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姜洛)

2021-01-18 傳說中的白開水

兒時的年(姜洛)

作者:姜洛

上海學習平臺

一月,一朵雪花把鄉愁打疼,北方老家的大雪又紛揚入夢。童年的冬天只有白色,雪是小村的留白。雪覆蓋了屋頂,楊樹、柳樹上「長」出了銀色的枝丫。路上的積雪被踩成結實的鏡面,蒲公英、蒼耳、莧菜耷拉著,早已「凍僵」在路旁。還有一種叫「小貓」的野草,幾棵簇擁直挺挺地立著。大雪過膝,我們幾個小孩子把「小貓」草扁圓的種子掰兩瓣,每一瓣像極了小貓的臉。每年這個時候,村子裡的人也剛好準備著過春節了。

兒時的雪總是在冬日裡「如約而至」。躲貓貓是藏起來,「貓冬」有躲避寒冷冬眠的意思。北方冬天,小雪一過,村裡每家的玉米都脫粒賣掉了,一年的賣糧錢壓在被子底下,才算安心地等過年了。葵花籽在大鍋裡翻炒著,在田裡忙了一年的人們沒有了什麼活計開始「貓冬」了。冬夜,家裡的火炕燒得很旺。晚飯後,我和5歲的弟弟趴在熱乎乎的炕上寫字、讀詩、疊紙船,然後玩舊撲克牌,新撲克牌除夕才能玩。爸爸給馬、牛飲好水再餵豬,媽媽收拾好廚房,我和弟弟把鋪好的被子捲起來,一家四口人就坐在火炕上打撲克牌。

白天,「貓冬」的女人們做鞋和棉衣褲,暗暗較勁針腳和花色;男人們三五成群湊在一起喝酒、打牌;小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滿村跑著玩。冬天,白茫茫的小村總是有幾家辦婚禮的,火紅的炮竹落在雪地宛若紅梅,這是新娘在村子裡唯一的、屬於她的隆重。過了大寒,離年越來越近,家家開始準備著,雞鴨鵝都被殺了凍起來。晚上,幾家人聚一起包凍餃子。包一大袋子餃子,蒸幾鍋饅頭,油炸兩盆丸子和江米條,凍起來留著過年吃。

小年開始,小孩子們就開始數著到除夕的日子,大人們騎著自行車到縣城置辦年貨了。我和弟弟盼著買年貨的爸爸回來,看著對聯、福字、爆竹、糖塊、調料、香、燈籠裡的小蠟燭等鋪滿半面炕,鯉魚、帶魚、凍柿子、冰糖、雪糕被送進倉房,我和弟弟高興地相視一笑。小年前後,媽媽們會騎著自行車帶著孩子到縣城裡買過年穿的新衣服,這是我一年中最盼望的日子。

不飄雪的日子,一群小夥伴跑向村東大河上滑冰,穿著厚重的棉衣褲,帶著棉帽和棉手套。我和閨蜜在冰河上飛舞著長條圍巾扮演小龍女,跟幾個女同學描述著自己的新衣服。小孩子的新衣服一定要除夕那天才穿的,之前絕不拿出來給別人看,很有神秘感。玩冰車,打雪仗的一大群小男孩忽然點燃一個炮竹,嚇得女娃娃大叫。大笑聲在河面上蔓延開來,陽光照著河面的冰雪發光。

兒時的春節,是每家低矮泥屋的煙囪冒著的炊煙。除夕一早,爸爸推著車子在掃雪,他帶著藍軍帽,軍帽的兩邊向後繫著。媽媽在除夕的上午貼春聯和福字,爸爸開始寫年夜飯的菜單。我們小孩子穿上了新衣服,開心地去找小夥伴。女孩的辮子上都扎著紅的、粉的、綠的新綢子和小絹花,口袋裡裝著糖果和瓜子,男孩們口袋裡裝著一摔就響的小爆竹,歡快地跑著玩。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吃年夜飯,然後擺上瓜子、糖果、蘋果、凍梨,準時看春晚。夜裡12點時,我和弟弟閉著眼睛,雙手合十跟著春晚的新年鐘聲許願,媽媽在廚房做迎接財神的菜,爸爸在院中燃起一堆柴火,開始燃放煙花和最響的鞭炮。村裡人是在除夕夜裡12點迎接財神的,各家的煙花在夜空中盛開著,爆竹聲震天動地,這是鄉親們對新年的期盼。院子裡木頭的柵欄門敞開著,我和弟弟躲在門後,仰頭望著煙花,小狗阿木歡蹦亂跳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李清照吟唱「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周邦彥寫「暮雀喧喧聚竹,聽竹上清響風敲雪」是冬日裡的一人飲。

