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有什麼特點?你知道嗎?

2020-12-25 挖史人

在現代小說家中,張愛玲以其優雅的語言和深刻的描述,以及獨樹一幟的風格,奠定了其小說大師的地位。張愛玲的小說,無論是故事的架構,還是角度的選取,以及語言的運用都堪稱獨具匠心。張愛玲小說的成功,是其語言描寫的成功。從張愛玲的小說作品來看,不管是哪一部小說,其語言特徵都是比較鮮明的,小說中的語言描寫不但起到了描述故事、描寫人物的目的,同時還傳達了作者的態度。由此可見,張愛玲小說的語言運用己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小說語言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價值。

「漢語是世界上各種語言中審美因素最多的語言之一。這裡且不說漢語詞彙之豐富,語法之簡潔,單拿語音這一點來說,可供作家利用的審美因素就比許多語種強得多。」漢語文學的優勢就在漢語本身,由於漢語具有特殊的靈活性與詩性特質,作家們努力開掘詞彙、句子本身具有的節奏、韻律、色彩、結構等形式因素,力求通過對語言能指面的強化,提高語言的審美表現力。

作家的語言探索,最先表現在語言的音韻節奏之美的注重。漢語是富於音樂美的語言,張愛玲作品中的音韻美是其小說藝術性的重要標誌之一。蘇青曾經盛讚張愛玲:「我讀張愛玲的作品,覺得自有一種魅力,非急切地吞讀下去不可。讀下去像悽幽的音樂,即使是片段也會感動起來。」張愛玲善於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準確細緻的描繪,將人物性格、人物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從語言的總體特徵來看,張愛玲小說語言的音韻魅力比較突出,其小說語言的音韻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疊音,又叫「疊字」或者「重字疊音」,是漢語中一種是修辭現象,也是漢語音韻最古老的一種用法,是指相同的字疊用,相同的音節重複。中國傳統文學語言的運用,特別是詩歌語言的表達,往往多用相同聲韻的字疊用,來增加語言的音樂性,使聽起來美妙和諧;常常運用疊字結構進行事物描寫,來強化語言的形象性,使表達更為靈動。劉總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古『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就其構詞方式看,它能補充音節,和諧音調,體現了漢語構詞方式的靈活性;就其表達功能來看,它能擬聲寫貌,扦情造境,顯示了漢語言豐富的表現力。」疊音擁有獨特的表現力,恰當的運用疊音結構,有利於音節調整,使得音頓協調。張愛玲在其小說中毫不陛吝對詞彙的這般用法,體現了她極高的語言運用技巧與醇熟的語言駕取能力。

在張愛玲小說中疊音隨手拿來,處處可見,形式多樣,頻率又高,而且這樣的疊音「未必就是副詞、形容詞,卻是用做副詞、形容詞的居多」。如:

「—」:歇一歇、冷一冷、抖一抖、扶一扶;

「一—」:一汪一汪、一滴一滴、一點一點、一資一錄;

:幽幽、問問、森森、早早、想想、隱隱、僵僵、微微、扯扯;

「一」:一疊疊、一抹抹、一條條;

「」:咬了咬、搶了搶、躁了碟、擦了擦;

「了一」:緊了一緊、挪了一挪、嘗了一嘗、怔了一怔;

「」:噗噗噗、波波波、扎扎扎、譁譁譁;

:嬌滴滴、黑漆漆、寒颼、亂蓬蓬、綠累累、藍陰陰、熱辣辣;

:滴滴溜、栳栳大、皇皇然、急急風;

:礎託癌託、呼哨呼哨、拾掇拾掇;

「式」:搓搓捏裡、抽抽噎噎、齊齊整整、冒冒失失、紅紅白白…

綜上,式語詞與式語詞在張愛玲作品中特別顯得異彩紛呈,更能呈現出張愛玲小說的語言特徵。如:

