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彪大戰「小諸葛」:經兩次兵敗,最後一戰創造木船打敗軍艦奇蹟
這支隊伍,就是解放軍,他們要去解放海南島。這一仗非常的關鍵,也非常的不好打,當時海南島的防衛總司令,是號稱「老虎仔」的薛嶽。薛嶽,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抗日名將,他構築了一個立體式的防禦體系,甚至自稱為「東方馬奇諾航線」。
-
這兩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戲劇性被解放軍俘虜,被俘後還非常不服氣
當時國民黨只能通過空投進行補給,但是空投的糧食和彈藥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供應,甚至有的還落到解放軍的陣地上。成了我軍的戰利品。難怪說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這就是表現之一。這就導致國民黨兵,經常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再加上解放軍天天在戰場上廣播喊話:站對面的國軍兄弟們,放下武器投降吧,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時間一長,黃維兵團的軍心開始渙散,四面楚歌。
-
新中國誕生後,出現了6次臺海危機,解放軍是如何應對的
在2小時內,解放軍發炮5.75萬發,金門防衛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3人被炸死,兩名美國顧問也喪命。這次炮戰,解放軍共擊傷擊沉國民黨當局艦艇23艘,擊落擊傷國民黨軍機34架,打死打傷國民黨軍隊中將以下超過7000人。解放軍傷亡460多人,損失飛機20多架,有32門火炮被毀。 金門炮戰後,美軍開始介入局勢,解放軍的重點轉向國民黨軍的補給船。
-
解放軍首次對外作戰,邱吉爾叫囂報復,蔣介石驚呼:泥腿子真膽大
可是,同時,蔣介石深知,國民黨軍隊是守不住江南半壁江山的,如果英國人出手,說不定國民黨有機會東山再起,反攻北方。而蔣介石說不定也能在這個亂局中東山再起重掌權位。此時的毛主席聽說這件事,不僅沒有批評23軍陶勇,反而對他說:"那麼喜歡打軍艦,就去海軍吧。"就這樣,與英國人的一場混戰,竟然成就了陶勇的海軍司令之路。
-
什麼樣的光輝歷史,能讓46艘軍艦一個名字
美國的企業號絕對是在整個人類海軍史上赫赫有名的軍艦。這個名字曾經是法國海軍的單桅帆船,也曾經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快速私掠船,也曾經是唯一一艘獲得過20枚戰鬥之星打滿整場二戰的美國英雄航母,也是美國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經久不衰的憲法級重巡洋艦企業號。為何美國如此熱愛這個名字?
-
《西沙風雲》電影開拍 會出現蔣介石「協助大陸」的劇情嗎
據導演郎玉林介紹,這是一部圍繞西沙海戰歷史事件展開的電影,1974年1月15日10時,南越當局先後派出海軍四艘軍艦侵入我西沙永樂群島海域,並向飄著中國國旗的甘泉島開炮射擊,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甲午海戰,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敗給日本是偶然還是必然?一、整場甲午中日戰爭,就沒有打幾場像樣點的仗,基本都是被日本追著打,屢戰屢敗,毫無招架之力。單看這場戰役,包括當時的輿論,以及後來的研究者,往往把這場戰役失敗的因素放到了丁汝昌身上,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艦隊隊形的選擇,當時北洋艦隊是採取的犄角雁行陣"人"字形,是兩兩互為犄角,不利於火力展開,且無法發揮軍艦的機動性。
-
一個能打炮,一個能肉搏:納爾遜靠這兩個人打贏特拉法加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示意圖,紅色為英國艦隊,可以看出下風艦隊旗艦一頭栽到了聯軍艦群中,而聯合艦隊的前面10條戰艦完全脫節,在海戰打了2小時後才回頭對抗英國軍隊,下風艦隊遇到的壓力是上風艦隊的數倍。在特拉法加海戰中,人們永遠記住了神勇的納爾遜和他的旗艦勝利號。
-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怎麼樣了?結局讓人解氣
在這一戰過後,日本已然成為了亞洲的暴發戶,僅戰爭賠款就高達兩億三千兩白銀,其收穫的戰利品更是多達上億日元。要知道,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只有八千萬日元而已。由此可見日本在此戰中收穫頗豐。甲午海戰而關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不做過多贅述了,我們本文只來看一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中日兩國的軍艦實力對比。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因為弱小飽受欺凌,《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每一份不平等條約都讓中華民族飽受折磨。其中,以慘敗告終的甲午海戰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實則不然,甲午海戰時清朝海軍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
-
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打敗國民黨軍?
