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步履不停》怎麼辦,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2020-11-16 迷人的蔥白

人生總是會遇到一些意外、不如意,

但,生活總是要繼續的,人總是要向前走的。


故事發生在一位死者的忌日。

在外有各自生活的子女攜家眷回故鄉看望父母。

《步履不停》



回老家看望父母


女兒千奈美,在廚房給母親當幫廚,

她帶著一家子回到老家,看望高齡的父母。


兒子良多,帶著二婚的妻子和繼子。

雖然不情願,還是在妻子的要求下決定在老家住了一晚。


壓抑的家庭氛圍

子女回老家看父母,原來今天是大哥春節的忌日。

在家庭的聚餐中,不難看出父母對大哥純平的偏愛。那個優秀、將來可以子承父業的醫生純平。


在家庭關注都在大哥身上的家庭環境下,

本來也想從醫的良多,在大哥過世後,選擇離家出走,離開自己也嚮往的醫生行業。

良多不想成為父母眼中大哥的替代品,雖然,此時失業的他在父母面前掩飾的情景略顯尷尬。


白髮人送黑髮人

父親將大哥當做自己的衣缽傳承人,繼承自己醫生的職業,繼承自己的診所。


即使是現在已經是退休的他,每天最長時間都呆在自家已關閉的診所裡。

看見二兒子帶回來的繼子,也私心想著可以再培養個醫生出來。(即使自己將來肯定是看不到的)


母親雖然沒有父親那麼沉默寡言,

但是她還是沉浸在大兒子的死裡了,一直記掛在心裡。


電影裡,錯把蝴蝶當作大兒子

她怎麼支撐著自己呢?

把自己埋在仇恨裡。 她痛恨讓兒子意外死亡的人。



帶上大哥遺照的全家福。


那個害死純平的孩子過的怎麼樣了


原來,大哥純平在10年前在海邊救起了意外落水的孩童。自己卻不幸過世了。


所以,母親每年在純平忌日當天總是會把這個孩子叫來家裡。

想看看自己的兒子用命換來的孩子,生活過的怎麼樣。


看著他一面狼狽的回答著家人的問題,一邊說著沒有信服力的「我會帶著純平的份一起努力生活的」


看到這裡,我尷尬症都要犯了。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電影裡的母親要每年把他叫來。

在後來的電影中,知道母親想通過這個方式來讓被救的孩子內疚。看著自己優秀的孩子為了救一個「沒有出息」的人命就心痛不已。

自己無法釋懷,也不想讓對方好過。大家一起被綁在過去。這似乎也成了她繼續生活的動力。


和解


在一天的相處裡,良多和父親的關係並不算融洽。

良多不想成為大哥的替代品,想通過其他的工作來獲得父親的認同。 而父親似乎只對大哥感興趣、只對醫學感興趣,並不想多關心小兒子的生活。


在和父親、繼子一起去海邊的路上,良多似乎也看到了父親的年老,似乎不在埋怨父親對自己的不關注。

主動和父親提起了自己早已沒有興趣的棒球,還相約著一起去看現場。


遺憾

要麼怎麼說人生總是充滿了遺憾呢。

母親希望有一天可以坐上良多開車帶她兜風,希望可以抱上良多的孩子。

希望可以在和父親一起去看一場現場棒球。

希望可以實現子承父業....



良多一家和母親一起去掃墓



良多帶著一家掃墓


良多最後實現了部分,但是來遲了一點。

但也沒關係,遺憾歸遺憾,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電影有一個【治癒】的標籤,

看完之後,這是「致鬱」 電影吧,可能這就是合理的、暖心的大結局吧。

但是看完之後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難過。


我也不是很明白,自己到底難過什麼?

是因為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 是因為最後良多沒有和父親完成看球賽?

是因為最後良多偷懶沒去看完父母?....

