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天下第一樓》看全聚德的企業興衰史

2021-01-10 李大嘴吃侃喝

2004年,導演夏鋼把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天下第一樓》改編成同名電視劇搬上了電視螢屏。

話劇《天下第一樓》早在1986年就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並常演不衰,曾創下連演五百場的輝煌紀錄。電視劇《天下第一樓》的導演夏鋼恰好正是話劇《天下第一樓》導演夏淳的兒子,能把該劇搬上電視螢屏,也算是夏剛對父親夏淳的一種致敬。

《天下第一樓》作為北京人藝的經典保留劇目,曾經創下連演五百場的盛況

由於該劇和北京人藝的淵源,除了男主角「盧孟實」由巍子(王巍)扮演,兩位女主角「劉金錠」和「玉雛」分別由王姬和周莉扮演以外。飾演「花鼻子」的馬恩然,飾演「唐茂昌」的張永強,飾演「克五」的王濤(請注意,他叫王濤,不是許亞軍,雖然兩人長得有點相似,但是他們是兩個人,王濤畢業著名的87中戲人藝明星班)等等一干人等都是北京人藝的話劇演員。而巍子和王姬也都是從北京人藝這個舞臺走出去的影視明星。

讓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電視劇裡面飾演「福聚德」二櫃(帳房)王子西的北京著名人藝演員修宗迪也曾經在同名話劇中飾演過那位福聚德少東家唐茂昌,飾演老好人,「福聚德」堂頭的人藝老戲骨李光復也竟然曾經在話劇中演過那位唐家二少爺,不靠譜的業餘武術家唐茂盛。

唯一一位在電視劇和話劇中角色都不變的是飾演烤鴨師傅「羅大頭」的是韓善續。

無論是話劇,還是電視劇。該劇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的前提應該首先要感謝編劇何冀平,當年她為了寫此劇專門去廚師培訓班去學了三個月體驗生活,畢業的時候竟然還考了個二級廚師證。

只有短短三幕總計時長不到三個小時的話劇改編成長達三十二集的電視劇肯定要加戲,所以電視劇比話劇相比,添加了「瑞英」和「劉金錠」這兩條話劇中本沒有的故事主線,這兩個人物分別由張嘉譯和王姬扮演。電視劇中的劉金錠分走了話劇中「玉雛」的很多戲份。當然話劇中也沒有電視劇中的「劉金錠」的父親,那位從宮裡面偷走皇家菜譜——《玉食精銓》而逃出皇宮的小辮兒劉,只有一位「李小辯兒。」

儘管編劇何冀平在創作此劇的時候儘量避免和「全聚德」產生聯繫而採用了「福聚德」的名字。但是明眼人還是能看出來故事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其實這並不是全聚德第一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早在1990年就被改編成電影《老店》登上過電影大熒幕。和電視劇一樣,電影《老店》也是以悲劇收場。

劇中的福聚德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老掌柜唐德源是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型商人,他從父親手裡面繼承了家業並希望從自己這一一代代傳下去並發揚光大。可惜兩個兒子都不務正業,大兒子唐茂昌是京劇票友,一心想著要下海唱戲成角,二兒子唐茂盛是一位喜歡舞刀弄槍民間業餘武術家。無奈之下這才經店裡的帳房王子西介紹請來了他的同鄉職業經理人盧孟實。的同時卻又背地裡附加了一份秘密協議交給了他眼中所謂的「老實人」王子西。這時中國人那擅長背地裡愛搞陰謀詭計的劣根性充分地體現了出來,暴露得淋漓盡致。

2004年,央視隆重推出的開年大戲《天下第一樓》

當時的「福聚德」可遠遠沒有今日的「全聚德」這般的風光 。只是一個從街邊的小燒烤攤起家,靠著物美價廉、薄利多銷,歷經兩代積累起來的前店後院的小買賣,在飯館扎堆的前門肉市一帶林立的飯館中顯得並不是那麼起眼。