《心經》中「背後是空曠的藍綠色的天,藍得一點蜜子也沒有——有是有的,沉澱在底下,黑漆漆,亮閃閃,煙烘烘,鬧嚷嚷的一片——那就是上海。」「亮閃閃」同「黑漆漆」比較,「鬧嚷嚷」同「煙烘烘」對映,四個疊音詞語連用,音頓和諧,聲調回應,非常精妙地表現出了大自然的明淨,大都市的渾池、浮躁,對比明晰別致,這就是張愛玲筆下的大上海。

《半生緣》中「平時常常站在窗前看著他來的,今天她卻不願意這樣做,只在房間裡坐坐,靠靠,看看報紙,又看看指甲。」「坐坐」、「看看」「靠靠」、都是動詞的疊音形式,在小說中表示動作的短暫,與前面的行為動詞「站」與「看」形成對照,簡單幾個字就表現出了曼偵「今天不願意這樣做」卻坐立不安、百無聊賴的複雜心態,語言表達靈動貼切、形象躍然紙上。

張愛玲同時還擅長把各類疊音形式隨心組合穿插在文本當中靈活利用,造成形式上,參差不齊,語音上,疏密、長短相間,使得語言不經意間自然透出一種優美和諧的韻律之美,在視覺、聽覺效果上更能展現非凡的和諧變化美。如:《沉香屑——第一爐香》中「梁家那白房子點點地融化在白霧裡,只看見綠玻璃窗裡晃動著燈光,綠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裡的冰塊。」式、式及一—式不同音節的絕妙組合,三組詞語都是平調,音韻綿長,音節協調,配合恰當,既有觸覺、視覺又有形狀、顏色,相當有情致地同下句的比喻「像薄荷酒裡的冰塊」相照應,表達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和諧。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半生緣》有多現實?不是你在看小說,而是小說寫的就是你
    沈世鈞來往於上海和南京,上海有事業和曼楨,南京有家業和親族。他活在兩個世界中間,如同這個故事——是嗎?不。他其實從來活在南京,源於他原本是南京"來"的人。他和曼楨,他們的那些看似已經老去的、害怕子女的母親們,乃至過時的,看來不相關的親戚們,原來有著年輕人們根本想像的力量來造就你的性格、制約和牽繫你的命運。
  • 路翎、張愛玲小說審美內蘊比較論||王攸欣
    而路翎則以強烈的主觀戰鬥精神擁抱生活,總結出國民性的最為突出的、甚至帶有誇張性的精神特點,如「精神腐蝕」之類。他對這種國民性的表現,帶著強烈的愛憎,理想性的觀照,以至於在這類小說的代表作《羅大鬥的一生》(1944)中不惜以題記的方式大聲疾呼:「他是一個卑劣的奴才  鞭撻他啊!請你鞭撻他!」
  • 對談|張愛玲小說改編起來為什麼那麼難
    比如《小團圓》,你永遠不會想到她下一個句子會寫什麼,因為她沒有邏輯性,你不知道下一個句子把你帶到哪兒。所以有一種敘事帶來的巨大能量,這種細節、這種句子之間的轉折,在電影裡面很難,電影其實是處理場景。簡單說,張愛玲後期的小說非常簡化,後期小說改電影更難,《色|戒》已經非常困難,它填充很多小說沒有的內容。總體來說是困難的,會流失很多東西。」張悅然認為。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讓人膽戰心驚的小說
    今天聊的這部小說堪比恐怖片,情節讓人細思恐極,敘事技巧也跟恐怖片的鏡頭語言一樣一樣的,各種閃回、反轉、猛推、大特寫,加上悽涼和詭異氣氛的渲染,簡直讓你不寒而慄。到底是什麼小說會這麼恐怖呢?它就是張愛玲的《金鎖記》:一個女人發瘋然後把周圍人都逼瘋的故事。
  • 張愛玲的英文,微妙的語言美感
    點擊本頁右上角「三個點」,可以把文章分享給朋友。臺灣遠流出版的董橋作品集第二冊"紅了文化,綠了文明"中有一篇小文,提到夏志清改張愛玲的英文。本來就是高手過招,擦出的火花也能讓我們這樣的旁觀者受益無窮。  張愛玲"金鎖記"的英文版,張愛玲自己的譯筆,夏志清為張的同輩,當時為張的譯文做校閱。
  • 給大家介紹一本張愛玲的小說《封鎖》
