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由於《無名之輩》的熱映,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任素汐被稱為「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獲得奧斯卡」的演員,這樣高評價的演技離不開她在戲劇表演上磨練。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挪威的戲劇和藝術吧。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挪威戲劇家、詩人,被稱作世界「現代戲劇之父」。今年是易卜生誕辰190周年,易卜生出生在挪威一個離南面海岸100英裡的小鎮——希恩,當時這裡還是一個狼和麻風病仍很常見的蠻荒之地。
易卜生
易卜生的出生也是大師常見的悲情色彩,雖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但是在其6歲時,父親破產了。家中常常負債,食不果腹,度過難熬的童年後,他被送到一個陰沉的海港小城,格裡姆斯達,在一家藥房當學徒。然而上帝似乎遺忘了他,他的運氣依然不佳,他師父長期經營不善,最終還是破產了。
北活小八卦:
易卜生自己矮小而醜陋,據說他是當地一個登徒子的兒子。易卜生有時相信這件事,喝醉酒時,他會脫口而出,然而,並沒有證據能證實這一點。但是這個陰影一直籠罩著他的一生。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能忍常人不能忍之忍,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易卜生本人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孤獨的自學者的史詩。他從1850年開始自學大學課程,就此愛上了文學,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戲劇的創作,他寫過詩歌、無韻詩劇、戲劇評論以及政治評論。
易卜生
成功從來都不會早早到來,特別是對於身處窘境中的人說,成功來的都很遲。易卜生最早的四部劇本均以失敗告終,第一部諷刺劇《諾爾曼人》沒能上演。第一部上演的詩體悲劇《凱提來恩》遭到了失敗。第二部《聖約翰之夜》,第三部《勇士之墓》第四部散文體劇作《厄斯特羅的英格夫人》同樣運氣不佳,均遭遇失敗。
《人民公敵》photo by Arno Declair
正是因為這些不成功的經歷,讓他獲得了大量的舞臺經驗。1851年,卑爾根第一家挪威語劇院的創建人奧爾·布爾以每月5英鎊的酬金請他擔任寄宿劇作家。於是,在這以後的6年裡,易卜生成了劇場的雜役,做過舞臺布景、化妝、售票甚至導演。
北活小八卦:
莎翁在成名之前,也在劇院當過劇作家,做過雜役,甚至是當過演員。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奇妙,偉人的生平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人民公敵》photo by Arno Declair
1862年新劇院破產,易卜生被解僱。此時,他已結婚,負債纍纍,常被債務困擾,精神憂鬱,經常酗酒。即使在生活和精神狀態都不佳的情況下,易卜生還是沒有放棄對戲劇的熱愛。
一方面有人募集了一筆錢送給這位「醉酒的詩人亨利克·易卜生」,助他去國外;另一方面,他不斷地給王室和國會寫信,請求政府撥款使他能到南方去旅行,在他終於得到了一筆錢後,在隨後30年裡,即1864年—1892年,他離鄉背井,輾轉在義大利羅馬、德國德勒斯登和慕尼黑。
成功或許會遲到,但是只要你堅持,它是不會缺席的,易卜生的成功便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厚積薄發,是對易卜生成功的最好形容,他的三次戲劇高潮都帶給了社會更深的震撼,這都要得益於易卜生對戲劇的熱愛和堅持。
《群鬼》劇照
憑著驚人的努力,他的技巧日益嫻熟,並開始付諸實踐,勝利的曙光終於有了一些苗頭。在易卜生流浪於歐洲各國的時候,他的作品開始漸漸的有了名氣,他的劇作漸漸被搬上了舞臺。1864年,他的詩劇《覬覦王位的人》被列入克裡斯蒂亞那劇院的上演劇目。隨著演出和書本印刷的增加,易卜生聲名大噪了,在他的一生中,三次個人名譽達到高峰。
Tips:
1、易卜生有個習慣是喜歡先把自己的劇作集結成書出版,所以他的劇本真正被搬上舞臺都是在幾年或者是很多年之後,這也就成為易卜生成名較晚的主要原因。
2、不過正是因為他喜歡出書這一點,使得他的粉絲來源極為廣泛,不單單是喜歡戲劇的,也有喜歡他書的。