我們現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可以說在戰爭題材上也比較開放,但是不管怎麼開放,給大家總是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共產黨、解放軍的形象曾經塑造了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石光榮,一個是《亮劍》中的李雲龍,這其實是文人寫的軍人,不是真正的解放軍。如果解放軍的將領都像石光榮和李雲龍這樣滿口的粗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過國民黨嗎?
-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被迫參加的6場戰爭,取得重大的勝利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新中國成立之後,經歷了這6場戰爭。 第一場戰爭就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這也是韓戰的一部分。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的戰爭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直到1953年7月份籤定的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
6月4日央視紀錄片獨家報導「海上猛虎艇」(1965崇武海戰)傳奇經歷,老英雄淚目了
看到「教育」這兩個字時很刺眼,因為中國觀眾現在最煩的就是「教育」,但在國外,主流媒體的責任就是教育。這包括了宣傳民族傳統、民族文化,表述各黨派政策,不做評論,他就幹這個事,服務人民,無論你有沒有收視率,你都有責任和義務播出類似這些正能量的節目,讓觀眾受教,而不是僅僅被商業利益牽著鼻子走,只有這樣的主流宣傳,民族才會有希望。
-
海戰中的撞擊:不等於同歸於盡
其實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撞擊把敵人的船撞沉,是世界主流的海戰方式。在冷兵器時代,海戰就很流行撞擊戰術 最早在海戰就是雙方的船相互接舷,然後兩撥人互相跳到對方船上肉搏,等於把陸戰搬到了海上打。希臘人覺得這麼幹太慢太蠢,所以在船頭上裝上了撞角,是一個鐵製的尖頭,可以木製的船體撞漏,船一進水,上面的水手就全完了。
-
大部分軍艦有多慢,跑不過電動車?戰艦世界「耿直」地還原這一切
與以往我玩過的硬核軍武遊戲不同,在《戰艦世界》中進行戰鬥,首先就是要先熟悉軍艦的航行速度。與其他遊戲中的載具不一樣,戰艦世界中的軍艦集群戰鬥空間更加廣闊,在遊戲中因為有望遠鏡觀察的原因,所以看起來很近,其實擬真的戰艦世界地圖中雙方互隔十幾公裡進行交火才是常態。
-
國內衛星現場圍觀,解放軍南海驅逐美軍艦,美媒:中國仍技高一籌
僅僅一天後網上流傳出了一張可能是國內衛星現場「圍觀」解放軍海空兵力驅離美軍軍艦的衛星圖片,通過圖片信息推測事發區域位於中國南沙群島東北海域,而疑似美軍驅逐艦「麥凱恩」號的附近,有一艘疑似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的軍艦正在追蹤和監視,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南部戰區還未通報具體的驅離情況,也就是說這張中美軍艦同框的衛星圖真實性還存有疑問。
-
菊紋與龍旗之戰:淺談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根本原因
北洋水師在這一戰中遭受重創,當時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實力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結果卻大大超出預料,本文主要從戰略和戰術兩方面來分析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原因所在。,是在帆船時代和前蒸汽時代海戰中經常用的戰術,但是艦艇經過90年代的迅速發展,世界海軍已經進入了成熟的蒸汽大艦隊時期,這種戰術在黃海海戰中就顯得非常落伍,發揮不出軍艦的全部火力,機動性也變得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