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從電影裡感慨自己的人生

2021-01-18 慄子君說影視

原創 | 慄子君說影視

圖片 | 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一開始是被「用12年時間拍攝出的165分鐘電影」這樣的標籤吸引的,本來以為可能會有點無聊,還覺得說不定會看到一半就放棄,但出乎意料,一切都很自然,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

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是圍繞著一個男孩,一個家庭,講了一段十二年的故事。如果有個還算空閒的下午,懶懶地躺在沙發角落或者床上,無所事事地想來一部電影,《少年時代》應該會是個不賴的選擇。

《少年時代》它打開了一個窗口,除了這扇窗,大多數人再難有其他機會如此真實地見證一個家庭的孕育。它展示了另一個不同的家庭,另一個獨特的童年。你既可以從中捕捉你所經歷過的事物的影子,也可以在這兩個多小時裡體驗一場你從未感受到,甚至從未想像過的生活。

在我看完電影後,有兩種想法比較突出地從腦海裡浮起。

首先是每個人都經歷過或必將經歷過的,青春期。可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梅森從小便附著有一種抑鬱內向的氣質,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堆壘,那份氣質在青春期從他的思想,興趣,行為中顯露出來。他是獨特的,但他的想法卻並非獨特。很多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會主動地向外界探索,對事物觀察、進而深入地思考。在思維高度活躍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行為的懶散隨意,目標的漂浮不確定等等。青春期少年們試圖證明自己的非同尋常,又在切實感受到的平庸中自我安慰。也不知道那些時候的旺盛的內省對未來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另外,很多人所理解的對美國式家庭的想法,大多聚焦在孩子的成年和獨立,幾乎都忘了美國的父母也還是父母。梅森的母親在影片中逐漸地表現出了那種為人父母的微妙情感。不同於梅森小時候大喊的「這就是身為母親的責任!」,從梅森畢業到離家去上大學,在這兩節裡,我能感受到母親幾乎將孩子當作人生目標的信念,也就是臺詞中說的「裡程碑」。她也是迷茫的,努力想往好的方向走,卻似乎總是不在正確的道路上,當孩子終於剝離開的時候,當前夫生活一切穩定的時候,她感受到意義的飄散。

無論是從梅森,還是梅森的母親,我都體味到人生的意義以及對其的深切思考。這便是我看這部影片最大的滿足。當然,梅森的生父,姐姐,還有其他許多人,其他情節,都讓人印象深刻,也頗有感觸。電影源於現實,而這就是一段人生旅途,必定能體會到很多,只是看你如何回味罷了。

最後表白片頭和結尾的音樂《Yellow》《Hero》,也有很多人是因為這兩首歌對電影起了興趣。對於我,可能以後每次聽到這兩首歌,腦中都只會是那個躺在草地上的男孩和長大後獨自開車去大學的少年了。

對觀眾來說,《少年時代》其實很平淡。有些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他身上的話,只是無聊的八卦。無論是別人家暴的陰影,還是失業的尷尬,對他本人來說都意義重大,這在他的記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它發生在自己身上,它就會變成100%。一張元旦展照片,一盤七裡香卡帶,思緒飛揚,感慨萬千。用別人的故事來感慨自己的生活是很困難的。電影、小說和音樂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少年時代》是一部關於時間的電影,「少年時代」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青春和回憶的情懷。它讓人們想起了科彭的「少年情緒」。這部電影的最後一部分是青春不再,生命將繼續。少年的母親,她面臨生命最後的「確定」,自己的葬禮,變得無助,比少年的死亡更真實和殘酷。

時間流逝,也留下了生活過的物證,我曾在書店門廳見到一摞摞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也曾背誦過歐巴馬的參選演講,一代人各有一代人的時代印記。

當人們總結他們的生活時,他們總是說,「生活就是這樣的。到底「這樣的」是什麼?然而,這有點說不清楚。歸根結底,它只能是每個人生活的樣子,他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這樣」。我們的生活有一些共同的時代標誌,但也有一些鮮明的個人色彩。最後,就只能「這樣」吧。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嚴禁任何形式的抄襲和轉載

