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蘊俠(1907—2009),江西臨川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工,曾在特務組織「中統」中擔任高級職務,製造過較場口血案、滄白堂事件等重大事件。全國解放後,他改名換姓,四處逃亡長達八年之久,直至1957年落網,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1961年,因病被調到華鎣山煤礦煤運站參加勞動改造不再服刑,於1975年獲得特赦。後擔任政協委員,積極從事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並撰文披露自己曾經的特務生涯。
鄭蘊俠是江西臨川人,曾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1933年擔任國民黨少將專員。鄭蘊俠曾經是一位抗日英雄,他親歷了血戰臺兒莊的戰役,目睹了抗日名將王銘章壯烈殉國時的場景,還曾改寫嶽飛的《滿江紅》誓死報國。
然而到了抗戰勝利之後,鄭蘊俠卻成為了屠殺民主志士的劊子手,親自指揮了「較場口血案」和「滄白堂事件」。
1949年鄭蘊俠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也準備逃亡臺灣,只可惜他的運氣差了一些,車子還沒開出重慶,結果就半路上壞掉了,後來鄭蘊俠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司機被策反了,在車子上做了手腳。
無奈之下,鄭蘊俠只得另尋他路逃跑。當時他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逃亡臺灣,二是逃到還沒解放的海南島,最後一條路是逃到國民黨殘餘勢力比較多的雲南和緬甸交界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鄭蘊俠決定往緬甸逃跑,因為四川距離緬甸比較近,而且路線自己也熟悉。
然而,令鄭蘊俠沒想到的是,在換取袁大頭路費的時候,他竟然以非法交易被逮住了,但鄭蘊俠特務出生,他落略施小計就被釋放了,而且身份也沒有暴露。
鄭蘊俠繼續向前趕路,當時治安條件很差,土匪打家劫舍的也很多,鄭蘊俠就遇到了一夥土匪,結果被綁到了山上,本來準備要槍斃他的,後來鄭蘊俠利用自己的袍哥俚語與土匪頭目交上了朋友,鄭蘊俠再次死裡逃生。
此後,鄭蘊俠行事更加謹慎,他扮成一個做小買賣的商人,化名劉正剛,一路逃亡貴州省務川縣濯水鎮,這裡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落,裡面的村民都十分淳樸,有一位大娘見鄭蘊俠是外地來的流浪漢,看上去十分可憐,便讓他在家中住下。
鄭蘊俠從此之後便一直隱藏在了濯水鎮,為了不被發現,他還娶了一位妻子,後來甚至還分到了田地,就在一切風平浪靜之時,有一天鄭蘊俠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人,聽口音很熟悉,好像也是重慶那邊過來的,兩人相視一眼,原來彼此認識。
鄭蘊俠回家後很擔心自己被舉報,果不其然,沒過幾天,鄭蘊俠就被遇到的那個人舉報了,而且舉報信送到了周總理那裡,周總理當即批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幾天之後,公安幹警就來到了鄭蘊俠的身邊,他們本來想看看鄭蘊俠是否還有其他的同夥,一段時間觀察之後,確定了只有鄭蘊俠一人,於是便動身逮捕鄭蘊俠,1958年5月20日,潛伏8年之久的鄭蘊俠被正式逮捕歸案。
一開始鄭蘊俠被判處了死刑,他沒有上訴,後來在終審中他又被改判為十五年,這讓鄭蘊俠看到了生的希望,於是他在監獄裡積極改造,最終在1975年被特 赦出獄,後來還當上了地方政協委員,
生活常常伴有不幸,1991年鄭蘊俠兒子出事,本來鄭蘊俠已經準備放棄治療,但是當共產黨領導人知道這件事情後,他竟然為鄭蘊俠送來了資金幫助。在這樣的資金幫助下,兒子成功的躲過了一劫。面對共產黨的幫助,鄭蘊俠最終決定將自己的事情寫成故事來宣揚共黨的好。此後,鄭蘊俠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筆,一直在寫。2009年7月10日,102歲的鄭蘊俠結束了他的一生,在他臨死前,他告訴眾人自己還有最後一個心願沒有完成,那就是他想回當初戰爭的地點看看,他想要站在過去面前,懺悔自己的行為。
總結
鄭蘊俠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紀老人,他的手上不僅有功勳,更有罪過。長達八年的潛伏讓他痛苦不斷,而15年的牢獄之災讓他重獲新生。死前他雖然有遺憾,但他也有釋然,相信再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不會再把自己的手上沾滿罪過。那麼,對於這一個最後落網的國軍將軍死前的遺願,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歡迎關注、以免走失▼
如果你覺得不錯,請分享給他人;
如果你意猶未盡,請你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