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宮》:真實還是幻想,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2021-01-08 墨娛

在眾多影評人的深挖下,《潘神的迷宮》被賦予了另一層意義:導演對西班牙文化演變的隱喻。

但普通觀眾不會去理會這些深層含義,尤其是對世界歷史沒有深究的觀眾……所以我們僅從影片本身來剖析,有一個問題就困擾了大家很多年。

小女孩看到的那些怪物是幻覺嗎?

如果是幻覺,那麼它就是一個精神分裂者的悲慘故事,如果是真實,那麼它就是一個有著幸福結局的奇幻故事。

大部分觀眾都願意相信,小女孩看到的是真實的。

你以為它是童話,沒想到是童年噩夢

它看起來就像是童話,開篇的介紹更給人這種強烈的感覺。

我們總喜歡把一些童年看過的影視劇過度解讀,稱之為「童年陰影」,事實上《潘神的迷宮》完全不需要過度解讀,僅僅是畫面就足夠成為很多人的噩夢了。直到如今,我看到這個沒有眼睛的怪物,仍然覺得不適。

而這根本就不是特效,完全是化妝的效果。

吉列爾莫·德爾託羅和製片人阿方索·卡隆非常善於打造這種暗黑風格,潘神被塑造成了正邪莫辨,看起來有點像「阿凡達」的怪物or神。

1944年,二戰後期。

開篇的旁白中描述了一個神話背景,傳說地下王國有一個嚮往陽光的公主,她用盡各種辦法終於來到了地面,卻被陽光抹去了記憶。

這令她無法找到回到地下王國的路,最終在病痛中死去。

國王悲痛不已,下令法翁守在地宮入口,因為他堅信女兒的靈魂會附著在某個女孩的身上,總有一天會找到回家的路。

這顯然是奧菲麗婭手中神話書裡的故事。

她很篤定的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公主的靈魂宿主。

之後奧菲麗婭遇到了竹節蟲精靈,森林之神,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遇到了超大的蟾蜍、恐怖的無眼怪……無數奇幻的畫面,令人逐步走入女孩的內心——她是那麼渴望找到地下王國的路,離開這個讓人絕望的人類世界。

我相信很多人是被童話故事吸引而來,然後再被無眼怪嚇癱(尤其是那個吃掉精靈半截身體的畫面),導致往後的記憶中,對這部片只剩下了噩夢回憶。

但片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細節,再次重溫或許你會有新發現。

我一般不太喜歡悲慘的結局,尤其對象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所以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會覺得奧菲麗婭是真正的公主。

法翁送的書是真實的

奧菲麗婭來到營地的時候,手裡抱著一摞書,但是尺寸都比較小。

法翁送了奧菲麗婭紅色封皮大尺寸的書,並聲稱書會指引她方向。

完成蟾蜍洞奪寶的任務後,女傭親眼看到奧菲麗婭渾身泥濘地抱著書走向營地。這本書就是法翁送給她的。

既然旁人都可以看到這本書,那麼就可以證明法翁是真實存在的。

莫名其妙出現的粉筆

法翁贈送奧菲麗婭的粉筆具有「神筆馬良」的功能,牆上畫一個門就可以打開異世界。這是一個可以證實法翁真實性的實物。

因為軍營裡不會出現粉筆這種東西,至少他們在制定作戰計劃時都沒有使用過粉筆。

奧菲麗婭的養父在自己的軍營裡撿到這支粉筆時,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說明這玩意兒出現在軍營讓他非常意外。

曼德拉草緩解了母親的病情

法翁交給奧菲麗婭的曼德拉草看起來很詭異,像一個嬰兒的樣子,還需要奧菲麗婭血液的供養。

但它確實讓奧菲麗婭的母親病情有了很大好轉。連醫生都感到奇怪:她居然退燒了!