相關焦點

  • 電影《少年時代》 時間雕琢人生
    電影用自己的時間刻度——「幀」,來講述故事。就像深夜失眠的人們,在腦海中回放自己的人生節點,並把它們自動組合成一個個蒙太奇鏡頭,不斷咀嚼,不斷回味。假如人生被濃縮,每個人都是一部電影。而且,是一部悲傷的電影。
  • 電影《少年時代》
    不管是影視還是文學作品,人們都幻想在時間裡旅行,穿梭時空以改變自己或是世界的命運。坐上導演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機,來一次時間旅行,與電影《少年時代》裡的少年梅森一起再一次體驗從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曆程。關於電影內容的介紹,一句話就能說完,影片講述了少年梅森從六歲到十八歲的十二年所發生的故事。單從文字上來探討時間,蒼白沒有說服力。
  • 電影《少年時代》你怎麼評價,你喜歡嗎?
    電影叫《少年時代》,劇情一句話概括起來也是「一個普通德州男孩6到18歲的人生」,但我覺得,林克萊特鏡頭下的主角是「時間」。許多人會覺得,德州少年的青春期和自己的人生實在太不一樣,電影沒有很強的代入感。但我覺得,這三個小時就像——我從12年前開始,就和一個叫梅森的男孩每年一起參加夏令營,成為了朋友,每次就兩三天的時間,我沒有機會了解他生活中全部的故事,卻足夠聽他道出他覺得最值得回味的瞬間。三個小時可以是一部很長的電影,也可以是一段很短的時間,讓我去了解一個人並愛上這個角色,他的故事我願意一直看一直聽下去。
  • 電影解說師:少年時代,一部偉大的作品,生不逢時錯過奧斯卡
    對於不曾遠行的人們,電影就是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們得以膜拜偉大的傳奇,窺探別人的生活。電影最大的魔力,獲取在於它扭轉時間的魔力。我們每個人都同樣經歷著時空變換,因為無人能有接近於光的速度,或置身於引力扭曲的奇點,但電影改變了時間流逝的速度,壓縮或延長著空間變幻的尺度,電影創造的相對論效應,曾讓我們笑看人生唏噓無常,我們也得以恍惚過一個人的《少年時代》。
  • 影視 (美)《少年時代》
    細說起來,《少年時代》 的主題並不新鮮,用一句通俗的話來概括,不外乎「成長的煩惱」,或者「問題少年成長史」之類的故事:一個普通美國男孩,從6歲到18歲,從一個懵懂兒童到大學生,在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度裡,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而電影中的小主人公,便是隨著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經歷了三任繼父,又一路跌打滾爬,在叛逆和倔強中成長。
  • 《少年時代》:用12年,拍一部100分電影
    以下推薦文章來自《南都周刊》《少年時代》:用12年,拍一部100分電影當《變形金剛4》在全球各地狂轟濫炸,有一部毫不裝腔作勢、踏踏實實拍了12年的「零差評」電影自上周起在北美公映——— 《少年時代》(Boyhood)。
  • 今晚我們看電影 理察·林克萊特《少年時代》
    11月14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特別邀請到兩位影評人胡寅和小金,同主持人張穎一起分享這部影片。《少年時代》:歷經十二載《少年時代》是美國著名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歷時十二年完成的恢弘巨製。該片於2002年夏季在休斯頓開拍,2013年10月正式殺青。由伊桑·霍克、帕特利夏·阿奎特和埃拉·科爾特蘭等人主演。
  • 【電影共賞】《少年時代》用時間釀造電影美酒
    三維世界,因為有了時間,才有了縱向的深度。呱呱墜地的嬰孩經歷時間的洗禮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中年,亦或者是老年。面對時間,現階段的人類除了俯首稱臣,別無他法。不管是影視還是文學作品,人類也幻想在時間裡旅行,穿梭時空以改變自己或是世界的命運。就像《一代宗師》裡宮二說的:「都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如果真無悔,該有多無趣啊。」
  • 評電影《少年時代》:慢工細活值得國內影人學習
    評電影《少年時代》:慢工細活值得國內影人學習 2015-02-28 14:23:35來源:合肥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耿慶源 比如美國導演林克萊特,當他想到要用整整12年的時間、用同樣的一批演員,去拍攝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時,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真的願意去實現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那麼,這部電影毫無疑問就會成為一部「真正的」電影。嗯,12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這部電影終於拍完了,名字就叫《少年時代》,也就是獲了本屆奧斯卡獎的那部影片。
  • 推薦一部好看的電影《少年時代》
