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房企跨界融合要這樣玩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中房報記者 付珊珊丨北京報導

萬科養豬、恆大造車、碧桂園做生鮮……隨著房地產行業走過「黃金時代」,房地產商從未停止多元投資以分散風險,開發商多元化投資背後也帶火了一個詞:跨界融合。

看似互不關聯的行業,在跨界融合的「化學反應」下,可能創造出1+1>2的發展效果。尤其是今年在疫情以及「雙循環」格局影響下,很多行業的發展模式悄然生變。隨著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新階段,跨界融合也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那麼如何將不同維度的產業融合到一個維度,找到契合點和盈利點?跨界融合如何達到深度、寬度和高度?12月8日,在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報新媒體、中房智庫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總評榜大會」上,八位來自商業、物業、產業、文旅等不同領域的企業領導者們帶來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思想碰撞。

曾先: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曾先

「奧特萊斯本身是一種回歸商業本質、更追求商品性價比的模式。」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曾先表示,這種模式使得奧特萊斯在傳統商業受電商衝擊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逆勢上揚。

今年疫情期間,中國奧特萊斯商場又出現了四個特點:

首先在疫情之後,奧特萊斯這種街區式購物環境令消費者感覺更加放心;其次,一定程度上的消費降級令很多消費者不再追求百貨公司中的高價產品,轉而投靠奧特萊斯;第三,很多中國人因為疫情影響不能出國,他們的消費又轉戰國內;第四,很多產品因受疫情影響出不去,都需要在國內進行一個去化,奧特萊斯業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去化渠道,加上現在講中國經濟內循環,以及最近幾年「國潮」的雄起,也令很多國內消費者對國貨更追捧,所以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李偉:解決好客戶量和轉化率問題是我們的使命

合碩地產董事長李偉

合碩地產是一家做交易服務的企業。

在合碩地產董事長李偉看來,狹義的房地產營銷最普通邏輯是客戶量乘於轉化率。客戶量是一個系統,線上、線下、內部、外部,搭建一個系統來解決客戶量問題。轉化就是產品的設計和產品解讀,客戶的尋找和客戶的解讀,中間信息的對稱和拉平,合碩會努力把這幾個系統解決好。

王曉敬:「泛鄰裡中心」概念加速企業復甦

中梁商置公司董事長王曉敬

大循環背景下,房企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中梁商置公司董事長王曉敬認為,當前是兩個時代的疊加,一個是國內經濟大循環,另一個是後疫情時代,這裡面蘊含著眾多機遇,房企要加強自身建設,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

作為中梁控股旗下專業的商業板塊公司,中梁商置在疫情之後恢復的速度很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提出的「泛鄰裡中心」概念有關。

據王曉敬介紹,目前,中梁商置旗下項目大多是按照街區制要求打造,除了傳統零售和購物之外,還包括四大板塊:一是智慧菜場,所有蔬菜可溯源;二是城市康養;三是歷史文化;四是政務服務,協調政府把辦事中心搬到項目裡。在項目整體打造上,還遵循更加親民、更加健康和開放的理念。

劉培慶:表面辛苦但非常值錢,物業行業迎來最佳風口

第一服務控股聯席執行長劉培慶

「物業行業備受青睞原因在於在各種突發事件面前,物業企業現金流能夠保持穩健和低負債率,可持續經營性非常強。」第一服務控股聯席執行長劉培慶表示,現在物業公司IPO募資已經接近1000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被物業公司用來收併購,在一級市場物業公司收併購中PE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已經達到了12倍,甚至是15倍,這說明儘管現在物業行業看起來很辛苦,但資本市場卻非常值錢,也是一個賣公司或者進入這個行業最好的時機。

劉培慶強調,過往物業行業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尖人才,包括資本領域和技術領域,但現在不一樣了,有很多大投行和機構都已經進入物業行業。

對於未來趨勢,劉培慶認為,第一是長板更長,專業性更加凸顯;第二是綠色科技等技術手段得到更多應用;第三是物業公司在經營客戶方面有很大想像空間,因為物業行業作為最後一公裡,離業主最近,這蘊含著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陸志剛:企業要善用智慧和數位化產業提升競爭力

紫光海闊集團副總裁陸志剛

紫光海闊公司是智慧產城運營商,在紫光海闊集團副總裁陸志剛看來,智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居住的房子和城是智慧的,通過與三大運營商,運用5G、AI技術,在智慧物業、綠色清潔能源等方面打造一個高效體系,使生活在社區裡的居民生活更便捷。二是產業智慧化、數字產業化,類似於阿里巴巴、京東,把一批碼農產業做成高科技,做到上市。做到產業化,當地的老百姓就有了飯碗,就能就業工作,從而反過來會在附近買房子。

