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

2021-01-08 王瑞樂講故事

《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

大家好,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電影《潘神的迷宮》。剛開始從片名來看,以為是一部有著酷炫特效的魔幻式冒險片。直到看完影片以後,才以一種沉重的心情領會了,原來這不是一般的魔幻題材片子,而是著重以魔幻反襯現實的象徵主義影片。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敘事手法:

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西班牙1944年,也就是二戰結束前,那段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為背景。影片用兩條線索鋪開講述故事,一條線是:講述一位殘暴的上尉以及他的法西斯軍隊與一群敢以犧牲自我完成解放戰爭的遊擊隊之間周旋,並最終遊擊隊擊殺了上尉,贏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為結局。另一條線是跟隨改嫁的母親到達這裡生活,愛幻想愛看童話故事的女孩奧菲利亞,她為了進入冥界而設法完成潘神的三個任務,展開驚險刺激的冒險,並最終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以遺憾為收場。

《潘神的迷宮》

兩條線索一開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直到影片的最後,關鍵人物集中在了迷宮裡,線索交錯在了一起。讓觀看影片的我們,如夢初醒。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潘神,也沒有所謂的冥界。一切都只是小女孩的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就如一個絕望、恐懼、懦弱、無助的人會產生的那種幻想那樣,作了一場糾結於現實與夢境的惡夢。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主題:

影片要講述的主題,導演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去展開講述的。對於當時法西斯暴政統治下的戰爭年代,小女孩無疑是弱小的。為什麼導演要以小女孩的視角去展開故事呢?何不以遊擊隊員的視角呢?顯然,導演並不是想渲染英雄主義情結,從影片中對遊擊隊員的輕描淡寫可以看出導演根本不看重遊擊隊是否英勇,是否機智等等。他看重的是小女孩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這一點從影片中大量運用了模擬小女孩的視點鏡頭可以看出來。導演創設了小女孩的一場又一場夢境,去描述那個時代,真正弱小的人心理上的那種彷徨與無助。從側面的描述去反映那個戰爭年代的可怕,受法西斯暴政的肆虐下,人們的恐慌與不安。那種尋求避風港的心理渴望,以及逃避現實的心理矛盾。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主題。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象徵主義手法:

影片充斥著大量的象徵主義手法,殘暴的上尉,象徵著當時期的法西斯政權的暴政;懦弱的小女孩象徵著當時期的弱小人群;古怪苛刻的潘神,象徵著殘酷的現實世界,潘神提出的三個任務,象徵著在現實世界裡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三種特質;新生的嬰兒,象徵著人類的愛等等。以我看來,導演想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想以展示他大量象徵主義手法來體現他的才華。用童話作為故事渲染,寓意他對人生的理解,對人性的領悟,對戰爭的觀點。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拍攝手法:

影片的攝影,是這部影片的一大亮點。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完美構圖的畫面。可以看出,導演是一位很細緻的藝術家,他追求完美,無論從畫面的構圖,再到光線的考究,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影片當中,運用了很多穩定的推拉鏡頭,營造出了一種夢幻的詩意。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後期色調處理:

影片後期製作中的色調處理,是本片的另一大亮點。灰暗的影片色調,突顯出晦暗的影片主題,呈現出了一種完美的演繹。讓我們腦海中的暗黑童話世界的陰暗色調表現的淋漓盡致,增添了影片的魔幻氣氛。為觀眾營造出了一個陰森、古怪的世界,為表現影片的主題下了重重的一筆。

《潘神的迷宮》

影片的角色設計:

影片中出現的角色形象,緊扣影片的主題思想,其形象設計得恰當其分。如潘神,那個分不清是好是壞的角色,讓觀眾看了以後無不是心生恐懼,又捉摸不定。再就是那個守著豐盛晚餐的怪物,形象讓人眼前一亮,似人非人的造型,能觸動觀眾的神經末梢,看著就讓人害怕。影片的特效也顯得比較真實,自然。

《潘神的迷宮》

縱觀整部影片,這部《潘神的迷宮》算得上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導演的手法讓人影響深刻,象徵手法映射的內容耐人尋味。美術方面,從攝影到特效製作、角色設計、音效等都算是做得比較精緻的一部作品。

