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年時代》 時間雕琢人生

2021-02-08 風頭電影



輕擊海報 觀看影片《少年時代》



·  正  ·  文  ·  來  ·  啦  ·

最近在看《什麼是電影敘事學》,正在一知半解的時候,有人向我推薦了《少年時代》這部以記錄方式拍攝的電影,非常像當下流行的非虛構文學,看過之後,對於《什麼是電影敘事學》一書中的部分表述,更加深了一層理解。

電影用自己的時間刻度——「幀」,來講述故事。就像深夜失眠的人們,在腦海中回放自己的人生節點,並把它們自動組合成一個個蒙太奇鏡頭,不斷咀嚼,不斷回味。假如人生被濃縮,每個人都是一部電影。而且,是一部悲傷的電影。

 

         

電影《少年時代》,就是從時間維度,記錄了一名美國少年梅森,從6歲到18歲的人生成長曆程。

整整12年中,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每年都在主人公的暑假時拍攝一部分,影片最終在2013年拍攝完成。

 

         

記錄/虛構 過去/現在

簡單的鏡頭語言,線性時間時序,電影返璞歸真到電影本身。《少年時代》與其說是一種前瞻性的嘗試,不如說是一次復古。

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將梅森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改編成劇本,是由記錄到虛構的一次創作。最早的電影以記錄為主,比如《火車進站》、《嬰兒的午餐》、《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以虛構為主,比如《水澆園丁》。他們的區別在於:是否對於素材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從而將過去轉變為現在(電影),將人生通過電影重新現實化。

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執著地用最簡單的電影原理,敘述了一個最深刻的人生故事,給泛濫於世的好萊塢電影講述方式,一個有力的回擊。他的創作思路,值得當下每一個導演學習。

 

         

簡單/深刻 自我/藝術 時間/空間

我們的人生漂泊在時間的河流中,沉浮於世界的海洋裡。每個人都像水滴一樣,呈現出千姿百態的人生,在獨立與共生的糾纏中,不斷演繹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故事。

          

電影如何將自我瑣碎的人生轉化為深刻的藝術,重新定義時間,或許是解密電影藝術的一把萬能鑰匙。電影《少年時代》,正是時間之門被開啟之後,電影語言從時間指向時間與空間,完成一次平凡到戲劇的嬗變。

       

 

孩子 你為什麼那麼悲傷

 

         

人生/電影  散文/詩歌

人是世界的人,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獨自生存。無力改變的事實,讓我們自然而然的野蠻成長。每一個天使在人間都要變成俗人,才能體現出人的本質意義。長大的過程充滿痛苦和掙扎,有些我們不願面對,有些我們不得不面對。

     

   

少年梅森,一個普通的美國孩子,父母離異後,不得不隨著母親顛沛流離,體驗世間苦辣酸甜。每個人從梅森身上都能看見自己的人生,這是導演用電影將一個人的散文寫成全人類的史詩的偉大創舉。

         

無論電影工作者有多少種表達技巧,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人本身。任何光怪陸離的傳奇,都比不上人生的每一步經歷,那樣叫人感同身受。

         

      

成人的世界是由麻木和絕望搭建的無底深淵,孩子們只有以夢為馬,一面奔向天堂,一面走向地獄。追尋的意義在於沒有意義,任何幸福都只是痛苦的麻醉劑,它不斷欺騙我們努力活著。然而,《少年時代》轉眼即逝,社會之舟人們不斷登臨而上,又不斷棄舟而去,只有一首歌在不斷迴響。

         

 

       

《少年時代》插曲《Hero》 

 

I don't wanna be your heroI don't wanna be a big manI just wanna fight with everyone elseI don't wanna be a part of your paradeEveryone deserves a chance toA job to keep my girl aroundAnd maybe buy me some new stringsAnd her a night out on the weekendAnd we can whisper thingsSecrets from our American dreamsBaby needs some protectionBut I'm a kid like everyone elseI don't wanna be your heroI don't wanna be a big manI just wanna fight like everyone elseI don't wanna be your heroI don't wanna be a big manI just wanna fight with everyone elseI don't wanna be a part of your paradeEveryone deserves a chance to