其實我也不明白。

相關焦點

  • 《步履不停》:這慢一拍的生活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是枝裕和曾表示自己「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甚至希望這部電影「除了細節別無他物」。是枝裕和因為對過世的母親的思念和懊悔拍攝了《步履不停》,他稱這部作品純粹從私人的感情出發,沒有絲毫的社會性,但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累加才構成了生活,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又似乎把所有人生都講完了。生活總是在繼續,而我們一直慢一拍,跟不上父輩們的腳步,到頭來又隱隱約約變成他們的模樣,才恍然大悟地遺憾起來。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匆匆,為何總是有些來不及?
    是枝裕和是日本頗具盛名的電影導演,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等,而《步履不停》是最偏愛的一部。是枝裕和不喜歡宏大敘事,總是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融入日常生活的瑣碎之中,在對平凡生活近乎白描的聚焦之中,將沉悶的生命命題細細地鋪展開來,讓人將傷痛緩慢的稀釋,獲得治癒的力量。
  • 《步履不停》|家庭故事裡的現實主義和「物哀」之美
    電影《步履不停》是由日本當下著名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反映傳統日本家庭生活的影片。在影片大量貼近生活化的對白裡,在流水似的日常瑣事之中演繹出了最本質的生活和最真實的人生感悟。《步履不停》所講述的東方文化裡的家庭故事很容易讓觀眾找到同感,也很有代表性的反映出是枝裕和創作風格裡現實主義和「物哀」之美。
  • 音樂: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
    一切都步履匆忙,路燈忙著發亮,黑夜忙著睏倦中醞釀,人們忙著和過往告別, 我忙著欣賞煙花的光,我收回眼睛,黑夜望向我。我與舊事歸於盡,來年依舊迎花開。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步履不能停,加油!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其實在《步履不停》中所表達的情緒很像那種困於世俗,但是又茫然無奈無法改變甚至有點享受現在生活的感覺。
  • 步履不停,殘忍而溫柔
    其實《步履不停》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恰逢長子純平的忌日,次子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帶著家人回到家中。所有的劇情,都發生在這歸家的兩天一夜。總是獨來獨往不說話,展示自己的威嚴,顯示自己才是一家之主。可上午才打招呼問好的鄰居夜裡就突發疾病被救護車拉走,他看在眼裡,幫不上忙,只能幹著急,顯得如此無力。 而良平,也是一個人近中年工作不順生活平淡的普通人。
  • 會計人請帶上你的熱愛與堅持繼續前行 步履不停吧!
    直到20.9.29這一天真的實現了查分時的過山車心情是從驚嚇到驚喜的完美融合青藤計劃是之後的時間最好見證者願不負熱愛 綻放精彩世上好多好多事情總是在自己想與不想之間流逝著可時間卻從未停歇總是在不停地趕路或快或慢 卻從未停下來步履不停從14 19到20中間經歷了什麼只有親歷者自己知道
  • 壹號影評 | 薛凌:月明如晝,門前湧入潮頭——是枝裕和電影《步履不停》賞析
    是枝裕和從拍紀錄片開始就總是將死亡作為故事的伏線,死亡存在於故事的暗部,講述死亡帶來的喪葬,以及給生者留下的問題。(《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小偷家族》) 2、傳統父權的式微。明治時期以後,日本社會便進入到漫長的父權失墜時代,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以天皇為代表的正統父權地位不復。
  •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父母總是說為你好,把路都安排好。總想著你按照他們的意願活著。孩子們自己的選擇都是錯的,會走彎路。他們從來不會問問孩子自己想幹什麼。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可悲的,孩子也是可悲的。所幸的是時代在進步,現代的教育也正在一步步的優化,一代一代的人的思想在轉變,步履不停。希望將來的父母都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左右孩子的人生路。
  • 步履不停 【吉他譜 伴奏】
    在這個非常時期,自己重溫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幾部電影,其中最喜歡的兩部是《如父如子》《步履不停》。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謂誰?不僅僅代表著「包容、溫情與簡練」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寫的也是他導演的劇情片,上映於2008年6月,主要講述了位於偏遠小鎮的橫山一家,因為祭拜去世的長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是枝裕和在《知日》雜誌上說過:「《步履不停》是迄今為止我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完全拋開了時代民族的因素,大概是母親的去世讓我太悲傷了,需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悼念她,否則人生無法繼續,不是所有作品都要這樣,但我的電影生涯中還是需要這樣的作品。」
  • 即便無法和解,生活還要繼續向前——時隔12年,再看《步履不停》
    影片中父親橫山恭平不僅和母親一樣在三個子女之間有著不同的情感傾向,他對於這種偏愛的表露更是不加遮掩且無所顧忌的——不僅在』長幼有序『上持著保守的觀念,對待純平和良多所選擇的不同事業也有著迥異的態度——不管是根植於父親內心深處的傳統觀念,還是他古怪桀驁的性格,決定了他並不可能向既有的現實所妥協,即哪怕是在經歷了痛失長子純平的意外之後,父親卻仍選擇帶著對純平的執念和對他拯救的』小胖子『的恨意繼續生活
