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電影行業經歷最大考驗的一年,從春節檔全部撤檔,一直到如今影院復工、出現第一個50億票房,這一切的發生都十足不可思議。
而最令人不敢相信的,還有這樣一部生猛的國產片上映——《城市夢》
這是一部由陳為軍執導的城市紀錄片,於2014年拍攝,2019年亮相多倫多電影節,上個月登陸內地院線上映,豆瓣評分8.1。
60後導演陳為軍,被網友評為中國最優秀的紀錄片導演之一,2016年底,一部聚焦婦產科生育的紀錄片《生門》,因其細膩情感、真實人物故事,引觀眾動容,收穫無數好評,豆瓣評分達8.8分。
時隔四年,導演陳為軍攜原班人馬打造的紀錄片《城市夢》上映,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武漢市魯磨路,在記錄中國蓬勃發展的同時,關照漂泊異鄉勞動者的「城市夢」。
故事發生在2014年,70多歲的王天成來自河南,來武漢已經有十四年了。
為了養活一家子老弱病殘,他將政府給他經營的一個街邊報刊亭為據點,一點點地將「家族生意」擴張成了一條長6米、寬四米的長街攤位,攤位上賣水果、服裝還有零碎的日用品。
故事的所有矛盾衝突,就圍繞著王家要保衛小攤來保障自己的「生存權」,和城管要清理違章佔道經營的無照商販的矛盾來展開。
王王天成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與城管鬥智鬥勇,他嬉笑怒罵、出口成章的風採讓多少讀書人都自愧不如。
王爹爹自有一套嚴密的行為邏輯和處世哲學,他善於審時度勢,靈活運用著他在長久的底層生活中,鍛鍊出的獨特的生活智慧。
和城管衝突之後,轉身就拆開幾個水果箱,鋪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中間開始寫他的狀子,「我控訴!」
時而對著城管隊長下跪求情;
時而撒潑追打城管隊員、對他們吐口水;
時而又躺倒在地,控訴城管欺負他們一家子……
王爹爹一家,保護水果攤的時候像是不折不扣的刁民,而回到家,又是一群最普通不過的老百姓。
他在漆黑油膩的出租房裡吃飯,會詢問孫女王展萍學習成績,會顫顫巍巍地端著熬好的中藥送去給老伴兒喝。
他們捨得吃苦,願意為了自己的「城市夢」自食其力,就像大城市裡每一個在打拼的人一樣。
片中出現過這樣滑稽的一幕:城管們好不容易偷偷地給王家的違章建築測量了面積,「臥底」盯梢的隊員卻發現王爹爹氣衝衝地騎車走了,於是趕忙通知隊裡。隊裡留守的隊員嚇得跑去關大門,然後進入一級警備狀態,雙方強弱顛倒,好一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大戲。
《城市夢》這個片名,在雙方的鬥爭中方顯露出真意。
王家的「城市夢」是想要在這個大城市紮下根來,讓家裡的第三代好好上學成為城裡人。
城管的「城市夢」,也是武漢的「城市夢」,他們要爭取「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讓街道這些硬體設施整潔衛生,井井有條;
也要讓更多像王家這樣的外鄉人在武漢站住腳跟,實現他們的城市夢,這才是城市發展的軟體。
而文明執法,也就成為了武漢想要實現「城市夢」所必須要做到的軟體,正是因為這點要求,城管手握權力,卻更不能濫用。
《城市夢》不是國家機器與平民百姓的對壘,更像是兩類「弱者」在碰撞中研究如何共存的哲學,怎麼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一開始王家和城管的激烈衝突,來自於雙方互相的不信任和不了解,王爹爹覺得城管因為沒有收到「保護費」故意為難他們,城管認為王家用弱勢群體的身份當擋箭牌謀取利益。
城管隊員們最想不通的是,為什麼他們幫王家找好了新的擺攤地點,他們還是不同意,寧願每天被他們驅趕。
王爹爹拒絕城管的一切建議,一來是因為對公職人員的不信任,二來是典型的窮人心態,能拖一時是一時。
王爹爹堅決不肯搬,是因為他認為其他地方位置不好,沒有那麼多的客流量,這樣會讓他們損失很多收入。
但王爹爹的兒子和兒媳不那麼想,他們都意識到武漢要建設文明城市,不可能放任他們在大街上擺攤,換地方後如果生意不好,他們就考慮外出打工。
他們開始更多地考慮未來,希望將來女兒能考個好大學,然後找個踏實肯幹的小夥兒結婚,城管隊長年紀和王紹陽相仿,家裡也有個女兒。
談到共同的話題,雙方終於心平氣和起來,雙方的城市夢,終於有了交匯的方向,脫下雙方的社會屬性,他們都是平凡的、渴望美好生活的普通人,才有了互相理解和體諒的可能。
只有所有人把人當人看,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真正的城市夢,才會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