這個冬夜,我坐在上海家中的書房捧著暖暖的咖啡,一朵一朵雪花落在心上有些疼。要過年了,爸爸離開我們已經6年了,他安息在這裡海邊的寢園,這裡不下雪,冬日裡也開著一些小花,還有風車迎風旋轉。可我知道,爸爸一定想念老家的春節,就如同我們想念他一樣。

(作者:上海市奉賢區融媒體中心 姜洛)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憶讀】兒時年味
    這個時候,我會把頭藏在空氣裡,悄悄回憶兒時那有滋有味的時光。        我家住在中魚口鄉下人口特別集中的地方,每當快到過年前一個月左右,經常能聽到豬的嚎叫聲,人們並不為這聲音心軟和安靜下來,反而越發起勁,罵的罵追的追,笑聲和豬嚎聲隨著風飄送至更遠的地方。
  • 筆尖|兒時記憶——兒時的味道
    人是感性的動物,常常不會對大事動容,相反常常被生活裡的小細節、小溫暖和小確幸弄得熱淚盈眶、記憶深刻,大概只為了我們兒時那份無憂無慮的跳脫和肆無忌憚的吃相罷了。有人說,兒時刻在記憶裡,深藏不露;也有人說,兒時刻在舌尖的味蕾裡,足夠你品味一輩子。生活從來都不會欺瞞人,讓你用足夠的時間親自用心去體會,如果非要說什麼印象更深刻,大概就數舌尖的味蕾吧,兒時的味道最獨特且有質感!
  • 88年出生,兒時的電視劇回憶錄。
    不知不覺,今年31歲了,成家立業了,但每逢回想起兒時的時光,總是這麼耐人尋味。小時候家裡就五六個電視臺,山東臺、山東齊魯臺、中央1、泰安1臺、泰安2臺、運氣好的話,還能收到山東教育臺。每天對著14寸的大彩電觀看電視劇,別提多高興了。
  • 兒時的夥伴……
    想想自己兒時,童年生活,還有很多小夥伴陪伴。一起上學,寫作業,玩耍,無憂無慮。也曾經夢想快點長大,就可以像大人們去都市那打工賺錢,享受都市的繁華熱鬧,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今時光流逝,已經長大,無論是否成家立業,感覺身上擔子責任重大。再也沒有兒時的純真活潑。成家的都圍繞家庭奔波勞碌,沒成家的都在各自奮鬥路上打拼。
  • 兒時的記憶
    兒時的夏天兒時的夏季,只穿搖褲,打著光腳板,與同伴牛兒,去網點燈貓,不小心被竹林邊的霍麻霍了,痛得鑽心,牛兒給霍處吐了幾啪口水,手摸摸幾下,痛減輕了,我還是顯得眼淚骨朵的。時間過了好多年,兒時,到了夏季,用不起,也沒聽說床單,我們隻身睡上用竹片織的蓆子上,幽涼幽涼的,好爽,直到太陽曬到屁股上,才睡眼惺忪地被出門割草的父親叫起來,臉都不洗,就打開牛圈門,趕著牛兒帶著屁顛屁顛的小狗上坡,牛兒吃飽了,與小狗瘋夠了,太陽也快當頂,扯幾根黃荊條,挽個帽子戴在頭上,吆喝著小狗,騎著牛兒回家,路過水井灣,牛兒突改路線,發著蹤狗,直奔水塘,看架式,不去滾水涼個痛快是不回家的了
  • 兒時的大戲臺
    閒聊中,一說到戲劇,就觸動了我的思緒,一下子不由自主的回到兒時,倒回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歲月裡,回到大賓集店上每年春節最為熱鬧的場地——大賓大禮堂的大戲臺。那時春節一過,附近十裡八村的男女老少,都會搬個小凳子,到大賓大禮堂大戲臺看大戲。大戲還未開演,戲臺下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 劉昊霖《兒時》
    歌名:兒時藝人:劉昊霖專輯:《兒時》年代:2011風格:民謠簡介:劉昊霖,山東青島人
  • 兒時的藏語連續劇
    又到藏曆新年,很多人都喜歡感嘆如今的年味,大不如前。不過如果仔細想想,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兒時的快樂甚為簡單,而那些快樂時光已然一去不返。
  • 懷念兒時的味道——今夏的冰粉兒
    今年成都的天氣熱了涼,涼了熱,五月的下旬了穿啥的都有;今晚上下班早,其實晚上也不熱了,出門走走,路邊已經開始多多的燒烤和冰粉兒攤子了,很久沒吃冰粉了,走路走得渴了,走向一個冰粉兒攤子——老闆,一個紅糖冰粉兒,「妹兒,醪糟/芋圓/小湯圓/西米/葡萄乾/花生/芝麻/山楂/涼蝦/布丁,有沒哪樣不要?
  • 誘人的野味,兒時的記憶
    誘人的野味,兒時的記憶圖文:楊有根編輯:小阿飛             又是一個細雨濛濛的雙休,起來的比較遲些了,吃過早飯後,陪著妻子一道去菜園搞點生態原生菜,看到路旁的這野果,讓我想起了我兒時的記憶熟透了的「野果」,兒時的記憶,天然環保,花錢也買不到!小時候,跟著父母下地幹活,最開心的就是拿著草帽,去田埂邊、山溝溝裡摘「泡兒」吃。邊摘邊吃,那味道,真的到現在都還回味不窮,長大後,好像很少去花時間找它了!
