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合江四座渡改橋試運行 10萬人告別乘船渡河史

2020-12-27 上遊新聞

瀘州交通運輸局供圖

川報觀察消息,8月28日,瀘州市合江縣黔魚洞大橋、三江咀大橋、貓石溝大橋和清溪溝中橋4座渡改橋進入試運行階段。4座渡改橋的正式完工,意味著鳳鳴鎮、甘雨鎮在內的近10個鄉鎮近10萬人將告別乘船渡河歷史。

據瀘州市合江縣渡改橋辦相關負責人杜江介紹,黔魚洞大橋、三江咀大橋、貓石溝大橋和清溪溝中橋自2016年10月陸續開工建設,今年7月,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這四座渡改橋進行橋梁檢測,經檢測認定橋梁達到交工要求。在交工檢測後,合江縣交通運輸局建管中心立即組織施工、設計、監理、接養、跟審、質監等部門參與現場實體外觀檢查與內業資料審查。

瀘州交通運輸局供圖

而通過現場檢查和資料審查後,四座渡改橋符合交工條件,交接工作也在27日完成,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瀘州交通運輸局供圖

根據《四川省2016-2020年農村渡改橋規劃》,瀘州市合江縣共有12座渡改橋,總投資約27.6億元。其中,長江上渡改橋4座,分別為合江長江公路大橋、榕山長江大橋、白沙長江大橋、中壩右汊人行橋;赤水河上渡改橋4座,分別為車輞大橋、大沱子大橋、先市大橋、九支大橋;高洞河上渡改橋3座,分別為三江咀大橋、貓石溝大橋、黔魚洞大橋;大漕河上渡改橋1座,為清溪溝中橋。

杜江說:「這4座渡改橋周邊鄉鎮加起來近10萬人,以前出行都是坐船或者繞遠路,對他們來說這4座渡改橋的建成通車,打通了鄉鎮發展命脈,不管出行還是做生意、搞農業都有了基石。」

杜江介紹,目前合江縣另一座渡改橋車輞大橋也順利完工,正在等待驗收。各部門也在全力推進其他7座渡改橋的建設,待合江長江公路大橋、白沙長江大橋等渡改橋相繼建成,不僅完善區域交通網絡以及消除渡口安全隱患,合江縣縣城以及各片區鄉鎮近百萬人的出行和生活方式都將發生大變化。