第一次1866—1867,易卜生首次被視作反抗正統觀念的領袖。代表這一時期的作品是大型詩劇《布朗德》和《培爾·金特》。《布朗德》的問世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不僅在挪威,而且在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地區,都有巨大的影響。 因為這是對傳統的物質主義的一次衝擊,它呼籲人們遵從個人的良心。
Tips:
同一時期,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
《玩偶之家》劇服手稿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他將革新的思想付諸戲劇。正值維多利亞中期繁榮邁向的衰敗的時期,社會一直瀰漫著新產生的焦慮不安,此時易卜生的代表作品問世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和《群鬼》。易卜生提出了許多與社會相關的問題,如金錢的力量,對婦女的壓迫,甚至性病的問題。
Tips:
他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將政治、社會問題展現在了舞臺上。他所引起的激情、憤怒、憎惡,從斯堪地那維亞擴展到廣大的其他地區。
20世紀《野鴨》劇照
第三次高峰是在1884-1892,此時他從政治問題轉向個人解放問題,他寫道:「解放在於保證個人獲得自身自由的權利,每個人都按照他特殊的需要生活。」他不斷地論證說,除非社會中人們的實際行為能夠保證這一個人權利,否則,形式上的政治自由將毫無意義。期間他創作了《野鴨》、《羅斯莫莊》、《海達·高布樂》和《建築師》等劇作。
易卜生主義:注重思考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思考、爭議,女性平等權利。
在易卜生的他的整個作品中,個人思想解放問題佔據了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女性的解放,他認為,作為個體的意識及自主思考比社會道德上更重要。他的思想促成了人們在觀念和行為上的一場革命。還對二十世紀五四時期的中國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1918年6月15日,胡適等當時中國文化精英在《新青年》第4捲髮出「易卜生專號」,「易卜生主義」便開始在中國發光發熱了,而易卜生便成為在我國文化界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數年後魯迅的演講雜文《娜拉走後怎樣》也充分的說明了易卜生在我國的影響之大,持續之久。
胡適先生也受到易卜生的影響,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實實在在的解決生活問題,百年來易卜生主義影響猶在,我們至今也在思考個人與群體,與社會,與國家的關係。
偉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易卜生的大部分創作靈感除了來自他年輕時的遊歷以外,還有源於他從年幼時候就表現出來的孤獨,他曾寫道:「我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戰爭狀態,對手是囚禁我的小社區。」於是,他尋求國家的支持,選擇流亡的生活度過一生最漫長、也最富創造性的階段。
中國版《玩偶之家》
易卜生小時家庭不幸,成人後的婚姻也是一派不幸。易卜生陷入「絕望的處境」,因為他發現自己娶了一個他並不愛的女人,而且「不可能和解」。這一點在他所有的公寓中都有跡可循,公寓裡的布局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徵:它們看起來被分成了兩半,丈夫和妻子各自獨立,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履行婚姻生活。這好像冥冥中按著他年輕時的誓言一樣的生活著。
Tips:
他曾在自己的日記本裡立下誓言:「我的妻子,如果我會有一個妻子的話,就必須住在單獨的樓層裡。我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見面,而且彼此也不以『你』稱呼」。
奧斯陸易卜生博物館
童年的不幸,年輕的懷才不遇,不僅沒有磨滅易卜生創作戲劇的熱情,反而更激發了易卜生對人生社會的認知,才寫出了「生活就是和心中的惡魔搏鬥」這樣創世紀的戲劇。豐富的流浪生活才造就了這樣一位北歐的「莎士比亞」!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白鷺
文字/白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