陸志剛認為,數位化企業要會利用最新數位技術,如5G、AI等,讓城市周邊乃至全國產業數位化,用現代數位技術武裝傳統流水線,比如富士康流水線,利用智慧產業、數位化產業提升周邊企業競爭力、效率,從而實現內循環和雙循環發展。

於大海:產業地產商的發展大方向是高質量、大規模

億達中國高級副總裁於大海

作為一個產業地產商,億達中國高級副總裁於大海認為,下一步的發展大方向就是高質量、大規模。

他提到有四個點值得關注:

第一,房企融合式發展。在頭部房企中,約有50多家房企已進入產業地產領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開發主體多元化應該是一個很重要趨勢。「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管多大項目、多麼複雜的建設內容都由一個企業來做,我們應該用更開放、更務實的心態和更多合作夥伴一起去擁抱未來更大市場。」

第二,在業務布局方面實現圈層化。這個圈就是都市圈,這個層就是要分層推進。要進入核心都市圈中心城市,以及根據其他副中心城市,超前布局產業內容,畢竟在一些產業能級較低城市並不是一個企業,一個所謂新的產業方向的到來就能快速拉動這個城市的產業經濟,實際上我們是在不犧牲品牌代價的前提下來提前布局。

第三,產業方向要更加迭代化。從22年前,也就是1998年開始轉型到產業地產領域,一開始是以大連軟體園、武漢軟體新城為代表的軟體信息服務業這樣一個相對單一的產業方向。近年來,我們已形成了全球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即北京中關村一號、合肥大數據產業園、鄭州科技新城等,在全國20多個一線和二線省會城市布局了50多個園區,產業方向更加迭代和多元。特別是在傳統基礎上,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包括遠程醫療、大健康。

第四,商業模式應該金融化。這方面主要是我們發展趨勢:一是基地+基金模式,產業地產客觀規律要求要有相當大比例的持有和比較高的產業門檻,需要一些創新的金融工具和產品的支持;二是運營加產投,除在原有運營之外,產業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客戶是我們招商而來,無論是投前的決策還是投後的管理,都比外部的第三方有優勢,所以商業模式的金融化也是下一步發展重點。

張龍:我們主要是給地產業提供資源

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

新農創是中國鄉村振興的全產業投資運營商,涵蓋範圍從一產到二產到三產。新農創主要做的就是吃、住、養。

「我們總結了三個數字,叫4、5、6。工業的4.0指向德國、歐洲,農業的4.0沒有人敢提,中國目前已發展到這個階段,包括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未來農業一定是看中國,所以我們提出農業4.0;5指第五代建築,第五代建築一定是人與自然、生態、房屋等系列的融合;6指養,田園康養,一定是一二三產業融合在一起的養。」

新農創與地產怎麼融合?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表示,主要是給地產提供資源。

「我們在全國做產業園、做新農村改造,做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地方政府有大量土地,雖然新農創不做地產開發但新農創很多聯合體都在做開發,特別今年是精準脫貧最後一年,明年中國就進入鄉村振興年代,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怎麼銜接要思考。在未來房地產大時代,我們一定會進入更廣闊領域,包括物業公司怎麼進入中國鄉村振興,未來產業發展如何為中國鄉村出把力等,都是發展方向。」

王永兵:文旅產業要因地制宜實現文化賦能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主任王永兵

在進行產業融合時如何把商業、文旅和文化等不同類型的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其發揮各自特色進而實現盈利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困擾房企的大難題。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主任王永兵首先以文旅產業為例,表示「文旅」二字僅僅是階段性、通過文化價值升級對傳統的旅居旅遊賦能的過程,而非是融合結果。

王永兵認為,「文旅產業是一個新行業,2018年提出2019年有意識萌發,2020年沒機會試水。現階段,在文旅產業運營時一定要留出足夠空間,因為這是一個持續過程,要給未來留出深度且持續發展空間。」

其次,文旅產業要因地制宜實現文化賦能。要儘可能依託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提煉和深挖,然後根據基礎價值點再做產品與價值延展。要先梳理出所在區域價值特色,然後再去融合周邊以及境外文化資源,從而形成自身特色,因為自身文化具備非常強的標籤特質。

