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自己第一次聽的電子音樂?

2021-02-20 電子音樂資訊

在國內電子音樂社群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萌新諸如「原來我小時候就開始聽電音了!」的感言。每個人接觸電子音樂都不盡相同,大多數聽眾以為自己是通過音樂軟體才第一次接觸電音,但實際上早在我們記憶中的電子琴音樂,打口帶音樂、光碟音樂,紅白機等遊戲音樂以及某些影視劇的配樂,都是我們曾經與電音的交集。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而在電子音樂文化更為前衛的歐美,最早的一批電音愛好者的啟蒙也是來自早期的音樂和影視。如1968年電子音樂專輯《Switched-On Bach》,讓所有美國人第一次感受了來自合成器的魅力,而1970年風靡英國的犯罪片《A 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也同樣讓英國大眾史無前例地接觸到了電子音樂。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無論是《Switched-On Bach》和《A 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配樂,它們都是通過最早的Moog合成器製作而成,讓西方各國大眾第一次聽到電子音樂的同時,也不失為早期電子音樂和古典的夢幻聯動。而它們的創作,也都離不開一位電子音樂祖師,Wendy Carlos

圖片來自Wendy Carlo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Wendy Carlos,美國音樂家和作曲家,以電子音樂製作和影視配樂聞名於世。她傑出的天賦和勤勉的職業要求始於家庭的薰陶和引導,Carlos六歲開始學「鋼琴」,因無法承擔昂貴的鋼琴,父親在紙上畫了一個鍵盤供她練習。

不負眾望的Carlos在10歲時寫了她的第一首作品《單簧管,手風琴和鋼琴三重奏》,通過砍木頭和焊錫絲為父母製造了一個高保真音響系統,同時著迷於新科技的她在14歲時通過發明一臺計算機贏得了的高中科學比賽獎盃。在受到如Pierre Henry和Bebe Barron的早期電子音樂啟蒙之後,她又製作了自己第一臺用於音樂製作的錄音機。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作為一位全能的藝術家,不僅從小就在積累音樂領域的藝術素養與創作技能,大學期間Carlos也如願以償地進修物理和音樂專業,1962年移居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音樂製作,與諸多電子音樂家和技術人員共事,並擔任紐約Gotham Recording Studios的音樂製作者和母帶工程師。

圖片來自Wendy Carlo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而在半個多世紀的60年代,從事電子音樂行業的女性屈指可數,更何況是身兼多職。但Carlos卻做到了,她憑藉自己的實力為女性爭奪到合成器音樂製作領域「教母」級別的地位,並有幸與Elkind Tourre等其他女性夥伴聚集在一起研究電子音樂,彼此鼓勵、合作多年,這是早期女性獨立音樂人的事跡,也是一個婦女賦予婦女權力的偉大故事。

圖片來自Wendy Carlo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也就是這一時間,在一年一度的音頻會展上,Carlos結識了Moog合成器之父Robert Moog。Carlos在Moog的新型電子鍵盤樂器的開發方面提供了大量重要建議和技術援助,並為Moog合成器添加了觸摸感應設備以提高音樂動感,並成為這一系列以後的標配。Moog合成器是Robert Moog發明的第一款商用鍵盤樂器,也是歷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模擬合成器。

Moog合成器正是由開篇提到的專輯《Switched-On Bach》帶入音樂主流,而《Switched-On Bach》也是Wendy Carlos最暢銷的專輯,1968年發行轟動一時,銷量超百萬,並獲得了三項葛萊美獎。這種對巴赫音樂的全新詮釋使所有人都感到耳目一新,美國聽眾紛紛要求Wendy Carlos創作續集,於是有了1973年發行的《Switched-On Bach II》繼續名聲大噪。

圖片來自《Switched-On Bach》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Switched-On Bach》使Moog合成器享譽國際,也因推廣Moog並證明合成器不只是「隨機噪聲機」而聞名。從此電子音樂蓬勃發展,影視配樂也因此步入另一個維度。在60年代後期,Moog合成器還用於搖滾音樂領域,是1970年代漸進搖滾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來自《Switched-On Bach II》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紅極一時的音樂作品似乎讓她名利雙收,但其實Carlos生來是個男兒身。《Switched-On Bach》的受歡迎程度之高反而使當時準備做變Xing手術的她陷入了長期的困苦之中。直到1979年,Carlos才大膽揭露了多年以來的女性身份。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慶幸的是,或因為當時的跨Xing別名人並沒有很多,大眾輿論風向尚未形成,或因為Carlos的傑出的才藝與貢獻更多地吸引了公眾的目光,Carlos的性別公開並沒有造成過多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還改善了公眾對跨Xing別問題的認知,更提升了女性在音樂行業的地位。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2020年11月14日,也就是這位世界電子音樂領域的先鋒人物81歲生日那天,粉絲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尊敬與感恩,他們之中甚至有個別是60年代就開始聽Carlos的《Switched-On Bach》專輯而入電子音樂「坑」的老輩電音愛好者。

