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唱的《黑蝙蝠中隊》真的是在頌揚「國軍」嗎?

2021-02-09 軍武次位面

劉德華歌中的黑蝙蝠中隊與現實中的臺灣偵察機有什麼聯繫?

港臺歌星風靡華人圈已經有很多年了,也誕生過許多流傳甚廣的歌曲,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有關情愛的類型,畢竟這是廣大聽眾的「剛需」,也有少部分涉及政治(比如鄭智化的一些歌),但對於廣大軍迷來講,要想聽到一首有關軍事的港臺「流行歌曲」幾乎不可能。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2002 年,劉德華發行了名為《美麗的一天》的唱片專輯,其中有一首名為《黑蝙蝠中隊》的歌曲,成為當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之一。這首歌描述了一名飛行員和新婚妻子道別,去執行飛行任務,卻不料成為永訣的故事,這首悲傷的歌曲,無論是歌名,還是歌中的故事,都來自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支部隊。

▲黑蝙蝠中隊俄標誌是一隻展翅的黑蝙蝠,

在北鬥七星上飛翔於深藍的夜空中,

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象徵潛入赤色鐵幕

「黑蝙蝠中隊」(Black Bats Squadron)的真實番號是「中華民國空軍第34中隊」,之所以得了這個別稱,是因為其隊徽主體是一隻黑色蝙蝠。關於這支部隊的來歷還要追溯到1953年,當韓戰結束,世界進入冷戰之時,美國需要大量關於蘇聯和中國的情報,空中偵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此時,已經敗退到臺灣,幾乎要被美國放棄的國民黨政府,就顯出了獨特的地理優勢。

▲衣復恩(右)時任情報署長,曾在抗戰中駕機

轟炸出雲號,後來是蔣介石專機飛行員

之後任34和35中隊的直接指揮者

臺灣距離大陸只有一百多公裡,從臺灣起飛的遠程偵察機,能夠覆蓋中國大陸的絕大部分,對於美國來講,的確像是不沉的航空母艦。雖然當時美軍可以駐紮臺灣,但美國考慮直接出動美軍偵察會帶來諸多麻煩,而國民黨政府高度依賴美國,又與大陸敵對,正是一個理想的替身。

▲黑貓中隊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由蔣經國出面,與美國CIA籤約,以「西方公司」為白手套,向國民黨政府提供飛機和設備,由「國軍」駕駛飛往大陸偵察,也就是一個出錢一個出人的組合。為了保證偵察效果,先後成立了兩個中隊,34中隊負責低空偵察,負責高空偵察的35中隊可能知道的人更多,因為該中隊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稱——「黑貓中隊」。

黑蝙蝠中隊使用的飛機主要有RB-17偵察機、P2V-7U/RB-69A電子偵察機和C-123B/K運輸機,BR-17就是B-17的偵察型,RB-69A是P2V的中情局特別型號,C-123主要用來空投特工和宣傳品。在黑蝙蝠中隊成立之初,執行任務頗為順利,由於當時新中國空防技術和力量薄弱,而美制飛機性能先進,解放軍的戰鬥機當時未裝機載雷達,在夜間難以發現目標,甚至發生過由於在追擊過程中撞山的事故。所以黑蝙蝠們只要是在夜間潛入,就能輕鬆往來如入無人之境,甚至遠達青海西藏,還曾發生過一架P2V飛越大陸9省,解放軍多次起飛攔截無果,反而損失6架飛機的事例。


▲為了能飛到射擊高空偵察機的高度

中國戰機爬升到極限,最後失速墜落

▲一架RB-17上大約有這麼多人

 

為了應對來自臺灣的不斷襲擾和偵察,解放軍從蘇聯引進了能夠夜間作戰的米格-17,建立了更多的雷達站和高炮部隊。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黑蝙蝠中隊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損失急劇上升,由於是電子偵察,往往就需要低飛誘使對方雷達開機,而一旦被夜間戰鬥機咬住,或者被驅趕到預先設伏的高炮陣地,就很難脫身,而一架偵察機上往往有十幾個人,還沒有任何武裝,摔掉一架就損失慘重。

▲除了戰鬥機攔截以外,解放軍還有用

戰機將偵察機驅趕到預設地點

以高炮加探照燈來擊落的戰術

 

