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雕刻

2021-02-06 幕間戲劇

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雕刻

柳鶯

說起上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運動,理察·林克萊特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1960年,他搭著嬰兒潮的末班車出生於德州休斯頓,隨後日漸成長為一名不安分的力比多青年。大學尚未畢業,他便草草結束學生生涯,跑到墨西哥灣的油井裡打工為生。小說和哲學的閱讀讓他完成了藝術的自我啟蒙,並產生了拍攝電影的想法。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搬家去了奧斯汀,在社區大學裡開始了有關電影的學習。不過,縱觀他的藝術姿態和電影成績,與其把功勞歸於學院,不如說是他為自己開創了一條生猛的前進道路。那些日後在他的電影中出現的對白,上通量子物理,下達精神分析,左手文學,右手政治,斷然不是啃幾本編劇老師開出的書單就能達到的境界。

相比吉姆·賈木許不食人間焰火的出眾氣質,昆汀·塔倫蒂諾對暴力元素嫻熟的應用,科恩在幽默中透著精巧的故事,理察·林克萊特並不顯得十分惹眼,他不玩花哨的技法,不追求視覺奇效和感官刺激,並在最大程度上提請自己避開電影創作和拍攝中的舊規陳則。低調帶來紮實,即便是有關少年心氣的浮躁故事,他都有耐心亦步亦趨地把每一個情緒坐穩。從1991年的處女作《都市浪人》開始,理察·林克萊特就在電影中展現出了一種非凡的掌控力,此後「愛在」三部曲為他奠定世界級的名聲,他也因此成為了很多文藝青年心中的教科書級別的導演。此番新作《少年時代》甫一登場就收到如潮水般的好評,在聖丹斯和柏林都戰無不勝。耗時十二年打造的《少年時代》是一部低調的野心之作,也是一部通過不間斷拍攝,以展現歲月留痕的誠意之作。如果說當今整個好萊塢都在踐行希區柯克式「電影就是摘除了平庸的生活」的信條,那麼理察·林克萊特則逆流而上,不遺餘力地擁抱著平庸。他從不害怕生活的一成不變,反而愈發執著地剔除可能發生的戲劇性事件。涓涓如細流的平淡還原了匆忙歲月的真實面目,也突然讓觀眾警醒:無聊的瞬間原來也擁有如此迷人的模樣。




小城風情畫


理察·林克萊特的電影中總是瀰漫著濃濃的小鎮氣息,公路旁一輛接一輛汽車飛馳而過,供應廉價漢堡的餐館亮著五顏六色的霓虹招牌,啤酒瓶子破碎的聲音和著收音機裡的搖滾樂,奏響天光之前此起彼伏小夜曲……相比熙熙攘攘的大都會,這裡是可供盡情撒潑的遊樂場,也是少年們虛擲時光的天堂。理察·林克萊特對這樣閒散卻有趣的人生情有獨鍾,《都市浪人》中,手持攝像機跟隨偶爾闖進鏡頭的行人四處遊蕩,從一張張無所事事的臉上掃過。碎片化的掠影構成一場綿延不絕的無政府大戲,在這個城市邊陲的鬆散地帶,看不見一個正經人的身影,失業的青年們坐在酒吧裡高談藝術,嬉皮士女孩從向朋友兜售不知從哪兒搞來的麥當娜巴氏塗片,就連入室搶劫者都能不專心地好好幹一票,最後索性被主人拉出去散步聊天。到了《近郊奇情》中,這種「失敗者美學」被進一步放大,小街陋巷在夜色中呈現它了無生氣的一面,一事無成的文藝青年們躲在角落裡用酒精把自己灌醉,也順便澆滅了「美國精神」最後殘存的火苗。