第三,要學會借力。藉助高科技生產力,加強體驗度,優化成本。現在有很多文旅主題項目藉助高新網際網路工具實現了快速孵化和吸引主動流量

對於「文商旅」怎麼能夠融合在一起,王永兵表示,我們要搞明白「文商旅」功能,「文化」指的是主題和內容,需要藉助主題與內容表現出產業形態;「旅」是介質和工具,旅遊、旅居都是以人流為基礎的描述;「商」是商業數字和結果。「文商旅合在一起不分家,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特質、不同受眾定位,需要企業綜合地去考慮。」。

相關焦點

  • 「飛」向房企的豬 1400家涉房企業跨界養豬,房企多元業務迎來新風口?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大範圍影響,不少房企業績折戟,紛紛開展新業務以尋求業績新的增長點。但近年來房企的多元化發展卻讓人捉摸不定,在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的同時,房企竟「千軍萬馬」奔向養豬行業。
  • 恆大萬達等1400家涉房企業跨界養豬 房企多元業務迎來新風口?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大範圍影響,不少房企業績折戟,紛紛開展新業務以尋求業績新的增長點。但近年來房企的多元化發展卻讓人捉摸不定,在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的同時,房企竟「千軍萬馬」奔向養豬行業。意外「飛起來」的豬「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是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曾說過的話,只是這次風口上飛起來的豬來自千家房企。
  • 千家房企跨界養豬,巨頭們的「養豬之戰」開始了?
    最強豬周期讓「豬」成為風口,養豬正成為一條黃金賽道,如今擠滿了各行業的巨頭,包括萬科、網易、阿里……有股民分析了牧原股份和貴州茅臺的季報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如此可觀的收益,也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 疫情下的風口:這39家房企跨界醫養!
    黃其森曾公開表示,5年內,泰禾要在醫療領域投資800~1000億元。其中,康養佔比最高,48.7%的跨界房企涉足康養。 康養主要是在傳統的地產開發中嵌入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房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可選擇與優質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屬於重投入、輕運營。 萬科算是其中的領跑者。2009年推出養老計劃,2010年萬科幸福匯項目就定位為養老地產項目,為老人提供養老看護、居家護理等服務。
  • 「超千家房企養豬」背後:房企轉行養豬 還是豬企跨界做地產?
    業內人士表示,「養豬」只是房企多元化的業務選擇,但房企跨界進入養豬行業還需要防範一定的行業風險。房企轉行養豬還是豬企跨界做地產? 隨著豬肉行情大好,市場不再是溫氏、牧原和新希望三家企業之間的「三國殺」,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養豬」,其中就包括房企。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段發言走紅。
  • 花芯融合餐廳,玩的就是跨界
    湧金廣場5樓新開的花芯融合餐廳,融匯八方美食,玩的就是跨界,獵就是舌尖之奇。」爸媽的燃情歲月「居然就是那隻當下杭城最火熱的煤球,就著」採蘑菇的小姑娘「,吃著麻麻辣辣的」串串香「,再來一口」吞拿魚焗花芯千層派「,啥?還來一根狼」愛上羊「,也真是足足醉了……很有拼勁兒的一家新店,立志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餐飲影響力。
  • 房企跨界醫療「保持健康」非易事
    聚焦房地產行業,疫情防控期間在醫療等大健康領域有布局的房企表現突出。目前,「地產+醫療」大健康模式是醫療健康服務落地的重要形式,成為房企轉型升級的契機。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家房企斥巨資跨界醫療,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保利、綠城集團、萬達集團、遠洋等。大健康產業有待發展近年來,有關健康服務產業的政策暖風一再吹來。
  • 房企「躺賺」終結!千家房企改行賣豬?專家:再賺2年
    這樣來看的話,未來房企想要「躺賺」的心思將會被徹底打破。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房企都是非常依賴於現金流周轉的,並且不少房企的負債率都不低。同時,房企不斷拿地,不斷開發才能有錢掙,但是,如果在「發債借錢」、「控制拿地」上下手的話,簡直是斷了房企的「發財路」。
  • 德興匯平臺:千家房企跨界賣豬
    德興匯平臺報導,豬肉行業無疑是2019年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德興匯平臺指出房企跨界養豬行業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畜牧業高質量開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上,新希望(26.590, -0.35, -1.30%)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越1000家。」房企入局養豬的數量如此之大,著實讓人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那麼,終究是哪些房地產企業是實真實在停止養豬投資?它們跨界養豬行業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 第一建聞|房企跨界醫療 「保持健康」非易事
