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的戲,引發了北歐自我意識的覺醒風暴,爆炸力和莎翁相媲美

2020-09-17 北歐生活

白鷺:由於《無名之輩》的熱映,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任素汐被稱為「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獲得奧斯卡」的演員,這樣高評價的演技離不開她在戲劇表演上磨練。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挪威的戲劇和藝術吧。

大師的生平都是不幸的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挪威戲劇家、詩人,被稱作世界「現代戲劇之父」。今年是易卜生誕辰190周年,易卜生出生在挪威一個離南面海岸100英裡的小鎮——希恩,當時這裡還是一個狼和麻風病仍很常見的蠻荒之地。

易卜生

易卜生的出生也是大師常見的悲情色彩,雖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但是在其6歲時,父親破產了。家中常常負債,食不果腹,度過難熬的童年後,他被送到一個陰沉的海港小城,格裡姆斯達,在一家藥房當學徒。然而上帝似乎遺忘了他,他的運氣依然不佳,他師父長期經營不善,最終還是破產了。

北活小八卦:

易卜生自己矮小而醜陋,據說他是當地一個登徒子的兒子。易卜生有時相信這件事,喝醉酒時,他會脫口而出,然而,並沒有證據能證實這一點。但是這個陰影一直籠罩著他的一生。

成功從來不會從天而降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能忍常人不能忍之忍,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易卜生本人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孤獨的自學者的史詩。他從1850年開始自學大學課程,就此愛上了文學,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戲劇的創作,他寫過詩歌、無韻詩劇、戲劇評論以及政治評論。

易卜生

成功從來都不會早早到來,特別是對於身處窘境中的人說,成功來的都很遲。易卜生最早的四部劇本均以失敗告終,第一部諷刺劇《諾爾曼人》沒能上演。第一部上演的詩體悲劇《凱提來恩》遭到了失敗。第二部《聖約翰之夜》,第三部《勇士之墓》第四部散文體劇作《厄斯特羅的英格夫人》同樣運氣不佳,均遭遇失敗。

《人民公敵》photo by Arno Declair

正是因為這些不成功的經歷,讓他獲得了大量的舞臺經驗。1851年,卑爾根第一家挪威語劇院的創建人奧爾·布爾以每月5英鎊的酬金請他擔任寄宿劇作家。於是,在這以後的6年裡,易卜生成了劇場的雜役,做過舞臺布景、化妝、售票甚至導演。

北活小八卦:

莎翁在成名之前,也在劇院當過劇作家,做過雜役,甚至是當過演員。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奇妙,偉人的生平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人民公敵》photo by Arno Declair

1862年新劇院破產,易卜生被解僱。此時,他已結婚,負債纍纍,常被債務困擾,精神憂鬱,經常酗酒。即使在生活和精神狀態都不佳的情況下,易卜生還是沒有放棄對戲劇的熱愛。

一方面有人募集了一筆錢送給這位「醉酒的詩人亨利克·易卜生」,助他去國外;另一方面,他不斷地給王室和國會寫信,請求政府撥款使他能到南方去旅行,在他終於得到了一筆錢後,在隨後30年裡,即1864年—1892年,他離鄉背井,輾轉在義大利羅馬、德國德勒斯登和慕尼黑。

無法掩蓋的才華與光彩

成功或許會遲到,但是只要你堅持,它是不會缺席的,易卜生的成功便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厚積薄發,是對易卜生成功的最好形容,他的三次戲劇高潮都帶給了社會更深的震撼,這都要得益於易卜生對戲劇的熱愛和堅持。

《群鬼》劇照

憑著驚人的努力,他的技巧日益嫻熟,並開始付諸實踐,勝利的曙光終於有了一些苗頭。在易卜生流浪於歐洲各國的時候,他的作品開始漸漸的有了名氣,他的劇作漸漸被搬上了舞臺。1864年,他的詩劇《覬覦王位的人》被列入克裡斯蒂亞那劇院的上演劇目。隨著演出和書本印刷的增加,易卜生聲名大噪了,在他的一生中,三次個人名譽達到高峰。

Tips:

