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養豬、恆大造車、碧桂園做生鮮……隨著房地產行業走過「黃金時代」,房地產商從未停止多元投資以分散風險,開發商多元化投資背後也帶火了一個詞:跨界融合。
看似互不關聯的行業,在跨界融合的「化學反應」下,可能創造出1+1>2的發展效果。尤其是今年在疫情以及「雙循環」格局影響下,很多行業的發展模式悄然生變。隨著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新階段,跨界融合也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那麼如何將不同維度的產業融合到一個維度,找到契合點和盈利點?跨界融合如何達到深度、寬度和高度?12月8日,在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報新媒體、中房智庫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總評榜大會」上,八位來自商業、物業、產業、文旅等不同領域的企業領導者們帶來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思想碰撞。
曾先: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曾先
「奧特萊斯本身是一種回歸商業本質、更追求商品性價比的模式。」奧特萊斯(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曾先表示,這種模式使得奧特萊斯在傳統商業受電商衝擊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逆勢上揚。
今年疫情期間,中國奧特萊斯商場又出現了四個特點:
首先在疫情之後,奧特萊斯這種街區式購物環境令消費者感覺更加放心;其次,一定程度上的消費降級令很多消費者不再追求百貨公司中的高價產品,轉而投靠奧特萊斯;第三,很多中國人因為疫情影響不能出國,他們的消費又轉戰國內;第四,很多產品因受疫情影響出不去,都需要在國內進行一個去化,奧特萊斯業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去化渠道,加上現在講中國經濟內循環,以及最近幾年「國潮」的雄起,也令很多國內消費者對國貨更追捧,所以內循環是非常好的風口。
李偉:解決好客戶量和轉化率問題是我們的使命
合碩地產董事長李偉
合碩地產是一家做交易服務的企業。
在合碩地產董事長李偉看來,狹義的房地產營銷最普通邏輯是客戶量乘於轉化率。客戶量是一個系統,線上、線下、內部、外部,搭建一個系統來解決客戶量問題。轉化就是產品的設計和產品解讀,客戶的尋找和客戶的解讀,中間信息的對稱和拉平,合碩會努力把這幾個系統解決好。
王曉敬:「泛鄰裡中心」概念加速企業復甦
中梁商置公司董事長王曉敬
大循環背景下,房企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中梁商置公司董事長王曉敬認為,當前是兩個時代的疊加,一個是國內經濟大循環,另一個是後疫情時代,這裡面蘊含著眾多機遇,房企要加強自身建設,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
作為中梁控股旗下專業的商業板塊公司,中梁商置在疫情之後恢復的速度很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提出的「泛鄰裡中心」概念有關。
據王曉敬介紹,目前,中梁商置旗下項目大多是按照街區制要求打造,除了傳統零售和購物之外,還包括四大板塊:一是智慧菜場,所有蔬菜可溯源;二是城市康養;三是歷史文化;四是政務服務,協調政府把辦事中心搬到項目裡。在項目整體打造上,還遵循更加親民、更加健康和開放的理念。
劉培慶:表面辛苦但非常值錢,物業行業迎來最佳風口
第一服務控股聯席執行長劉培慶
「物業行業備受青睞原因在於在各種突發事件面前,物業企業現金流能夠保持穩健和低負債率,可持續經營性非常強。」第一服務控股聯席執行長劉培慶表示,現在物業公司IPO募資已經接近1000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被物業公司用來收併購,在一級市場物業公司收併購中PE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已經達到了12倍,甚至是15倍,這說明儘管現在物業行業看起來很辛苦,但資本市場卻非常值錢,也是一個賣公司或者進入這個行業最好的時機。
劉培慶強調,過往物業行業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尖人才,包括資本領域和技術領域,但現在不一樣了,有很多大投行和機構都已經進入物業行業。
對於未來趨勢,劉培慶認為,第一是長板更長,專業性更加凸顯;第二是綠色科技等技術手段得到更多應用;第三是物業公司在經營客戶方面有很大想像空間,因為物業行業作為最後一公裡,離業主最近,這蘊含著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陸志剛:企業要善用智慧和數位化產業提升競爭力
紫光海闊集團副總裁陸志剛
紫光海闊公司是智慧產城運營商,在紫光海闊集團副總裁陸志剛看來,智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居住的房子和城是智慧的,通過與三大運營商,運用5G、AI技術,在智慧物業、綠色清潔能源等方面打造一個高效體系,使生活在社區裡的居民生活更便捷。二是產業智慧化、數字產業化,類似於阿里巴巴、京東,把一批碼農產業做成高科技,做到上市。做到產業化,當地的老百姓就有了飯碗,就能就業工作,從而反過來會在附近買房子。