    作為民俗方面城市樣貌的表現有各種符號, 例如:建築、交通工具、語言詞彙等, 張愛玲作品對這方面的描寫細具有獨特的韻味。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咖啡館、影戲院、舞廳都是許多文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有較大的咖啡館也像表演場, 有歌女歌唱表演、樂隊伴奏, 還有書場、茶廳, 聘請彈詞名家, 可以喝咖啡, 吃歐美大菜, 也有各式香茗, 像穆時英、葉靈鳳等人, 十幾歲的張愛玲應該在他們的作品中時常看到咖啡館這些場景」 確實, 在張愛玲對上海的城市描寫中, 出現頻率較高的有弄堂、洋房、公寓、旗袍、電車、咖啡等。
  • 張愛玲首部英文自傳體小說《雷峰塔》出版
    中新網4月16日電  繼《小團圓》後,張愛玲另一遺作《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15日正式出版。這是張愛玲首部英文自傳體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  香港《大公報》消息,張愛玲的這部遺作一九六三年寫於美國,但因一直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至張愛玲逝世十五年後的今日,才有機會面世。
  • 把張愛玲小說改編成電影,歡喜多還是失落多?
    >1其一原著中感情裡的機關算計才是重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對於小說的改編,總有一個矛盾激化點,那就是對原著的忠實度。張愛玲自身的美術功底也極其深厚,所以她的作品畫面感極其強烈,給到讀者的感受也是尤其深刻。每個喜愛張愛玲小說的人心目中都有一幅幅綺麗卻透著蒼涼的張氏畫卷。所以,當張愛玲小說要被改編成電影時,人們的期待值也是很高的。
  • 張愛玲:我愛你,關你什麼事?
    ,她的作品無數次被翻拍,每次都能引起轟動,《色戒》《傾城之戀》《半生緣》《金鎖記》《沉香屑·第一爐香》……即使你沒看過她的小說、影視劇,也總能說出幾句她的金句:你年輕麼?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 馬思純不知道張愛玲的女主不能胖嗎
    沒有什麼本事,唯一的本事是寄居在女人過活,做一個吃軟飯的小白臉。張愛玲跟賭王是港大校友,所以一直有傳言賭王就是《第一爐香》裡的混血紈絝公子哥喬琪喬原型,單看照片確實很符合上面的描寫。這跟他的童年經歷有關,一個自幼學藝、在外表演,又長相貌美的男孩子,大家可以大膽地想像下他可能會經歷什麼。
  • 張愛玲手稿真跡,這樣的字在你意料之中嗎?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梁朝偉和湯唯合作過一部禁播作品《色戒》,由於內容太超綱,一直被禁止播放。這部作品是從作家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改編來的,或許有些人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了,但極少有人看過張愛玲的手稿。,但看過小說的人卻感覺心驚膽顫,深深被當時的驚險環境所嚇壞。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別專輯||永遠的張愛玲(上)
    她母親和姑姑的家是公寓,有電梯、熱水汀、電話和下午茶,是她在喧譁都市裡的小桃源。後來才知道,張愛玲最熟悉的語言是合肥白話,到了香港才學會說上海話。她的上海話,大概既不精明也不冷清,就像《小團圓》裡九莉「講上海話的聲音很柔媚」,講出上海囡囡的那份嬌氣。可是那畢竟是在情人面前接的電話啊。那份柔媚也許不是她聲音本來的樣子。5.
  • 《浮花浪蕊》這篇小說改了二十年,看張愛玲後期敘事風格如何轉變
