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時時刻刻》:正視生命的牢籠,做敢與生活相擁的勇敢女人

2021-01-08 以文悅己

蕭紅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冀是稀薄的,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沒錯,在各個時代,社會環境對女性的考驗從沒有停止過。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女性從被壓迫,走向了獨立,走向了平等,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以文悅己

電影《時時刻刻》講述的是不同時空的三個女人,通過一天之內的生活所展現的,對於自我人生困局的掙扎、反抗以及突破的故事。她們雖然有不同的人生背景,不同的人生際遇,但卻有同樣的對於現有人生的反思與審視。正是這種反思與審視,讓她們的內心照進了覺醒的曙光,成為了有血有肉,富於個性,敢於與真正的生活相擁的勇敢女人。

我愛她們,因為她們就是芸芸眾生裡的每一個我們。

今天這篇文章就借用影片中三個女主人公——維吉尼亞.伍爾芙、蘿拉.布朗、克拉麗薩·沃甘的故事來反思當代女性的所面臨的人生困局,以及如何去突破這種困局。

【時刻刻囚禁自己的生命牢籠:不同時空之下的三個女人所面臨的不同人生困境】

①身陷精神病的痛苦囹圄,擁有獨立的精神,卻無獨立的權利,女性獨立意識的先驅者——維吉尼亞.伍爾芙

影片中第一個出場的女主,生活在1941年的英國薩塞克斯。這個人物來源於真實的現實生活,因為她就是英國二十世紀著名女作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維吉尼亞.伍爾芙。然而,她雖有傑出的才華和超前的意識,卻一直受困於精神病的折磨。所以,在影片一開始出現的就是維吉尼亞精神瀕臨崩潰的緊張畫面。

從思想意識層面來說,維吉尼亞是獨立的、自由的,她有著自己對生命的獨特理解,她也深知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但從身體生理層面來說,維吉尼亞又是完全被襟祻的。時常間歇性發作的精神病讓她失去了最基本的人生自由,她連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要不要住在某個地方都不能自己做主。

②受夠了所謂完美生活的假象,女性獨立意識的初試者——蘿拉.布朗

影片中第二個出場的女主蘿拉,生活在1951年的美國洛衫磯。她是二戰中英勇將士的妻子,表面上她有著令人羨慕的家庭生活,丈夫對她照顧的無微不至,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條,她除了養兒育女似乎沒有什麼可操心的。

然而,就是這種看似完美的家庭生活,讓蘿拉感到無所不在的窒息。她漸漸地意識到,她的存在猶如丈夫戰勝而歸的戰利品,她沒有自主選擇生活的權利,連去買束花的願望都被丈夫無意識的剝奪了。她能做的只是在丈夫生日時,笨拙地為他做一個生日蛋糕以表示對她愛他。

③用過去撫慰現在,用喧譁掩飾寂寞,女性獨立意識的踐行者——克拉麗莎.沃甘

影片中第三個出場的女主克拉麗莎,生活在2001年的紐約。她是一個拋棄了世俗觀念的女人,與同性伴侶生活長達十年,人工授精生下女兒,同時一直照顧著少女時代的戀人理察。一切生活的面貌都是按照她的心意去打造,包括她的昔日戀人理察也是為她苛延殘喘。

然而,她所精心打造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孤獨、蒼白與無助。她所精心準備和滿心期待的,在理察看來卻是乏味無聊、愚不可及的。理察一語中的,戳破了她多年來的堅持是多麼的可笑。她的生活一直圍繞著理察,並在理察身上寄於著自己的人生夢想。這樣自欺欺人的生活實在太累,累到她不忍直視,累到她想要放棄。

【時時刻刻想要與生活相擁的熱切決心:不同時空之下的三個女人終將破籠而出】

要有那種選擇自己所愛的力量,並堅持下去。不然還不如去死。——阿爾貝.加謬

雖然這位法國哲學家的說法有些極端,但卻無比犀利。就像維吉尼亞.伍爾芙在影片中對她的丈夫所說:「這是我的權利,這是人人都有的權利。我寧願在鱗次櫛比的大都市中感受震撼,也不願在郊區的一片寧靜中麻木自己。」什麼是真正的生,什麼是真正的死,只有每個人心裡自己清楚。

所以,在歷經歷重重的矛盾衝突和內心掙扎,三位女主人公對自己的命運走向做出了抉擇。

①看透生命的本質,雖生猶生的維吉尼亞.伍爾芙

影片的開始,維吉尼亞顫抖地寫下抉別信,步履匆匆地走向湍急的河流。影片的結尾將這個畫面再次拉長,維吉尼亞從容地走向那河流的深處,任由河水淹沒全身。那一刻,她雖然失去了肉體的生命,但卻獲得了精神的自由,她不再徒勞地掙扎,死亡對她來說就是最好的解脫,就是最任性的活著。