陸志剛認為,數位化企業要會利用最新數位技術,如5G、AI等,讓城市周邊乃至全國產業數位化,用現代數位技術武裝傳統流水線,比如富士康流水線,利用智慧產業、數位化產業提升周邊企業競爭力、效率,從而實現內循環和雙循環發展。
於大海:產業地產商的發展大方向是高質量、大規模
億達中國高級副總裁於大海
作為一個產業地產商,億達中國高級副總裁於大海認為,下一步的發展大方向就是高質量、大規模。
他提到有四個點值得關注:
第一,房企融合式發展。在頭部房企中,約有50多家房企已進入產業地產領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開發主體多元化應該是一個很重要趨勢。「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管多大項目、多麼複雜的建設內容都由一個企業來做,我們應該用更開放、更務實的心態和更多合作夥伴一起去擁抱未來更大市場。」
第二,在業務布局方面實現圈層化。這個圈就是都市圈,這個層就是要分層推進。要進入核心都市圈中心城市,以及根據其他副中心城市,超前布局產業內容,畢竟在一些產業能級較低城市並不是一個企業,一個所謂新的產業方向的到來就能快速拉動這個城市的產業經濟,實際上我們是在不犧牲品牌代價的前提下來提前布局。
第三,產業方向要更加迭代化。從22年前,也就是1998年開始轉型到產業地產領域,一開始是以大連軟體園、武漢軟體新城為代表的軟體信息服務業這樣一個相對單一的產業方向。近年來,我們已形成了全球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即北京中關村一號、合肥大數據產業園、鄭州科技新城等,在全國20多個一線和二線省會城市布局了50多個園區,產業方向更加迭代和多元。特別是在傳統基礎上,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包括遠程醫療、大健康。
第四,商業模式應該金融化。這方面主要是我們發展趨勢:一是基地+基金模式,產業地產客觀規律要求要有相當大比例的持有和比較高的產業門檻,需要一些創新的金融工具和產品的支持;二是運營加產投,除在原有運營之外,產業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客戶是我們招商而來,無論是投前的決策還是投後的管理,都比外部的第三方有優勢,所以商業模式的金融化也是下一步發展重點。
張龍:我們主要是給地產業提供資源
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
新農創是中國鄉村振興的全產業投資運營商,涵蓋範圍從一產到二產到三產。新農創主要做的就是吃、住、養。
「我們總結了三個數字,叫4、5、6。工業的4.0指向德國、歐洲,農業的4.0沒有人敢提,中國目前已發展到這個階段,包括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未來農業一定是看中國,所以我們提出農業4.0;5指第五代建築,第五代建築一定是人與自然、生態、房屋等系列的融合;6指養,田園康養,一定是一二三產業融合在一起的養。」
新農創與地產怎麼融合?新農創集團總裁張龍表示,主要是給地產提供資源。
「我們在全國做產業園、做新農村改造,做美麗鄉村、鄉村振興,地方政府有大量土地,雖然新農創不做地產開發但新農創很多聯合體都在做開發,特別今年是精準脫貧最後一年,明年中國就進入鄉村振興年代,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怎麼銜接要思考。在未來房地產大時代,我們一定會進入更廣闊領域,包括物業公司怎麼進入中國鄉村振興,未來產業發展如何為中國鄉村出把力等,都是發展方向。」
王永兵:文旅產業要因地制宜實現文化賦能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主任王永兵
在進行產業融合時如何把商業、文旅和文化等不同類型的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其發揮各自特色進而實現盈利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困擾房企的大難題。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委員會主任王永兵首先以文旅產業為例,表示「文旅」二字僅僅是階段性、通過文化價值升級對傳統的旅居旅遊賦能的過程,而非是融合結果。
王永兵認為,「文旅產業是一個新行業,2018年提出2019年有意識萌發,2020年沒機會試水。現階段,在文旅產業運營時一定要留出足夠空間,因為這是一個持續過程,要給未來留出深度且持續發展空間。」
其次,文旅產業要因地制宜實現文化賦能。要儘可能依託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提煉和深挖,然後根據基礎價值點再做產品與價值延展。要先梳理出所在區域價值特色,然後再去融合周邊以及境外文化資源,從而形成自身特色,因為自身文化具備非常強的標籤特質。
第三,要學會借力。藉助高科技生產力,加強體驗度,優化成本。現在有很多文旅主題項目藉助高新網際網路工具實現了快速孵化和吸引主動流量
對於「文商旅」怎麼能夠融合在一起,王永兵表示,我們要搞明白「文商旅」功能,「文化」指的是主題和內容,需要藉助主題與內容表現出產業形態;「旅」是介質和工具,旅遊、旅居都是以人流為基礎的描述;「商」是商業數字和結果。「文商旅合在一起不分家,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特質、不同受眾定位,需要企業綜合地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