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古典音樂
在當今的音樂世界裡,談及以詮釋莫扎特音樂作品見長的鋼琴家,恐怕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是其中最好的幾個之一。出生於靠近東京的一個海濱城鎮,12歲的內田光子跟隨被派往維也納任外交官的父親來到了音樂之都。她在這座城市的音樂學院裡學習,介於傳統維也納教學模式和獨立思想兩者之間,她靠自己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
二十多歲時,內田光子定居英國倫敦,因在倫敦魏格摩爾音樂廳完整演奏了一輪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而聲名鶴起。不久以後,內田光子開始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此外,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和勳伯格的鋼琴作品,也是內田光子曲目單裡的核心演出內容。
當面臨莫扎特在天性和技巧之間那份獨特的平衡,究竟是緣於那個時期的樂器還是歸功於複雜的現代版本這樣的困惑時,那些最優秀的鋼琴演奏家——當他們目睹了內田光子寧靜和神韻、沉著與敏銳、冒險和質樸之間的渾然天成後——似乎認為這樣的問題並不存在。
「如果你能保持恰當平衡的話,」內田光子說:「沒有什麼能比音樂家的生活更好了。」
對於她來說,什麼才是莫扎特風格的核心問題?內田光子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看待和演繹莫扎特和他的音樂作品?請聽她娓娓道來。
這是不可能說的,絕對不可能!但是我確實覺得在可愛的《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K456(No.18)》和《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 (No.20)》之間,他的音樂發生了非凡的變化。K466和我們今天稱之為「Elvira Madigan」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K467(No.21)》,每個方面突然有了一種不同的維度。莫扎特創造了這一驚人的飛躍。音樂中有一種無限感,並出現在後面幾部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中。他的最後一部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K595(No.27)》,風格再度變得簡約。還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你會經常在鍵盤上指揮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就像他自己當初那麼做的一樣。
▲ 莫扎特第20鋼琴協奏曲(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我認為這與莫扎特關於如何運作協奏曲形式的想法有關。從貝多芬之前的音樂家開始,作曲家都視協奏曲為獨奏演員和樂隊之間的一種競爭。但對於莫扎特而言,他們是非常密切的合作夥伴。音樂就像是鋼琴和管弦樂隊之間一場不間斷的對話。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點或那點的想法上有自己的話語權,但總體上會依循雙方協議的結果行事。
所以自然而然地,帶著這種親密無間的感覺,你就開始在鍵盤上指揮這場友好對話。你也依然和指揮家合作演奏莫扎特……
你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這不可能是音樂本身的水準問題。
不!它們非常精美。難道是非常艱深的技術要求嗎?我也不能這麼說。k451聽起來要比實際上更難:有很多音符,但都美麗地靜臥指下。也許這些作品……只是分量稍微輕了一點。也許人們認為在今天的大型音樂廳裡,演奏這樣的作品已經不是太適合。
你總是在一架現代音樂會的大鋼琴上演奏莫扎特,而不是用一臺特定時期的樂器
對我來說,出於同樣的原因,這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這取決於當今音樂廳的規模。我不相信一臺早期鋼琴發出的聲音,能在這樣的音樂廳裡有好的聽覺效果。莫扎特當初演奏的廳要比現在小很多。我也曾在那樣的視聽空間裡用特定時期的樂器演奏過他的音樂,效果很好。我還有臺方形鋼琴,真正早期的那種,在我倫敦的家裡,我也用過那琴。但僅僅是在家裡!
我們知道,在演奏自己的鋼琴協奏曲時,莫扎特常常會即興創作一些裝飾性的東西。你自己的方法又是什麼?
▲ 莫扎特第9鋼琴協奏曲(傑弗裡·泰特/薩爾茨堡莫扎特管弦樂團)
你必須找到自己的方法。真正下功夫去探索。它取決於演出那一刻的實際狀況,以及和樂隊的關係——事情就是這樣。有時也會有線索。在末樂章的迴旋曲裡,當重複部分開始出現時,莫扎特有時會寫一些裝飾性的音符。太漂亮了——點到為止的修飾,卻從來不過分。他自己寫出來的獨奏華彩樂段,在幾部鋼琴協奏曲裡都得到了保留,但並不用於其它作品。
日本古典鋼琴家、指揮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1948年12月20日出生於熱海,一個靠近東京的海濱城鎮。之後定居在英國,尤其以詮釋莫扎特和舒伯特的鋼琴作品而著稱。12歲那年,當父親被任命為日本駐奧地利大使之後,內田光子搬到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她就讀於維也納音樂學院,先後師從理察·豪瑟、威廉·肯普夫和斯特凡·阿斯肯納瑟學習鋼琴和音樂知識。五年以後,父親被調回日本,內田光子則留在維也納繼續自己的學業,她是阿圖爾·施納貝爾最後的得意門生。14歲那年,內田光子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首場維也納獨奏音樂會。
1969年,內田光子在維也納貝多芬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970年又在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二名;1975年則在利茲國際鋼琴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內田光子是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德彪西和勳伯格音樂作品的著名詮釋者。她錄製的莫扎特全套鋼琴奏鳴曲,曾獲得1989留聲機大獎;也和今年去世的英國指揮家傑弗裡·泰特、英國室內樂團合作,錄製了莫扎特鋼琴協奏曲;而和法國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合作錄製的《勳伯格鋼琴協奏曲》,則獲得了另一項留聲機大獎。
▲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小澤徵爾/齋藤管弦樂團)
2009年,在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合作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nos. 23、24》演出中,內田光子即是指揮家又是鋼琴獨奏演員,錄製的唱片獲得2011年格萊美年度唱片獎。這次演出是在鋼琴上指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第二次錄製莫扎特所有鋼琴協奏曲的開始。其它唱片則分別於2011、2012和2014年出版發行。
2017年,作為德國女高音多蘿西·羅茨曼的鋼琴伴奏,其共同演繹的《舒曼&貝爾格》,獲第59屆格萊美最佳古典獨唱專輯獎。
➤莫扎特之友投稿通道已開啟!歡迎專業人士及古典樂愛好者將您的相關故事或對古典樂的見解發送我們(投稿郵箱:mymozart@mozartchina.org)。如果您想知道更多莫扎特的相關內容,歡迎加入莫扎特之友專屬會員群,記得要先加上莫姐姐微信哦!(莫扎特之友-莫姐姐,微信號:MSOC-M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