相關焦點

  • 少年時代:從電影裡感慨自己的人生
    一開始是被「用12年時間拍攝出的165分鐘電影」這樣的標籤吸引的,本來以為可能會有點無聊,還覺得說不定會看到一半就放棄,但出乎意料,一切都很自然,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是圍繞著一個男孩,一個家庭,講了一段十二年的故事。如果有個還算空閒的下午,懶懶地躺在沙發角落或者床上,無所事事地想來一部電影,《少年時代》應該會是個不賴的選擇。
  • 【電影共賞】《少年時代》用時間釀造電影美酒
  • 電影《少年時代》
    呱呱墜地的嬰孩經歷時間的洗禮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中年,亦或者是老年。不管是影視還是文學作品,人們都幻想在時間裡旅行,穿梭時空以改變自己或是世界的命運。坐上導演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機,來一次時間旅行,與電影《少年時代》裡的少年梅森一起再一次體驗從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曆程。關於電影內容的介紹,一句話就能說完,影片講述了少年梅森從六歲到十八歲的十二年所發生的故事。
  • 電影《少年時代》你怎麼評價,你喜歡嗎?
    電影叫《少年時代》,劇情一句話概括起來也是「一個普通德州男孩6到18歲的人生」,但我覺得,林克萊特鏡頭下的主角是「時間」。我們看著每天見面的家人,會覺得時間很慢,不會感到它的存在。但如果一年見一次——就像《少年時代》這樣——會覺得這種無形的力量包圍、改變著每一個人。所以最後的成片我們看到,沒有任何字幕來提示時間到了哪一年、梅森多少歲了、幾年級了,剪輯師無縫拼接般地把素材連起來,更讓人感到時間在不經意間從指間溜走。上一個鏡頭梅森還在和爸爸討論如何和女生交流,下一個鏡頭他已經帶著女朋友在凌晨的奧斯汀擁吻。
  • 用時間釀造的電影美酒——《少年時代》
    羅蕾萊一開始對出演老爸的電影很有熱情,但拍到第三四年之後,她感到厭倦,希望她的角色消失。不過最終羅蕾萊還是重新找回了演戲的熱情。2.艾拉·科爾特蘭第一次演梅森的時候只有7歲,演完的時候他是18歲。3.電影拍攝周期為2002年5月到2013年8月,跨度長達4000天,但實際開拍時日只有45天。
  • 電影 | 《少年時代》:這部歷時12年拍攝的電影告訴我們時間去哪兒了?
    母親獨坐在客廳的餐桌前低頭不語,眼淚從她往日驕傲的臉上潸然落下。「我以為會有更多事的。」 她低聲抱怨著,語氣中透露出失落和不甘。而此時的梅森呆站在一旁。他從未見過母親如此悲傷,卻無法理解她的痛苦。這個片段來自於電影《少年時代》(2014),一個關於「成長」與「時間」的故事。
  • 《少年時代》| 這部歷時12年拍攝的電影告訴我們時間去哪兒了?
    這個片段來自於電影《少年時代》(2014),一個關於「成長」與「時間」的故事。▲電影《少年時代》這部由理察·林克萊特執導,曾在當年廣受好評的作品似乎與如今正當紅的高票房電影存在著某種對立關係:沒有緊張跌宕的劇情,沒有華麗磅礴的製作,亦沒有那樣充沛而熱烈的情感表達。
  • 今晚我們看電影 理察·林克萊特《少年時代》
    美國著名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在2014年推出了他的最新電影《少年時代》。
  • 鍾易軒的 「後少年」 時代
    如今,已步入20歲的鐘易軒,把「就這樣吧」這種情緒轉化為一張創作專輯,並用六首歌記錄下他的 「後少年」 時代最重要的節點。這張專輯非常完整地記錄了走入20歲前的鐘易軒,內心面對人生、成長頗為豐滿的思緒與情感記錄。按照曲目的順序,專輯就像是一部小說、一本影視劇,能夠同步鍾易軒的心路歷程,也能在這張專輯中看到你我曾在苦難中徘徊掙脫的過往。除了鍾易軒本色又細膩的創作之外,《就這樣吧》專輯還邀請到郭一凡、袁志鵬、吳夢奇、閆津等優秀音樂人擔任編曲和製作。
  • 電影資源推薦:少年時代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少年時代導演: 理察·林克萊特編劇: 理察
  • 鍾易軒的「後少年」時代
    如今,已步入20歲的鐘易軒,把「就這樣吧」這種情緒轉化為一張創作專輯,並用六首歌記錄下他的 「後少年」 時代最重要的節點。這張專輯非常完整地記錄了走入20歲前的鐘易軒,內心面對人生、成長頗為豐滿的思緒與情感記錄。
  • 推薦一部好看的電影《少年時代》
