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9年入伍,在部隊2年期間,榮獲三等功1次,優秀士兵榮譽稱號1次。而今,他退役歸來,俯下身子,沉下心來,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他就是閔行區吳涇鎮房管辦負責人、吳涇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春明。
2016年12月,王春明受組織任命,擔任虹梅景苑第二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多年來,他始終把居民的點滴小事記在心頭,事事親力親為,團結帶領「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積極投身於社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努力做好社區「當家人」。
傾聽居民呼聲,做有溫度的「貼心人」
在居委工作的幾年中,王春明積極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傾聽居民呼聲,做有溫度的「貼心人」。在「美麗家園」建設中,王春明堅持從小區全體居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廣泛徵求意見,補短板,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問題,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小區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升。而在工作不忙的時候,王春明則習慣在社區裡轉悠,和居民聊聊天,拉拉家常,聽聽他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很多社區管理問題都是在閒聊中得知和解決的。
2018年,麗華家園雙擁(優撫)之家選址虹景二居,作為退役軍人的王春明藉此契機,在居委會開闢了場所,打造出一處溫暖的退役軍人之家。
高標準嚴要求,做有責任的「大管家」
在居委工作中,王春明始終把工作擺在身,把責任扛在肩,高標準嚴要求做有責任的「大管家」。在「五違四必」整治工作中,王春明認真履職,進一步健全了網格化管理體系,按照責任分工,分片包幹落實各類整治工作,堅決遏制違法搭建和違法經營等行為。同時,積極開展社區治安防範體系建設,將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機結合,確保社區平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團結帶領虹梅景苑二居委「兩委」班子成員和黨群骨幹積極投身於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確保一方穩定可控。
近兩年,在王春明帶領下,虹景二居「三駕馬車」(居委、業委會、物業)齊頭並進,成功創建了閔行區安全規範化社區、閔行區文明小區和上海市文明小區等。2018年8月率先試點推行了垃圾分類工作,為2019年吳涇鎮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而說起這些事,王春明總是憨憨一笑:「大家信任我,選我做『當家人』,我就得把這個家當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永葆軍人本色,做有擔當的「指揮員」
2020年4月,王春明調任房管辦主任,2020年11月,兼任吳涇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期間,他繼續踐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優良作風,把居民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以雷厲風行之勢,完成一系列惠民利民實事。
他組織開展了全鎮23個小區「紅色物業」申報創建工作,落實塘灣老街舊住房改造。為解決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完成了塘涇南苑等5個動遷房小區6個地下車庫修繕工作和塘涇北苑等9個小區60處非機動車庫公共消防設施改造項目,為12個小區建設了18個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車棚,緩解了小區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消除了樓道充電、飛線充電等消防安全隱患。貫徹落實「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專項行動,完成22個小區的消防通道劃線工作。落實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2020年度開展住宅小區日常安全檢查300餘次,安全隱患整改率100%,完成各類安全專項檢查6次,覆蓋25個住宅小區和37家長租公寓。
「兵支書」王春明,用退役軍人的本色,彰顯了退役軍人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人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初心不改的為民情懷。
相關推薦:
兵支書·新戰場①|從軍轉幹部到鄉村「小總理」
兵支書·新戰場② | 社區「舵手」,他被大家親切叫做「張爸」!
兵支書·新戰場③ |鑽科技、興黨建、做公益,這位科技企業"兵支書"不簡單!
兵支書·新戰場④ | 放下鋼槍,扛起一方,這位兵支書變成了社區突擊隊員
兵支書·新戰場⑤ | 從「負債」到「富美」,看這位兵支書如何讓新葉村「逆襲」!
兵支書·新戰場⑥ | 身先士卒的「橄欖綠」,服務居民的「紅馬甲」
兵支書·新戰場⑦|從工程兵到「社區大管家」,他受到群眾熱捧!
兵支書·新戰場⑧|暖百家心、解百家難,這位「惠」書記真貼心!
兵支書·新戰場⑨|「當兵就當一個好兵,當書記就當一位為民著想的好書記!」
兵支書·新戰場⑩|深植鄉土,這位「鐵漢」立志讓家鄉煥新顏
兵支書·新戰場⑪|解決社區「老大難」問題,看這位退役軍人是怎麼做的
兵支書·新戰場⑫|把服務站變成「集合點」,把退役軍人變成「先鋒隊」
兵支書·新戰場⑬|這位退役軍人成為鄉村振興「踐行者」、農村改革「實幹家」
兵支書·新戰場⑭|「黨有號召,我就要有行動」這位老兵如是說......
兵支書·新戰場⑮|抹不去的紅色愛國情,續不完的綠色軍旅情
兵支書·新戰場⑯|一位世博女兵的青春轉身
兵支書·新戰場⑰|幾許報國心,為民終不悔
兵支書·新戰場⑱|永葆軍人本色,書寫美麗「江南」
兵支書·新戰場⑲|昔日軍營鑄精魂,今朝基層擺戰場
資料來源:閔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兵支書·新戰場⑳|做有責任的社區「當家人」、有溫度的居民「貼心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