1、易卜生有個習慣是喜歡先把自己的劇作集結成書出版,所以他的劇本真正被搬上舞臺都是在幾年或者是很多年之後,這也就成為易卜生成名較晚的主要原因。

2、不過正是因為他喜歡出書這一點,使得他的粉絲來源極為廣泛,不單單是喜歡戲劇的,也有喜歡他書的。

第一次1866—1867,易卜生首次被視作反抗正統觀念的領袖。代表這一時期的作品是大型詩劇《布朗德》和《培爾·金特》。《布朗德》的問世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不僅在挪威,而且在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地區,都有巨大的影響。 因為這是對傳統的物質主義的一次衝擊,它呼籲人們遵從個人的良心。

Tips:

同一時期,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

《玩偶之家》劇服手稿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他將革新的思想付諸戲劇。正值維多利亞中期繁榮邁向的衰敗的時期,社會一直瀰漫著新產生的焦慮不安,此時易卜生的代表作品問世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和《群鬼》。易卜生提出了許多與社會相關的問題,如金錢的力量,對婦女的壓迫,甚至性病的問題。

Tips:

他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將政治、社會問題展現在了舞臺上。他所引起的激情、憤怒、憎惡,從斯堪地那維亞擴展到廣大的其他地區。

20世紀《野鴨》劇照

第三次高峰是在1884-1892,此時他從政治問題轉向個人解放問題,他寫道:「解放在於保證個人獲得自身自由的權利,每個人都按照他特殊的需要生活。」他不斷地論證說,除非社會中人們的實際行為能夠保證這一個人權利,否則,形式上的政治自由將毫無意義。期間他創作了《野鴨》、《羅斯莫莊》、《海達·高布樂》和《建築師》等劇作。

易卜生主義在中國

易卜生主義:注重思考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思考、爭議,女性平等權利。

在易卜生的他的整個作品中,個人思想解放問題佔據了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女性的解放,他認為,作為個體的意識及自主思考比社會道德上更重要。他的思想促成了人們在觀念和行為上的一場革命。還對二十世紀五四時期的中國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1918年6月15日,胡適等當時中國文化精英在《新青年》第4捲髮出「易卜生專號」,「易卜生主義」便開始在中國發光發熱了,而易卜生便成為在我國文化界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數年後魯迅的演講雜文《娜拉走後怎樣》也充分的說明了易卜生在我國的影響之大,持續之久。

胡適先生也受到易卜生的影響,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實實在在的解決生活問題,百年來易卜生主義影響猶在,我們至今也在思考個人與群體,與社會,與國家的關係。

偉人也不是完美的

偉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易卜生的大部分創作靈感除了來自他年輕時的遊歷以外,還有源於他從年幼時候就表現出來的孤獨,他曾寫道:「我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戰爭狀態,對手是囚禁我的小社區。」於是,他尋求國家的支持,選擇流亡的生活度過一生最漫長、也最富創造性的階段。

中國版《玩偶之家》

易卜生小時家庭不幸,成人後的婚姻也是一派不幸。易卜生陷入「絕望的處境」,因為他發現自己娶了一個他並不愛的女人,而且「不可能和解」。這一點在他所有的公寓中都有跡可循,公寓裡的布局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徵:它們看起來被分成了兩半,丈夫和妻子各自獨立,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履行婚姻生活。這好像冥冥中按著他年輕時的誓言一樣的生活著。

Tips:

他曾在自己的日記本裡立下誓言:「我的妻子,如果我會有一個妻子的話,就必須住在單獨的樓層裡。我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見面,而且彼此也不以『你』稱呼」。

奧斯陸易卜生博物館

童年的不幸,年輕的懷才不遇,不僅沒有磨滅易卜生創作戲劇的熱情,反而更激發了易卜生對人生社會的認知,才寫出了「生活就是和心中的惡魔搏鬥」這樣創世紀的戲劇。豐富的流浪生活才造就了這樣一位北歐的「莎士比亞」!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白鷺