1959年5月29日,一架編號為815的RB-17準備起飛前往華南地區偵察,34中隊飛行員李暋前一天剛剛飛了一趟,回家還不到兩小時就又被派了任務,他只得和妻子孟笑波再次道別,臨上飛機前還抱怨了兩句,除了連續出勤外,還因為這次要去的地方是廣東方向,這是警備強度僅次於福建的第二危險區域。

▲擊落RB-17的飛行員蔣哲倫和夜間型米格-17

李暋的擔心不無道理,這果然成為一趟死亡之行,815號自雷州半島上空進入大陸後,以300米以下的高度飛至粵桂交界的山區時,被解放軍雷達發現,解放軍空軍18師中隊長蔣哲倫駕駛一架夜間型米格-17,在3公裡的距離上發現了這架RB-17。逼近至500米時,米格-17以兩輪齊射重創了815號,飛機起火後撞山爆炸,墜毀於廣東恩平南部金雞山和大旺山一帶,機上14人全部死亡。

▲815號機墜毀後的殘骸,編號清晰可見

這些空勤人員遠在臺灣的家屬卻並未獲知實情,因為是執行秘密任務,一旦飛機失事,只會被告知是失蹤,所以家屬在痛苦之餘,多少會有一絲渺茫的盼望——希望是跳傘逃生,或者是受傷後被俘。然而奇蹟並沒有出現,當兩岸關係有所鬆動後,815號機員的遺屬終於獲知了實情,然後自發組織起來前往廣東尋找遺骨。

▲1961年1月8日編號5060的P2V偵察機左翼上

帶著兩個被解放軍戰機打出的大洞飛回新竹機員

合影慶祝生還,但照片中的12人後來陣亡了10個

 

1992年,在恩平當地政府的協助下,通過當年參與處理飛機殘骸的幾位村民回憶,終於在人跡難尋的金雞山中找到了被集中掩埋在一處炭窯的機組人員屍骨,這些遺骨於1992年12月14日被遷回臺灣安葬,是兩岸關係解凍後第一樁在大陸尋找到陣亡者遺骨且集體歸葬的例子。815號機的故事,正是《黑蝙蝠中隊》的歷史原型,飛行員李暋就是歌中的「飛將軍」,孟笑波就是「女老師」,然而經過三十多年等待的孤兒寡母終究還是沒有盼到奇蹟。

▲1963年6月19日一架P2V-7被解放軍空軍2074號擊落,

30多年後,2074號的飛行員王文禮協助P2V機員遺屬

找到了昔日對手的埋葬地點並遷回臺灣

隨著大陸的空防日益增強,低空偵察已經是危險萬分,從1966年開始,第34中隊停止了對大陸的偵察,1974年正式解散。黑蝙蝠中隊共執行過838架次偵察任務,15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死亡148人,損失率達2/3。該中隊只要出任務,家屬無不提心弔膽,因為經常會有人一去不返,「空軍眷村經常傳出哭聲」,這無疑是兩岸對抗時期非常悽涼的一幕。

進行高空偵察的35中隊名氣要大得多,因為擊落U-2高空偵察機一直都是冷戰時期的經典戰例,也廣為軍迷所知。在35中隊成立之前,對大陸的高空偵察是由RB-57D偵察機來進行,解放軍一度無力攔截,RB-57D甚至敢於飛到北京上空拍照。但隨著從蘇聯引進了地空飛彈,RB-57D也就不再安全了。1959年10月7日,王英欽駕駛的RB-57D在北京通縣張家灣上空被擊落,這是世界上首次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戰例。

▲臺灣海峽短短一百公裡的距離不足以讓U-2爬升

足夠高度,所以U-2一開始要向太平洋方向飛行

經過折線爬升後再進入大陸上空

▲經典的U2著陸,一位老司機在後頭飆車指引

此後,RB-57D停止偵察活動,而美國又提供了升限更高,裝有電子幹擾設備的U-2高空偵察機,裝備了於1962年成立的35中隊。U-2的名氣很大,但操縱難度不小,U-2修長的機翼有利於長時間飛行,但對側風非常敏感,著陸困難,而且解體速度和最小失速速度差只有約18公裡,非優秀飛行員不能駕馭,因此所有的「黑貓」都是千挑萬選後送到美國進行培訓的。

▲黑貓中隊赴美培訓期間的合影,美方提供的

待遇不錯,有求必應,畢竟他們的偵察成果

對美國來講價值更大

 

