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拉貝先生結局竟如此,令人唏噓

2021-01-07 齊魯壹點

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有一位善良的德國人保護了大約25萬中國人不被殺害,而他的日記也成為後來日本侵略者製造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證據之一。這個令人敬佩的人就是約翰·拉貝先生。

今天(11月23日)是拉貝先生的生日,在這個值得中國人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回顧下拉貝先生值得紀念的人生。

1882年11月23日,約翰·拉貝出生在德國漢堡。父親是船長。

1896年,父親病逝。初中畢業後,拉貝不得不中斷學業,在一家出口商行當夥計,後前往非洲東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三比克的一家英國公司工作數年。

(拉貝先生和夫人多拉·拉貝)

1908年8月2日,約翰·拉貝從德國漢堡啟程,8月18日到達北京,未婚妻道拉(多拉·拉貝)也隨後來到北京,他們在北京結為伉儷。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收集了大量有關北京的照片和繪畫,並附以對近代北京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詳細記錄。

1911年,約翰·拉貝應聘到位於北京東城蘇子胡同的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做會計兼文書。先後在北京、天津分公司工作,期間曾短暫回國。

1931年11月,約翰·拉貝任德國納粹黨南京分部副部長,開始書寫《拉貝日記》。

1934年,約翰·拉貝主動在南京他的住處附近建造了一所德國學校。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先生帶頭盔工作)

1937年11月,侵華日軍開始襲擊南京時,約翰·拉貝在南京的住所(同時也是辦公地)南京市廣州路小粉橋1號,作為南京安全區收容難民的25個國際安全區之一,直接保護了600多位難民。作為南京國際安全區主席的拉貝和其他國際友人一同,協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

(與拉貝先生一起拯救南京市民的國際友人)

1938年的新年,難民收容所的難民們在約翰·拉貝宅邸的院子裡排隊向拉貝三鞠躬,獻給他一塊寫著「您是幾十萬人的活菩薩」的大紅綢布。同年2月拉貝離開南京,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對拉貝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國民政府授予拉貝三色彩玉勳章。

1938年2月,西門子總部迫於壓力召回了拉貝。4月15日,約翰·拉貝回到德國,連續舉行報告會。6月8日,寫信給希特勒,提交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但報告當時沒有公開(一般認為,由於德日為盟國,故德國當局禁止他發表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之後,他甚至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同時帶走了6本日記和影片膠捲。

從1945年起,由於約翰·拉貝的納粹黨員身份,直至1946年被甄別為非納粹分子之前,不再是西門子公司的職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貝因曾是納粹黨員而先後被蘇聯和英國逮捕。

1946年6月,在證實沒有犯錯之後被同盟國去納粹化並釋放,但拉貝只能在西門子公司擔任辦事員和譯員,生活拮据,拉貝一家住在西門子城一間小房子裡。

(拉貝與家人)

1948年,拉貝生活艱難到了僅能給孩子煮菜湯、大人啃乾麵包、全家一度瀕臨餓斃的地步。消息傳到中國,不幾日,南京市民就募捐了1億元,經國民政府批准按市價2000美元轉匯至德國援助拉貝。

1950年1月5日中午,拉貝在柏林的公司突然中風,晚上去世。日記資料由他的孫子保存。親人將他安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地。後墓碑存放在柏林外孫女的車庫裡。

(在南京的拉貝故居和雕像)

(拉貝墓碑目前保存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

中國駐德國大使請求將這塊墓碑贈送給南京。1997年,約翰·拉貝墓碑由柏林遷到南京保存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成為中國人的永久紀念。

向在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免遭屠殺的拉貝先生及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禮!