這是一個看透生命本質的智者,對生活所做的最後的,也是最徹底的反抗。所以,她不是自殺,她是為了永恆的精神自由英勇就義。

②要為自己而活,拋夫棄子的蘿拉.布朗

同樣為人妻母的我,對於蘿拉有著深刻的理解與同情,不管是六七年代的美國,還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女性始終都面臨著家庭與自我的兩難選擇。蘿拉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毅然選擇離開家庭,奔赴她所嚮往的自由生活。

然而蘿拉的這一選擇,必然要背負沉重的代價,那就是丈夫與子女永遠的不原諒。她的兒子理察,甚至在自己所著的小說裡,將她的結局設置成死亡。面對兒子的自殺,她心有疚愧,但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因為那個時候,她別無選擇,那樣的生活令人窒息,她想要真正地活著。所以,她坦然接受並面對這種選擇背後的沉重代價。

③放下執念,回歸本真生活的克拉麗莎.沃甘

理察的死,讓克拉麗莎昔日所做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克拉麗莎面對著一桌子為晚宴準備的琳琅滿目的餐具與食物,有些悵然若失。她知道,昔日她所懷念和維繫的一切只是她的一種執念。是時候,放下它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了。

當克拉麗莎與蘿拉結束對話後,她回到自己的房間,熱烈地親吻了自己的女伴。最後,她面帶微笑地起身關掉窗戶,按下檯燈,心滿意足地回到自己的方向。我想,克拉麗莎已經與過去和解,準備開始屬於自己的全新生活。

【這部電影對於現代女性的啟示與思考:正視生命中時時刻刻存在的牢籠,做敢與生活相擁的勇敢女人】

看完《時時刻刻》這部電影中三位女主人公的故事,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股莫名的壓抑情緒不斷縈繞在心頭。曾幾何時,我也對生活有過歇斯底裡的發作,我也有過想要去打破現有生活模式的衝突,我甚至想去策劃一場關於自由的逃亡,不問後果,不計前程。

可是,大部分時候我都對生活做出了妥協,因為我覺得我只是在逃避一種生活模式,而非在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一種超越自我的生活模式。

作為現代的女性,我們既有很多對於自我的追求,也有很多現實的責任與束縛。我們總是想要十全十美的生活,但卻總是顧此失彼;我們總是試圖逃脫令人不滿的生活現狀,卻又總是被各種東西牽絆和拖累。最終,我們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漩渦中苦苦掙扎。

這些應該就我們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大部分的困境。我認為,一味的逃避或抱怨都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生活是完全稱心如意的。我們應該真正逃離的,是被禁錮的思想和被麻木的心靈。簡言之,我們應該把對外在完美生活的期望轉向對內在自由心靈的期望。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逃避現有的生活模式,而是通過內在心靈的修煉,為自己重新構建一種新的生活模式,一種讓自己感到快樂、充實、幸福的生活方式。如何構建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做出如下努力。

01找到自己人生的痛點,自卑也好,不滿也好,空虛也罷。總之不管是什麼,正視它,並徹徹底底地認識到這就是阻礙你獲得幸福和快樂的致命短板。

02試圖在現有的生活情景中去修復這一短板,每當你想重複以往的生活模式時,用一種強有力的覺察意識去規避自己犯傻。告訴自己,如果延續老路的話,只會讓自己的生活更糟。

03必須堅持去做一件你真正喜歡的事,讀書、寫作、運動等任何一件有益於你身心的發展,並讓你感覺幸福的事。也許你沒有機會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工作,但你可以給自己的興趣愛好保留一份專屬的空間。因為,你真正熱愛的事情才能讓你的生活熠熠生輝。

04開闊自己的思維,打破固有的認知。其實,生活中一切的錯誤,莫不是思維與認知的錯誤。所以,用心的去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實踐中去找尋自己人生的出口。同時,廣泛地去從書中體會先知先覺們的智慧,在閱讀中為自己的人生之路點燃一盞明燈。

05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這是任何一個生活在這世上的人的底氣。我認為,一個人最起碼的價值感與自信心,是從他能夠獨立地養活自己開始的。寄生於他人之上的人,他的人生地基終是不牢靠的,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當然,以上這些我自己也沒有完全做到,但我知道,如果我想要真正的獲得自由和幸福,我就必須不斷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我最終達到這些目標。到了那個時侯,我就可以對自己說,我終於衝破了我生命中的那些牢籠,我是一個敢與生活相擁的勇敢女人。

