。蛋在任何一個文化裡都是生育的符號。壯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唐朝時,三月三仍然是一個全國性的重要節日。每逢此節,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謂「曲水流觴」,自宋代之後逐漸消失了上巳節的許多傳統。 說法二:【敬祖節】  首先是"三日節"。
  • 有清香和沁人沁鼻的五色糯米都是用天然植物染色的
    取出浸泡過的楓葉水,在糯米中浸泡一晚,然後染色,第二天,取出糯米並衝洗乾淨,然後把他放進電飯鍋裡煮大約40分鐘左右。過去小時候是用柴火燒的,所以我們當地人也把這種五顏六色的糯米叫做「炊米飯」。媽媽,她喜歡吃五色糯米,但她對其他五顏六色的食物比較敏感,所以我家一般只做楓葉這種黑色的天然色素,來做單一黑糯米來吃。祭祀用的五色糯米是從外面買來的。
  • 那坡三月三:風流街日話風流!
    風流街日話風流 作者□樊光旭一路唱歌一路來,唱得春花朵朵開;哥送手巾妹送鞋,我倆相交定百載。  每年農曆三月三前後,萬物生機勃發,鶯飛草長,鳥語花香,春光明媚。圩日當中,有一種特定的圩日為歌圩,一般在三月三前後舉行,廣西各地時間不一,是專為青年男女對歌交友,談情說愛而設置的圩日。據說它始於唐代。早在明代,鄺湛若在《赤雅》中就有過關於歌圩的記載:「鎮安峒女每於春秋時,布花果、笙簫於名山,五絲刺同心結、百紐鴛鴦囊,三三五五採芳拾翠於山椒水湄,歌唱為樂。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則唱和竟日,解衣結帶,相贈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漫談日常生活文化》系列之傳統節日文化第6回庚子年農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巳節。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愛好唱山歌的壯族人,都有哪些獨特習俗?習俗背後有什麼文化淵源
    三、壯族唱山歌習俗1.壯族唱山歌習俗起源壯族先民在田間地頭勞動時為了緩解身體疲勞感,同時也為了舒緩內心壓抑的情緒,很多人都會在休息的時候扯著嗓子喊幾聲。壯族山歌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往往都與壯族人日常生活以及個人情感有很大關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山歌就是壯族人直抒胸臆的工具,作為壯族最顯著的文化習俗之一,幾乎人人都可以唱幾句山歌。很多壯族青年甚至將唱山歌當做談戀愛的手段。
  • 【文化習俗】韓國法定節假日全了解~
    我們國家的假期相信大家應該在了解不過了,那麼現在一起隨著小編來看看韓國又有哪些節假日呢~      上圖中,標記了小心心的就是2020年韓國的法定節假日的具體安排了。韓國的節假日與我們不同的是,遇上周末都是不會調休,會修完周末直到工作日為止。是否覺得有些羨慕嫉妒了呢?
  • 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飯?立夏飯的由來及做法大全盤點
    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立夏吃什麼?立夏節氣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飯?立夏飯有哪些材料哪幾種做法?立夏飯由來及做法大全: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而除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這些農曆的傳統節日外,中國還有一些農曆的傳統節日,在不少地區也非常重視、過得很隆重,比如農曆「三月三」。在中國除了漢族過農曆「三月三」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是過農曆「三月三」的。對於漢族來說,農曆「三月三」大有來歷,相傳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古代農曆「三月三」稱上巳(sì)節,就是一個專門紀念黃帝的節日。而黃帝,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老祖宗。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