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書·新戰場⑳|做有責任的社區「當家人」、有溫度的居民...

2021-01-18 澎湃新聞

他1999年入伍,在部隊2年期間,榮獲三等功1次,優秀士兵榮譽稱號1次。而今,他退役歸來,俯下身子,沉下心來,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他就是閔行區吳涇鎮房管辦負責人、吳涇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春明。

2016年12月,王春明受組織任命,擔任虹梅景苑第二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多年來,他始終把居民的點滴小事記在心頭,事事親力親為,團結帶領「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積極投身於社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努力做好社區「當家人」。

傾聽居民呼聲,做有溫度的「貼心人」

在居委工作的幾年中,王春明積極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傾聽居民呼聲,做有溫度的「貼心人」。在「美麗家園」建設中,王春明堅持從小區全體居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廣泛徵求意見,補短板,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問題,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小區環境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得到了明顯提升。而在工作不忙的時候,王春明則習慣在社區裡轉悠,和居民聊聊天,拉拉家常,聽聽他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很多社區管理問題都是在閒聊中得知和解決的。

2018年,麗華家園雙擁(優撫)之家選址虹景二居,作為退役軍人的王春明藉此契機,在居委會開闢了場所,打造出一處溫暖的退役軍人之家。

高標準嚴要求,做有責任的「大管家」

在居委工作中,王春明始終把工作擺在身,把責任扛在肩,高標準嚴要求做有責任的「大管家」。在「五違四必」整治工作中,王春明認真履職,進一步健全了網格化管理體系,按照責任分工,分片包幹落實各類整治工作,堅決遏制違法搭建和違法經營等行為。同時,積極開展社區治安防範體系建設,將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機結合,確保社區平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團結帶領虹梅景苑二居委「兩委」班子成員和黨群骨幹積極投身於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確保一方穩定可控。

近兩年,在王春明帶領下,虹景二居「三駕馬車」(居委、業委會、物業)齊頭並進,成功創建了閔行區安全規範化社區、閔行區文明小區和上海市文明小區等。2018年8月率先試點推行了垃圾分類工作,為2019年吳涇鎮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而說起這些事,王春明總是憨憨一笑:「大家信任我,選我做『當家人』,我就得把這個家當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永葆軍人本色,做有擔當的「指揮員」

2020年4月,王春明調任房管辦主任,2020年11月,兼任吳涇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期間,他繼續踐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優良作風,把居民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以雷厲風行之勢,完成一系列惠民利民實事。

他組織開展了全鎮23個小區「紅色物業」申報創建工作,落實塘灣老街舊住房改造。為解決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完成了塘涇南苑等5個動遷房小區6個地下車庫修繕工作和塘涇北苑等9個小區60處非機動車庫公共消防設施改造項目,為12個小區建設了18個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車棚,緩解了小區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消除了樓道充電、飛線充電等消防安全隱患。貫徹落實「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專項行動,完成22個小區的消防通道劃線工作。落實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2020年度開展住宅小區日常安全檢查300餘次,安全隱患整改率100%,完成各類安全專項檢查6次,覆蓋25個住宅小區和37家長租公寓。

「兵支書」王春明,用退役軍人的本色,彰顯了退役軍人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人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初心不改的為民情懷。

相關推薦:

兵支書·新戰場①|從軍轉幹部到鄉村「小總理」

兵支書·新戰場② | 社區「舵手」,他被大家親切叫做「張爸」!

兵支書·新戰場③ |鑽科技、興黨建、做公益,這位科技企業"兵支書"不簡單!

兵支書·新戰場④ | 放下鋼槍,扛起一方,這位兵支書變成了社區突擊隊員

兵支書·新戰場⑤ | 從「負債」到「富美」,看這位兵支書如何讓新葉村「逆襲」!

兵支書·新戰場⑥ | 身先士卒的「橄欖綠」,服務居民的「紅馬甲」

兵支書·新戰場⑦|從工程兵到「社區大管家」,他受到群眾熱捧!

兵支書·新戰場⑧|暖百家心、解百家難,這位「惠」書記真貼心!

兵支書·新戰場⑨|「當兵就當一個好兵,當書記就當一位為民著想的好書記!」

兵支書·新戰場⑩|深植鄉土,這位「鐵漢」立志讓家鄉煥新顏

兵支書·新戰場⑪|解決社區「老大難」問題,看這位退役軍人是怎麼做的

兵支書·新戰場⑫|把服務站變成「集合點」,把退役軍人變成「先鋒隊」

兵支書·新戰場⑬|這位退役軍人成為鄉村振興「踐行者」、農村改革「實幹家」

兵支書·新戰場⑭|「黨有號召,我就要有行動」這位老兵如是說......