烤鴨,本是明朝嘉靖年間從宮廷裡面流傳出來的一種美食,它的原產地可不是北京,而是和北京遠隔千裡的之外的南京。當初,北京烤鴨店的鼻祖——「便宜坊」開業的時候當時的名稱就是叫做「金陵片皮鴨」,現如今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還特別標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鴨。當時這烤鴨的做法是燜爐,這樣的做法優點是烤出來的鴨子是肉嫩皮酥,汁水豐富。缺點是全靠烤爐師傅的個人技術,吃功夫,容易形成壟斷,培養烤鴨師傅的成本也高。這也就是劇中羅大頭敢於和盧孟實分庭抗禮的資本。這個致命的缺點導致燜爐烤鴨技術日漸走向沒落,沒有在全國推廣。目前採用燜爐技術烤鴨的商家恐怕也只剩下「便宜坊」一家。

和電視劇中不同的是,現實中的「全聚德」從一開始營業就採用的是掛爐烤鴨,南方又稱叉燒烤鴨。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並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這樣烤出來的鴨子是皮脆肉香。優點是簡單易學,便於推廣,這也就是現在掛爐烤鴨大行其道的原因,也是現在全聚德之所以力壓「便宜坊」一頭的重要原因。

現在吃烤鴨當然是很便宜的,但是在當年確實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規矩也很多:男客老虎醬,女客綿白糖。吃一次烤鴨,不亞於一次莊嚴的人生洗禮。想當年,中美談判陷入膠著的時候。我方宣布休會,休會期間我方請美方代表基辛格一行吃了一頓烤鴨。吃完以後,美方人員精神抖擻,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從此北京烤鴨和茅臺酒一樣被捧上了神壇。改革開放以後,「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更是成為外地乃至外國來京旅遊人員的口頭禪。

慈不掌兵,義不行賈。誠哉斯言!生意場上沒有好人。劇中真正的好人只有常貴一個,卻也下場最為悲慘,被亂兵活活打死。劇中的「福聚德」大掌柜盧孟實和「十一局」少東家瑞英為了爭奪「玉雛」鬥得不可開交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便宜了修二(修鼎新)。當這一對男女忘卻了在京城的種種不如意的生活,而今雙雙泛舟於江南的水鄉之上,還真應了那句老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現如今,烤鴨也不再是為全聚德一家壟斷了,烤鴨的技術也不再是什麼核心的商業機密。別說是在北京了,你漫步在任何一座城市乃至縣城的街頭或者是農貿市場,到處都有售賣烤鴨的商戶。豐簡隨意,價格從十幾塊到幾十塊再到上百塊甚至是幾百塊乃至上千塊。

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大都有受虐心理。都在說全聚德的烤鴨性價比差,可偏偏來北京的外地人吃烤鴨的第一選擇卻還是全聚德.。這個還真應了劇中王子西對唐家兩位少東家說的的那句話:「就衝現在福聚德這個火爆的勁頭,再撐個十年八年的,這都不是個事! 」