  •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兒時的夥伴,小人書 2020-10-13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88年出生,兒時的電影回憶錄。
    兒時的快樂不是現在的小朋友而理解的,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平板什麼都沒有,我們小時候只有丟沙包、捉迷藏、玩鐵環、跳皮筋等等一切都玩的這麼開心,這麼純真。二姑家有一臺萬利達vcd影碟機。每天晚上到我二姑家去看電影,這真是無比的幸福。今天大帥工作室給大家帶來一期電影回憶錄,希望大家喜歡。
  • 兒時的小鎮
    兒時的小鎮風情萬種,是朵季節花,總在不經意中悄然綻放。細細回憶生我養我的八坼小鎮時,眼前的小鎮小街小河相映成輝,總讓我心馳神往,陷入一段遠去的記憶之中。八坼老街小河靜靜地穿鎮而過,划過一個大大的「人」字,溫柔得如軟軟的錦緞絲被。河面上碎著閃閃的春光,河水微漾如魚鱗,河畔邊樹影婆娑,燕子從鄰水的老屋堂前掠過。
  • 流浪59年後回鄉,兒時玩伴一眼認出他
    今年74歲的他這輩子可以說是命途多舛,8歲時患上眼疾和手疾無錢醫治,15歲時獨自離家流浪,在昆明待了近20年,之後徒步3個月走到湖南流浪至今,一直靠打工或拾荒維持生計。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背後,有一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 兒時的卡通片,多姿多彩
    兒時的卡通片,真的是伴隨著我的小學時光。那時我家的電視只有兩個天線,沒有那些動畫頻道,幸虧有許多地方電視臺轉播中央電視臺的動畫城和風車,我才有幸看到這麼多好看的動畫。現在我還會唱:想快點告訴你,我用你送來的蠟筆,畫了一幅圖畫來送給你,我的心就在你那裡……滿滿回憶啊!
  • 兒時的除夕(胡治平)
    兒時的除夕(胡治平)作者:胡治平江西學習平臺又憶起了兒時的除夕。家鄉的年夜飯一般吃得比較早,若是遇上個大好的晴天,飯飽酒足後,夕陽還擱在山崗上呢!村民們一年到頭都在山上、田間地頭辛苦地勞作。夜半時分,媽媽把可口的點心端上來,吃吧,吃飽了繼續樂個通宵。真是「歡愉嫌夜短」,不知不覺,已是曙色微明。家鄉的習俗,吃年夜飯要放鞭炮,正月初一開大門也要放鞭炮,這是規矩。於是,大門一開,一掛長長的鞭炮就用一根竹竿挑著伸出去點燃了。一年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就在這歡樂的氣氛中,帶著可愛的笑容,邁著從容的步子,祥和地走來了。
  • 陳正國|兒時的回憶
    文|陳正國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也許是年齡越來越大的緣故,兒時的點點滴滴常常縈繞在我的腦際揮之不去。兒時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烤紅薯、炸料豆的歡樂場景,更是讓我回味無窮、感觸良多。烤紅薯直到背上母親精心縫製的書包上學後,我才知道紅薯的學名叫地瓜。烤紅薯,是我兒時和小夥伴們最愛做的事情之一。
  • 王磊:想起兒時過年
    兒時,聽聞「年」是怪物,放鞭放炮是為了嚇唬「年」的,但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恐懼感,想想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那頓餃子,才能穿到的那身新衣,自然會令我們無所畏懼,並心存愉悅。於是,趁機多要幾角錢,買掛小鞭,寶貝似的挎在肩頭,捨不得一次放完,便像拆開麻花辮子般拆開絞在一起的炮捻,把鞭炮單個放,啪!
  • 兒時的文具盒
    作者:黃其海 兒時的小書包,裡面有語文、數學書和薄薄的田字格作業簿、描紅和漢語拼音作業本,還有一樣必不可少的物件,就是文具盒了。 兒時的文具盒,裡面的直尺、圓規、小刀、橡皮擦等,亦是我們的玩具了,在那個幾乎沒有玩具的我們的童年時代,小刀可拿來亂刻亂寫,書桌上,校邊林子裡的樹皮上,以及簡易旱廁的泥巴牆上,哪個男孩沒留下過刻畫的痕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