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超過70%,卻依然備受追捧;一天之內,竟然同時接待32家投資機構調研!
誰的「面子」這麼大?
將目光聚焦在中國演藝第一股,每年營收近30億元的宋城演藝(300144)。
這家從杭州崛起的演藝集團,近年來一路擴張。繼「攻下」三亞、麗江、九寨、桂林以及西安等市場,近期又以拳頭產品「千古情」,布局延安市場。
一系列動作背後,宋城演藝有著怎樣的「秘訣」?
而對文旅大省陝西來說,宋城的不期而至與持續擴張,無異「鯰魚」入池,本土文旅企業當如何應對?
再下一城
十月底的一天,宋城演藝總裁、財務總監/董秘以及證代等高管,在公司會議室接待了32家投資機構的精英。
這個規模,可謂壯觀。
此次交流,更是透露不少乾貨,其中包括西安項目運營、市場潛力等話題。
正如他們對文旅演藝市場的持續看好,宋城擴張的新步伐,不久即有所體現。
僅僅半個月後,宋城在陝西的另一大項目敲定——打開延安市場。
此時,距離西安千古情項目開演,尚不足半年。
粉巷君(ID:nbdfxcj)注意到,宋城演藝旗下的全資公司已與陝西太乙集團合作,在延安打造千古情項目。
項目位於延安市區內西北部,距延安火車站15公裡,距離延安南泥灣機場25公裡,交通較為便利。
新項目佔地約150畝,其中僅停車場就佔地50畝,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千古情項目佔地面積竟然比西安項目還多一半。由此也可看出,宋城演藝此次再加碼背後,對陝西市場的青睞。
當然,回報或許也夠豐盛。
宋城方面將獲得相關服務費用共2.6億元,包括品牌授權、規劃設計、劇目創作、開業籌備等。並且,在項目試營業或開業後,按年經營收入的20%收取基本管理費。
此次合作中,延安的旅遊資源毋庸置疑。
延安所擁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黃帝文化資源、黃河文化資源、黃土風情文化資源,以及綠色生態文化資源在國內均持有盛名,文化地位不言而喻。
而在宋城演藝看來,此次合作將豐富和完善延安市的旅遊產品體系,整體提升旅遊功能、品質和規格,形成強大的市場吸引力。
它的目標是,要將延安千古情項目打造成延安乃至陝北地區的文化地標之一。
文旅演藝企業,輕資產輸出是拿手戲,宋城演藝在陝西又下一城。
秘訣何在?
不少陝西人對宋城的近距離觀察,要從今年6月《西安千古情》開演算起。
然而在此之前,宋城早已成為文旅演藝界不可小覷的一角。
它不僅是國內大型文化集團,也是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十強企業。擁有「宋城」、「千古情」等品牌,總資產超過700億。
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千古情」系列演出,創造了世界演藝市場的五個第一:
劇院數第一、座位數第一、年演出場次第一、年觀眾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潤第一。
這是三亞、麗江、桂林、西安、張家界等各地的觀眾,一張張門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這些城市,不少已有宋城入駐。
含金量足以令同行羨慕之餘,宋城的秘訣到底有哪些?
答案或許多元,但若去繁就簡,至少有一點可以借鑑。
以宋城的主打產品千古情系列為例。
宋城演藝董事長、千古情系列總導演黃巧靈,曾經一語中的:
「三分鐘讓大家燃起一次熱情,五分鐘至少要鼓一次掌。」
這被認為是「千古情」亙古不變的東西。
宋城幾位高管對此概括為,從遠古到當下,英雄到美人,從真善美到人間大愛,其中有邏輯必須遵循,有其固有模式在。
他們進一步闡釋,至於鼓掌是為了龐大機械、驚豔舞蹈、絕美道具,還是絢爛燈光,這個是可以改的,但很多內在的規律是千古情得以成功最主要的支撐點。
「我們已經找到了千古情的駕輕就熟的創作方式,花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可控。」
除此之外,宋城還有多方面的舉措。例如,宋城景區現在每天可以為遊客提供四五十臺節目,累計一天可上演百場演出。並在景區大中小型表演內容和形式上有突破,在吸引年輕人,吸引新市場群體,吸引兒童、親子、家庭上有突破……
其他秘訣或招數,有機會再詳述。
重點是,當宋城將這些成熟的「招數」用在陝西時,本土文旅演藝企業當如何接招?
如何接招
這並非杞人憂天。
宋城的到來,於陝西而言,無疑「鯰魚」入池,必然攪動一池春水。
僅從宋城對西安市場的分析而言,就很值得一看:
西安人口和遊客基數比較大,同時演藝和旅遊產品數量也很多。宋城在這樣的目的地,打法歷來是,要把流量和同類產品中的佔有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定優勢。
今年疫情有一定的影響,整個遊客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和當地的競品以及相對市場佔有率比較,已經有較好的基礎。
如果宋城高管所言不假,那麼在西安市場,宋城的勢頭確實可令本土企業感受壓力了。
然而,不止如此。
宋城高管分析:
「西安的長恨歌是室外演出,這是和我們最大的差異。其他演出品牌和各方面優勢沒有形成,儘管大大小小的劇很多,但我們對於達到目標市佔率有信心。」
其實這還不算啥,相比上海和珠海,西安的文旅企業似乎還是幸運的。
上述高管對上海和珠海市場的概況竟然是:宋城沒有競爭對手!
是本土文旅公司太差勁,還是宋城夠強?
直接看圖吧:
本土文旅集團中,陝旅集團、陝文投集團、曲江文投集團、曲江文旅,要論營業收入或許有點優勢,但是淨利潤以及利潤率而言,真可謂相形見絀。
當然,宋城也不是沒有劣勢。例如近幾年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增速有放緩跡象,例如前段時間《西安千古情》演出中威亞環節的驚魂一刻等。
然而言歸正傳,「鯰魚」已來,宋城演藝對西安市場頗為重視,並採取了相關打法。
接下來需要關心的是,宋城演藝有沒有進入本土同行的法眼,以及本土文旅企業如何應對這條「鯰魚」,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