1961年3月19日,35中隊成員郗耀華在駕駛U-2在桃園機場進行夜間起降訓練時,突遇橫風,造成飛機失事起火燃燒,郗耀華葬身火海。黑貓中隊光是在訓練中就損失了8架U-2,死亡飛行員6名,有超速解體的,有迫降失敗的,數量與戰損相當,駕駛U-2的危險可見一斑。

35中隊的U-2經常會深入大陸腹地對要害地點進行偵察,1961年至1974年間,35中隊對大陸偵查220架次,窺視過第一次和第二次核彈試爆,以及大陸各省工業、軍事、交通等目標的部署和建設進展,航跡遠達西北和東北,並且對位於新疆馬蘭的21基地執行過兩次空投計劃,有時也會飛經朝鮮半島。

▲陳懷生於1961年1月13日在內蒙雙城子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附近)上空拍攝的照片

解放軍飛彈陣地清晰可見

首個被擊落的U-2飛行員是陳懷生,他原名為陳懷,因為表現出色獲得蔣介石的接見,蔣介石為其題寫了「懷生」的條幅,於是他就改名叫陳懷生了。1962年9月9日上午,陳懷生第四次出動,駕駛U-2C對南昌進行偵察,被設伏在向塘機場的解放軍地空飛彈二營發射三枚飛彈擊落,陳懷生跳傘成功,但心臟被彈片擊中,被找到後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根據35中隊偵察結果繪製的環渤海地圖

黑貓中隊中最令人感慨,經歷最坎坷的成員當屬葉常棣和張立義,1963年11月1日,葉常棣駕駛U-2C完成偵察西北的任務後,返航途中在江西上饒被設伏的解放軍地空飛彈二營用「近快戰法」發射三發飛彈擊落,葉常棣受傷跳傘後被俘,在解放軍的醫院中被搶救過來,身上取出了59塊碎片。

▲擊落U2!(電影間諜之橋截圖)

1965年1月10日,張立義駕駛3521號U-2飛機,前往西北核基地進行夜間紅外線照相偵察。當晚9點30分,解放軍地空飛彈二營在內蒙古薩拉齊將張立義擊落,張立義跳傘後受重傷,在雪夜中爬到一戶牧民家中得救,成為第四名被大陸擊落的U-2飛行員,也是被俘的第二名「黑貓」。

▲1966年5月14日,黑貓中隊成員莊人亮偵察昆明時

被3發飛彈攻擊,照相機拍下了其中一枚飛彈

▲臺灣控制室人員的回憶

對於這兩名「黑貓」來講,生還即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葉常棣剛剛新婚不久,張立義已經有三個孩子,臺灣方面對其親屬宣布的消息卻是他們的親人已經「殉職」,並且還為這兩名飛行員立了衣冠冢,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別離。大陸方面倒也沒有為難他們,傷愈後也沒有被關押進監獄,而是安排住進空軍招待所,後來被安排務農務工。葉常棣成為華中工學院副教授,因為英文出色,還負責為錢偉長教授主辦的《應用數學和力學》稿件進行翻譯和校對,張立義則成為南京航空學院實習工廠實習組副組長。

▲張立義與其妻張家淇的照片

然而他們在臺灣的親人並不知道他們還活著,他們的妻子在苦熬多年後均已改嫁,張立義之妻在改嫁時懷著一絲希望提出要求,如果張立義活著回來了,新任丈夫就要讓位。沒想到這一個只算是自我安慰的渺茫希望居然變成了真的——1982年,大陸公布了二人的信息,並且允許他們返回臺灣。

▲張立義(右)葉常棣1990年才得以返回臺灣

 

二人慾經香港返臺,卻遭到臺灣拒絕——早就宣布他們已經「壯烈成仁」,突然又活了,這可怎麼解決……。他們滯留香港進退兩難,最後只能前往美國,美國還算夠意思,給這兩位曾經實際上為美國出過力的飛行員設立基金,至少生活還是能保證的。葉常棣與其妻在美國見了一面,卻被其妻的現任丈夫所打斷,後來還是昔日同伴為他物色了一位新娘,才沒有注孤生,而張立義之妻則實現了當年的希望,與現任丈夫離婚後回到了張立義身邊,只是僅僅過了十年就離開了人世。

二人在美國生活數年後,由於島內輿論的呼籲,終於在1990年得到重返臺灣。這事還有個後續,2015年,張立義受邀參加了勝利日閱兵觀禮,這是對這位經歷複雜的前黑貓中隊成員的一種認可——張立義的父親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他本來也是由於國讎家恨而立志參加空軍的,只是未得上陣抗戰就已經結束,被裹脅在歷史大潮中身不由己地到了臺灣,又以被擊落的方式再回大陸,完成了奇特的循環,葉常棣於2016年11月16日因心臟病在臺灣離世,時年84歲。

