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蹊蹺!王維為什麼「拉黑」李白?

2021-02-13 瞭望智庫

那天晚上,王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他要拉黑李白

文 | 華偉552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原文發於2019年1月4日,標題為《王維「拉黑」李白始末》,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公元743年元旦特別冷,

寒風颳過大地,似乎要逼出行人身上所有的熱量,

對著名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來說,這一天特別漫長。

王家的僕人都記得,從外面喝了一頓酒回來,老爺的情緒就一直不太好,一個人窩在廚房烤火。

問書僮,書僮不敢說。

……

那天晚上,王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什麼決定呢?

 

他要拉黑一個人。

管家收到了明確要求——今後,凡是那個人參加的論壇、年會、剪彩、酒會、頒獎禮、真人秀,王大人一概不出席。

不要問為什麼!

王維很有些來頭,屬於C位出道,

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

祖父是知名音樂人,曾創作《花兒為什麼那樣美》《整個月亮爬上來》《657年的第一場雪》等名曲。

當很多讀書人屢敗屢戰,一次又一次衝擊科舉的時候,王維就以22歲的低齡考中了進士,幾年後又成了狀元,

很快,他又成了大唐山水田園詩代言人,

 

但他的性格裡,也有些小矛盾。

一方面,他遺傳了佛教徒母親的個性,性格溫和,

這是他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的原因,

摩詰為梵語,意為「淨名」或「無垢塵"。

囚徒認為,他內心深處是有潔癖的。

另一方面,他對某些人和事是抗拒的,

這次拉黑,他的複雜內心暴露無遺。

被拉黑的那個人,名字很陽光——李白。

 

他們都是文化圈的人,本來有很多機緣成為好友,

如果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也有相似之處。

來看一下,

新豐美酒鬥十千。(王維《少年行》)

金樽清酒鬥十千。(李白《行路難》)

再看,

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

縱死俠骨香。(李白《俠客行》)

是誰在抄襲誰?(囚徒詭異臉)

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

 

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他們的人生態度,就像今天我們發微博和朋友圈一樣,

 

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

同年出生,幾乎同年死去,同樣炙手可熱,

他們都是音樂發燒友,

李白唱功一流,聲音有些像李宗盛;王維更是詩詞屆的方文山,吉他(那時候叫琵琶)彈起來,令人意亂情迷,

可惜,兩人竟一次都沒合作過。

真的很蹊蹺!

 

看到王維和李白鬧彆扭,孟浩然是著急的。

「怎麼回事啊,兩位小老弟?」

那時候的詩壇,有「南李北王」之說。

李是李白,王是王維,

孟浩然跟他們都是老鐵。

 

這個湖北襄陽漢子,比李白和王維大12歲,

從時間上看,他承接初唐四傑和盛唐李杜,是一個重要的線索性人物。

如果孟浩然說自己的朋友圈在大唐文化界排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自己第一。

在交朋友這方面,孟浩然確實很有一套,

他靠的主要是真誠,就像他寫出的那些詩句一樣:乾淨,淡雅。

聞一多評價說,唐詩到了孟浩然手裡,產生了思想和文字的雙重淨化。

 

一向狂傲的李白,在面對孟浩然的時候,忽然變得少有地羞澀,只剩下拜服,

他一輩子給老孟寫過5首詩,沒有任何鋪陳,都是直抒胸臆。

在《贈孟浩然》中,他開頭就寫道——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後來飽醮感情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是很多人關於唐詩的最早記憶——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如果用六個字來形容老孟在李白心中的位置,

那就是,「我心中,你最重」(不是說孟浩然很胖)。

老孟和王維也惺惺相惜,是能夠說心裡話的那種知己,

兩人在長安漂泊多年,在一個文創基地呆過很長時間,

他們是山水田園詩的兩座高峰。

孟浩然在長安求職失敗,心冷返鄉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給王維弟弟寫詩——

《留別王侍御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有沒有一種孟大哥摟著王維痛哭的即視感?

王維呢,一個勁地拍著孟大哥的肩膀,

「別哭別哭,快回老家享受生活吧」——

《送孟六歸襄陽》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看明白了嗎?

最有資格把王維和李白拉在一起喝酒的,只有孟浩然。

 

                王維,王摩詰

有人說,王李兩人個性不合。

似乎有點道理。

一個狂放到極致,一個內斂到心痛。

說到底,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完全不同。

公元742年,經過多年打拼,41歲的李白終於拿到朝廷的offer,

 

這是他第一次被推薦,進入組織部門考察範圍,

剛出家門,他大聲吟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路上練劍,他「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囚徒感覺到了他的吶喊:我是天才,我是天才,我是天才!