原標題:瀘州合江四座渡改橋試運行 10萬人告別乘船渡河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全程僅5元,瀘州合江(白鹿)-重慶江津(塘河)公交開通
    羅心平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文 羅松 / 圖12月18日,瀘州今年最後一條雙向對開「省際公交」——重慶市江津區塘河至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白鹿省際公交開通,標誌著瀘州全面完成今年規劃的「省際公交」開行目標。
  • 婁底新化資江四橋(渡改橋)
    重點項目巡禮|新化資江四橋(渡改橋)資江四橋施工平面圖新化資江四橋(渡改橋)工程項目位於新化縣境內,資江自南向北流經新化全境,將新化分為東西兩大城區,擬建橋址處有渡口(人渡),在其上下遊各有一個客運碼頭,維繫著區域群眾出行,本項目的實施將改善渡口附近地區的交通條件,使全縣一江兩岸的城市整體布局和交通路網得到改善,有效地緩解城區交通壓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 40分鐘的合江視頻在央視播出,這個角度看合江更美…
    合江是我家  整潔靠大家 小夥伴們今天中午12:41CCTV-10播出的《中國影像方志》四川省合江篇看了嗎沒看的不要著急新聞哥為大家準備了完整視頻快來一起看吧~綿延千裡的鹽運古道餘音繞梁的石工號子大唐盛世的荔枝清香……你對合江了解有多少呢?
  • 瀘州歷史小課堂,兩千多年的變遷沿革情況
    梁武帝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建置瀘州。宋史樂《太平環宇記》載瀘州是「梁大同中置」。經考證,梁武帝於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徵「夷僚」置戎州(今宜賓),同時取消以西江陽郡置瀘州。段玉裁說「梁置瀘州,至馬湖江口,馬湖江即瀘水,故曰'瀘州」也。」馬湖江概指今三峽至金沙江一段長江河道,別稱瀘水。
  • 挖機大哥用挖鬥免費送人們渡河,自詡豪華敞篷低空飛機
    陝西旬陽一農村小河邊,附近修橋,河邊沒有過河的橋,給人們出行帶來不便,有一熱心的挖哥開挖機無償送人過水渡河,每天幫助一河兩岸的民眾渡河,河面大約十來米,有學生,有老人,大嬸大叔,一家三口,有時候一次一人,或者兩大人。挖機開動時,看著乘客顛簸的樣子,也不知道他們感覺怎樣?
  • 2018最新最全合江荔枝採摘地圖,請收好!這個周末開摘啦!
    採摘時間:7月10日至8月10日 也可以買到新鮮正宗的合江荔枝合江荔枝臨時交易市場設置時間: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8月30日。內江方向遊客:從內江出發約1小時到,沿廈蓉高速公路行至仰天窩樞紐立交,轉瀘州繞城高速公路瀘州往合江方向,行至合江收費站下高速。
  • 瀘州花甲第一橋,屹立不倒六十載,堪稱瀘州沱江之魂
    在江陽沽酒客的記憶裡和習慣的中,瀘州沱江大橋,是瀘州眾多橋當中,記憶最深刻的,為什麼偏偏對其如此眷顧呢?要說此橋的規模和它的影響力,遠不如瀘州長江上的那些橋,但是它卻是瀘州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跨江公路橋,雖然這裡屬於沱江,但是在位於瀘州長江和沱江交匯的館驛嘴旁,從1960年到2020年正好經歷了一個花甲,它還是建國後,沱江流域城市中,第一座沱江大橋。
  • 民國瀘州地方財政概況,回首百年江陽金融歷史
    附錄民國瀘州財政大事記:1911年12月21日,瀘州反正(推翻清政府),成立川南軍政府,劉雨京任財政部長7月,改組川南軍政府為川南總司令署,改財政部為財政科,席乾生任財政科長,梅秉均任副科長。9月,四川設糖稅總局。糖捐更名為糖稅,產糖區設糖稅局,按稅收多少分等,富順為2等局,隆昌為3等局,瀘縣、納溪合江為4等局。
  • 【方志四川•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林維平 ‖ 中國抗戰名鎮:瀘州...
    藍田古鎮今貌一、瀘州長江南岸的古鎮瀘州藍田位於川南重鎮瀘州長江南岸,宋朝時藍田是瀘州67個草市之一。據明《永樂大典》記載,元朝,是瀘州八鄉10裡34都中的「南田壩」。明永樂20年(1401年)南田壩一鄉紳何玉川,率領眾鄉親,以長江邊火焰磧卵石修築堤壩阻擋洪水,減緩水患,並在南田壩街上建暗溝,在田野上修明渠。
  • 合江那碗早豆花,讓人難以忘記,浸到骨子裡的民俗
    川南人愛吃豆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其中瀘州和富順各有千秋,但是名氣上富順顯然要大得多。就在有些瀘州人跟富順爭論到底誰的豆花在正宗好味的時候,合江人則天天都在吃它,壓根不屑於參與這兩地無聊的爭論。因為在這裡,早已經把合江早豆花融入到了民俗習慣裡了,與其說是美食,不如說是一種對古早飲食文化的虔誠。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瀘州人,又跟富順又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江陽沽酒客,在吃豆花飯上,雖然也是一個熱衷分子,並且寫豆花的文章都可以有好多篇,但是也不得不對瀘州屬下的合江縣在豆花飯的喜愛上,深深的鞠上一躬。
  • 江津塘河至合江白鹿省際公交開通
    「過去只有坐『節節車』,先從塘河坐到袁灣(合江與江津交界處),再從袁灣轉車到白鹿,一趟差不多要2個小時,現在半小時就到了。」江津區塘河鎮村民張國強說。這條公交線路起點為塘河小學站,終點為白鹿鎮鎮政府站,12月18日試運行,免費乘坐,12月19日正式運行,公交線路延伸至合江石龍鎮。
  •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丨江津塘河至合江白鹿省際公交開通
    據了解,該條公交線路起點為塘河小學站,終點為白鹿鎮鎮政府站,12月18日試運行,免費乘坐,12月19日正式運行,公交線路延伸至合江石龍鎮。沿途共設塘河小學站、花地灣站、新店子站、山王廟站等27個站點,該公交線路經過多處學校、居民小區以及塘河古鎮旅遊區,開通後將惠及周邊40萬群眾和遊客。
  • 瀘州這個航標燈塔徹底地火了一把!
    近幾天以來,瀘州的這座航標燈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它到底是個什麼來頭?有何作用?為何會這麼多人前來跟他合影留戀呢?從長江瀘州航道局了解到,位於合江老城區,赤水河與長江交匯處的石盤角燈塔完成修繕後重新亮相。
  • 經過瀘州這些地方
    經過瀘州這些地方 2020-10-09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日21:10鎖定江蘇衛視,白舉綱帶大家探秘瀘州風景、風味與風物
    今日21:10鎖定江蘇衛視,白舉綱帶大家探秘瀘州風景、風味與風物 2020-11-13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物|合江雕痴周守道:毒舌「乙方」,懟起「甲方」不留情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瀘州觀察 龍欣雨 胡容8月10日上午,76歲的周守道忙著審閱合江縣法王寺景區的古建築設計圖,談到古建築他就很較真,特別急的時候也會生氣,這天上午就連忙對合江縣法王寺施工方急的說道:「你這樣想當然的隨便整,整來是要不得的。」
  • 瀘州表揚100家優秀服務業企業(附全名單)
    瀘州100家優秀服務業企業上臺領獎。魏馮 攝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魏馮)7月22日,瀘州市服務業發展大會在瀘州召開。瀘州酒城全科醫院有限公司瀘州寶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四川聖傑藥業有限公司四川金甲蟲雲商商貿有限公司瀘州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四川瀘州酒城賓館有限公司
  • 綿陽交通質監站檢查豐谷渡改公路橋工程項目
    1月8日,綿陽交通質監站對豐谷渡改公路橋工程項目進行日常檢查,重點對樁基施工現場、鋼筋加工場、質量安全內業資料等進行了檢查。
  • 綿陽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人檢查G5成綿高速和豐谷渡改橋工程建設
    11月9日下午,綿陽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人帶隊檢查G5成綿高速和豐谷渡改橋工程建設情況,局分管領導,局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檢查組現場查看了G5成綿高速和豐谷渡改橋工程建設進度,聽取了有關方面工作匯報,並要求,一是要緊緊抓住剩下2個月的黃金建設時期,倒排工期、壓茬施工,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資,為完成全年交通項目投資目標多做貢獻。
  •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
    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常用吟此詩來諷喻對方身罹險境,卻執迷不悟,苦勸不聽,並警告對方再不納諫將有嚴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