兵支書·新戰場⑮|抹不去的紅色愛國情,續不完的綠色軍旅情

兵支書·新戰場⑯|一位世博女兵的青春轉身

兵支書·新戰場⑰|幾許報國心,為民終不悔

兵支書·新戰場⑱|永葆軍人本色,書寫美麗「江南」

兵支書·新戰場⑲|昔日軍營鑄精魂,今朝基層擺戰場

資料來源:閔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兵支書·新戰場⑳|做有責任的社區「當家人」、有溫度的居民「貼心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貞豐李家國:社區當家人 當家為人民
    具有雙重身份的他,時刻牢記肩負雙重責任,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把改善民生作為最大責任,堅持不懈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做好社區當家人,全心全意服務好社區群眾。 興隆社區哨山組、坪子組距離縣城約3公裡,但山高坡陡、道路蜿蜒崎嶇,是社區最偏遠的兩個組。過去,連接這兩個組的是一條狹窄的山路,群眾出行不便,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 脫下戎裝換「農裝」 攻堅一線顯身手——織金縣選優配強「兵支書...
    走進織金縣金鳳街道化垮社區,蜿蜒崎嶇的山路旁一片片整齊列隊的辣椒、花菜映入眼帘,這是退役軍人楊發亮眼中最美的風景。2005年,在軍營錘鍊了5年的楊發亮退伍回鄉,回到化垮社區帶領村民致富。目前,社區共種植蔬菜1380畝,累計發給群眾務工費30餘萬元,利潤分紅達24萬元。在織金,像楊發亮這樣退伍不褪色、脫下戎裝換農裝,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兵支書」不在少數。
  • 貴州日報整版宣傳平壩「兵支書」:平壩創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
    2020年09月15日貴州日報16版:特別報導(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平壩區創立全國首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以「兵支書之家」為載體,採取選、育、塑、儲等一系列措施,重點在農村復退軍人中選拔使用「兵支書」「兵主任」「兵委員」。
  • 打造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社區食堂網格織成緊密送餐網
    經嚴格審查,我市目前共有11家社區食堂完善所有消毒工作恢復運營,僅限外賣,不做堂食,重點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取餐送餐」服務。特殊時期,社區依託單元網格有機銜接,織成緊密的送餐網,急特殊群體之所急,將社區食堂打造成一個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 最貼心的當家人——記新野縣漢城街道北關社區黨總支書記寇全來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曹國宏通訊員王冬安孫風雷  「我家煤氣罐裡有沒有氣,我兒子都不一定知道,但是寇書記派的網格管理員一定知道……寇書記是我們社區最貼心的當家人!」12月20日,新野縣漢城街道北關社區73歲的社區居民黃大霞說。
  • 居民如何參與社區規劃?來成華區社區規劃品質提升項目評審現場看看
    9月10日,第二屆成華區社區規劃品質提升項目評審暨「城視·成畫」—社區規劃設計節在保和街道和美社區舉行。目前,成華區正以社區規劃設計節活動為依託,讓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不斷提升社區規劃工作的影響力和專業性,努力建設更高品質、更具特色、更有溫度的生活社區。
  • 你好,小鎮「當家人」
    而這一探索,於2013年在浙江桐鄉率先開展——你好,小鎮「當家人」清早,浙江桐鄉堰頭村村民陸乾寶用一張印有「『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類」字樣的面券,到村口麵店換了一碗熱騰騰的麵條。與其他村民一樣,採用「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後,陸乾寶覺得「拿券吃麵」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郡縣治,天下安。
  • 讓「垃圾分類」更有溫度
    一首讚美詩 兩封表揚信讓「垃圾分類」更有溫度6月18日上午8點30分,桐君街道鑫鑫社區書記王健美像平時一樣整理好材料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居民虞令偵這時走進了她的辦公室。「王書記,我是來送表揚信的,這是鑫鑫裡弄5位居民聯名寫的信,請你一定要交給分類督導員孫華,好好表揚她……」居民虞令偵說。
  • 社區書記劉宜:讓居民有依靠,再累再辛苦都值得
    央廣網武漢5月3日消息(記者熊峰 通訊員孫亞雲)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節奏。為了社區的安寧,武漢開發區沌口街楓樺葦岸社區書記劉宜帶領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和黨員群眾志願者,一直衝鋒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社區有他在,居民真享福
    在雲南路街道莘縣路社區轄區,居民經常會見到一位頭戴紅色帽子的熱心人,或拿著掃把和簸箕,或背著水泥和細沙,穿梭在轄區的大街小巷。那就是張鳴政,今年55歲的他,是莘縣路社區的一名城管協管員,除了每天認真履行職責—— 處理社區數位化存量文件之外,他還義務幫助轄區的孤寡老人修水龍、修電燈。在社區兩年,他用自己的熱心和善良,贏得了同事和居民的讚許與敬重。
