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部電視專題片:《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很明顯,這個題目是從「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詩中簡化出來的。那麼,「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詩應該如何解釋?
百度給提供的解釋是:「人間正道,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滄海變為桑田。」看來這個解釋已經被公認是正確的了。
筆者要指出的是:把「人間正道是滄桑」解釋成「人間正確的道路是滄桑」是錯的。理由如下:
這個詩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全文是: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的詩詞氣勢磅礴,同時也通俗易懂。「天若有情天亦老」直接用李賀的詩句,非常自然貼切,此處毋庸解釋。「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其實也很通俗,「人間」誰都明白;「滄桑」是「滄海桑田」的意思,也不費解。關鍵是「正道是」三字。
先說關於「道」的種種用法——
道,有時是「道路」的意思,如:「古道西風瘦馬」。
道,有時做「規律」講:「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道,有時當「方法」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道,有時當「思想、學說」講:「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道,有時當「說」講:「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而「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道」,是上述用法的哪一種呢?似乎哪一種都不合適。唯有把「正道是」解釋成「正確的道路是……」最能講得通。但是且慢,這是現代漢語的理解方法。而毛澤東的詩句,要放到古代漢語的環境中去理解,根據詩人遣詞造句的習慣去找答案。如果方法不對,那麼解釋就必然是錯的。毛澤東的詩不是白話詩,不是現代詩,所以,「正道是」不能解釋成「正確的道路是……」
那麼「正道是」應該怎麼解釋呢?筆者認為,正確的解釋是:「正在說……」說什麼?說「滄桑」,說「天翻地覆、滄海桑田」。「正」,在這裡是副詞,不是形容詞;「道是」,乃動詞而非名詞,就是「說」的意思。這個用法在古代詩詞裡較為常見——
例證之一,唐朝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例證之二,宋朝蘇東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例證之三,清朝錢大昕:「道是生薑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隨聲。」——(有人)說生薑長在樹上,(你)不能也一世隨聲附和。
聯繫全詩,「人間正道是滄桑」應該這樣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了南京,蔣家王朝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於是,「人間正在說:世界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