如果這裡你還會存在疑惑的話,那麼在發現曼德拉草之後,母親將它扔進了壁爐燃燒,發出悽厲的慘叫聲是不是讓你心裡發涼。

而且隨著曼德拉草的慘叫,母親也開始劇烈腹痛,發生了難產,生下兒子後死亡。

這些看起來不止是巧合那麼簡單。

使用神奇粉筆快速逃出房間,營救弟弟

養父將奧菲麗婭反鎖在自己的房間,帶走了她的弟弟。

一心想營救弟弟的奧菲麗婭在牆上畫了一道門,轉個身就把弟弟給救走了。

女傭帶著人來救奧菲麗婭時,用了很大的力氣去撞開門,說明門確實鎖得很緊,奧菲麗婭不可能從正門出去。

她能夠快速出現在上尉房間救弟弟,正是使用了神奇的粉筆,當時女傭衝進門的時候,鏡頭還給牆上的粉筆門一個特寫。

看得到的迷宮和看不到的潘神,真實或幻想就在一念之間

片尾的轉折產生了很大的爭議,這裡或許就是真實和幻想的分界點。

所有人都能看到這個迷宮,女傭還曾告誡她不要進去那裡,那麼它當然是真實存在的。

迷宮正中間有一個半人半羊的生物(法翁)懷抱著嬰兒的雕塑。似乎他們都對這個迷宮有些忌憚。

奧菲麗婭頭兩次進入迷宮時,都有精靈的帶領,但第三次沒有精靈開路,她就走進了一條死路。千鈞一髮之下,迷宮自動為她開啟了通道。

隨後追進來的上尉卻走入了同一條死路。

迷宮為什麼攔住他,是因為要給奧菲麗婭抉擇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法翁與奧菲麗婭談判:是否願意用弟弟的童子血打開去地下王國的通道。

這是所有任務最關鍵的一環,如果不同意,法翁和奧菲麗婭將永遠都無法再回到地下王國。

奧菲麗婭拒絕了,但奇怪的是法翁並沒有大發雷霆。原來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此時迷宮已經把上尉放進來了,法翁借用上尉的手,射殺了奧菲麗婭。

在上尉的眼中,奧菲麗婭是什麼樣子的呢:

她站在空曠的地宮入口邊緣,對著空氣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像極了精神分裂患者。

因為這個鏡頭,很多觀眾就推翻了之前的想法,認為奧菲麗婭確實一直在幻想,因為上尉根本看不到法翁的存在呀。

我卻認為這裡就像《龍貓》裡小姐妹能看到龍貓而別人都看不到一樣,神跡也是有選擇的。

結語:

這部片最經典的地方就在於,如果你把它看成一部形式主義影片,那麼你會獲得快樂。如果你把它看成一部現實主義影片,你會感到難過。

奧菲麗婭最終的結局,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還是另一種重生,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做著幸福的公主。

