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點擊下方綠色圖標聽繪本故事 ▼
在粵語裡,說抵制某個人某件事,常常會用「杯葛」這個詞。這個詞雖然在普通話裡也有,但顯然在粵語較為常用。
如果不知道這個詞的來由,可能會以為有個「杯」字跟喝酒有關。其實呢,"杯葛"是英文 BOYCOTT 的譯音,意思正是"反抗和抵制"。
這個BOYCOTT, 原來是一個人的名字,此人全名叫做 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生於1832年,死於1897年,是北愛爾蘭一個惡漢。這位杯葛先生專替貴族大地主等收租,手段兇殘,常常逼害那些窮困的佃戶。一遇到佃戶沒錢交租,他就會跑去喊打喊殺。
忍無可忍之下,佃戶們決定一起反抗,聯合起來對付逼害者。杯葛雙拳難敵四手,惟有落荒而逃。自始之後自覺面目無光,備受困擾痛苦而死。愛爾蘭佃戶今次打勝仗,不但轟動一時,而且影響很大。
此後但凡抵制或斷絕關係,成為政治經濟鬥爭手段,就以此位愛爾蘭收租佬的姓氏命名,叫做"杯葛"也。
主講人:李沛聰
粵語地區著名媒體人
省、市廣播電視臺多個節目主持人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曾主持的節目以及作品:《博頭條》《偏說正中》《西楚霸王》《唐宋風流》《辛亥人物風雲錄》《聰明學堂》等。
現主持節目:《聰明學堂》及《聰鳴一世》在FM107.7廣東廣播電視臺文體廣播熱播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