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姜洛)
作者:姜洛
上海學習平臺
一月,一朵雪花把鄉愁打疼,北方老家的大雪又紛揚入夢。童年的冬天只有白色,雪是小村的留白。雪覆蓋了屋頂,楊樹、柳樹上「長」出了銀色的枝丫。路上的積雪被踩成結實的鏡面,蒲公英、蒼耳、莧菜耷拉著,早已「凍僵」在路旁。還有一種叫「小貓」的野草,幾棵簇擁直挺挺地立著。大雪過膝,我們幾個小孩子把「小貓」草扁圓的種子掰兩瓣,每一瓣像極了小貓的臉。每年這個時候,村子裡的人也剛好準備著過春節了。
兒時的雪總是在冬日裡「如約而至」。躲貓貓是藏起來,「貓冬」有躲避寒冷冬眠的意思。北方冬天,小雪一過,村裡每家的玉米都脫粒賣掉了,一年的賣糧錢壓在被子底下,才算安心地等過年了。葵花籽在大鍋裡翻炒著,在田裡忙了一年的人們沒有了什麼活計開始「貓冬」了。冬夜,家裡的火炕燒得很旺。晚飯後,我和5歲的弟弟趴在熱乎乎的炕上寫字、讀詩、疊紙船,然後玩舊撲克牌,新撲克牌除夕才能玩。爸爸給馬、牛飲好水再餵豬,媽媽收拾好廚房,我和弟弟把鋪好的被子捲起來,一家四口人就坐在火炕上打撲克牌。
白天,「貓冬」的女人們做鞋和棉衣褲,暗暗較勁針腳和花色;男人們三五成群湊在一起喝酒、打牌;小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滿村跑著玩。冬天,白茫茫的小村總是有幾家辦婚禮的,火紅的炮竹落在雪地宛若紅梅,這是新娘在村子裡唯一的、屬於她的隆重。過了大寒,離年越來越近,家家開始準備著,雞鴨鵝都被殺了凍起來。晚上,幾家人聚一起包凍餃子。包一大袋子餃子,蒸幾鍋饅頭,油炸兩盆丸子和江米條,凍起來留著過年吃。
小年開始,小孩子們就開始數著到除夕的日子,大人們騎著自行車到縣城置辦年貨了。我和弟弟盼著買年貨的爸爸回來,看著對聯、福字、爆竹、糖塊、調料、香、燈籠裡的小蠟燭等鋪滿半面炕,鯉魚、帶魚、凍柿子、冰糖、雪糕被送進倉房,我和弟弟高興地相視一笑。小年前後,媽媽們會騎著自行車帶著孩子到縣城裡買過年穿的新衣服,這是我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
不飄雪的日子,一群小夥伴跑向村東大河上滑冰,穿著厚重的棉衣褲,帶著棉帽和棉手套。我和閨蜜在冰河上飛舞著長條圍巾扮演小龍女,跟幾個女同學描述著自己的新衣服。小孩子的新衣服一定要除夕那天才穿的,之前絕不拿出來給別人看,很有神秘感。玩冰車,打雪仗的一大群小男孩忽然點燃一個炮竹,嚇得女娃娃大叫。大笑聲在河面上蔓延開來,陽光照著河面的冰雪發光。
兒時的春節,是每家低矮泥屋的煙囪冒著的炊煙。除夕一早,爸爸推著車子在掃雪,他帶著藍軍帽,軍帽的兩邊向後繫著。媽媽在除夕的上午貼春聯和福字,爸爸開始寫年夜飯的菜單。我們小孩子穿上了新衣服,開心地去找小夥伴。女孩的辮子上都扎著紅的、粉的、綠的新綢子和小絹花,口袋裡裝著糖果和瓜子,男孩們口袋裡裝著一摔就響的小爆竹,歡快地跑著玩。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吃年夜飯,然後擺上瓜子、糖果、蘋果、凍梨,準時看春晚。夜裡12點時,我和弟弟閉著眼睛,雙手合十跟著春晚的新年鐘聲許願,媽媽在廚房做迎接財神的菜,爸爸在院中燃起一堆柴火,開始燃放煙花和最響的鞭炮。村裡人是在除夕夜裡12點迎接財神的,各家的煙花在夜空中盛開著,爆竹聲震天動地,這是鄉親們對新年的期盼。院子裡木頭的柵欄門敞開著,我和弟弟躲在門後,仰頭望著煙花,小狗阿木歡蹦亂跳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李清照吟唱「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周邦彥寫「暮雀喧喧聚竹,聽竹上清響風敲雪」是冬日裡的一人飲。
這個冬夜,我坐在上海家中的書房捧著暖暖的咖啡,一朵一朵雪花落在心上有些疼。要過年了,爸爸離開我們已經6年了,他安息在這裡海邊的寢園,這裡不下雪,冬日裡也開著一些小花,還有風車迎風旋轉。可我知道,爸爸一定想念老家的春節,就如同我們想念他一樣。
(作者:上海市奉賢區融媒體中心 姜洛)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