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籍導演許幸之也冒險拍過「八百壯士」

2020-08-26 揚州網

許幸之發表在《電影藝術》上的文章

許幸之

紀錄片《中國萬歲》未能上映,底片樣片全被銷毀

明天,抗戰大片《八佰》正式上映,講述73年前那場上海四行倉庫守衛戰。提前點映時,不少市民走進影院觀看。熱心的市民苗先生告訴記者,淞滬抗戰時,揚州籍導演許幸之曾冒險拍攝過「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和日軍戰鬥的畫面,並製作成紀錄片《中國萬歲》。遺憾的是,這部電影送往國民黨當局審查時,被認定為「宣傳共產黨,表揚八路軍」的反動影片,底片、樣片全被銷毀了。

許幸之撰文講述

籌劃拍攝抗日救亡紀錄片

苗先生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許幸之曾經在《電影藝術》雜誌撰文講述過這件事。記者找到了1992年第4期《電影藝術》雜誌刊登的《大型紀錄片<中國萬歲>的不幸命運》,該文由許幸之撰寫。

文章中,許幸之介紹了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動因和經過。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者侵佔華北的野心暴露無遺,上海文化界人士鬥志昂揚,想要為抗日救國做一些事情。老朋友沈西苓來到許幸之的家裡,商談想拍攝一部反映抗日內容的紀錄片,作為抗日救亡、保家衛國的宣傳片,既可以在各大城市放映,也可以到前線和後方放映,以達到宣傳抗日的目的。

兩人不謀而合,於是找明星影片公司二廠經理周劍雲商量,希望他能投資贊助拍攝這部影片。

冒著槍林彈雨 搶拍「八百壯士」守倉庫

正在籌備拍片時,「淞滬抗戰」突然爆發,許幸之等人冒險奔赴戰場周邊,從各個角度搶拍了許多實地攝影的鏡頭。

沈西苓決定撤往內地,紀錄片的拍攝就由許幸之和吳印鹹負責,他們深入抗日救亡和抗日戰場的第一線,拍攝了淞滬會戰的真實戰爭場面,尤其是在八·一三戰火中,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將攝像機架在一個高層建築上,搶拍到了蘇州河北岸八百壯士們堅守四行倉庫浴血奮戰的過程。

許幸之等人希望影片能夠全面反映中國軍民抗日救亡活動,但是當時交通斷絕,膠片等材料有限,因此只能在上海拍攝實景。在最終成片中,實景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用現成的資料片剪接起來的,所用的資料片包括圖說日本侵略軍從東三省到蒙古,再到華北逐步蠶食中國土地的野心;「七七事變」日軍的燒殺搶掠和中國同胞躲避侵略軍逃亡的畫面;「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大捷」中,中國軍人奔赴戰場的畫面等。

上海被包圍後,許幸之等人撤往香港剪輯影片。

還未上映就夭折

底片和樣片一起被銷毀了

到了香港後,許幸之等人對拍攝和剪輯的素材進行梳理,製作成的初剪作品,邀請旅港的文藝界人士觀看,並提供修改意見,一遍一遍地打磨,最終才完成了紀錄片《中國萬歲》的樣片。他們把底片和樣片交給周劍雲送審,等候著能早日播映。

過了不久,許幸之從周劍雲處獲悉,國民黨當局的檢查官說該片是「宣傳共產黨,表揚八路軍」的「反動」影片,不肯給予發行執照,還將該片的底片和樣片一起銷毀了。

「許幸之等人拍攝到的『八百壯士』和日軍戰鬥的珍貴畫面,可惜無緣看到了。」苗先生說,在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中,蘇州河北的樓上也有不少人在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著這場保衛戰,許幸之等人搶拍戰爭的鏡頭,也成為了電影中的素材之一。 記者 劉旺

關於許幸之

許幸之(1904-1991),江蘇揚州人,出生於板井巷,現在還有他青年時期所寓居過的三進四廂、青磚素瓦的寓所以及他的讀書處。許幸之曾經作過「大板井」敘事長詩。

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是一位傑出的畫家、詩人、戲劇電影編導、藝術史論家,在我國現代美術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1941年春,許幸之為新四軍設計了著名的「N4A」臂章。