    聚焦房地產行業,疫情防控期間在醫療等大健康領域有布局的房企表現突出。目前,「地產+醫療」大健康模式是醫療健康服務落地的重要形式,成為房企轉型升級的契機。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家房企斥巨資跨界醫療,包括碧桂園、恆大、萬科、保利、綠城集團、萬達集團、遠洋等。
  • 社區團購在玩啥?這一波支持房企
    現在想來,如果有了錢,不投入基礎科研,不說一定要研發精密儀器、運載火箭、衛星及空間站等,卻還在幾乎沒有門檻的社區零售賽道上追逐,多少有些難堪。社區團購是什麼?顧名思義,社區團購是社區的電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我們體力越來越差,我們享受科技的進步,足不出戶購物、消費,出門先約好網約車,懶惰的身體機制被激發,運動的機會被無限剝奪?有沒有人考慮過,去便利店買雜貨、買菜這麼低門檻的小事,都因科技的進步被替代,當社區便利店、菜市場被擠壓,那些未接觸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和接受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們呢?他們怎麼生活?
  • 房企高管解碼雙循環新格局下破局之道:創新產品力、品牌運營力成關鍵
    在「城市新生活:『雙循環』常態下的營銷創新與品牌建設」圓桌論壇上,多名參會嘉賓表示,總體而言,「內循環」將促使中國房地產行業更加穩健的長期發展。與此同時,企業品牌運營能力的價值也日漸凸顯,主動「擁抱」網際網路、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了房企營銷的「新風口」。
  • 多家房企跨界,養豬比賣房更賺?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雷軍大概沒想到,幾年後,豬真的站在了資本的風口。近期,一眾養豬股股價集體飆升。藉此東風,萬科也要試水養豬了,而且一下就是25萬頭,還由合伙人親自掛帥。這一次,萬科能否將養豬玩出新花樣?
  • 「超千家房企轉行養豬」受熱議,跨界需注意豬周期波動風險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有關「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的言論最近登上熱搜。12月8日,新京報記者從天眼查得知,目前我國有超過1400家企業同時涉足「豬產業」和「房地產」。近年來,確實也有多家房企嘗試跨界養豬。
  • 新希望劉永好: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導語:最強豬周期讓生豬養殖行業坐上了風口,收穫了紅利。對於相繼進入該行業的房企而言,養豬是陷阱還是餡餅? 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發言登上熱搜,他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全國超過1000家。」
  • 豬肉價格反彈:碧桂園等房企搶灘 賣豬比賣房掙錢?
    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突然,豬肉價格反彈!菜市場現「搶肉大戰」!1頭豬利潤=2瓶茅臺酒?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豬肉價格的漲跌始終牽動人心。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好不容易降下去的價格又漲了起來,人們不禁疑問,豬周期難道不靈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2020峰火文創大會:文旅跨界融合
    ,控制景區規模,不能隨意攤大餅,戰略確定後細節就成為成功關鍵,他淺析文旅產業發展的新風口價值。他認為文化和體育融合後並非文化產業,也不是體育產業、旅遊產業,而是文旅融合的產業,我們要新方式、新思維進行定義。分別從文化(體育)形式發展規律、體育功能與產業融合規律、體育教育培訓產業與文旅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體育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與模式。
  • 中國中端酒店發展「進行時」:「後疫情時代」的「內循環」之機
    中國酒店行業跨界營銷「盤活」存量市場  近年來,旅遊行業迎來了多元發展,生態旅遊、智慧出行、假日經濟等新產品、新業態、新趨勢層出不窮。  跨界營銷通常指: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產品、不同偏好的消費者之間所擁有的共性和聯繫,把一些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進行融合、互相滲透,進而彰顯出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與審美方式,並贏得目標消費者的好感,使得跨界合作的品牌都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營銷。
  • 2020房企供應商10強榜單出爐!這是地產百強的實戰經驗總結……
    對比單純的產品供應,能夠提供設計、研發生產、施工到售後服務系統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成為房企的偏愛選擇。從房企需求來看,房企裝配化幕牆產品及工程採購量增加。系統窗、防火窗等細分市場成風口。房企對防水這類隱蔽工程質量控制愈發嚴格,大開發商這幾年明顯傾向與品牌企業達成合作。最近兩年,防水行業跨界收購兇猛,如北新建材、三棵樹等跨界入局,行業格局被進一步塑造,資源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企業差距繼續拉大。
  • 上千家房企一頭扎進豬圈,借養豬之名行圈地之實?
    文|時代財經在「三道紅線」的重壓下,房企紛紛開始另謀出路。與此同時,近期正處於「豬在風口飛」的時點。此輪「豬周期」從2018年開始,豬肉價格已經連續飆升近2年,甚至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有股民分析了牧原股份和貴州茅臺的季報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