今天的全聚德,依然穩坐經營烤鴨的餐飲商戶中的龍頭老大位置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樓》:一對父子導演兩代人的期望,但父親還是遺憾離去
    其次,遠離舞臺10年的話劇《天下第一樓》,在2001年再一次登上首都舞臺,仍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基於這些因素,給準備接拍《天下第一樓》的夏鋼,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過,一個好的劇本,又能完成父親的遺願,夏鋼很願意擔任電視劇製作的導演。
  • 《天下第一樓》說不盡的北京「味道」
    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排的經典話劇《天下第一樓》將於4月25日-28日在演員的精彩演繹之下,於推杯換盞間看透人間百態,為觀眾獻上一家名為「福聚德」烤鴨店裡的悲歡離合。 京腔京韻現京味 此次演出的話劇《天下第一樓》以北京「全聚德」為原型,描繪了創業於清同治年間,一家名為「福聚德」的烤鴨老字號歷經一波三折,但最終仍面臨倒閉的曲折故事。
  • 《天下第一樓》迎第500場演出 劇本至今一字未改
    昨晚,北京人藝的經典大戲《天下第一樓》迎來了它的第五百場演出,讓這座「高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部作品從1988年搬上舞臺以來,26年間已經更替了好幾代演員,但其臺詞沒有改過一個字,服裝、舞美、燈光也都沒有改過,戲裡流淌的人生況味更是始終如一。  《天下第一樓》由何冀平編劇,導演夏淳和顧威聯合執導。說到這座「高樓」屹立26年長演不衰的原因,大家都互相「推諉」。
  • 《誅仙》手遊天下第一樓隱藏任務攻略 天下第一樓隱藏任務詳解
    導 讀 誅仙手遊天下第一樓隱藏任務怎麼做,這是遊戲中的任務,知道的人也是比較的少,很多的玩家對此也是想要知道這個天下第一樓隱藏任務怎麼做
  • 《天下第一樓》始終貫穿著修鼎新的一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第一樓》以北京「全聚德」為原型,描寫了創業於清代同治年間、傳至民國初年的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勢如累卵到東山再起、名噪京華而又面臨倒閉的曲折發展歷程;
  • 全聚德,尚能飯否?
    顯然,全聚德營收的整體降幅高達行業整體的數倍。再回到全聚德過往業績來看,全聚德的下坡路早已開始,其營收與利潤連年下滑。數據顯示。經過多年對品牌價值的不斷消耗,「價格高、服務差」也成為老字號新的代名詞,而全聚德也不例外。在全聚德的經營模式裡,服務費一直以來是備受詬病的問題所在。據了解,在全聚德大型門店,在餐品本身價格居高之外,還要額外收取每餐需要10%-15%的服務費,雖然收了服務費,但服務差屢遭消費者詬病。
  • 全聚德和大董,誰才是鴨界頂流(下)
    企業的logo可以常換,但slogan不能總改。全聚德早期定位於旅遊市場,當時的口號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而後全聚德開始試水聚餐市場,品牌廣告語變為「全聚時刻,當然到全聚德」。進入2016年,全聚德又將定位轉向宴請市場,品牌廣告語隨即換成「宴請,就到全聚德」......戰略方面沒有一致性,戰術方面也難免散亂。
  • 「特寫」過氣的全聚德:烤鴨也要加油鴨!
    因為在北京,烤鴨的選擇愈發多元——講究排場你可以選擇大董,注重性價比有四季民福、便宜坊,遊客在大眾點評上也可以隨意找到各種關於烤鴨餐廳的介紹,全聚德不再是他們心目中的唯一。消費者的選擇直接反應在了財報和資本市場。這家公司將於3月23日公布2018年年報,但在此之前,全聚德已經向外界發出「預警」:主要原因是受餐飲市場影響,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未達預期目標,導致企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 天下第一樓攀爬技巧
    天下會有著世人爭奪的秘籍,而存放秘籍的塔樓被稱作「天下第一樓」,無數英雄豪傑都想躍躍欲試卻都敗在了神秘軍團的手下,神秘軍團是誰?之後為你揭曉。
  • 論道論全聚德全鴨席經典菜品
    |鴨掌的平凡與不凡鴨掌由於全聚德的一道芥末鴨掌而身價驟起。芥末鴨掌是一道看似平淡其實並不尋常的冷菜,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是鴨掌手工脫骨成熟的火候技術,二是全聚德秘制芥末醬的巧妙配方,二者的結合天衣無縫,堪稱絕配。很多消費者到全聚德不看菜譜也能直接點出的菜品之一就有這道芥末鴨掌。