文字/白鷺

相關焦點

  • 劇評丨《莎士比亞打麻將》:紀念莎翁的另一種方式
    紀蔚然 美學混搭的復調戲劇 《莎士比亞打麻將》本是紀蔚然隨筆集《誤解莎士比亞》裡的一篇文章,借莎翁和易卜生、契訶夫、貝克特打麻將的虛擬場景,諧評「四大劇作天王」的藝術特性。此文被陳大聯導演讀到,遂約作者以此為題寫一部戲。紀蔚然何許人也?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六個不同處境下的「娜拉」
    易卜生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北歐的莎士比亞」,其批判精神和思想超越時代局限,具有現代性意識。
  • 《紅河谷》從雪兒達娃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紅河谷》是一部愛國主義電影,穿插著頭人首領的女兒丹珠,漢族女孩雪兒達娃,康巴漢子格桑,英國人瓊斯相互間的扣人心弦的命運和說不清道不明的愛情;以及藏漢人民團結抗擊入侵的愛國情懷。下面我們就從雪兒達娃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歷程,來淺析一下這部經典電影。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因為,從小周圍都是和父親一樣的信徒,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自己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問題;因為,從小父親不允準孩子們念書,所以她深感自己的好奇心是對父親養育自己的一種背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對等的原因。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而爭取過,反而要為自己的進取意識而向成人認錯。
  • 末路狂花|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與「厭女症」的意識萌發
    在這部公路電影中,兩人在自我意識徹底覺醒以後,開始真正享受旅行。(小流氓牛仔由彼時還是小鮮肉的布拉德皮特扮演。嗑顏ing……)她們換下度假長裙,穿上了無袖緊身衣和牛仔褲。戴上雷鵬,跨進雷鳥敞篷車。在她們身後,天空遼闊,黃塵飛揚,她們一路向南,踏上末路之旅。
  • 易卜生 沒有人能解開這部戲的謎團…
    在本次講座上,陳敏老師從易卜生的生平入手,以易卜生作品中的人物為例進行分析,並著重突出了之前較少為國內戲劇界所關注的易卜生作品中的審美因素。易卜生生活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且一生中的多數時光都是在窘迫中度過的,因此,他對於貧困的生活感觸頗深,對於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問題也非常敏感。由於易卜生一生都在追逐自由,卻又深感無法突破人類的困境,因而窮盡一生都處於掙扎之中。
  • 《熱情花招》對照組建構下的日式修羅場與自我意識覺醒
    作為一部以少女言情漫為原始文本的「Teen Movie」(青少年電影),本片的人物設置完全符合標準的日式修羅場,哥哥/青梅竹馬/天降系男主一應俱全,山戶結希以此為出發點,使用了大量的對照組拍法,為三個男主角賦予三套視聽系統,並將妹妹線做為一個游離於主線之外的額外對照組,建構出不同的愛情狀態與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
  • 豆瓣評分8.4《喊山》,無聲的吶喊背後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韓衝和紅霞展開了一段純潔的愛情,但隨著臘宏的命案再次掀起波瀾,而紅霞也捲入命運悲劇的曲折故事。本文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光影造型、主題呈現」這四個方面來解讀電影的魅力,無聲的吶喊是最震撼的,是絕望中的爆發,是希望中的虛妄。透過主人公紅霞影片從深層次的剖析,時代環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經過反覆的思考,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以及對外界的看法。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 韓劇《偶然發現的一天》:漫畫群演自我意識覺醒,要當自己的主角
    這些疑問,就是這些漫畫中主人公的疑問,他們根據作家的節奏按照作家的安排做著作家安排的事情,但場景結束後,他們覺醒了自我,就又會想要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喜歡自己想喜歡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真實的自己。這就是這部劇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為了這個故事,看完了整部劇。說完劇情,就說回主演了,其實這部劇的主演,的確有點一般般(估計要有人打我)。
  • 《維庸之妻》以現實主義手法讚美女性生命力頑強與自我意識覺醒
    太宰治一生總共創作了167部小說,其中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有16部,《斜陽》《維庸之妻》《女生徒》《皮膚和心》等作品均令人印象深刻,都是以女性獨白體創作的。《維庸之妻》以女性視角講述了,在戰後國民情緒整體頹廢的大環境下,女主人公女性意識覺醒,試圖衝破生活的重壓頑強反抗,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 易卜生 | 生活就是與心中的魔鬼搏鬥
