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電影《拉貝日記》在寧首映

2020-12-28 中國江蘇網

歌劇電影《拉貝日記》由省廣電總臺、省文投集團、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作品取材於有「中國辛德勒」之稱的約翰·拉貝的真實故事,二戰期間,西門子公司駐南京首席代表德國人約翰·拉貝以日記形式記錄了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對中國平民的暴行,並利用當時德國與日本的同盟關係,拯救了大批中國人的生命。影片以國際化的語言,表達了人類共同關注的主題,突出超越國籍和種族的人類大愛,彰顯了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呼籲人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電影拍攝採用「4K/50P」格式,畫面清晰度是高清解析度的4倍,採用多機位共11路訊道拍攝,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歌劇表演影像,在演員身上、舞臺臺口、樂池、觀眾席隱蔽架設76隻話筒,混合成沉浸式體驗的環繞立體聲。 (王宏偉)

相關焦點

  • 時隔83年「拉貝」回來了!歌劇電影《拉貝日記》12月13日起將登陸全國院線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徐洋/攝)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約翰·拉貝等國際友人為和平奔走呼號,通過建立國際安全區,拯救中國難民……83年前的這些場景,在歌劇電影《拉貝日記》中重現。12月13日下午,歌劇電影《拉貝日記》首映活動在南京舉辦。影片將於2020年12月13日後陸續登陸全國院線。
  • 歌劇電影《拉貝日記》12月13日起將登陸全國院線
    12月13日下午,歌劇電影《拉貝日記》首映活動在南京舉辦。影片將於2020年12月13日後陸續登陸全國院線。啟動儀式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江蘇省電影局副局長王明珠、出品單位領導及主創共同翻開一本仿《拉貝日記》原著的日記本,展開了歌劇電影《拉貝日記》精美畫面,標誌著該電影進入公映階段。
  • 蘇交腳印|原創歌劇《拉貝日記》開啟歐洲巡演
    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製作出品、蘇州交響樂團參與演出的原創歌劇《拉貝日記
  • 南大德語系教師羅克:翻譯歌劇《拉貝日記》 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新聞專欄 > 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南大德語系教師羅克:翻譯歌劇《拉貝日記》 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 江蘇歌劇《拉貝日記》巡演,一首戰爭安魂曲感動國家大劇院
    4月24日,歌劇《拉貝日記》巡演版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這是該劇自2017年首演之後經過重新編排的最新版本,它取材於有「中國辛德勒」之稱的約翰·拉貝的真實事件。 歌劇《拉貝日記》的故事發生在中國,但是這個故事的視角卻是國際的,表達的情感是普世的。
  • 原創歌劇《拉貝日記》演員陣容揭秘
    今天,原創歌劇《拉貝日記》進入15天世界首演倒計時,隨著裝臺工作的順利結束,演員們也正式從排練廳轉戰歌劇廳
  • 【藝術】《拉貝日記》:用大愛情懷唱響和平讚歌
    原創歌劇《拉貝日記》經過創作團隊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第四個國家公祭日於江蘇大劇院首演。劇照資料受西方文化影響,我國約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自己的民族化歌劇創作,至今已經產生了《白毛女》、《江姐》、《原野》等經典作品,《拉貝日記》的誕生無疑又為中國歌劇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用
  • 兩國,三城,五場|拉貝「回家」了
    7月3日開始,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製作,江蘇大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出品的原創歌劇《拉貝日記》行走歐洲兩國三城,一共五場。歌劇版在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羅納赫劇院分別上演2場,在德國漢堡易北河音樂廳則上演了1場音樂會版。
  • 「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及《拉貝日記》所見南京大屠殺真相
    日軍佔領南京前夕,他和幾十位外國友人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3.86平方公裡的安全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棲身避難之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園裡,也有600多人受到保護。同時,拉貝還在日記中記述了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國以後,向德國當局呈送書面報告,繼續對日軍在南京的罪惡進行揭露。
  • 《拉貝日記》作者拉貝先生曾在天津生活長達6年 城市記憶
    而保護了25萬中國人,被緬懷至今的約翰·拉貝和他的《拉貝日記》,可以說是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最有力的人證和最詳實的史料。不為人知的是,拉貝一共在中國生活了30年,其中6年住在天津。今天,我們為您還原《拉貝日記》中天津的生活細節以及舊居被發現的過程。
  • 《拉貝日記》:獨特視角記錄南京大屠殺事實