黑貓中隊中單人最高出動紀錄是19次,最倒黴的首次出動就被擊落(黃榮北,唯一的臺灣省藉成員),整個算下來只有15名隊員全身而退。在這些倖存者中,首批成員華錫鈞後來出任了「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主任,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在任期間主持了IDF「經國號」戰機的研發,被稱為「IDF之父」,因此立功,在1989年10月升為「二級上將」,這是所有黑貓中隊成員中,職位最高的一位。

▲王錫爵曾受到蔣經國的接見,

然而這種榮寵也抵不過思鄉

王錫爵是黑貓中隊中飛行時間長達兩萬小時的高手,曾與張立義同時飛往大陸偵察,在蘭州附近遭到三枚飛彈攻擊,飛彈掠過其座機未爆,僥倖逃過一劫。王錫爵飛滿十次後選擇退役,出任「中華航空」的機長。

但他實在懷念故鄉(四川遂寧人),終於在1986年5月3日利用駕駛貨機途經香港的機會,將334號波音747貨機駛至廣州白雲山機場,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華航貨機起義」事件。王錫爵由此成為1949年以來的「兩岸直航第一人」,間接促成了「戒嚴令」的廢除和開放赴大陸探親,回到大陸的王錫爵先是擔任國航機長,後來出任了民航總局華北分局副局長,現已退休。

到了七十年代,由於中美關係改善,美國承諾停止對大陸的偵察,黑貓中隊也就無事可幹了,35中隊又變成普通機隊的番號,神秘的黑貓中隊就此畫上句號。頗具黑色幽默的是,那些冒著極大風險拍下的膠捲,會在降落後被CIA立即取走判讀,國民黨政府反而知之甚少。本來黑貓和黑蝙蝠兩支中隊就是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持和援助而建立,搜集來的情報反而使美國確認了新中國已經擁有貨真價實的核武,並且與蘇聯劍拔弩張的事實,有了接近新中國利大於弊的判斷,從而做出了拋棄臺灣的決策——歷史有時候真的很弔詭。

▲被擊落的U-2殘骸靜靜的擺放在軍事博物館中

這是戰績,更是歷史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臺灣的悽涼往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在頌揚「國軍」,但實際上表現的卻是那個時代的悲情——在兩岸敵對的年代,在海峽的這一邊,解放軍同樣也有很多飛行員血灑長空,一去不返,只留下親人獨自悲傷;黑蝙蝠和黑貓們出生入死,卻是為他人火中取慄,最後只換得漁翁得利的結果,那些幸運活下來的成員,又在臺獨的喧囂中漸漸老去,被人遺忘。相信任何經歷過或者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聽了這首歌都不免會泛起一種心酸,只有牢記這些,也許歷史才不會重演,如果不明白,不妨多聽幾遍這首老歌。

最後,給各位小夥伴們推薦一部反映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與黑貓中隊之間鬥智鬥勇的紀錄片《角逐超高空》,豆瓣評分高達9.5,絕對的良心劇作。在B站直接搜索「角逐超高空」即可觀看。聽歌,看片,品味歷史,思索未來,這正是一個軍迷的幸福所在。