 

心裡似乎有無數個小目標。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作為一個專職拍馬屁的小翰林,他很不跟主人見外,

貴妃為他磨墨,力士為他脫鞋,玄宗為他調羹,

 

縱觀幾千年中華風騷史,能得瑟成這樣的,也只有李白。

我有freestyle,你有嗎?

同樣也是這一年,王維從嶺南回到長安,任左補闕。

 

雖然官位低得不像話,但在江湖上,王維比李白出名早得多,

可是,有海外背景的李白深喑炒作之道,

利用進入宮廷一事,他大做文章,一個月漲粉308萬,成為大唐「第一網紅」,

 

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王維會喜歡嗎?

答案是不知道。

只知道,在長安舉辦的多次PARTY上,有李白就沒王維,有王維就沒李白。

這不是囚徒胡說,是專家考證過的,

——從開元十八年開始,賀知章經常約張旭、李适之、李白等名士在長安喝酒,後來成了著名的「飲中八仙」,這個酒鬼飯局,王維從沒參加過;

 

——「老好人」張九齡第三次入京後,約王之渙、王昌齡和王維等人聚餐,李白不在邀請名單上;

 

——天寶二年(743),王昌齡、裴迪、王縉等人約王維一起到長安郊區玩耍,平常最喜歡出去浪的李白沒有參加;

 

——天寶三年(744),賀知章辭職歸隱,約了一大幫朋友喝咖啡,李白到場,當時王維人在長安(沒有出差),但沒有人約他。

很顯然,對兩人的不和,大家已經心知肚明。

 

還有人說,兩人完美「錯過」,是因為信仰不同,

確實,他們倆一個信佛,一個求道,

李白是老莊的忠實信徒,瀟灑自由,喜歡歌頌太陽和月亮。

作品從不遵循定律,沒有條條框框——

「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天子呼來不上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王維為了研究釋迦牟尼,廢寢忘食,喜歡描寫山林和溪流。

他的作品,不管是畫還是詩,都流淌著連綿不絕的禪意,

不妨感受一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安史之亂中,他被迫擔任偽職,餘生陷入愧疚,也是靠研究佛學解脫的,

正如他在《嘆白髮》中的自言自語,「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佛法何處銷?」

但囚徒認為,精神信仰的迥異,並不會導致他們現實生活中的巨大衝突,

唐朝多種文明、多種宗教共處,是時髦,也是潮流。

兩人互不買帳,一定另有原因!

 

更多人認為,王維是因為女人屏蔽李白的。

準確地說,那是個很不一般的女人——玉真公主。

她比王維和李白大9歲,原名李持盈,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玄宗的親妹妹,

生下來沒幾年,她就經歷了皇室最黑暗最血腥的歲月,

親情成了權力的犧牲品——因被人誣告,玉真的母親竇德妃被婆婆武則天幹掉,

她沒有祖母和姑姑(太平公主)那樣的政治野心,從小信仰道教,想過靜修生活,

但她身上畢竟流著則天女皇的血,

這種血,總令人不安分。

跟祖母一樣,她對帥氣男人充滿興趣,對那些才子更是另眼相看,

她胸中有丘壑,經常組織文藝座談,結識新冒出來的小鮮肉。

見多了男人,她的心越來越高,那些想通過她上位的小年輕,她一個都沒看上。

她很快變成了大齡女青年,女中年。

公元729年,她遇到了王維,

眾所周知,王維除了有才,還特別帥,

雙眸善睞,鼻梁高聳,嘴角時常掛著微笑,

不像其它臭男人,嘴角總是掛著口水,

其詩、其畫、其琴,令她神清氣爽,

這樣的男人,是極品無疑了。

兩個人花間彈曲、鏡前寫真、黃昏聯句、清晨畫眉,儼然一對姐弟戀人。

可是相處久了,玉真覺得王維跟他的玄宗皇兄一樣,身上缺點什麼,

對,是朝氣和銳氣,

一個男人就該荷爾蒙燃燒,粗獷地照亮這個世界,

可是王維活得太小心太細緻,

自從妻子崔氏31歲早逝後,這位大咖一直獨居,

娛樂記者在他家門口趴了好幾年,想來一次「周一見」,

身上都趴出繭了,也沒有拍到一張他的八卦照。

後來,她又遇到了李白。

他在她的別墅裡左手持(酒)杯,右手揮筆,當場寫了一首《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王維之前給玉真公主寫過一首《奉和聖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制》(標題長得不行),略顯拘謹靦腆,