《少年時代》裡的童年故事同樣在這個小鎮上演,好在這一次,它不再是縱容頹廢的襁褓,而是回歸了傳統的南部風情,平靜澄澈又帶著幾分未開化的天真,一如童年該有的樣子。七歲的男孩梅森躺在自己後院的草地上,凝視著湛藍的天空,他將在這裡度過好幾載的時光,在學校裡結交死黨、頭腦發熱地模仿成人和明星、和媽媽姐姐吵架拌嘴、被父親教育如何變成一個男人,再和所有人一樣,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去到更大的城市,經歷背井離鄉的五味雜陳。電影中,父母婚姻破裂,梅森和姐姐薩曼莎被迫隨母親搬家,汽車緩緩開出,後視鏡裡梅森看見自己的玩伴騎著自行車依依不捨地跟隨。梅森是一個典型的「林克萊特式」角色,不僅僅因為其身上散發出的文藝氣息,更因為和理察·林克萊特電影中大部分主角一樣,他不慌不忙地度過了自己的小鎮歲月,沒有被任何體制馴服,並在父親的帶領下享受到了垃圾食品和保齡球的魅力。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鄉愁,理察·林克萊特亦喜歡在創作中添加私人經歷,《少年時代》便是童年回憶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合。對於任何人來說,這段閒散的時光都至為重要,小鎮作為成長之所在也必將鐫刻在頭腦深處,仿佛一個隨時可以回歸的秘密據點,供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反覆品嚼。


和時間做遊戲的人


理察·林克萊特是當今為數不多的能夠玩轉「時間」的導演,出道之作《都市浪人》、《近郊奇情》中,他嘗試把故事壓縮進一天的時間框架裡,把一群小混混的生活拍得虛無又飽滿,後者甚至大膽地拋棄了白天,將場景統統設置在夜晚,帶有波西米亞氣質的青年們懶散地放棄了和生活的搏鬥,正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度過漫漫長夜。隨後,「愛在三部曲」仍舊延續了「為時間做減法」的創作路徑,用一對男女短暫的偶遇,讓愛情的火花在瞬間迸發出超越一切的璀璨。不過在這一系列中,理察·林克萊特開始帶領我們思考「片刻,與「持久」的辯證關係,用「九年一約會」的嘗試在電影之外把時間無限拉長,用愛情映襯對於生命的探索,兜兜轉轉走過維也納、巴黎、羅馬,美國文藝男青年傑西和倨傲的法國姑娘賽琳也成為了最深得人心的銀幕眷侶。

在對時間的處理上,《少年時代》更加絕決,甚至代表了導演某種九死一生的嘗試心態。「時間是電影的基石」,而它和敘事的關係則是理察·林克萊特長久以來關切的話題。從2002年開始,他決定用十二年的時間拍攝一部電影,反映一位少年和他的家庭十二年的成長過程,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將那些發生在生命中莫名其妙卻讓人反覆思忖的小事一一悉數。冒著資金、技術、人員的各種風險,他的長線作戰終於在突破了一堆不確定因素的封鎖之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少年時代》獨特的魅力正在於時間本身,它讓少年褪去青澀,讓父母增添成熟。作為導演的理察·林克萊特,並未過多地幹涉劇情的走向,而是聽由小演員自身的發展,每一年根據他們的現狀編寫來年的劇本,成長的不確定性讓這種工作方式相當撲朔迷離,因此也異常引人入勝。最終他選擇了從小學到高中結束的十二年,因為他想要捕捉「自由總在向你招手,卻總是遙不可及」的微妙感。拍攝時間的充裕,讓理察·林克萊特有機會放慢自己的腳步觀察社會的變化,再把這些細小的變化塞進自己的電影。《少年時代》對成長進行了模糊化的處理,儘管時間跨度很大,導演卻並不急於讓觀眾在某一橋段準確地辨別出任何一個角色的年齡。從童年到青年,梅森和沙曼薩的模樣漸漸成熟,飾演父母的伊桑·霍克和帕翠西·阿奎特也漸漸生出了皺紋,時間細微的演進被影像定格放大。電影最動人之處,是它對於戲劇衝突有意的迴避,政治事件和文化風潮的變遷為個體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成長背景,或大或小的社會事件在小家庭的生活中投下輕微的印跡,不動聲色地影響著人物。羅馬並非一日所建,更何況讓我們欲說還休的人生心情。


