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一切美德中孝順第一」這意味著,作為孩子,一個人必須孝順父母,並且必須始終優先考慮有愛心撫養自己的父母。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孝道是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孝」這個詞由上半部分的老字和子字組成,意思是「孝」是孩子的基礎,是我們的責任。然而,古代的孝道與現代社會有很大不同,甚至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這種孝道就是陶罐墓。一般來說,當母親60歲時,她會把母親放進墳墓裡,每頓飯加一塊磚,直到墳墓被封起來。
封建陋習「土鍋墳」,父母的恩情就像一磚一瓦堵墳。
這種殘酷的壞習慣不僅在我國存在,在韓國、日本等國家也很正常。在當時的社會中,越是遵循這種壞習慣的人,就越孝順。然而,這不全是孩子們的問題。當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必須主動來到墳墓前生活,否則他不會愛他的孩子。許多人可能不理解這種壞習慣的真正含義,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在這種壞習慣中有多無助。
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沒有現在豐富。許多家庭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他們整天生活在飢餓中。在這種情況下,失去勞動力的老人成了累贅,對他的家庭或國家都沒有意義。他不應該在家裡被他的孩子毆打和虐待,他應該主動住在墳墓裡,以免礙眼。這些壞習慣並沒有侵蝕每個人的精神,許多人不願意這樣對待他們的父母。但在統治者的強迫下,這些人會這樣做,即使他們無法忍受。
日本「棄舊如舊」的壞習慣一旦人們失去了道德感,就會變成沒有感情的動物。
在古代,日本和其他國家也有一些帶有封建思想的壞習慣,如最殘酷的「棄舊」壞習慣。在日本,有一座名叫「沂沭山」的大山。根據日語的解釋,這座山的真正含義是「拋棄母山」。這座山與日本的封建陋習有很大關係。據說當日本的老人到了70歲時,他們會被他們的兒女從他們的母山帶走。然後他們將被從山頂的懸崖上扔下去,留下老人死在深山裡。因此,多年來,這座山充滿了深深的骨頭,所有這些骨頭都是被兒女遺棄的老人的骨頭。因此,他們視天為物,視地為床,安眠在山腳下。
至於這種壞習慣的出現,日本稱之為祭山。除了買不起家裡父母的食物,它還想用這種方式向山神獻祭,祈禱山神能讓來年的莊稼收成更好。無論哪個國家,這些不良習慣都完全符合孝道的含義。他們的行為甚至違背了人類的基本道德,完全喪失了人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和動物之間沒有區別。他們所做的只是為了生存。人類和動物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是人類有道德感。如果人類沒有道德,那麼他們和動物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