圖片來自Bobmoogfoundation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時過境遷,Moog合成器因為Wendy Carlos的存在,走出大學實驗室的設備器材,變為如今平易近人的鍵盤樂器甚至虛擬軟體。如今,電子音樂場景如今如此發達,而它們最初的開發者依舊與我們同在,在送出生日祝福之餘,為了記錄這份感動,筆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圖片來自Wendy Carlos 圖片版權屬於原主

相關焦點

  • 隨身聽MP3,你是否心心念過,盤點8090記憶中的電子產品
    隨身聽、MP3,這些都是80、90後的回憶。因為家裡比較困難,只有羨慕嫉妒別人的份兒,一旦得到了是真心快樂啊。不知道你有沒有向父母央求過要這些東西,體會過第一次擁有它們時的興奮。以下這些逐漸消失的電子產品,你還記得嗎?
  • MP3隨身聽,你是否心心念過,盤點8090記憶中的電子產品
    隨身聽、MP3,這些都是80、90後的回憶。因為家裡比較困難,只有羨慕嫉妒別人的份兒,一旦得到了是真心快樂啊。不知道你有沒有向父母央求過要這些東西,體會過第一次擁有它們時的興奮。以下這些逐漸消失的電子產品,你還記得嗎?
  • 聽電子音樂就一定會打碟?你怕是對電音有什麼誤解
    聽電子音樂的人和不聽電子音樂的人就好像兩個世界的人類。聽的人覺得電子音樂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電子音樂的生活就像通宵加班卻沒有咖啡的清晨,雖然陽光依舊明媚,卻沒有靈魂。不聽電子音樂的人,會覺得電子音樂 = 潮流時尚勁爆DJ舞曲。會認為聽電子音樂的人只會去泡吧、心裡只裝著大魚塘。
  • 第一次聽周杰倫的《夜曲》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Hello大家好,這裡是万俟,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當年周杰倫的音樂封神之作《夜曲》。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也是在冬天。北方的冬天,萬物肅殺,樹木也是光禿禿的。這首歌的曲調配合著它的歌詞,還有車窗外荒涼的景象,將整個悽美的意境傳達得淋漓盡致。
  • 還記得你第一次聽的粵語歌嗎? 問答
    不像日韓那樣聽不懂,又不如國語歌一樣清楚明白。而大多數人的粵語歌初體驗,可能都是電視劇主題曲,比如說起《上海灘》,瞬間就想起了「浪奔~浪流」的旋律。又有許多人的粵語歌啟蒙,是通過香港殿堂搖滾樂隊Beyond《海闊天空》《真的愛你》等經典歌曲完成的。這次我們來聊聊,你第一次聽的粵語歌。▼
  • 清華電子工程系李健是如何用歌聲唱出自己的音樂之路
    而港臺音樂的盛行,使羅大佑、李宗盛、齊秦進入李健的音樂世界,讓年少的李健加大了他對吉他的喜愛。1993年,上高三的李健為了高考加分,參加了清華大學面向全國文藝愛好者舉辦的冬令營,在活動中他以一首《說句心裡話》獲得了全國第一名,為高考加了50分,最終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 電子音樂這兩年發展很快,但它依然不被大眾理解
    像網易雲、蝦米這些都是有投資的平臺,他們的編輯都是有KPI指標的,關鍵位置上放的音樂是必須要帶來流量的,不然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一個7分鐘的Techno放在首頁,也就幾百人會聽,所以基本不可能給你放在關鍵位置。所以這是推廣電子音樂一個非常大的阻礙。像國外有很多細分的音樂平臺,再小眾的音樂形式都會有一個相應的位置呈現,會有相應的博客、媒體去報導。
  • 電子管能否使您喜歡的音樂聽起來 (中)聲音「溫暖」而有美感
    延續上一篇,老式電子管放大器能否使您喜歡的音樂聽起來更好。在發布這遍內容時候,在雜物房找到了一臺原廠美國小單端膽機,故此想找一位資深維修古董膽機的師傅,幫忙恢復能力,如果你是,請給我留言,感謝!從一開始,電子管品牌就將自己與高保真度聯繫在一起。在這裡做廣告的電子管是一個五極管,它具有五個內部元件而不是三個內部元件,例如三極體。
  • 淺談電子音樂的分類
    用正弦波演奏的貝多芬、用方波演奏的披頭四,都是電子音樂。然而用正弦波演奏的貝多芬、用方波演奏的披頭四,有的好聽,有的可聽,有的不中聽甚至難聽。這是由於音樂中的聲音,與排列它們的「序」之間的對偶關係,被破壞了的緣故。這個「序」就是影響電子音樂特質的第二個維度。
  • 是否,記得蘇芮?
    早晨醒來,發現朋友圈裡好幾位朋友都分享了昨晚「歌手」節目中齊豫演唱的《是否》,特別提到了齊豫昨晚排名第六。已經很久沒有關注這檔娛樂節目的我,覺得還是應該把昨晚齊豫的演唱拿出來聽一遍:安安靜靜地聽完,她絲絲入扣的演繹很打動我。其實對於這檔節目這樣的排名方式,我一向覺得很無趣:把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甚至不同國籍的歌手硬弄在一起,排個一二三四五六七。
