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現場。
紅網時刻12月14日訊(通訊員 婁銀 謝伏娟)5分鐘,對正常人來說只是刷幾條新聞的時間。然而,對於29歲的李女士(化名)來說,5分鐘是那樣的漫長,那樣的生死難忘。
「監3床胎心減慢,已經出現宮內窘迫,需要立即進行剖宮產手術!」12月11日下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手術室接到產科電話,一場生死大營救立即開始。此時,李女士寶寶的胎心已掉到了80次/分,如不在15分鐘內娩出,很可能因為缺氧而胎死宮中。在我國,第二產程中胎兒窘迫導致胎兒死亡的機率佔達2.3%。
時間就是生命!孕產婦綠色通道應聲開啟:安排手術間、調動排班人員、準備手術用物……
「29間剖宮產患者正在做美容縫合,可以使用!準備下班的4個巡迴老師立即返崗!」一切速度而有條不紊,3分鐘後一切到位,李女士也正好被推入了手術間。
麻醉、消毒鋪單、清點手術器械、開腹、娩出胎兒!伴隨著「哇」的一聲啼哭,所有參與的醫務工作者都鬆了一口氣。
「是個男孩!」從進入手術室到平安娩出胎兒,僅用時不到5分鐘。
這一湘雅速度的刷新,得益於手術室等醫護團隊在一次又一次的實戰中總結出規範化的標準流程,在一個個生死瞬間,保證了產婦和嬰兒的雙雙平安。
如何讓急診產婦在所有關卡都暢通無阻、如何讓產婦在抵達手術室的幾分鐘內產出嬰兒,這是手術室每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安排專用電梯、定點放置全套手術用物、雙洗手上臺配合手術、多名巡迴老師共同負責臺下工作……多個措施確保一切以生命為重。
因為在這裡,擇期剖宮產每天可達10餘臺,而順產臨時轉剖宮產的急診手術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就在當晚,一名胎盤早剝、休克血壓的熊貓血產婦緊急由急診入院、滿床是血,7分鐘緊急手術最終母子平安。
而心臟驟停、氣道異物、臟器破裂大出血等等一系列的挑戰更是數不勝數。當天,一名在監護室開胸後發現主動脈有破口的患者,主刀醫生迅速反應按住破口,緊急轉至手術室,連患者過床都是把醫生一起抱過去;一名大出血患者進入手術室時已心跳停止,醫生堅持心外按壓,最終手術順利轉危為安……
在手術室裡,經常可以看見剛剛打卡下班的老師又飛奔到手術間參與搶救,剛下臺準備歇口氣的器械護士又著急忙活的刷手上臺。這樣一個與死神博弈的地方,這樣的一群無私奉獻的人,不僅有著高團隊合作的專業素養,並且有著能著能戰能勝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