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會遇到一些意外、不如意,
但,生活總是要繼續的,人總是要向前走的。
故事發生在一位死者的忌日。
在外有各自生活的子女攜家眷回故鄉看望父母。
《步履不停》
女兒千奈美,在廚房給母親當幫廚,
她帶著一家子回到老家,看望高齡的父母。
兒子良多,帶著二婚的妻子和繼子。
雖然不情願,還是在妻子的要求下決定在老家住了一晚。
子女回老家看父母,原來今天是大哥春節的忌日。
在家庭的聚餐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大哥純平的偏愛。那個優秀、將來可以子承父業的醫生純平。
在家庭關注都在大哥身上的家庭環境下,
本來也想從醫的良多,在大哥過世後,選擇離家出走,離開自己也嚮往的醫生行業。
良多不想成為父母眼中大哥的替代品,雖然,此時失業的他在父母面前掩飾的情景略顯尷尬。
父親將大哥當做自己的衣缽傳承人,繼承自己醫生的職業,繼承自己的診所。
即使是現在已經是退休的他,每天最長時間都呆在自家已關閉的診所裡。
看見二兒子帶回來的繼子,也私心想著可以再培養個醫生出來。(即使自己將來肯定是看不到的)
母親雖然沒有父親那麼沉默寡言,
但是她還是沉浸在大兒子的死裡了,一直記掛在心裡。
電影裡,錯把蝴蝶當作大兒子
她怎麼支撐著自己呢?
把自己埋在仇恨裡。 她痛恨讓兒子意外死亡的人。
帶上大哥遺照的全家福。
原來,大哥純平在10年前在海邊救起了意外落水的孩童。自己卻不幸過世了。
所以,母親每年在純平忌日當天總是會把這個孩子叫來家裡。
想看看自己的兒子用命換來的孩子,生活過的怎麼樣。
看著他一面狼狽的回答著家人的問題,一邊說著沒有信服力的「我會帶著純平的份一起努力生活的」
看到這裡,我尷尬症都要犯了。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電影裡的母親要每年把他叫來。
在後來的電影中,知道母親想通過這個方式來讓被救的孩子內疚。看著自己優秀的孩子為了救一個「沒有出息」的人命就心痛不已。
自己無法釋懷,也不想讓對方好過。大家一起被綁在過去。這似乎也成了她繼續生活的動力。
在一天的相處裡,良多和父親的關係並不算融洽。
良多不想成為大哥的替代品,想通過其他的工作來獲得父親的認同。 而父親似乎只對大哥感興趣、只對醫學感興趣,並不想多關心小兒子的生活。
在和父親、繼子一起去海邊的路上,良多似乎也看到了父親的年老,似乎不在埋怨父親對自己的不關注。
主動和父親提起了自己早已沒有興趣的棒球,還相約著一起去看現場。
要麼怎麼說人生總是充滿了遺憾呢。
母親希望有一天可以坐上良多開車帶她兜風,希望可以抱上良多的孩子。
希望可以在和父親一起去看一場現場棒球。
希望可以實現子承父業....
良多一家和母親一起去掃墓
良多帶著一家掃墓
良多最後實現了部分,但是來遲了一點。
但也沒關係,遺憾歸遺憾,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電影有一個【治癒】的標籤,
看完之後,這是「致鬱」 電影吧,可能這就是合理的、暖心的大結局吧。
但是看完之後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難過。
我也不是很明白,自己到底難過什麼?
是因為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 是因為最後良多沒有和父親完成看球賽?
是因為最後良多偷懶沒去看完父母?....
其實我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