相關焦點

  • 《時時刻刻》電影筆記
    三個女人,在三個不同的時空中交叉演繹著自己平凡的故事,死亡和伍爾夫夫人的《戴羅薇夫人》貫穿電影始末:第一位女主角伍爾夫夫人(她的故事完全以作家維吉妮婭.伍爾夫為原型),有嚴重抑鬱症的她依靠寫作緩解病情,在創作《戴羅薇夫人》時她痛苦至極,最後決然自盡。三十年後,第二位女主角蘿拉,有著令人羨慕的完滿家庭,卻因長期單調的生活而鬱鬱寡歡,她抱著《戴羅薇夫人》自殺未遂,最後逃離牢籠開啟自己的新生活。
  • 《時時刻刻》在面對生命中的那一刻,你會選擇死亡還是生命?
    影片是根據美國新銳作家麥可?坎寧安發表於1998年同名小說改編。《時時刻刻》"一個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中,只有一天,短短的一天,就是她的一生。"雷納德對維吉妮婭說,我們有義務去吃做的飯,你有義務保持清醒。而維吉妮婭則說"只有我,我,才最清楚我想要什麼,這是我的選擇,作為一個人的選擇。"
  • 《時時刻刻》:平行時空裡,我們為各自而戰
    近日有些劇荒,又翻出了很久之前看過,一直念念不忘的電影《時時刻刻》。電影《時時刻刻》根據1999年獲得普立茲獎的同名小說改編,憑藉其結構與形式的巧妙獲得了全球各大電影節各獎項的提名。並獲得2002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影片獎,和2003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情類)獎。
  • 《時時刻刻》思考生命意義的時時刻刻
    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維吉尼亞、蘿拉、克拉麗莎,深陷於各個時代對女性的束縛,掙扎於生活的洪流中,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刻,共同思考著死亡的意義,生命的本質,她們的意識、她們的思想交織成了這部時時刻刻。「一個女人的一生濃縮在一天裡,僅短短的一天就可以展現她的一生」——維吉尼亞伍爾夫。
  • 《時時刻刻》:死亡是生命軌跡的漫長投影
    該片講述了不同時空因為小說《達洛維夫人》而聯結起來的三個女人的一天,通過串聯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讀者蘿拉·布朗、現代版「達洛維夫人」克拉麗莎這三位女性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對生命意義的相同追尋與拷問。儘管故事的主角是三位女性,但在電影中面臨死亡威脅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單純的女性群體。
  • 《時時刻刻》:死亡是生命軌跡的漫長投影
    《時時刻刻》是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妮可·基德曼、朱麗安·摩爾、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一部電影,改編自麥可·康寧漢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該片講述了不同時空因為小說《達洛維夫人》而聯結起來的三個女人的一天,通過串聯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讀者蘿拉·布朗、現代版「達洛維夫人」克拉麗莎這三位女性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對生命意義的相同追尋與拷問。
  • 《時時刻刻》自殺?不,是勇敢地生存
    後二者的痛苦帶有強烈的女性生命印記,布朗夫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價值毫無意義,這點可以從她和兒子的對話看出來,他們倆一致認為做蛋糕「過分簡單」了。這種狹隘的、空洞的生活與她的丈夫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布朗夫人的閨蜜說,男人在外面徵戰沙場,回來的這一切都是他們應得的。
  • 電影《時時刻刻》
    影片描述了不同時空的女性同一天的生活。任何人沒有權利指責或是指導別人的生活。我們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人生,內心真實的自我。無論我們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都無法逃避。2自我靈魂的解放與救贖這是一部女權主義電影,但這個話題太複雜並沒有系統的過多了解,所以我想談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層面裡的內涵。
  • 《時時刻刻》作為女性電影,它表達的是女性的特殊的心路歷程
    電影《HOURS》被翻譯為《時時刻刻》電影講的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生命中的一天幾個小時發生的故事作為女性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能看懂這部電影。三個生活於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女人, 三個人因為《達洛衛夫人》這本書聯繫到一起,伍爾夫正在創作這本書,布朗夫人在閱讀這本書,而克拉麗薩過著和達洛衛夫人相似的生活。
  • 《時時刻刻》作為女性電影,它表達的是女性的特殊的心路歷程