參考資料

中華網軍事歷史

Fe耳鍋的博客

新華軍事

TaiwanAirPower

新品限時折扣,新人進店有禮

商務合作請聯繫QQ:2901413455

相關焦點

  • 劉德華的那首《黑蝙蝠中隊》你真的聽懂了嗎?
    《黑蝙蝠中隊》這首歌曲我想大多數人都聽過,是劉德華演唱的,出自《美麗的一天》專輯,無論是歌詞和曲調都很憂傷,當時我聽這歌曲時也是覺得歌詞如大多流行歌曲一樣
  • 秋風無情 ——「黑蝙蝠中隊」小記
    說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十點多,        在空軍眷村一個小小小角落……          ——劉德華《黑蝙蝠中隊》1957年5月29日傍晚,臺灣地區。在某空軍眷村,「中華民國空軍」34中隊飛行官李暋照例和妻子敬禮話別,然後轉身上車,奔赴機場。他昨天出任務,今早回到家,進門不到兩小時,隊上就又下達了任務指令。
  • 小編說故事S02E01:黑蝙蝠中隊
    ——劉德華《黑蝙蝠中隊》1957年5月29日傍晚,臺灣。在某空軍眷村,中華民國空軍34中隊飛行官李暋照例和妻子敬禮話別,然後轉身上車,奔赴機場。他昨天出任務,今早回到家,進門不到兩小時,隊上就又下達了任務指令。這晚,天空飄著細雨。深夜23時10分,廣州。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雷達站的螢屏上出現了目標信號。
  • 從「黑蝙蝠中隊」到「亞細亞的孤兒」
    《黑蝙蝠中隊》。三十五中隊的隊徽則是紅色背景下的一隻很萌的黑貓,寓意著在黑夜中有雙明亮的眼睛,迅捷地出入於「紅色鐵幕」。兩個飛行中隊的旅途要面臨大陸無數雷達、高炮、飛彈和米格戰鬥機的攔截,埋伏著無盡的兇險。為避開大陸的雷達偵搜,「黑蝙蝠」們進行的是超低空飛行,可謂九死一生。  因為每次任務的飛行時間都很長,黑蝙蝠中隊機組成員最高達14人,分三班次輪值,一旦被擊落即傷亡慘重。
  • 歌曲背後的兩岸情懷:從「黑蝙蝠中隊」到「亞細亞的孤兒」
    一曲《美麗的稻穗》,唱的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陸森寶面對時局的複雜心緒。黑蝙蝠中隊:隱匿飛行的未歸人同樣講述兩岸對峙歷史的歌曲,還有劉德華演唱的《黑蝙蝠中隊》。黑蝙蝠中隊與黑貓中隊的標識因為每次任務的飛行時間都很長,黑蝙蝠中隊機組成員最高達14人,分三班次輪值,一旦被擊落即傷亡慘重。從1953年始到1967年止,黑蝙蝠中隊進行過八百多次的飛行,共損失148名飛行員,佔全部成員的三分之二,眷村因此而時常有哭聲。
  • 劉德華《黑蝙蝠中隊》原型:被俘飛行員,三十年後終與妻子重逢
    飛將軍 ,有任務,說要馬上走……歌詞出自劉德華>一首比較冷門的老歌《黑蝙蝠中隊》。歌詞中主人公「飛將軍」的原型,就是國民黨空軍「黑貓中隊」飛行員張立義。(1)任職空軍張立義原是江蘇南京人,在日寇侵華時流亡四海,其父更是不幸死在日軍手上。因此,他內心深處立下了保家衛國,為父報仇的志願,成年後加入了國軍。
  • 《黑蝙蝠中隊》背後的故事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背後有許多動人的真實故事,結局是歌詞中飛將軍的兒女朝夕思念的父親,孤魂飄泊神州大地三十三年,終於回到親人的懷抱,只是,他們見到的父親已然化為一坯骨灰
  • 歌曲背後的兩岸情懷 《黑蝙蝠中隊》背後的故事
    但是除了民謠之外,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它創作的基礎和寄託的涵義,也充滿著故事……比如今天推薦的這一首——劉德華·《黑蝙蝠中隊》▲劉德華·《黑蝙蝠中隊》MV其實當時劉演唱這首歌是非常敏感的,但是這首歌最終來說還是呼籲和平,反對國家或地區間戰爭,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的和平抱以期望。
  • 徐慶全:你知道「黑蝙蝠中隊」嗎?請聽倖存者講述的故事
    「黑蝙蝠中隊」,是童年記憶中一個既有恐懼又有仇恨的印記。那時,我在膠東半島上小學。經常地,我們被集合,到莊稼地裡撿拾來自海峽彼岸的「反動傳單」,並被教育這是「黑蝙蝠」和「黑貓」兩個敵人發來的。「黑蝙蝠」和「黑貓」,是童年想像中無法接納的動物;況且,敵人都是「青面獠牙」的——所謂恐懼,是那時充盈的記憶。
  • 黑蝙蝠----一個憂傷的故事
  • 《黑貓中隊》與向塘的故事你了解嗎?