許幸之1935年導演的《風雲兒女》原片已捐獻給揚州市檔案館。

許幸之1959年來揚州寫生,創作了油畫《婦女生產組》《靜靜的河灣——揚州古運河風景》《揚州之春》《開闢大運河》等作品,用筆墨抒發了對揚州的深厚感情。

相關焦點

  • 「父親最愛故鄉揚州」!許幸之兒子揭秘《風雲兒女》主題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傳唱,竟與一位揚州人有關。昨天,記者採訪了我國著名畫家、文學藝術大師許幸之的兒子許國慶,談起了他所知道的電影《風雲兒女》及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過程。夏衍約請拍攝《風雲兒女》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任務在上世紀30年代早期,「有聲電影」逐漸取代「默片」(即無聲電影),當時的上海就有幾十家影劇院。
  • 八佰壯士奔北坡-1975年《八百壯士》影評
    不過,這個八百壯士的故事可絕對不是第一次在銀幕中被呈現了。1937年八百壯士事件的轉年,歷時兩個月的短暫拍攝,1938年的《八百壯士》便在武漢首映,獲得極佳的反響,激勵了人民抗日的熱情。而在1975年,中國臺灣地區又拍攝了同名電影《八百壯士》,更詳細地描述了國民黨八十八軍五二四團駐守四行倉庫堅守四個晝夜的故事。
  • 林青霞:《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八百壯士》戲裡戲外一九七六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圖片來自網絡一九七六年,《八百壯士》讓我贏得了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一九八五年應導演謝晉的邀請,到上海商討拍攝白先勇小説《謫仙記》的事。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感覺非常震動。
  • 《八百壯士》幕後情史
    這和 1975 年,對岸在老蔣去世,國際關係變動的環境下,在「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提法下,拍出的那版《八百壯士》頗有幾分背景相似。在電影背後,1975 年版時 21 歲的林青霞,22 歲的張艾嘉,25 歲的「俠女」徐楓和「八百壯士」有淵源的秦漢,讓舒淇被迫假戲真做,讓古龍患上肝病的柯俊雄;《八佰》的製片人梁靜和她的前任馬伊琍;甚至 1939 年戰地版《八百壯士》的
  • 八百壯士一臺戲
    抓住「做戲、看戲」母題繼1938年應雲衛在重慶大後方拍的默片版《八百壯士》和1975年丁善璽的電影版《八百壯士》後,今年管虎拍出的電影版《八佰》,第一次抓住「做戲、看戲;做戲的也看戲,看戲的也做戲」這個母題,重新演繹了這段歷史。
  • 林青霞撰文:《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已經上映,可資比較的是臺灣版的《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因為《八百壯士》,我贏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 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82年前電影《八百壯士》拍攝的前前後後
    電影《八百壯士》工作照近日,戰爭題材影片《八佰》即將上映,立即引起轟動。其實,早在82年前的1938年,由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執導、袁牧之和陳波兒主演的《八百壯士》影片即拍攝上演,第一次將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搬上銀幕。
  • 82年前電影《八百壯士》拍攝的前前後後
    在這一支龐大的影視人才隊伍中,就有電影《八百壯士》的編劇陽翰笙、導演應雲衛和主演袁牧之、陳波兒。陽翰笙,著名作家、編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南昌起義軍南徵,任起義軍政治部秘書長。應雲衛,著名左翼電影導演和製片人,1935年被單線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秘密黨員」。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臨沂導演管虎八百壯士演員表 諸多明星看點十足
    管虎導演在2014年拍的電影《老炮兒》可謂獲獎無數,而最近他也沒有閒著,因為他在忙著新劇《八佰》的拍攝,不少網友都在問管虎八百壯士演員表,下面咱們就先來看看吧。   影片《八佰》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戰爭片,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一戰是全球戰爭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場奇觀,戰爭(四行倉庫)與和平(租界)被50米寬的蘇州河隔開,堪稱是一場在全球「直播」的戰爭。
  • 《八佰》不如《八百壯士》的,只是缺一個「俠女」徐楓
    而《八佰》的結局也被很多影迷詬病,說有虎頭蛇尾之嫌。但其實《八佰》該拍的都拍了。首先是衝橋過去的士兵,被租界裡的英軍繳械,國軍不解。但和《八百壯士》相比,真正在結尾弱的只是《八佰》裡缺少一個徐楓。》,《八百壯士》在結尾幾乎是團圓的場面,謝晉元率部衝橋成功後,騎上高頭大馬,揮舞著大刀向前前進。
  • 電影 ▎《尋龍訣》正式立項 管虎將拍《八百壯士》
    《尋龍訣
  •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由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正在全國熱映,8月22日,《八佰》單日票房2.06億元,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截至記者發稿時,累計票房已超過8億元。謝晉元和「八百壯士」都經歷了什麼?如何評價管虎導演的《八佰》?日前,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父親從「文狀元」轉為「武狀元」羊城晚報:您父親謝晉元是廣東蕉嶺人,您也在廣東蕉嶺出生,能說說您小時候的情況嗎?謝繼民:1935年,父親得知中日必將開戰,幾次動員我母親帶子女回廣東蕉嶺老家。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該片取材自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因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上映,今年八月終於上映。
  • 臺灣的「主旋律」電影時代,他們是怎麼拍「八佰壯士」的?
    早在1938年,第一版《八百壯士》就已在內地問世,曾在抗戰大後方上映,廣受歡迎之後,也在香港、緬甸、菲律賓等地造成轟動,更安排於法國和瑞士舉行的「反侵略大會」上公映並獲好評。後來,香港也拍攝了一部黑白粵語片《八百壯士》。 但直至1975年,才由臺灣當局推出首部彩色大銀幕版的《八百壯士》。
  • 一個關於「八百壯士」的真實故事
    或許因為我是一名紀錄片導演,我拍攝的影片又正好和「八百壯士」有關。電影情節與歷史真實的偏差,以及片中部分虛構情節,令人出戲。用一句玩笑話來形容,那就是 「我知道得太多了」。在我看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絕不僅僅是一場豪情四溢的悲壯戰鬥,「八百壯士」是那段壓抑的歷史中,苦難中國人民的縮影。「八百壯士」和謝晉元將軍並沒有全部犧牲在對敵的戰場上。在那四天的高光時刻之後,伴隨他們的是長久的磨難和無聲無息的湮滅,他們中的許多人,不要說是一張照片,就連一個真實的姓名、一個最終的埋骨所在都不為人知。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的朋友,不妨在買票之前先看一遍這部《八百壯士》,原因如下:一、《八百壯士》和《八佰》的題材和劇情框架如出一轍圍繞著同一歷史事件可以拍出很多版本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在細節等方面肯定不一樣,但其大致的劇情架構還有時代背景無疑是一致的,對於一些「歷史盲」觀眾來說,如果不願意提前了解書本上的歷史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筆者建議想看《八佰》的朋友,不妨在買票之前先看一遍這部《八百壯士》,原因如下:一、《八百壯士》和《八佰》的題材和劇情框架如出一轍圍繞著同一歷史事件可以拍出很多版本的電影,雖然兩部電影在細節等方面肯定不一樣,但其大致的劇情架構還有時代背景無疑是一致的,對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