而李白的這一首,勝在想像奇特,

因為奇特,更顯浪漫。

在詩中,李白將玉真公主比作九天玄女,吹捧得恰到好處。

想像力,真的令人視野開闊,身心解脫,

表達即誘惑。

就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楊玉環姐姐,也被李白的一首《清平調》徵服——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這兩首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為女性寫就的最好軟文。

清高是很多男人的臭毛病,

李白是個例外,越是狂妄清高,越有魅力。

天寶四年(745),因為種種原因,李白與王維先後離開長安。

玉真公主也放棄皇家待遇,出家做了道士,落腳於安徽敬亭山,

玉真公主死於762年。

不久,李白逝於敬亭山下的當塗縣。

他晚年寫了一首著名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詩裡,他又把敬亭山當成了玉真公主,

狂放了一輩子,這首作品卻極盡寂寞,內斂得讓人想哭。

《獨坐敬亭山》寫完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此生擦身而過的王維,

「就這樣吧!」

「這一世我們各自奪目,如果你願意,下輩子多喝幾杯!」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謝芳

相關焦點

  • 王維「拉黑」李白始末
    ……那天晚上,王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什麼決定呢? 他要拉黑一個人。管家收到了明確要求——今後,凡是那個人參加的論壇、年會、剪彩、酒會、頒獎禮、真人秀,王大人一概不出席。不要問為什麼!2王維很有些來頭,屬於C位出道,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祖父是知名音樂人,曾創作《花兒為什麼那樣美》《整個月亮爬上來》《657年的第一場雪》等名曲。
  • 李白和王維為什麼老死不相往來?
    他要拉黑一個人。管家收到了明確要求——今後,凡是那個人參加的論壇、年會、剪彩、酒會、頒獎禮、真人秀,王大人一概不出席。不要問為什麼!王維很有些來頭,屬於C位出道,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祖父是知名音樂人,曾創作《花兒為什麼那樣美》《整個月亮爬上來》《657年的第一場雪》等名曲。
  • 詩詞大會:李白的夢想和王維的歸隱
    陶淵明和王維則是膩煩了官場,選擇歸隱山林。這些人都留下了千古佳話,也留下了很多關於歸隱的作品。今天一起看看兩篇關於歸隱的詩詞,同時也比較一下李白和王維。先看詩仙李白的《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 夜深人不靜:李白的靜夜思寫作技巧不及王維,千年糾結,傳唱千年
    王維極力描寫一種靜態,以靜才能襯出「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這是一種只有「詩佛」才能悟出來的禪境。像李白這樣倚劍走天涯的江湖俠客,江湖浪子,像李白這麼鬧騰的,這麼不安靜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所以從開篇第一句,李白的《靜夜思》在寫作技巧上,就明顯輸給了人家王維。
  • 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
    詩仙——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 詩人李白王維曾為其爭風吃醋
    這裡的持盈法師指的就是玉真公主,道教在李白和玉真公主其中起了不少作用,玉真公主和李白之間對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知識上有不少的共鳴。因此,當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後,如同風箏遇上可風,肯定會發生一些故事,只是事不湊巧,開元十七年時,王維正好也回到了長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轉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時候。
  • 李白和王維顏值如何?詩詞大會這道題,難倒北大女博士
    為什麼怎麼說呢?舉個最典型的例子。 詩聖杜甫的畫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如今見到的所謂「杜甫畫像」其實是著名畫家蔣兆和照著自己的模樣畫的。 蔣兆和是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如今教科書中很多古人的畫像都是出自他的筆下,而這些畫像大多取材於他身邊的友人。
  • 如果王維、李白當導演,他們會不會拿獎拿到手軟?
    不過這些看似很現代的手法,對於唐朝詩人們可能並不陌生,如果穿越時空跨度,讓唐朝的詩人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坎城電影節,或許真的會拿獎拿到手軟。數百年前的詩詞佳句,突破了文字的壁壘,創造無限的意象,更令現代人略感汗顏。
  • 楊雨07:王維《終南別業》
    今天我們要讀的是王維的另外一首代表作《終南別業》:這首詩裡同樣有兩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這兩句詩呢?這兩句詩又到底好在哪裡呢?我覺得啊,答案就是這兩個字:隨意。那麼,這種隨隨便便、了無牽掛的狀態,為什麼會讓今天的我們還會產生一種心有戚戚的共鳴感呢?
  • 肖戰、那英新歌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