    《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去年,約翰·拉貝的後代將《拉貝日記》的原件捐贈給了中國中央檔案館。日前,央視記者獲得許可,獨家拍攝了這份珍貴的檔案。△  《拉貝日記》南京卷,即《敵機飛臨南京》包括六卷八本日記原件△  國民政府為表彰拉貝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傑出貢獻的領綬採玉勳章這些被拉貝幾經轉戰帶回德國的珍貴史料具有很高的檔案價值和文物價值。《拉貝日記》對現有的歷史檔案補充是非常重要的、真實的記錄,而且是一個國際第三方的記錄,這個在我們的史料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
  • 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
    14歲時,父親去世,拉貝中斷學業,在非洲工作數年。 1908年(26歲),他來到中國。1910年(28歲),拉貝與未婚妻在北京結婚。他對中國文化非常熱愛,收集了大量北京的照片和中國畫。他還有寫日記的習慣,詳細記錄了北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 【名著選讀】約翰·拉貝《拉貝日記》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拉貝日記》
  • 「不可忘卻的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nbsp&nbsp&nbsp&nbsp□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nbsp&nbsp&nbsp&nbsp「在人類戰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裡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昨天上午,在廣州路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前,充滿深情的朗誦聲響起
  • 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拉貝先生結局竟如此,令人唏噓
    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有一位善良的德國人保護了大約25萬中國人不被殺害,而他的日記也成為後來日本侵略者製造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證據之一。這個令人敬佩的人就是約翰·拉貝先生。今天(11月23日)是拉貝先生的生日,在這個值得中國人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回顧下拉貝先生值得紀念的人生。1882年11月23日,約翰·拉貝出生在德國漢堡。父親是船長。
  • 紀念曾保護25萬中國人的拉貝先生
    今天(11月23日)是拉貝先生誕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拉貝的銅像前舉行獻花儀式,鮮花獻恩人!1882年11月23日,約翰·拉貝出生於德國漢堡。1937年11月中旬,日軍逼近南京。
  • ...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呼喚世界和平
    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閱讀《拉貝日記》,回望歷史傷痛,緬懷拉貝等國際友人為南京難民所做的貢獻,共同呼喚世界和平。 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京大學拉貝紀念館暨拉貝國際和平與衝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協辦,龍虎網承辦。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即將到來的12月13日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
  • 無論拉貝後人提或不提,中國人的知恩圖報之情定會經久不絕、永無止...
    他被允許保留他的日記,但是他必須籤字保證,之後不能再發表任何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或者參與任何相關活動。二戰結束後不久,因為拉貝曾經的身份,無法領取就業許可證,為了生存,他變賣了珍愛的中國文物,以及所有的家當,到最後全家只能靠喝湯度日。1947年3月,拉貝的處境傳到了中國。當南京市民得知拉貝需要幫助時,反響強烈。
  • 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主創媒體見面會舉行
    9月29日,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創作,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國音樂家協會、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北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主創媒體見面會在武漢市舉行,並首次發布《天使日記》主題歌曲《天使之歌》MV。會上,與會人員在觀看了《天使之歌》MV之後,湖北省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羅丹青介紹了《天使日記》創作演出基本情況。
  • 必看:十部電影、六本書帶你了解南京大屠殺
    多年來,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這些影片的拍攝者來自不同的國度,選擇了不同的視角,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作品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是對亡魂的哀悼,對戰爭的控訴,對歷史的反思。以下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