相關焦點

  • 一部經典的好萊塢恐怖片——《潘神的迷宮》
    這部西班牙語影片受到觀眾和評論的狂熱歡迎。他決定再回到好菜塢做一次嘗試。德爾·託羅在2002年執導了吸血鬼動作片《刀鋒戰士2,200年執導了《地獄男爵》( Hello這兩部影片使得他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進入了擅長恐怖和魔幻題材導演的名單。
  • 【電影】潘神的迷宮
    眼看著冷酷的繼父和其黨羽每日作惡還以此為樂,母親又身懷六甲患病在床,被孤獨感和目睹暴行的痛苦困擾的奧菲麗婭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聊以自慰。  一天,奧菲麗婭遇到了迷宮的守護者,潘神(道格•瓊斯飾)。潘神告訴她,她其實是奇幻王國失蹤的公主,要想恢復身份,必須通過三個危險的考驗。
  • 《潘神的迷宮》潘神為何如此醜陋
    奇妙的魔幻世界對於奧菲利亞來講無疑一種避難所,影片在情節上的構思類似於安德魯·亞當森的《納尼亞傳奇》,不過在我看來《潘恩的迷宮》要比這部中規中矩的美式童話要高明的多。《納尼亞傳奇》中的戰爭背景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故事講的還是童心、勇氣、信任這些老套的東西;而德爾託羅不同,戰爭與魔幻這兩條線索平行發展,使電影擁有了一個雙元的空間,這兩個空間相依相生。不過這還不是最高明之處,這部影片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影片的黑暗基調。
  • 《潘神的迷宮》:奧菲莉亞的陰陽兩界
    而《潘神的迷宮》不是這樣,它讓我覺得又愛又恨,導演是墨西哥人,如果說「生活」是現實主義的,「迷宮」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如果說德國人是嚴謹的,拉美的人們總是更放縱更自由。所以「迷宮」有太多的隱喻太多無解的謎面,讓我一忽兒感動一忽兒噁心一忽兒害怕,同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對影片的脈絡也常常摸不著頭腦。
  • 從神話傳說到魔幻電影,深度剖析"重口味"影片《潘神的迷宮》
    &34;,魔幻現實主義的批判,深深地烙印在這部影片的奇妙情景之中。可是,現實中的奧菲利亞只是一位被公主靈魂寄居的小女孩,殘酷的現實逼迫著她接受了潘神的考驗。《潘神的迷宮》這部西班牙電影很神奇,它藉助一個小女孩奧菲利亞充滿幻想的視角,構築出了一場童話與現實相互交織的神奇經歷。其實,這部影片所設定的童話魔幻部分,與小女孩現實中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
  • 轉:《潘神的迷宮》影評
    這部《潘神的迷宮》在片名中就滿含著諷刺色彩,奠定了本片的黑色基調。這個看似只是黑色童話的故事,在上映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最終捧回三項大獎,又在坎城電影節與美國金球獎嶄露頭角,為似乎已沉寂多年的墨西哥電影節增光添彩。
  • 解構《潘神的迷宮》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暗黑童話,魔幻也是現實
    筆者認為,這絕對不是一部拍給兒童看的童話劇,徹徹底底是一部寫給成人看的暗黑童話。對於不熟悉西班牙歷史的我們來說,可能看不懂其中一些隱喻。但我們仍然能從中找出一些人性共通的特點。今天,筆者就從對影片結構上魔幻與現實兩方面劇情的交織、拍攝手法上色彩的巧妙轉換、導演對神怪形象的設計的隱喻幾個方面對該片進行解讀。
  • 《潘神的迷宮》一邊是奇幻的童話,一邊是扭曲的現實
    《潘神的迷宮》作為童話故事來講,它是特殊的,因為其背景屬於帶有濃厚神話色彩和法西斯殘酷現實的兩條主線構成。在所有帶著童話故事的影片中,只有《潘神的迷宮》擁有魔幻和現實主義色彩,它的構成是雙面性的,一邊是奇幻的童話,一邊是扭曲的現實。
  • 《潘神的迷宮》,獨樹一幟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現實與夢幻的交融
    每個人的經歷都決定了他未來的走向,之所以會選擇拍攝像《潘神的迷宮》和《水形物語》這類題材的電影,與託羅童年時不斷聽到的恐怖故事密不可分。當時的保姆喜歡怪異荒誕的故事,這讓託羅愛上了恐怖故事,他的第一本書就是《最嚇人的故事》,由此開啟了他對恐怖故事的藝術之旅。
  • 電影推薦| 《潘神的迷宮》
    法翁,即潘神,也需要驗證她的本質是否被凡間泯滅。所以法翁給了奧菲利亞一本歧途之書,她必須要趕在月圓之夜前完成這本歧途之書中的三個任務,才能通過驗證。每一個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更何況是熱愛童話的奧菲利亞,左肩的月亮印記,讓奧菲利亞更加相信,她就是神話故事中地下王國的公主。
  • 《潘神的迷宮》:小女孩的童話與戰爭
    這部電影的故事設定在1944年,也就是西班牙內戰結束後的弗朗哥獨裁統治時期,影片中展現的就是右派冷酷無情的維達上尉與左翼遊擊隊之間的纏鬥。由於這種意識形態矛盾,也就不難理解繼父對她有著一定的惡意,會認為她在包庇管家,甚至認為她暗地裡會取笑繼父是個傻瓜。因此有人解讀說奧菲利亞象徵著「西班牙的一次左翼浪潮」,她的父親是第二共和國,她與左翼遊擊隊關係密切,在右派的打擊中死亡,卻保護了西班牙的未來。了解過這部片子的政治背景之後,可以感受到這是一部認真的戰爭電影,不能完全理解為小女孩的童話故事。