  • 《天下第一樓》再登首都劇場 編劇何繼平執筆
    北京人藝「新時期經典」劇目《天下第一樓》日前再登首都劇場。京味兒的臺詞,跌宕的情節以及故事背後的世事變遷、人情冷暖,在「天下第一樓」裡演繹了二十多年,並將於7月13日迎來它的第五百場。  作為北京人藝當之無愧的看家戲,《天下第一樓》由著名編劇何冀平執筆,作品以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為背景,講述了老掌柜病後,生性聰慧的盧孟實臨危受命,拯救了這座老店。
  • 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迎來第501場演出和第三代演員
    這一經典的對聯一直被北京人藝老觀眾們所津津樂道,而這正是出自經典作品《天下第一樓》。京味兒的臺詞,跌宕的情節以及故事背後的世事變遷、人情冷暖,在「天下第一樓」裡演繹了28年,劇中的「福聚德」老字號烤鴨店也與「老裕泰」茶館一樣成為觀眾對北京人藝的記憶之一。
  • 為什麼《風雲》中的步驚雲能從高手林立的天下第一樓逃脫?
    【崇哥說動畫既有趣又好看】在《風雲》中自劍聖和雄霸天下的戰鬥中,劍聖當場慘死,惡霸劫後餘生甚至刺激了他的野心,看著江湖所有能與他抗爭的人都不見了,惡霸江湖就在拐角處,惡霸以孔慈為誘餌成功疏遠局面後,還以為自己打破了泥菩薩的話,他誓要一定能贏上天,於是在總結最後一次經驗後,惡霸關閉了天下第一樓級別的再修煉袁奇
  • 主動求變,底蘊流失,詳解全聚德百年老字號衰落之謎
    1993年5月,中國北京全聚德集團成立;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團等6家企業發起設立北京全聚德烤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全聚德」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這也是我國首例服務類中國馳名商標。
  • 百年全聚德中報被「掛爐烤呀」:一文讀懂北京城的烤鴨江湖_鳳凰網
    全聚德的應收帳款主要來自食品銷售業務,從欠款對象上看,以商場、超市、電商平臺等下遊渠道商為主。2011-2018年,應收帳款佔營收比例略有上升,但依然不高,截至2018年也不到5%。由於預收款項超過同期的應收帳款,在加上其他的應付款項,綜合起來看,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是超過淨利潤的。
  • 老電影《小小得月樓》裡的「天下第一菜」,和鎮江有一段故事
    在這之前,得月樓只是歷史典籍上一家始創於明朝嘉靖年間,在四百多年前就已經盛極一時,蜚聲吳中,被乾隆賜名「天下第一食府」的店,它在歷史的流轉中早已沒了蹤影。1982年有部電影《小小得月樓》在這家「得月樓」裡拍攝,至於到底是先有了得月樓餐廳再拍的電影,還是先拍了電影才開成的餐廳,這似乎還是個謎團。
  • 一片紅海的烤鴨市場:再論全聚德和大董的鴨界頂流之爭
    原標題:《全聚德和大董,誰才是鴨界頂流(下)》 無論新老企業如何廝殺,終究逃不過一場烤鴨界的存量競爭。 產品和場景是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它們影響一時的規模、銷量和公眾認知。 而品牌和背後的管理運營,才是決定一家企業坐擁多少消費黏性、溢價空間以及未來能否保持穩定並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
  • 決戰商場·觀影視(三)《天下第一樓》
    《天下第一樓》這部劇之所以能夠比較深刻,一方面在於陣容給力,巍子、王姬、張嘉譯、濮存晰、修宗迪、馬精武、邢佳棟、閆妮、陳寶國、許還山等戲骨級演員,角色刻畫比較到位,包括一些不起眼的配角也是相當出彩,比如像克五、常貴、羅大頭等等這些角色都很豐滿
  • 一個縣負債400億,還花2億建「天下第一水司樓」?官方回應
    周年特輯(上)》的紀錄片,視頻中主持人稱「獨山縣負債400億,造價2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等景觀已成為爛尾樓」,此話題引發爭議。該視頻全長22分鐘41秒,視頻畫面中主持人實地走訪了位於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的標誌性景點,包括號稱擁有頂級硬體設施的獨山縣古風博物院、預估造價3000萬的獨山鐘樓,及造價花費2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