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索引號: 003031443 /202011-00017 信息分類: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
深圳六項舉措強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通訊員 陳麗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通過六項舉措,全力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努力實現應收盡收、應救盡救、應幫盡幫。 建立戰時指揮體系。1月22日,深圳市民政局迅速成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的市民政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領域,同步成立由分管負責人任組長,相關處室和各區民政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工作組。
-
193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天津的故事
天津市不忘關照這些只有一串救助編號的「無名氏」,將他們從社會「最邊緣、最困難、最脆弱的特殊群體」——無家可歸的流浪乞討者,變為納入相應社會保障體系之中的新市民,擺脫生存困境。 2020年11月1日零時,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193位天津新市民,將在普查公報上,第一次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
-
市七院參加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研討會
本報訊 (劉亮)12月16日至17日,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研討會在江蘇省鎮江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民政救助系統專家共同研討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建設。國家民政部、北京接濟救助管理事務中心及全國部分省份社會事務處負責人、各位民政部社會事務專家及江蘇省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我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方建華應邀參加。
-
霑益區龍華街道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推進會議
按照霑益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調度會議要求 ,9月11日 ,龍華街道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推進會議,安排布署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決戰決勝衝刺階段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應急工作。街道民政辦、13個社區的社會救助協理員及殯葬信息管理員參加會議 。
-
民政部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研討會在我市召開
12月16日-17日,民政部在鎮江召開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研討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市政府副市長曹麗虹,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呂朝霞出席會議。近年來,鎮江市不斷強化「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力改善民生,勇於改革創新,大力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三官廟街道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下 轄區流浪乞討人員巡查救助...
鄭州市中原區三官廟街道社事辦密切關注轄區流浪乞討人員動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下,聯合各社區民政專幹加大巡查救助力度,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三官廟街道社事辦聯合各社區加大轄區內流浪人員排查救助工作。
-
標準化建設 促進鎮江流浪救助提質增效
早在2017年,鎮江市民政部門委託市社工協會開展過一次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入戶調查,通過走訪200戶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發現,建立一套困境未成年人評估標準非常有必要。2018年10月,鎮江市救助管理站被省民政廳確定為全省流浪乞討救助管理標準化試點單位,2019年10月順利通過省民政廳中期評估。《困境未成年人評估規範》是該站制定的眾多標準中的一項。
-
三亞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靜:7年幫助數百名流浪人員圓了回家夢
「謝謝你們,讓我28年後又能再回到家鄉。」2020年11月11日,56歲的王強從三亞市救助管理站出發,準備回河北張家口的家鄉。在兩地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王強治好了腿傷,結束了28年在外漂泊的日子。臨出發時,王強握住李靜的手,一聲聲地道著感謝。
-
七裡湖街道鶴問湖社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全面巡查工作
九江新聞網訊(葉巧玲)為進一步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維護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生活權益,紮實做好轄區內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精準救助,切實保障好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4月28日,七裡湖街道鶴問湖社區組織志願者在轄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全面巡查工作。
-
街道為流浪乞討人員撐起防疫「保護傘」