    肖戰、那英新歌《千年一聲唱》曝光,歌詞是王維、李白的兩首詩,很有中國風除此之外,這首新歌的作詞人也頗為有意境,之所以這樣說,自然是有原因的,新歌則是兩首詩,一首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 王維吹起牛來,李白也不是對手,兩句詩道盡唐人的豪邁
    李白之所以受人崇拜,被人欣賞,也就是他的詩歌豪邁不已,瑰麗神奇,甚至狂妄傲氣。 比如在年輕時與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渝州刺史李邕一語不合,他就可以甩袖而去,留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風採。又比如他得到唐玄宗的徵召,對著曾經滿腹牢騷的妻子得意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甚至於在臨終之時,他依然豪情不改,自比鯤鵬,自比孔子。
  • 王維:與李白、杜甫齊名的詩人,還是大畫家和著名音樂家
    唐開元九年,王維從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部)來到長安應試。唐代的科舉考試要想高中有一條「捷徑」,就是需要王公貴胄事前給考官打招呼。聽說詩人張九皋通過唐公主的途徑,得到取殿試第一的許諾,王維與好友歧王李範(玄宗弟)商量。
  • 外國名曲中的唐詩基因,李白王維等詩人與作曲家的穿越千年之作
    當他讀了德國作家漢斯·貝特格翻譯的中國古詩集《中國》後,李白、王維等詩人的悲壯的人生情懷和瑰麗的詩章激起他強烈的共鳴和靈感。馬勒從詩集中選取了七首詩作為歌詞,譜寫了著名的《大地之歌》。第一樂章《悲傷和塵世飲酒歌》,是根據李白的《悲歌行》寫成;第二樂章《秋天的寂寞》,是根據錢起的《效古秋夜長》而創作;第三樂章《少年》,是根據李白的《客中行》寫成;第四樂章《美女》,根據李白的《採蓮曲》寫成;第五樂章《春天的醉漢》,依據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所作;末章《永別》,根據王維的《送別》和孟浩然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寫成。
  • 王維、杜甫都寫詩想送給他,王牌作曲者李龜年原是王公貴族座上客
    這麼文藝浪漫地表達「我想你」的詩句,竟然出自王維的《江上贈李龜年》。王維寫出如此唯美的句子不讓人意外,意外的是,李龜年是誰?為什麼王維能為他寫詩?為什麼王維都要和他成為親密的朋友,拉著他說「好久不見,還真的是好想你」?其實回到當時的場景,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意外。
  • 王維的輞川去哪兒了?
    在唐詩的華山之巔,有三位頂尖高手:李白,杜甫,王維。
  •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還有詩鬼 詩魔 詩聖 詩骨 詩壇先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十首詩詞,十種修行:青山綠水去無聲|王維|李白|李商隱|杜甫|李煜|...
    李白寫孤獨,寫深情,寫無情。直達本質的清醒讓人驚訝,李白並不只會寫「飛流直下三千尺」,也不只會寫「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的希望與浪漫背後,是深入骨髓的清醒與絕望。 二、物我兩忘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感悟:王維號稱詩佛。 早年的王維曾經寫「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寫少年的衝動與美好,一個豪爽好動的俠。
  • 詩佛王維的八字(1321)
    如李白王維等人,這一天出生的八字,屬於優雅八字富貴命,用東坡居士的一首詩來講,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優雅之人,自有優雅的八字。解讀王維八字,體格健美勻稱,身高175左右,妙年潔白,風姿鬱美,彈的一首好琵琶的王維,剛出道即在一次音樂Party上,被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一見傾心,當即決定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於是,王維就蟾宮折桂,榜上有名了。唐代詩人的排行榜,才華榜單李白排NO1,杜甫第二,王維第三,若就顏值而論,排在第一位的毫無疑問的是王維。
  • 王維是佛,李白是道,杜甫是儒,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是儒道佛?
    除了職業宗教身份的詩人,很多唐代著名詩人也是有著明確的宗教信仰的,比如推崇道家的詩仙李白、賀知章、劉禹錫、李賀和杜牧,推崇佛教的則有詩佛王維和詩僧賈島,而主張儒家入世的則有詩聖杜甫、韓愈、李翱等,另外也有很多詩人是儒道佛都有研究的,比如白居易就自稱「身著居士衣,手把南華篇」。
  •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開嗓唱歌,一定是崔健、羅大佑和許巍的樣子
    那麼,假設詩人們紛紛開嗓唱起歌,李白、杜甫、王維們會是哪位歌手的樣子呢?李白,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一生蔑視權貴,追求自由。他的詩作,其灑脫,其豪放,其飄逸,其從容,令多少後來者可望而不可即。更因在詩歌上的開創性,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崔健,被譽為「中國搖滾之父」。1986年,穿著藍色大褂、挽著一高一低的褲腳的他,首次公開演唱《一無所有》,喊出了個性解放的第一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