相關焦點

  • 《潘神的迷宮》潘神為何如此醜陋
    奇妙的魔幻世界對於奧菲利亞來講無疑一種避難所,影片在情節上的構思類似於安德魯·亞當森的《納尼亞傳奇》,不過在我看來《潘恩的迷宮》要比這部中規中矩的美式童話要高明的多。《納尼亞傳奇》中的戰爭背景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故事講的還是童心、勇氣、信任這些老套的東西;而德爾託羅不同,戰爭與魔幻這兩條線索平行發展,使電影擁有了一個雙元的空間,這兩個空間相依相生。
  • 轉:《潘神的迷宮》影評
    《潘神的迷宮》本身就是黑色幽默,二戰期間的西班牙,局勢尚不明朗,弗朗哥法西斯政權獨裁統治伴隨著不斷的內戰,一位名叫奧菲利亞的小姑娘跟隨身懷六甲的母親去往軍官繼父所在的營地,就在這裡奧菲利亞發現了潘神的迷宮,精靈告訴她,其實奧菲利亞的真實身份是地下王國走失的公主,必須完成三個挑戰才能重返地下王國。
  • 潘神的迷宮:比《飢餓站臺》更燒腦?
    今天我們來看另一部同樣燒腦的西班牙電影:《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2006)有人認為《潘神的迷宮》這部電影,諷刺了現代集權和極端主義。海報略有劇透。有個小女孩站在枯黃的神秘大樹前,一切的故事都從這裡開始。
  • 一部經典的好萊塢恐怖片——《潘神的迷宮》
    與特裡·吉列姆相比,德爾託羅的幻想氣質中更少一些烏託邦式的表達;與蒂姆·波頓相比,他更少一些浪漫氣質;與史匹柏相比,他缺少猶太人特有的悲憫;與他最為接近的應該是最近進入好萊塢的彼得·傑克遜,他們同樣在八九歲的時候接觸到攝影機,並在少年時代狂熱地學習模型和特技拍攝,在他們後來的電影作品中,這種對於喚起視覺幻象的電影技術的狂熱保持了下來。
  • 潘神的迷宮:送給成人的一部驚悚黑色童話
    《潘神的迷宮》上映與2006年,該片以1944年二戰時期的西班牙為背景。講述12歲的奧菲利亞在百無聊賴之際,意外打開一扇魔幻之門,並要完成三個任務的故事。《潘神的迷宮》:電影中對色彩運用導演吉爾莫對昏黃色的使用貫穿了整部影片。
  • 【電影】潘神的迷宮
    眼看著冷酷的繼父和其黨羽每日作惡還以此為樂,母親又身懷六甲患病在床,被孤獨感和目睹暴行的痛苦困擾的奧菲麗婭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聊以自慰。  一天,奧菲麗婭遇到了迷宮的守護者,潘神(道格•瓊斯飾)。潘神告訴她,她其實是奇幻王國失蹤的公主,要想恢復身份,必須通過三個危險的考驗。
  • 《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
    《潘神的迷宮》,通過這幾個方面的處理,你會更加認同這部影片大家好,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電影《潘神的迷宮》。剛開始從片名來看,以為是一部有著酷炫特效的魔幻式冒險片。直到看完影片以後,才以一種沉重的心情領會了,原來這不是一般的魔幻題材片子,而是著重以魔幻反襯現實的象徵主義影片。
  • 電影推薦| 《潘神的迷宮》
    但潘神知道了奧菲利亞偷吃的事,對她大怒道:你犯了錯,再也變不回公主,一輩子只能是凡人了,之後便消失在了黑暗中。另一邊,維達上尉向革命軍展開兇猛的進攻。從俘虜那裡撬出了很多情報,還擊斃了革命軍的臥底醫生。
  • 《潘神的迷宮》:奧菲莉亞的陰陽兩界
    而《潘神的迷宮》不是這樣,它讓我覺得又愛又恨,導演是墨西哥人,如果說「生活」是現實主義的,「迷宮」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如果說德國人是嚴謹的,拉美的人們總是更放縱更自由。所以「迷宮」有太多的隱喻太多無解的謎面,讓我一忽兒感動一忽兒噁心一忽兒害怕,同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對影片的脈絡也常常摸不著頭腦。
  • 《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電影,好像不適合孩子看!
    2020-11-05 12:00:13 來源: 愛飛多親子 舉報   小編儘管已經看過這部《潘神的迷宮
  • 《潘神的迷宮》:絕不是個成人童話
    《潘神的迷宮》豆瓣評分7.8,IMBD8.5,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這部電影從宣傳海報上就不難能看出是一部魔幻電影。女主奧菲利亞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跟著懷有身孕的母親和繼父一同搬到北部的鄉村居住,奧菲利亞的繼父韋達爾上尉是個兇暴法西斯軍官,他的使命就是終日追查和迫害民眾的任何反抗活動。