  • 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多年來,馬春梅每天不停奔走在自己負責的片區,東家長李家短,只要是片區的事,只要是轄區居民的事,她都要管。馬春梅說:「群眾工作無小事,做不好,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激化,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們是基層工作者,為組織化解糾紛和矛盾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 成都城市社區的溫度:一頭是生活 一頭是生意
    新老之間,在這裡形成奇妙融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地瓜社區創始人周子書是顏世平開新店的重要推動者。顏世平說,兩年前他就認識周子書了。2018年,支付寶全力贊助「小時候的糖油果子」攤攤改造,提供設計支持的就是地瓜社區。地瓜社區受金牛區政府邀請,打造曹家巷社區綜合體功效空間,把閒置空間改造為居民共享客廳,恰好顏世平住在附近,他的店就成為一個孵化項目。
  • 昆明市官渡區欣景社區:200餘居民同做湯圓迎冬至
    雲南網訊(記者 張成 通訊員 郭武輝)12月18日,昆明欣景社區舉辦了甜蜜冬至日?湯圓暖人心」鄰裡情活動,200多名居民同做一湯圓,共話鄰裡情。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社區邀請轄區美食達人為大家作指導,轄區黨員、兒童之家的家長和孩子、困難群體等200多人前來參加活動,活動現場,大家圍著桌子熱熱鬧鬧開始包湯圓,有的和粉揉面,有的搓餡,有的燒水,隨著一雙雙巧手的搓轉,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玫瑰豆沙湯圓就擺滿了桌面。
  • 垃圾分類寫入廣州社區居民公約
    南方日報訊 (記者/郭蘇瑩)「戒菸戒酒身體好,垃圾分類不亂扔……」社區公約居民定,約束的是居民自己。近日,一則社區居民公約二次徵求意見稿貼在了廣州市天河區絹麻社區11號大院的公告欄,成為居民們談論的熱門話題。結合了文明新風尚、由居民制定的社區公約正在廣州推廣,沿襲千年的「村規民約」有了新內涵。垃圾分類、文明養寵成為居民們建議寫入居民公約的「高頻詞」。
  • 【十三五故事】一條「地瓜蔓」 連起城市社區溫度:一頭是生活,一頭...
    拆遷時,曹家巷人提出了「居民自治改造」這個新模式,摸索出了「依靠群眾去做群眾工作,依靠多數群眾去做少數群眾的工作」的「曹家巷工作法」,成功破解了困局。小時候住大雜院反而有社區的感覺,鄰裡之間互相聯繫,有社交機會。現在,關起門來,誰也不認識誰。」李俊岐告訴記者,地瓜社區看上去是在做空間改造,實際上是社會關係營造,其本質是共享與產消一體。「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交換到一個理想的價值。」他說。
  • 蓬萊人社在海景苑社區又有了新名片
    8月5日,「登州街道海景苑社區溫暖人社服務站」在海景苑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掛牌,人社局在海景社區又有了新名片!同抗擊疫情,助商戶復工新冠疫情發生後,局黨組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紮實開展黨員進社區「雙報到·同戰疫」工作,協助社區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戰「疫」青年說】社區書記劉宜:讓居民有依靠,再累再辛苦都值得
    國家應急廣播網武漢5月3日消息(記者熊峰 通訊員孫亞雲)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的生活節奏。為了社區的安寧,武漢開發區沌口街楓樺葦岸社區書記劉宜帶領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和黨員群眾志願者,一直衝鋒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嘉祥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感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媛)嘉祥縣嘉祥街道吉祥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暢通訴求渠道、拓寬服務內容,提升治理水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前幾天,寒潮來襲,由社區黨員、轄區共建單位代表、網格員等人組成的「勤敲門」行動小組來到去年新供暖的洪山小區,回訪了解供暖情況。
  • 「鄰」聚力有溫度 「陌鄰」變「睦鄰」
    ■中華街道深耕近鄰黨建工作,推動社區治理再上新臺階,街區面貌提升,經濟繁榮,居民安居樂業。■中華街道「一社區一近鄰品牌」展演擂臺賽現場。■領導來賓和獲獎選手合影。■路演展示吸引居民觀看。昨天上午,中華街道在第一廣場舉辦「中華『鄰』聚力,黨建有溫度 ——一社區一近鄰品牌」展演擂臺賽,六個社區各出奇招,展示各自的近鄰黨建品牌,以及在近鄰黨建模式指引下,社區工作的開展情況、項目、成就、故事等。除了擂臺賽,各社區還在活動場地設置了路演展臺,以圖文、視頻等形式進行社區黨建特色展示,讓其他社區受益匪淺。
  • 濟南華山街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的文明實踐樣本
    放開手探索打造文明實踐傳播新平臺城郡社區建立起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觀華社區重點打造「一陣地五平臺」,為周邊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城灣社區打造「紅色家園」,以黨性教育貫徹基層黨建,翡翠外灘社區與駐地企業開展「共駐、共商、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不必拘泥於統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