    《黑蝙蝠中隊》秋風無情 吹落葉飄滿地 流水無心 像東去的漣漪請別再哭泣 那傷心的歌曲 當楓葉再紅 我會回來看你一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旋律,可是在那一刻卻有了別樣的感觸;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複雜思緒。▲ 黑貓中隊標誌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黑蝙蝠中隊而是另外一支比黑蝙蝠更傳奇,更知名的黑貓中隊
  • 黑蝙蝠撞上無人機之後竟然……
    黑蝙蝠航拍中隊工作室一角      彩排的時候看不到底下排的「福」字是什麼樣子,黑蝙蝠航拍中隊找到最佳角度,飛手和雲臺手一個控制飛機一個控制雲臺,默契地拍攝出了理想的效果,獲得了導演組的讚許。黑蝙蝠航拍中隊在西安分會場拍攝2016央視春晚時與主持人合影   央視春晚是現場直播,全國的觀眾都會收看,況且飛機下面都是人,不準許有半點差錯,黑蝙蝠航拍中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調整後,成員們迅速進入到工作狀態
  • 花園口往事——「黑蝙蝠」墜落花園口始末
    歌星劉德華有首名叫《黑蝙蝠中隊》的歌:「秋風無情,吹落葉飄滿地。流水無心,像東去的漣漪。請別再哭泣,那傷心的歌曲。當楓葉再紅,我會回來看你。這樣說,那樣說,這故事到底怎樣說……」誰也不會想到這首歌會與遼東半島的莊河有什麼聯繫。
  • 臺灣「黑蝙蝠」葬身莊河始末
    臺灣「黑蝙蝠」葬身莊河始末文/李玉娜香港藝人劉德華有首叫做《黑蝙蝠中隊》的歌:「秋風無情,吹落葉飄滿地。流水無情,像東去的漣漪。請別再哭泣那傷心的歌曲,當楓葉再紅,我會回來看你。半個多世紀前,臺灣的黑蝙蝠中隊服務於西方公司,為美國人刺探偵察搜集大陸研製核武器及其它方面軍事情報。可想而知,當年擊落他們是多麼大快人心的事。但50多年後再回放歷史,不免令兩岸唏噓,其中的故事更是令人心痛。當時被擊落飛機上的13人都很年輕,有的有妻兒,有的未成家,他們都是空軍飛行方面的精英。他們也同是炎黃子孫,同宗同脈的華夏兒女。13人中的尹金鼎,早年曾參加徐蚌會戰,一腔熱血抗日。
  • 臺空軍昔日最神秘倆中隊再聚首 隊員拭淚憶往昔
    臺灣空軍最神秘的黑蝙蝠中隊、黑貓中隊成員及其家眷回鍋相聚 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8月19日電 綜合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在上世紀冷戰時期,臺灣空軍派遣黑蝙蝠中隊和黑貓中隊到大陸偵察,兩支中隊成員
  • 西班牙人的黑蝙蝠情結
    說起黑蝙蝠總讓人感到絲絲的恐懼,那顏色、那形狀、那長相幾乎全是「恐怖分子」的特徵。但是西班牙人對黑蝙蝠卻持有一種崇敬心態,因為它在數百年前幫助了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哈伊梅一世戰勝敵手並統一了西班牙的領土。此後的西班牙到處都有黑蝙蝠的圖案,因為黑蝙蝠是勝利的保護神。巴塞隆納市徽裡有過黑蝙蝠圖案,瓦倫西亞足球隊的隊徽也有黑蝙蝠。
  • 史上最強狼人角色-黑蝙蝠
    遊戲環境:暗牌、刀邊、有警徽好人陣營:預言家、女巫、獵人、守衛、4平民狼人陣營:3普狼、黑蝙蝠黑蝙蝠:狼人陣營,與普通狼人一同睜眼殺人。每晚可以選擇庇護一人,如果被庇護的玩家當晚被女巫撒毒或者被守衛守護,則技能反彈,將釋放技能的女巫或守衛反傷致死。一局遊戲中,黑蝙蝠不能庇護同一個玩家兩次。黑蝙蝠不能自爆。
  • 他是劉德華都要禮讓三分的填詞人,和林夕李宗盛被譽為詞壇三奇葩
    很多人都知道這些歌,也知道這是天王劉德華的代表作,當然被華仔唱火到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雖然外面都熟悉這些歌,但是可能已經很少人還會記得這些知名歌曲的作詞人了。李安修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作詞人,很多人只聽過他的歌,不認識他的人。他當年與李宗盛、林夕被譽為詞壇三奇葩。李安修雖不如李宗盛、林夕的名字如雷貫耳,但他的詞風卻能獨樹一幟。他不僅是臺灣地區音樂人,在港臺歌壇也是一位重量級的音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