    19日周六晚上CCTV6佳片有約播出了一部電影《少年時代》,這是理察·林克萊特編劇並執導的一部歷時12年拍攝完成的劇情片,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及其父母親及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這部電影跟蹤一個男孩由一年級一直到中學畢業的成長變化過程,是在12年的時間裡拍攝和剪接的。電影3天拍攝一個單元,一年一個單元,觀眾能夠看到孩子真實的成長,而非通過化妝、特技或更換演員。電影從梅森童年時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成年後的穩重,每個人幾乎都在這位叫做梅森的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少年時代》:記憶裡我們就這樣一點點長大
    《少年時代Boyhood》這部電影長達近3個小時,卻讓人看過絲毫感覺不到疲憊。電影全片沒有任何暴力、色情、激動人心的情節,卻讓我們感覺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真切,他們就是我們自己,3個小時裡面看盡了我們的一生。
  • 《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的時光雕刻
    到了《近郊奇情》中,這種「失敗者美學」被進一步放大,小街陋巷在夜色中呈現它了無生氣的一面,一事無成的文藝青年們躲在角落裡用酒精把自己灌醉,也順便澆滅了「美國精神」最後殘存的火苗。《少年時代》裡的童年故事同樣在這個小鎮上演,好在這一次,它不再是縱容頹廢的襁褓,而是回歸了傳統的南部風情,平靜澄澈又帶著幾分未開化的天真,一如童年該有的樣子。
  • 下面我們來講一部電影,名叫少年時代,可以說是逆天大作了
    下面我們來講一部電影,名叫少年時代,可以說是逆天大作了,她是歷時20年口碑逆天,口碑逆天劇情片,但不是紀錄片。由美國獨立電影領軍人之一出版的。出版的少年時代。他湊齊了一家的一家人的文化用了20年的時間,但這不能說是一部流水的劇情片紀錄片,兒時應該是一個有故事有情節的。
  • 我們的少年時代啊
    提起「少年時代」我們總能想到「熱血,善良,勇敢」這些脆生生擁有堅硬光芒的標籤,人生儘管就此逝去,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們挑選出這些看起來十分動人的詞彙都會感受到時光給予過我們最真摯的浪漫。豐子愷說「青春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名詞 自古以來的人都讚美它 希望它長在人間。」
  • 電影人生裡的幸福滋味
    對於電影的熱愛,讓孟昭傑的人生有著別樣的幸福滋味。從事電影放映工作三十多年,收藏老電影膠片拷貝一千餘部、電影放映機三十多臺,手繪上百幅電影海報油畫……1964年出生的孟昭傑,少年時代在當時的白銀公司職工俱樂部跟著從事美工工作的師傅學畫畫,因此有機會成天待在電影院裡。繪畫之餘,一遍接著一遍看電影,成了他最大的快樂。
  • 《少年時代》母親的時代
    有評論說這部電影很流水帳,我覺得反倒因此而顯得真實,人生就是一部放慢了的流水帳電影,但是再無趣的人生也能有幾件拿出來說的故事。這本是一部以小男孩成長為主線,用他的視角講述的家庭變遷,家庭成員包括姐姐,父親和母親的人生經歷。可我只想提一下父親和母親,因為他們是現代社會男性和女性的縮影。父親年輕時玩世不恭,壯年浪子回頭。
  • 電影資源推薦:少年時代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少年時代導演: 理察·林克萊特編劇: 理察
  • 《少年時代》一部耗時12年的電影
    這可能是電影史上最藝術,最大膽的實驗。有多少真人有秘密項目?林克萊特已經做了12年,而且他設法保持他的包袱只是少年時代的眾多驚人事情之一。您可以嚴格按照奧林匹克潛水的標準對理察·林克萊特的新電影「少年時代」進行評分。林克萊特自2001年以來一直在製作「少年時代」,每年夏天都會訪問同一組演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增加更多場景。
  • 聊電影《少年時代》
    《少年時代》由當今美國影壇最成功的獨立影人理察·林克萊特執導。影片於2002年開始拍攝,並於2014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歷時12年的拍攝,這部影片一上映就收穫了諸多好評,並於2015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少年時代》講述的是:一個叫梅森的小男孩,他從6歲到18歲這段家庭生活變化以及他的成長經歷。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讓人感慨頗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讓人感慨頗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是一個非常虛幻又美好的童話世界,但又介紹了一個殘忍黑暗的現實故事,影片前期,介紹的場景充滿了夢幻和美好,更讓我們體會到了人和動物之間的友誼,自然間的惡劣和探索,最後反而卻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虛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