(壹點號《節日研究》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參考資料:南京大屠殺資料;拉貝年譜、拉貝日記等。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
    【1882年11月23日】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 :\Seal\未發布\文章\拉貝小傳:南京大屠殺中,保護了25萬中國人的「東方辛德勒」\0.png 約翰·拉貝,1882年11月23日出生在德國漢堡。
  • 紀念曾保護25萬中國人的拉貝先生
    今天(11月23日)是拉貝先生誕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拉貝的銅像前舉行獻花儀式,鮮花獻恩人!1882年11月23日,約翰·拉貝出生於德國漢堡。1937年11月中旬,日軍逼近南京。
  • 「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及《拉貝日記》所見南京大屠殺真相
    拉貝在寫日記《拉貝日記》是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所見所聞的真實記錄。
  • 《拉貝日記》:獨特視角記錄南京大屠殺事實
    △  慘遭日軍殺害的南京市民屍體和被毀壞的建築和街道這是血與淚的記憶更是心靈深處難易消弭的傷疤這樣的歷史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這一段歷史,被德國人約翰·拉貝詳實記錄在日記中。《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 拉貝記錄南京大屠殺:一晚上僅安全區就有1000個女性被強姦
    這些材料使用了「亞洲式的」、「中世紀式的野蠻」這類詞彙,並最早使用了「南京大屠殺」這一概念。它的核心價值,是以大量無可辯駁的一手資料,證明了日軍在南京屠殺、姦淫、搶劫、縱火的罪行,在翔實記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遭受的苦難的同時,德國人士還注意到了大屠殺對中國人抗戰意志和愛國精神的激發作用。今天來看這些史料中的觀察,仍然駭人聽聞、令人髮指。
  • 《拉貝日記》作者拉貝先生曾在天津生活長達6年 城市記憶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一個讓國人心痛和始終銘記的日子。
  • ...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呼喚世界和平
    83年前,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前夕,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約翰·馬吉、羅伯特·威爾遜、喬治·費奇等來自美國、德國等國家的20多位國際友人商議並組成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組建難民收容所,庇護了25萬多難民。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我是學歷史的,但南京大屠殺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只是個概念。是這本書,把一個概念催化成為活的記憶。此書是一部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和前因後果的權威性著作。作者張純如是一位華裔美籍作家,她對西方世界長期漠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深感震驚,為此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檔案,赴中國實地採訪大屠殺倖存者,寫成此書。
  • 約翰拉貝,拯救了25萬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有名叫託馬斯 拉貝的德國海德堡醫院的醫生向中國求助的事情嗎,他就是當年日本南京大屠殺時,救下25萬中國人的約翰 拉貝的孫子!拉貝親眼目睹了日軍在南京的慘無人道的殺戮行為,之後他寫的日記裡,記錄了600多個日本人的殘暴行為,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隨後拉貝與在南京的各教會學校的美國人,以及少數的英國,德國商人,共同組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幫助那些沒有辦法逃離南京的平民百姓提供避難所,並且還組織大家挖防空洞,防止日寇轟炸。
  • 魏特琳:南京大屠殺中的挺身而出的國際友人
    留寧的外國友人當然,在南京淪陷期間,不止魏特琳「一個人在戰鬥」。在各國使者、記者等外籍人士紛紛撤離、南京成為人間地獄時,還有20多位外國人自願留寧,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了大約25萬中國人。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當時還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世界的呼喚》上,認為西方傳教士們在這時撤離南京,無疑是「逃跑」。
  • 南京大屠殺罪惡的見證者約翰拉貝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算的上是中國反法西斯戰爭中最慘絕人寰的事件之一。在這次事件當中我們的同胞有30多萬人死於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下,南京城超過三分之一的面積被燒毀。在當時有25萬左右的南京老百姓在南京屠殺開始時躲進了國際安全區從而保住了性命。
  • 這個德國納粹很善良,從日軍手中救25萬南京人,被稱「活菩薩」
    拉貝率領十幾位南京國際安全區的外國友人,不顧個人危險走向街頭,憤怒阻止日軍的殘暴行為。然而靠這麼幾個人,是無法阻止大批日軍的殘暴行為的,拉貝無奈之下,只能盡己所能保護中國人,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的安全區內,收留了大量的中國難民。
  • 魏特琳:南京大屠殺浩劫中的女「拉貝」
    南京大屠殺期間,任職於當時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美國人明妮·魏特琳女士,成了婦孺們的「守護神」。11月17日,宋美齡派人把自己的鋼琴搬來贈送給金女院,因為宋美齡很快也將離開南京,魏特琳勸說打算留在南京的吳貽芳校長趕緊撤離。12月1日,留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僅剩下魏特琳和十幾名中國員工。當天晚上,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安全區正式成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名列其中。
  • 紀念日|南京大屠殺:天使與魔鬼,正義與罪惡
    1994年8月,夏淑琴以戰後第一個到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身份,參加日本民間組織的和平集會,向日本民眾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披露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松村俊夫分別出版了兩本書,將夏淑琴描述為「假證人」。為了守護自己的名譽,夏淑琴將兩位右翼分子告上法庭。
  • 證照中的歷史:南京大屠殺
    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貝恩哈爾·辛德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丹麥人,1911-1984年。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在如此優越的家庭條件下,張純如的求學之路也是非常順利,她也在學校結識了自己的丈夫。畢業之後,張純如從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張純如將會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中平靜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而當時張純如也是這麼打算的,直到參觀了那次改變了她一生的展覽。1994年,加州舉辦了一次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展覽,張純如本是帶著好奇心前去參觀的。
  • 五本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書,可能這輩子都沒有勇氣翻開
    她的信念沒有被辜負,這本書一經出版,打破了中、日、美對這段沉痛歷史的沉默,向全世界揭露日本的暴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外國學者談到南京大屠殺時都說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來自於張純如的書。這不僅是記錄了歷史,更是對南京30萬冤魂最好的紀念。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南京大屠殺」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東京審判上,當時中國送交了30萬的數字,但最終結果是認了20萬。從80年代起日本就不斷提出要和中方合作調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具體人數,都被中方以「沒必要」「已經定了」為理由加以拒絕,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死難人數,新中國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系統的調查,不是因為調查起來有難度,而是根本就沒心思做,30萬這個數字隨口一胡扯就出來了。
  • 最能代表南京大屠殺的一張照片,過目難忘
    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軍攻入南京,隨後的6周內,殘殺了30萬中國人,相當於每12秒,就有一個人慘死在日軍屠刀之下。南京大屠殺是中國的國恥,是難以癒合的傷口。今天,我們再次撫摸這個傷疤,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不會有新的傷疤。日軍從中華門攻入南京時,城裡已是一片混亂。
  • 無論拉貝後人提或不提,中國人的知恩圖報之情定會經久不絕、永無止...
    由於發表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而被蓋世太保逮捕。他被審問了兩天,然後被釋放,但是當時他在柏林放映的馬吉先生的錄影被蓋世太保沒收了。他被允許保留他的日記,但是他必須籤字保證,之後不能再發表任何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或者參與任何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