    1983年臺灣《皇冠》雜誌發表了張愛玲的《惘然記》,《惘然記》中收入了張愛玲舊作《多少恨》《殷寶灩送花樓會》《情場如戰場》,還有三篇新作《相見歡》《色戒》《浮花浪蕊》,這三篇是張愛玲社會小說的實驗,小說創作手法和傳奇時代的小說大不相同,而其中最富有實驗精神的是《浮花浪蕊》,這篇小說在語言、敘事方式
  •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嗎?每個血型都有什麼特點,你知道嗎?
    常見的ABO血型系統共分為4種血型,即A型、B型、AB型和O型,其實血型有很多種型,上述4種血型之外還有Rh血型系統、MN及MNS血型系統等。血型系統對輸血具有重要意義,不相容的血型輸血可能導致溶血反應的發生,所以同種血型之間輸血最好。而血型是遺傳決定的,如雙親都是O型,那么子代也是O型。
  • 讀後 | 張愛玲小說《封鎖》主題賞析
    好人與真人——張愛玲小說《封鎖》主題賞析很喜歡小說開頭。他們不僅有了交集,還交談了;不僅交談了,還相互交心地談話;不僅相互交心談話了,還戀愛了;不僅戀愛了,他們還打算要結婚了……呂宗楨是不善言辭循規蹈矩的中年男人——世故總能將你修成它想要的模樣。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在這個年輕陌生長相尋常的女子面前,居然開始了絮絮叨叨。「忙得沒頭沒腦。早上乘車上公事房去,下午又乘車回去,也不知道為什麼去,為什麼來!
  • 【問道語文課】| 周汝昌:張愛玲《紅樓夢魘》
    但是她為了什麼呢?起了一個書名《紅樓夢魘》,那為什麼你花了十年的精力,為它不惜任何犧牲,可是你怎麼起了這麼個名字呢?我不理解,我也不喜歡。《紅樓夢》很美好,喚起人的很美好的聯想,怎麼《紅樓夢》魘,做了一場噩夢。張愛玲從八歲讀《紅樓夢》,據她的傳記說,每隔一個時期重讀一遍,一生也沒有間斷,這才夠一個紅迷。然後她寫了《摩登紅樓夢》,你看賈母身旁鴛鴦可能給捶腿,旁邊擺著大煙燈,知道大煙是什麼?就是鴉片。
  • 張愛玲《金鎖記》讓你回味無窮的一篇文章,你還喜歡張愛玲的什麼
    一、作者簡介1、張愛玲,《金鎖記》 傅雷」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2、代表作:成名作《金鎖記》《傾城之戀》1943年;小說集《傳奇》;散文集《留言》;長篇小說《半生緣》二、主題思想小說成功塑造了曹七巧這一典型形象,對隱秘複雜可怕的人性進行了深入的挖掘
  • 離開胡蘭成後, 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那時候,張愛玲和導演桑弧合作了兩部電影:《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當時,這兩部電影票房很好,幾乎場場爆滿。張愛玲在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裡寫道:「但是燕山的事她從來沒懊悔過,因為那時候幸虧有她。」 這裡的「燕山」可能就是導演桑弧。
  • 張愛玲與《醒世姻緣傳》
    信中提到:「很久以前我讀你寫的《醒世姻緣》與《海上花》的考證,印象非常深,後來找了這兩部小說來看,這些年來,前後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為得到不少益處。」1955年2月,張愛玲在收到胡適的覆信後,又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最後一段寫到:「《醒世姻緣》和《海上花》一個寫得濃,一個寫得淡,但是同樣是最好的寫實的作品。
  • 跟著易烊千璽學習語言的藝術,你知道「諫友」是什麼意思嗎?
    跟著易烊千璽學習語言的藝術,你知道「諫友」是什麼意思嗎?相信對於易烊千璽有些了解的人,一定都會發現他是一個有著獨特語言體系的人,在組織言語和表達方面都很有自己的特色,這一點在最近參加了《朋友請聽好》這檔節目之後更為明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