    在我生命中那些安靜的時刻裡,我傾聽過來自我靈魂最深處的聲音,並有意地去探索和解剖我自己的靈魂;而這種探索與解剖越是深入,我自己也越是感到痛苦。只有最堅強的人才能夠孤獨地站立起來。《我們死人再生時》(When We Dead Awaken)一本戲裡面有一段話,很可以表現出易卜生所作文學的根本方法。
  • 好萊塢電影《蝴蝶夢》:男權主義的噩夢和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成長
    影片懸念迭起,精彩紛呈的情節背後,揭示一個宏大的主題: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成長,使男權社會遭遇了巨大威脅和挑戰。女性追求獨立自由,反叛和抗拒男權主義,一場恐懼的男權主義噩夢無法避免。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成長1.追求女性自我意識的先鋒人物--麗貝卡在曼德麗莊園,儘管麗貝卡出類拔萃,但她依然被邁克西姆視為「花瓶」的角色,而不是身份等同的妻子的角色。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自我迷失與覺醒,及其現實意義
    戲班裡的程蝶衣即使被師父一次次鞭打後仍固執地反覆把《思凡》臺詞吟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說明了他先天的生理認知中已經確定了正確的自我意識,明確了其男性性別認同。性別角色發展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和社會化的主要表現之一,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一旦將性別角色規範化,就會造成性別角色心理差異。這種心理差異對兒童今後的發展方向會產生深遠影響。小豆子(即兒童時代的程蝶衣)的出身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他以後對性別認知的錯誤與迷失。電影開篇就告訴我們,小豆子母親是個妓女,從小不知道父親是誰。這成了他後來性心理和性別取向產生變化的巨大潛在因素。
  • 遊戲NPC覺醒自我意識 電影《失控玩家》疑似重新定檔
    遊戲NPC覺醒自我意識 電影《失控玩家》疑似重新定檔 時間:2020-12-12 14:17:38 來源:Twitter
  • 易卜生與他的《海達·高布樂》
    他對寫作主題的選擇和創新的寫作技巧和結構處理都使他成為了近代戲劇的先鋒。易卜生為審視社會和心理問題方面提供了新的激發性方法,還擺脫了19世紀的寫作傳統,開始使用口語化散文體進行寫作。曾長期擔任劇院編導,1864年丹麥和普魯士戰爭爆發後長期僑居羅馬等地。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裡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參加醫科大學入學考試,因希臘文、數學和拉丁口語成績不佳,未被錄取。
  • 易卜生誕辰190周年:易卜生主義,與一個毀譽參半的男人
    易卜生在這些作品中提醒人們,尤其是女性,他們作為個體的意識及自主思考比社會要求在道德上更重要。他因此促成了人們在觀念和行為上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甚至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就已經開始,並跳躍式地一次次發生,還對二十世紀五四時期的中國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 胡適:易卜生的長處,只在他肯說老實話
    在我生命中那些安靜的時刻裡,我傾聽過來自我靈魂最深處的聲音,並有意地去探索和解剖我自己的靈魂;而這種探索與解剖越是深入,我自己也越是感到痛苦。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唯一能做和做得最好的事情是在精神和真理上實現自我。只有最堅強的人才能夠孤獨地站立起來。
  • 易卜生: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在我生命中那些安靜的時刻裡,我傾聽過來自我靈魂最深處的聲音,並有意地去探索和解剖我自己的靈魂;而這種探索與解剖越是深入,我自己也越是感到痛苦。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唯一能做和做得最好的事情是在精神和真理上實現自我。只有最堅強的人才能夠孤獨地站立起來。
  • 《人民公敵》:孤立的覺醒者
    俞霞婷2015年3月,由林兆華導演的易卜生名劇《人民公敵》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連演五場,引發熱議。隨著人性的欲望、激情與禮教束縛的矛盾越發激烈,我們看到《西廂記》、《牡丹亭》等反封建作品應運而生,釋放人性真情;《紅樓夢》的批判性越發深刻,卻在清代「文字獄」中被列為禁書;同時代的歌德在《親和力》中探討了人生的局限,表現了人不是個別的人,而是人類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帶有宿命色彩的命運悲劇,此書一經出版,即受到衛道士們的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