用對話超越孤獨


沒錯,理察·林克萊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話癆,井噴式的對話甚至已經成為他最大的電影特色。「愛在」三部曲告訴我們,戀愛是「談」出來的,生活也是「談」著過的。大概還是抑制不了自己傾吐的欲望,他乾脆拍了一部名叫《半夢半醒的人生》的CG動畫,在一片迷幻混沌中展開有關生命的哲學討論,抽離了真實的世界,電影裡所有的人都在滔滔不絕地說話,就連計程車司機都對自由和人生發表了好幾分鐘的主題演講。

在理察·林克萊特看來,「語言的誕生就是為了超越個體的孤獨」,在《少年時代》裡,各種家常化的對白為這一論斷賦予了精彩的闡釋,而兩代人的關係也因為對話而顯得更加生動細膩。理察·林克萊特為《少年時代》設計了143個場景,每一場均被對話塞得滿滿當當。作為自然主義的信徒,他編寫的對白家長裡短簡單明了,到處點綴著幽默的因子,把生活變成了一場綿延不絕的輕喜劇。當然在電影中,流行音樂配合語言,標誌著時間的流逝,推動著情緒的起承轉合,菲尼克斯《1901》、酷玩樂隊《Yellow》、萊昂國王《Sex of fire》……各種熱門單曲出現在電影中,挑動片中人和觀眾的記憶神經,就連一場發生在汽車裡的父子正經對話,都要先從一盤古老的「甲殼蟲」錄音帶說起。

隨著年歲的增長,家庭成員間的對話也變得日益複雜微妙,對人生理想的展望取代了柴米油鹽的絮叨,也會偶爾談到離異和死亡,但人生就是如此交織著歡欣和無奈,所以與其抱怨咒罵,還不如大事化小,畢竟站在長遠的角度看,那些匆匆的片段,充其量不過是又一個過場罷了。於是,面對考上大學即將離家的梅森,母親在收拾家什時偶爾發出的,也只是「好像前一天你才學會騎單車,後一天就是我的葬禮了」這樣舉重若輕的感嘆。曾經痴迷抽象思辨性對話的理察·林克萊特並未將之前的趣味帶入《少年時代》,在這部電影裡,他用臺詞構建起了多聲部的交流空間,用對話對時光進行百般細膩的雕刻。

轉自《電影世界》

幕間開放治癒喜劇《歌劇魅影飛越瘋人院》五折搶購票啦!

3月10日前預定即可享受優惠;

每場僅限50張

演出時間:2015.03.19-2015.03.22
中文場次

03.19(周四)—03.21(周六)19:30

03.22(周日)14:30
英文場次

03.21(周六)14:30

03.22(周日)19:30


演出地點:隆福劇場(東宮影劇院)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搶購

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將由一群精神病人搬上舞臺,一個初出校園的菜鳥路易斯接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時值反越戰情緒高漲、性愛自由盛行的70年代,面對一部缺乏政治正確的劇目、一群毫無經驗還時不時玩火自嗨的奇葩演員,是當導演還是被綁架?路易斯陷入絕望。然而當他莫名其妙地堅持下來,路易斯仿佛感受到了喧囂中的人們所忽略的東西,而奇蹟就在他眼前發生……