3月27日,錦江區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順江路河邊有一名沒有身份證的懷孕流浪乞討人員。由於交流困難,牛市口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向其提供了食物和水,希望消除其戒備心理,能為她提供救助服務。龍舟路派出所民警通過人臉識別等大數據比對,找到其身份號碼及戶籍地址,隨即當地政府及其家人取得了聯繫,確認其為宜賓市珙縣走失人員。在得知此情況之後,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員同應急救助隊伍一道,當天就驅車400餘公裡、歷經7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將這名孕婦送至宜賓市珙縣洛亥鎮政府,並交接給其家人。同時,還給予了1200元現金救助。
-
確保流浪乞討人員溫暖過冬 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
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寒潮來了,南寧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怎麼辦?12月15日,記者從南寧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南寧已於本月初啟動了「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通過加強巡查等方式,及時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確保他們溫暖過冬。
-
全國流浪乞討救助管理標準體系研討會在鎮召開
12月16日,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標準體系研討會在鎮江召開。近年來,鎮江不斷強化「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力改善民生,勇於改革創新,大力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田家庵區民政局紮實做好寒潮天氣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救助工作
組織各街道、鄉鎮及村居工作人員對轄區重點區域拉網式巡查、排查,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的及時進行救助,或引導到市救助站,勸返回鄉。對生病的及時送往定點醫院進行治療。三是2020年12月30日上午,局長親自帶隊組織局工作人員攜帶棉被、大衣、方便食物對人員密集的地方,火車站、菜市、涵洞、立交橋下、商貿區等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進行了重點巡查,確保做好發現一例救助一例,堅決杜絕凍死、餓死現象發生。今年以來,全區已經救助24人次款物近萬元。【來源:田家庵區民政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流浪露宿人員,你們還好嗎
2020-12-17 10:57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這兩天,全省多地最低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省民政廳下發通知,開展「傳遞溫暖 送去關愛」專項救助行動,讓露宿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安全過冬。近幾年,我省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數量逐年遞減,過去3年分別救助了5.1萬人次、4.2萬人次和3.6萬人次。根據省民政廳要求,今冬專項救助期間,要建立四級救助網絡,統籌各級各部門力量,實現街面巡查全天候、廣覆蓋,確保流浪乞討人員能夠第一時間被發現、被救助,確保不發生凍餓死傷等極端事件。
-
34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為「新海門人」 為城市邊緣人幸福「安家」
室外氣溫臨近「冰點」,南通海門區救助管理站裡暖意十足。讓曾經的流浪乞討人員海福玉為之欣喜的,不僅僅是不用再流落街頭,更重要的是,在這座城市滯留6年多的她,正式成為了一名「新海門人」。「出生:1951年1月1日;住址:海門街道新海路538號……」這是海福玉剛到手的新身份證上的信息。海門區社會福利院院長蔡銀燕介紹,2014年,海福玉在路邊乞討,被救助站工作人員發現。剛進站時,這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同時伴有智力上的缺陷,「我們為她取名海福玉,『海』和『福』取自海門福利院。年齡無從考證,我們就根據她的體貌特徵,估計了出生日期」。
-
為給流浪乞討人員一個安全舒適的「臨時家」,石壁社工這樣做...
石壁街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疫情期間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專門成立了由社會事務科、綜治辦、派出所、城管中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聯勤執法隊,高效有序地開展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在流浪乞討人員經過相應的身體檢視入住定點酒店後,社工引導他們進行個人衛生清潔,指引他們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使用酒店內的熱水器和沐浴露進行身體清潔,並更換街道為他們準備的換洗衣物。同時,社工每天通過測體溫、測血壓等動態關注流浪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
-
讓流浪乞討人員有身份,天津的這份愛有溫度、有擔當
讓流浪乞討人員有身份,天津的這份愛有溫度、有擔當 記者從天津市民政局獲悉,近日,該局事業處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總隊領取了193名流浪乞討人員的落戶通知書。這193名「無名氏」,自身表達能力存有障礙,經多方尋親無著,成為長期滯留在市、區救助管理站內的特殊困難群體。
-
流浪人員身份難斷定 救助5天順利試送回家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7月13日訊 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黨支部書記董友先的帶領下,日前一起踏上了為受助人員「孫繼業」尋家的道路。當張莊村村書記在救助交接表上簽字時,大家懸著的心放下了——孫豐全回家了。
-
3年開了25萬公裡,幫400餘人找到家……即墨大哥的流浪人員救助路
在即墨,有這樣一個人,不論凌晨還是半夜,只要有線索,他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助流浪者,不到3年的時間車上的裡程表多出了25萬公裡,足跡遍布全國各地……11月18日,記者見到38歲的於大凱時,他剛剛結束了一晚的巡查。「昨晚到今天要下大雨,又要來冷空氣,如果這時有流浪人員在外過夜,會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