  • 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潘神的迷宮》是人稱墨西哥三傑之一吉爾莫·德爾·託羅早期的作品,上映於2006年10月11日。雖然託羅是墨西哥籍,但這部片子卻是一部西班牙影片,以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政權統治時期為背景。僅從這個背景設定,根據託羅作品的一貫作風,自然也明白了他將在電影中對於法西斯的控訴並且給予希望的力量,這點和他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潘神的迷宮》是人稱墨西哥三傑之一吉爾莫·德爾·託羅早期的作品,上映於2006年10月11日。雖然託羅是墨西哥籍,但這部片子卻是一部西班牙影片,以西班牙內戰佛朗哥政權統治時期為背景。僅從這個背景設定,根據託羅作品的一貫作風,自然也明白了他將在電影中對於法西斯的控訴並且給予希望的力量,這點和他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2006年奇幻電影《潘神的迷宮》大人的童話,小孩勿進
    童話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小時候的讀物,很多家長也會選擇給孩子買一些童話故事作為啟蒙教育,著名的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全世界的影響都很深遠,其實大家現在看到的格林童話都是經過美化處理的,真實的格林童話世界是個極其扭曲,充滿了謀殺,肢解,食人以及亂倫。
  • 《潘神的迷宮》:影迷們樂此不疲的解讀遊戲
    吉爾莫·德爾·託羅的電影《潘神的迷宮》,是他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在這部電影裡,德爾·託羅寄託了他對西班牙革命的追思,以及他對革命的態度。儘管後來德爾·託羅親口承認這部影片反思了西班牙的那段歷史,但是關於作者的態度和反思,依然引起了眾人的種種推測和解讀。但一部電影拍出來,就已經脫離了導演的控制,對它的各種各樣的解讀,實際上是由創作者和解讀者共同完成。
  • 《潘神的迷宮》:絕不是個成人童話
    《潘神的迷宮》豆瓣評分7.8,IMBD8.5,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這部電影從宣傳海報上就不難能看出是一部魔幻電影。女主奧菲利亞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跟著懷有身孕的母親和繼父一同搬到北部的鄉村居住,奧菲利亞的繼父韋達爾上尉是個兇暴法西斯軍官,他的使命就是終日追查和迫害民眾的任何反抗活動。
  • 麥田:解讀《潘神的迷宮》重口味版「愛麗絲漫遊仙境」
    本期《麥田電影院》帶你走進奇幻怪物大師吉爾莫·德爾·託羅的天才創意之作《潘神的迷宮》。走進迷宮,也走進靈魂最深處。沉浸在童話故事書中的奧菲莉亞,在路上遇到了竹節蟲精靈,被精靈帶去了潘神的迷宮,開始了一場魔幻之旅。同時也進入了以虐待俘虜為樂的獨裁統治者繼父的軍營,見證著遊擊隊在現實中和法西斯的鬥爭。影片始終以黑色調的油畫質感協調了魔幻王國曆險和現實中的反法西斯鬥爭,讓觀眾通過小女孩童真的視角在現實和超現實的不同邪惡之間遊走自如。
  • 潘神的迷宮:比《飢餓站臺》更燒腦?
    今天我們來看另一部同樣燒腦的西班牙電影:《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2006)有人認為《潘神的迷宮》這部電影,諷刺了現代集權和極端主義。海報略有劇透。有個小女孩站在枯黃的神秘大樹前,一切的故事都從這裡開始。
  • 《潘神的迷宮》:真實還是幻想,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在眾多影評人的深挖下,《潘神的迷宮》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導演對西班牙文化演變的隱喻。但普通觀眾不會去理會這些深層含義,尤其是對世界歷史沒有深究的觀眾……所以我們僅從影片本身來剖析,有一個問題就困擾了大家很多年。小女孩看到的那些怪物是幻覺嗎?
  • 文化作品推薦vol.19|《潘神的迷宮》
    可她的父親——地下王國的國王始終相信自己女兒的靈魂總有一天會借軀還魂回到他的身邊……看這本童話書的女孩就是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奧菲麗婭,旁邊坐著的是她的母親卡文。當然,作為童話在影片的最後奧菲利亞回到了地下王國,見到了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本部影片也就結束了,至於她為什麼會從現實中回地下王國,就需要各位看官睜大眼睛、全神貫注的去影片中探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