    電影《HOURS》被翻譯為《時時刻刻》電影講的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生命中的一天幾個小時發生的故事作為女性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能看懂這部電影。這庸俗的生活也是我們很多人所必須面對的,它就像一個牢籠,困住我們的夢想,讓我們窒息,不得逃脫。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一個以自殺方式得到了解脫;一個選擇了獨自離開,拋家離子去了陌生的地方;一個開始卸下羈絆,全身心的去與生活多年的同性伴侶享受生活。對她們來講,生命是漫長的,每個女人都被壓抑,抗爭尋求出路;生命也是短暫的,這漫長歲月中的幾小時她們不可避免的必須面臨生與死的選擇。
  • 《時時刻刻》直面人生
    《時時刻刻》這是三個女人的故事,雖然處於不同時空,卻都渴望著更有意義的生活。除了各自的恐懼與渴望,把她們聯繫起來的還有這個名字:戴羅薇夫人。弗吉妮婭·伍爾芙(妮可·基德曼),生活在上世紀20年代的倫敦郊區,正在完成她最後一部小說《戴羅薇夫人》。遊走在虛構與現實生活邊緣的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被束縛感,內心甚至渴求著死亡。蘿拉·布朗(朱麗安·摩爾),生活在二戰末期的洛杉磯家庭主婦。
  • 時時刻刻,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時時刻刻海報有人說,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活著?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人生由無數個時時刻刻構成,而時時刻刻,不過是人生的瑣碎。蘿拉和兒子在為爸爸生日做蛋糕
  • 《時時刻刻》:100年前的女人是如何實現自我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時時刻刻》中的三位女性是如何面對這個困境的。影片開始,從床上到洗漱間,三個女人的鏡頭輪流閃現。典型的三線並行的敘事方法。她們都說了一句話:我要自己去買花。生活在1941年的英國鄉村的伍爾夫是把這句話作為她新創作的小說《達洛維夫人》開頭。
  • 勇敢說 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其中「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無不傳遞著敢想、敢說、敢做、敢當的超群膽識和敢為人先的精神。雖然魯迅先生已離開80年之久,但他的精神卻早已深入到了我們的骨髓當中,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 「做一個勇敢的人,才是燦爛生命的模樣」
    於是,在很多場合,你都做了逃兵。 比起相信自己,你更願意相信他人。 雖然很多時候,他人的邏輯,不過是看上去正確而已。 同樣的一件事,你並不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你總是盲目地認為,成功不是一視同仁,它總是對別人簡單,對你艱難。
  • 《時時刻刻》:每個人的生活,只有自己了解,也只有自己選擇
    她化完妝戴上假鼻子有點不敢認了,臉部線條一下子柔和了好多,再換上碎花裙盤起頭髮,澳式颯爽英氣瞬間變為英式古典美。這部電影匯集妮可·基德曼、朱利安·摩爾、梅麗爾·斯特裡普三大影后,這樣的咖位和演技水平使得影片中時空的迅速輪轉也變得順暢和諧了。
  • 《追風箏的人》:勇敢無需證明,需要的是正視自我,接納自我
    講述了主人公阿米爾在經歷挫折和磨難之後,心理上發生巨大變化,最終坦然正視自我、接受自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假勇敢」走向「真勇敢」的過程。01為了得到父愛,贏取「勇敢」的標籤主人公阿米爾小時候為了贏得父親的愛,一直在默默地努力。
  • 電影《時時刻刻》影評-勇敢的選擇和面對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最大的解脫和自由
    不同的時空裡,身為女人的她們,在內心深處,有著對自由的嚮往,和在死亡邊緣的掙扎與抗爭,她們被愛著,也同樣被愛束縛著,沒有停息,時時刻刻。    一部關於女性權力主題的電影,看似乏味,可卻是值得我們每個女孩及女人們琢磨的事。我們的生活是否被權力,文化及瑣事所限?
  • 影評|《時時刻刻》:握緊生命的每一刻,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時時刻刻》的另外兩位女主角也都是影后級別的演員,朱利安·摩爾飾演優雅的家庭主婦蘿拉,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女編輯克拉麗莎。這三個女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人生境遇,但始終有一個名字貫穿在三個人的生活當中,那就是——達洛維夫人。1.
  • 《時時刻刻》銘記生命中的時時刻刻
    1941年的弗吉利亞,她是一個女作家卻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不可以去市裡不可以一個人出門太久,一直處於被禁錮的狀態,她想去擺脫這種困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最終卻只能選擇結束生命作為自己的解脫方式。 1951年的蘿拉布朗,是普通的一位家庭婦女,看似生活幸福與丈夫感情美滿,但她只感到孤獨無助,因為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並不擅長做家務也無法對丈夫投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