編劇:[澳] 路易斯•諾拉


導演:[美] 約瑟夫•格雷夫斯、李實


特別鳴謝:[澳] 克爾斯滕 •馮•比布拉


出品:北京幕間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演員

路易斯:史行風、趙天舒 飾

露西:楊茜、張冬雪 飾

尼克:丁瑤、嵇陽、謝雅而 飾

賈斯汀:耿文濤 王餘愉 飾

羅伊:李實、許欣 飾

道格:葉夢婷、張瑩雪 飾

亨利:周兆霖 飾

切麗:陳慧、徐晏雯 飾

魯思:劉岑、張奕樂 飾

朱莉:龍洋、馬上雲 飾

扎克:原顯智 飾


點擊 閱讀原文 搶購五折票



相關焦點

  • 今晚我們看電影 理察·林克萊特《少年時代》
    美國著名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在2014年推出了他的最新電影《少年時代》。
  • 影視 (美)《少年時代》
    細說起來,《少年時代》 的主題並不新鮮,用一句通俗的話來概括,不外乎「成長的煩惱」,或者「問題少年成長史」之類的故事:一個普通美國男孩,從6歲到18歲,從一個懵懂兒童到大學生,在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度裡,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而電影中的小主人公,便是隨著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經歷了三任繼父,又一路跌打滾爬,在叛逆和倔強中成長。
  • 電影《少年時代》
    ·林克萊特編劇:理察·林克萊特主演:艾拉·科爾特蘭/帕特麗夏·阿奎特/伊桑·霍克/羅蕾萊·林克萊特類型: 劇情 / 家庭片長:166分鐘                    少年時代坐上導演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機,來一次時間旅行,與電影《少年時代》裡的少年梅森一起再一次體驗從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曆程。關於電影內容的介紹,一句話就能說完,影片講述了少年梅森從六歲到十八歲的十二年所發生的故事。單從文字上來探討時間,蒼白沒有說服力。而導演林克萊特有自己的一套光影魔術講述時間的流逝,他把這樣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一句話拍攝成了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
  • 愛情三部曲-理察·林克萊特
    1.愛在黎明破曉前 Before Sunrise (1995)《愛在黎明破曉前》是由理察·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朱莉·德爾佩主演的愛情片。
  • 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中文新版首發
    雕刻時光 [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著 張曉東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5月  5月11日,有電影藝術「聖經」之稱的《雕刻時光》,在北京舉行了俄語直譯新版發布式。恰逢雕刻時光咖啡館五道口旗艦店開幕,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莊崧冽與讀者齊聚此地,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並詳細介紹了本書作者,前蘇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所述所思,以及他對中國藝術電影的影響。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中國影迷奉為現代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之一(另兩位為: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導演費裡尼),他的電影世界曾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從業人員及文藝青年。
  • 【騰訊視頻】《少年時代》可以在線看了!!!
    抱歉,我現在嚴重睡眠不足,並過於激動,如果下面的內容出現各種語無倫次,請見諒。想看的也可以前往騰訊視頻的好萊塢影院,或是查看原文。估計又會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年度十佳片吧,包括我。你是說我要在十多年之後才能看到這部電影,且有可能收回投資。」恐怕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這種投資行為,因為實在遙不可及。王家衛拍電影雖然很慢,但是在拉投資的時候,他也會信誓旦旦自己很快拍完,只是拍著拍著就拍了很久。而《少年時代》則是一開始就打算拍很久。
  • 電影資源推薦:少年時代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少年時代導演: 理察·林克萊特編劇: 理察·林克萊特
  • 第72屆金球獎獲獎綜述 《少年時代》電影登頂 《冰血暴》迷你劇最佳