  • 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雖然《潘神的迷宮》當年並沒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卻收穫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化妝獎,當然這三個獎項在我來看,大多歸功於導演託羅的怪物情節,才塑造了電影中「潘神」 這樣獨特的造型。從潘神到地獄男爵到魚人,託羅總能在他的電影裡滿足著自己對「怪物」的幻想,把觀眾帶入他所塑造的怪物世界中。
  • 再刷《潘神的迷宮》:暗黑童話裡虛幻與現實的交替,你看懂了嗎?
    雖然《潘神的迷宮》當年並沒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卻收穫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化妝獎,當然這三個獎項在我來看,大多歸功於導演託羅的怪物情節,才塑造了電影中「潘神」 這樣獨特的造型。從潘神到地獄男爵到魚人,託羅總能在他的電影裡滿足著自己對「怪物」的幻想,把觀眾帶入他所塑造的怪物世界中。
  • 不容錯過的五十部經典電影——潘神的迷宮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經典電影是《潘神的迷宮》。《潘神的迷宮》在美國上映於2006年5月16日,由道格·瓊斯、伊萬娜·巴克爾諾、塞吉·洛佩茲等主演。眼看著冷酷的繼父和其黨羽每日作惡還以此為樂,母親又身懷六甲患病在床,被孤獨感和目睹暴行的痛苦困擾的奧菲麗婭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聊以自慰。一天,奧菲麗婭遇到了迷宮的守護者,潘神(道格瓊斯 飾)。潘神告訴她,她其實是奇幻王國失蹤的公主,要想恢復身份,必須通過三個危險的考驗。
  • 2006年奇幻電影《潘神的迷宮》大人的童話,小孩勿進
    童話和魔幻主義完全不一樣,童話經過淨化和美化之後才能給小朋友看,因為要考慮到小朋友脆弱幼小的心靈,而魔幻主義就是給大人們看的,往往比現實更真實。《潘神的迷宮》完完全全的暗黑童話這是一部具有西班牙魔幻現實主義的影片,片中有兩條線同時並行,神話和現實的完美構造,神話是關於地下王國的公主重回王國的經歷,現實就是關於法西斯將軍維達圍剿遊擊隊失敗的故事,兩條線相交,地下王國的公主正是維達的繼女。對於這部影片的名字,潘神是啥?潘神在希臘神話中一向以荒淫好色著稱,並且因為其相貌醜陋總是被仙女拒絕,潘神的迷宮?
  • 《潘神的迷宮》:誰拒絕榮華富貴的誘惑?對抗法西斯的西班牙戰士
    《潘神的迷宮》用牧羊神指引公主回歸地下國度的魔幻故事,準確表現了現實中法西斯的暴虐失道、西班牙的正義得道,突出了魔幻現實主義「真實」的特點。魔幻部分裡奧菲利亞歷經第三項任務時,拒絕用弟弟的鮮血打開月圓之夜的通道,而意外的通過了任務。正如國王所言「你能夠捨己為人,這是至關重要的考驗。」從魔幻的角度理解,這必然是可取的人性。
  • 《潘神的迷宮》:小女孩的童話與戰爭
    在迷宮中,奧菲利亞遇到了半人半羊的潘神,驚喜地得知自己是地下王國的公主,但為了回到地下世界,必須要完成潘神交給的三個任務。這部電影的故事設定在1944年,也就是西班牙內戰結束後的弗朗哥獨裁統治時期,影片中展現的就是右派冷酷無情的維達上尉與左翼遊擊隊之間的纏鬥。
  • 《潘神的迷宮》,獨樹一幟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現實與夢幻的交融
    ---吉爾莫·德爾·託羅吉爾莫·德爾·託羅與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並稱為「墨西哥三傑」,其中託羅憑藉《水形物語》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殊榮,奠定了託羅在世界影壇中的地位,其實在2006年的作品《潘神的迷宮》中,我們已經能夠發現這一端倪,半人半神的農牧神與純潔無暇的小姑娘奧菲利亞之間這段魔幻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相輝映的傳奇故事充滿了對生活和生命的哲思
  • 從神話傳說到魔幻電影,深度剖析"重口味"影片《潘神的迷宮》
    可是,現實中的奧菲利亞只是一位被公主靈魂寄居的小女孩,殘酷的現實逼迫著她接受了潘神的考驗。《潘神的迷宮》這部西班牙電影很神奇,它藉助一個小女孩奧菲利亞充滿幻想的視角,構築出了一場童話與現實相互交織的神奇經歷。其實,這部影片所設定的童話魔幻部分,與小女孩現實中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
  • 麥田:解讀《潘神的迷宮》重口味版「愛麗絲漫遊仙境」
    本期《麥田電影院》帶你走進奇幻怪物大師吉爾莫·德爾·託羅的天才創意之作《潘神的迷宮》。走進迷宮,也走進靈魂最深處。沉浸在童話故事書中的奧菲莉亞,在路上遇到了竹節蟲精靈,被精靈帶去了潘神的迷宮,開始了一場魔幻之旅。同時也進入了以虐待俘虜為樂的獨裁統治者繼父的軍營,見證著遊擊隊在現實中和法西斯的鬥爭。影片始終以黑色調的油畫質感協調了魔幻王國曆險和現實中的反法西斯鬥爭,讓觀眾通過小女孩童真的視角在現實和超現實的不同邪惡之間遊走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