    19日周六晚上CCTV6佳片有約播出了一部電影《少年時代》,這是理察·林克萊特編劇並執導的一部歷時12年拍攝完成的劇情片,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及其父母親及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這部電影跟蹤一個男孩由一年級一直到中學畢業的成長變化過程,是在12年的時間裡拍攝和剪接的。電影3天拍攝一個單元,一年一個單元,觀眾能夠看到孩子真實的成長,而非通過化妝、特技或更換演員。電影從梅森童年時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成年後的穩重,每個人幾乎都在這位叫做梅森的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電影解說師:少年時代,一部偉大的作品,生不逢時錯過奧斯卡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拋開這些附加因素,客觀的來評價一下這部《少年時代》。我們愛上電影的原因有很多,對初遇《工廠大門》的觀眾來說,放映機就是會發光的潘多拉魔盒,光線流轉著視覺的魔術,創造者想像的奇蹟。對於不曾遠行的人們,電影就是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們得以膜拜偉大的傳奇,窺探別人的生活。電影最大的魔力,獲取在於它扭轉時間的魔力。
  • 《少年時代》:用12年,拍一部100分電影
    以下推薦文章來自《南都周刊》《少年時代》:用12年,拍一部100分電影當《變形金剛4》在全球各地狂轟濫炸,有一部毫不裝腔作勢、踏踏實實拍了12年的「零差評」電影自上周起在北美公映——— 《少年時代》(Boyhood)。
  • 解讀影片《少年時代》的父母形象,美國家庭教育觀
    [關鍵詞]《少年時代》;成長;父親;母親電影《少年時代》是由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指導,耗時12年拍攝,於2014年初上映的一部美國影片。影片記錄了一位名為梅森的美國德州少年6到18歲的成長曆程。影片看似很不起眼,片中既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也沒有曲折跌宕的情感波折。
  • 影視 (美)《少年時代》
    細說起來,《少年時代》 的主題並不新鮮,用一句通俗的話來概括,不外乎「成長的煩惱」,或者「問題少年成長史」之類的故事:一個普通美國男孩,從6歲到18歲,從一個懵懂兒童到大學生,在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度裡,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而電影中的小主人公,便是隨著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經歷了三任繼父,又一路跌打滾爬,在叛逆和倔強中成長。
  • 《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雕刻
    隨後,「愛在三部曲」仍舊延續了「為時間做減法」的創作路徑,用一對男女短暫的偶遇,讓愛情的火花在瞬間迸發出超越一切的璀璨。不過在這一系列中,理察·林克萊特開始帶領我們思考「片刻,與「持久」的辯證關係,用「九年一約會」的嘗試在電影之外把時間無限拉長,用愛情映襯對於生命的探索,兜兜轉轉走過維也納、巴黎、羅馬,美國文藝男青年傑西和倨傲的法國姑娘賽琳也成為了最深得人心的銀幕眷侶。
  • 《少年時代》編劇/導演林克萊特:時間是最偉大的力量(第374期)
    來源:The Dissolve 編譯:瘋眼穆迪PART.1 12年 12個劇本 12次拍攝      D:在拍攝《少年時代》時,你怎樣平衡電影虛構故事的成分和主人公真實成長經歷之間的關係?    所以埃拉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而且其實他從一開始就是演員了,經常出演一些電影和廣告。同樣,羅蕾萊也非常有天賦。      PART.2 「梅森」是我和埃拉的混合體      D:《少年時代》是一部關於一個男孩、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美國文化的變遷成長史,但它是否也是你作為一個電影人的進化史?你的拍攝方式和計劃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
  • 《少年時代》一部耗時12年的電影
    這可能是電影史上最藝術,最大膽的實驗。有多少真人有秘密項目?林克萊特已經做了12年,而且他設法保持他的包袱只是少年時代的眾多驚人事情之一。您可以嚴格按照奧林匹克潛水的標準對理察·林克萊特的新電影「少年時代」進行評分。林克萊特自2001年以來一直在製作「少年時代」,每年夏天都會訪問同一組演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增加更多場景。
  • 《撲通撲通我的人生》公映獲口碑 網友贊其堪比《少年時代》
    由宋慧喬、姜棟元領銜主演的韓國「感動系」電影《撲通撲通我的人生》正在全國熱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