    理察·林克萊特執導《少年時代》獲最佳影片大獎時光網訊 美國第72屆金球獎剛剛落下帷幕,理察·林克萊特執導的《少年時代》成為當晚電影類獎項的最大贏家,先後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三個獎項這部拍攝時間超過12年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上映之後在歐美都引起強烈的反響。電影劇情類影帝影后獎項方面,《萬物理論》的主演埃迪·雷德梅恩獲封影帝,他這部傳記片中飾演天才物理學家霍金,「小雀斑」埃迪一上臺就感謝霍金對於他的信任。這是埃迪·雷德梅恩第一次獲金球獎,也是他首次獲得提名。
  • 金球獎《少年時代》成大贏家
    電影《少年時代》獲得最佳影片視頻:《少年時代》獲7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時長
  • 純真迎六一 活動預告︱電影《少年時代》
  • 魅影深處,雕刻時光
    它為我們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觀看與感受方式;它讓逝去的時光得以留存。明天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如果你熱愛電影,我們一起走進光影世界,品讀雕刻在膠片上的時間。《雕刻時光同時,可以無數次地將這段時間投射到銀幕上,再現並回到逝去的時光。人類獲得了真實時間的模型。如今,時間一旦被看到並記錄下來,便可長久地(理論上是永久地)雕刻在金屬盒中。
  • 電影《少年時代》 時間雕琢人生
    輕擊海報 觀看影片《少年時代》
  • 知止以行遠——讀魏鋒《時光雕刻者》
    近幾年,魏鋒深入生活,腳踏實地,作品的素材、人物和故事涉及面廣,不僅挖掘作家故事,而且還挖掘了文藝評論家、外籍中國學者、表演藝術家等創作背後的故事,更多的是身邊各行各業奮鬥者的故事。對於新時代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創作,魏鋒也作了深入思考,撰寫了多篇理論文章,創作的多篇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頻頻出現在《中國作家》《文匯報》《名人傳記》等刊物。
  • 《少年時代》笑傲金球獎 電視劇單元爆冷門
    《少年時代》笑傲金球獎 電視劇單元爆冷門 2015-01-13 13:20:27來源:新晚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參與互動()   第72屆金球獎頒獎典禮於美國時間2015年1月11日在洛杉磯落幕,《少年時代
  • 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中文新版首發
    5月11日,有電影藝術「聖經」之稱的《雕刻時光》,在北京舉行了俄語直譯新版發布式。恰逢雕刻時光咖啡館五道口旗艦店開幕,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莊崧冽與讀者齊聚此地,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並詳細介紹了本書作者,前蘇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所述所思,以及他對中國藝術電影的影響。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中國影迷奉為現代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之一(另兩位為: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導演費裡尼),他的電影世界曾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從業人員及文藝青年。
  • 《星際穿越》再火,還是很難超越《少年時代》 榜單
    在今年的評選結果中,《少年時代》獨霸3項成為最大贏家,這也似乎為它的奧斯卡徵程打響了漂亮的第一槍。法國玫瑰瑪麗昂·歌迪亞憑藉在《移民》和《兩天一夜》兩部影片中的精彩表現問鼎最佳女主角,這也是該獎項比奧斯卡更加自由的證明。而近段時間市場大熱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卻遺憾未能上榜。
  • 豆瓣日曆 2020年8月31 日《少年時代》
    今日主題影片:《少年時代》。《少年時代》(英語:Boyhood,中國香港譯《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中國臺灣譯《年少時代》)是一部2014年理察·林克萊特編劇並執導的美國電影,埃拉·科爾特蘭、帕特裡夏·阿奎特和伊森·霍克主演。2002年夏季在休斯頓開拍,2013年10月殺青,本片斷斷續續花費達12年拍攝時間。
  • 時光旅行的你,手握時間雕刻刀,要怎樣雕刻未來的自己?
    於是,從出生的這一刻起,你我都成了時光的旅行者。有人說,上天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殘缺不幸,而有人天生含著金湯匙出生。其實,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絕對公平的,那就是:無論窮也好,富也罷,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
  • 1907光影公益劇場Vol.54丨「愛」的三部曲——理察·林克萊特
    下周我們將為大家選擇「愛的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三部影片是由同一導演、同一對男女主演用十八年的時間奉獻了這三部曲,就看看男主女主的臉,你都能看到時光流逝留下的痕跡
  • 毛尖:被時光抓走的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