  • 電子音樂雜談
    我認為與他相識,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小眾愛好,在音樂鑑賞方面也有著很多相同的見解。半個月前我忽發奇想,希望他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子音樂,讓電子音樂被更多人接受進而喜愛,他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請。在此由衷感謝他的付出,謝謝。個人聽電子音樂的歷程我是大概從4年前開始聽電子音樂的。
  • 女明星第一次上快本的樣子你是否還記得?
    而如今這種一線女明星當初第一次走上「快樂大本營」是什麼樣子你是否還記得?深受著網友大家的關心,儘管說剛開始的情況下,快樂大本營流量是非常大的,可是伴隨著如今許多綜藝節目五花八門的出現,當然快樂大本營的關注度就沒有之前那般的變化。
  • 入門|開始電子音樂製作
    主唱和每位樂手將自己調整好音色的音樂信號通過音頻線材發送給調音師。演出現場的調音師(音樂製作人)通過場地混音(DAW中的調音臺),將四位樂手(音軌)的音量、動態、聲場等做到悅耳動聽,最後通過音響(監聽設備)傳達給觀眾。這就是音樂工作站的終極工作原理,也是音樂製作的基本邏輯。不過,大部分情況下電子音樂的製作和創作(即編曲)是同時進行的,這些我會在以後單獨來說。
  • 電子音樂製作中文入門教程㈢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前面兩篇,最好先看完它們再接著,畢竟之間都是有關聯的(電子音樂製作中文入門教程㈠)(電子音樂製作中文入門教程㈡)。我們會把這一整套33個視頻更新完,之後就很難會有中文教程,因為中文教程的的確確在專業水準上遠遠不如一些國外製作人錄製的英文教程。第七集,FL通道設置。
  • 專訪Blip樂隊:電子樂是音樂發展的趨勢
    我之前玩兒的Blues-funk樂隊,更偏向根源音樂,我一直感覺傳統音樂和根源音樂有一個發展界限,在國內聽眾中,也有一個自己的市場邊界,我其實很想打破這個東西,也為此嘗試了很多。當時我也聽一些電子,但和樂隊比較好的結合方式還沒有找到,沒有比較切實的辦法把它實踐出來。當時就是感覺無法在音樂上做到更好了,所以暫停了活動。我希望在想學習的東西上面更精進之後,如果有機會,能夠再用某種形式來玩吧。
  • 作為盛夏專屬,這些電子音樂節正在集結號召
    「當你38歲的時候,在3天的時間裡做3天的運動就像第一次沒有穿鞋跑步一樣。聽起來就像是被火車碾過,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Ultra也因此被列為EDM狂熱者一定要去看的音樂節之一,例如你可以擁抱一個陌生人,例如整個周末你的Airbnb房東都不知道其實你們住了12個人,例如在社交軟體發布你的新形象,再或者第一次體驗極度混亂,
  • 電子音樂 | 分類與解釋
    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北京知名drum'n'bass團隊Syndicate也是一直在致力與發展這方面的音樂,並為大家呈現了很多瘋狂的夜晚,在此特意推薦一下!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65101/
  • 亞洲電子音樂行業成功建立在亞洲電子音樂成功的基礎上
    過分地依賴「進口」讓亞洲電子音樂行業是否成功很難得到論證,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亞洲電子音樂活動或其它渠道所形成的經濟體系最終的獲利者仍然是西方人。更通俗而言,雖然是亞洲電子音樂行業,但坐享漁翁之利的常常是西方團隊,內容產出者不一定能夠跟上進度。
  • 電子音樂風格~教你區分各種電子音樂類型 Electronic Music Genres
    如今夜店裡DJ播放的音樂,派對時播放的音樂,還有時下流行音樂中越來越廣泛使用的音樂類型,統一叫做電音,那麼你知道到底什麼是電音嗎?電音也分很多種類,你們聽到的那些電子音樂屬於什麼類型呢?想要更了解電子音樂的小夥伴們就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哦。廣義的電子音樂簡稱電音,由電子樂器和電子音樂技術製作而成。
  • 電子音樂的類別與版圖
    MIDI音樂、交互音樂、新媒體音樂,無論是否對聲音和控制單元進行自定義,都是在事先預製聲源和控制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實時編碼音樂則需要現場通過編程,即時搭建製作聲音和控制單元。至此,我們已經討論了所有實時類型的電子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