  • 草木深| 元藿蘘荷茗荷:步履不停
    眾人從白鹿小鎮坐車而來,走進大院,走進主題大會,走進分論壇,又利用會議間隙,走在大院內外,走近大樹走近小草走近青山,也真是馬不停蹄步履不停。大會結束,走出大院走到大門口時,見一老婦人在兜售一小袋子像菜又像果子的東西,紅褐色的,閃著光,看上去很是鮮美。我每到一個地方,總是格外喜歡本地的土產風物,以為那正是一地之為一地的緣由。當時我脫口而出:「真像新生的荷花花蕾啊。」
  • 血脈相連,生死相依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賞析
    前段時間看了該片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與《步履不停》堪稱姊妹篇的《比海還深》,便又重溫了一次。為準備一個「生活流」電影的講座,這兩天再品味了其中幾個片段。能夠經得起反覆品的滋味往往是淡的。《步履不停》從不停的「嚓嚓嚓」的聲音開始。那是廚房裡母親敏子刮鬍蘿蔔的皮所發出的,回娘家的女兒千奈美在一旁削著白蘿蔔的皮。倆人聊著怎樣做蘿蔔,母親抱怨女兒只動嘴不動手。
  •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步履不停》是一部家庭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分。該片被評為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公認的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還有對生活哲理豐富獨特的解讀。夏末季節,橫山家院子裡的紫薇花開得璀璨奪目,幾隻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主人公橫山良多帶著繼子與新婚的妻子一同返回位於日本湘南海邊的老家。姐姐一家早已在父母家裡等候。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
  • 周末電影 |《步履不停》來不及的人生,停不下的步伐
    自己想要抓住它們,伸出的手卻總是慢了半拍。《步履不停》,既是導演是枝裕和對生活的理解與體悟,也是他對世間人生常態的深情描摹:時間總是這樣流逝著,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裡,不疾不徐地行走,跨過快樂歡笑堆疊的山峰,也蹚過悲傷淚水匯成的河流。《步履不停》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生活本身對於其中的角色、對於你我而言,又有怎樣的深刻意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比海更深》的起點是《步履不停》
    喧鬧卻又平靜的夜晚,有些事情正在悄然改變……與其它大多數作品的主題相似,是枝裕和在這部電影中同樣講述了家庭與親人之間深切的情感與羈絆,作品風格至此,是枝裕和正是受到了自己母親過世的影響,而這些作品的起點,要從同樣由阿部寬與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步履不停》說起。是枝裕和的母親過世以後,他從個人的情感出發而拍攝了電影《步履不停》。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點猝不及防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被父母催促上學的時候要好好學習,考好大學,將來找工作的時候,父母又來建議,考公務員進體制,收入穩定,各種福利又好,這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 但我們有自己的喜好和興趣,喜歡街舞,喜歡唱歌,有自己的理想,將來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想要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不想活在父母的設計和庇護下,我們有錯嗎?
  • 不要讓《步履不停》停下來
    偶偶然翻到《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作品,豆瓣評分8.8,入選TOP250電影排行榜,爛番茄新鮮度7.9分。爛番茄7.9評分讓人想說太多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的一部電影,男主人公小良的哥哥去世了,他的父母一直在懷念著他的哥哥,他在職場上失意,而且他似乎也總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之下
  • 《步履不停》|從三點來淺析橫山家所發生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之前看了《海街日記》《小偷家族》和《比海更深》,就像上癮了似的,接著又找出這部《步履不停》看了起來,按照這個架勢,估計要把是枝裕和所有的片子都看完才弄罷休了。在很多人眼裡,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是對日常生活的洞察,瑣碎、細膩、柔軟又治癒。影片往往都是在緩慢的節奏下,彰顯出現實世界裡的殘酷與溫情。《步履不停》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8.8分,它的原著小說是是枝裕和親自撰寫,曾拿遍各大國際影展重要大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位於海邊小鎮的橫山一家,父親恭平是小鎮診所裡已經退休的醫生,卻因為事業心和責任感,時常牽掛診所裡的事務。
  • 豆瓣8.8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到底好在哪裡?
    而《步履不停》是巔峰中的佳作。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講橫山家族的瑣事。在長子忌日這一天,家人們聚在一起做飯、吃飯、散步、祭拜。普普通通的一天,是家族一生的縮影。大部分影評都以主題作為切入點, 闡述瑣碎日常之下的愛與隔閡。今天這篇文章,我想換個角度,從敘事風格、美學特點、布景用意,重新解讀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