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

2020-12-20 中國科學技術館

  低碳烷烴催化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一直是有機合成領域的重要挑戰[1~4], 但由於低碳烷烴分子本身固有惰性, 斷裂C(sp3)−H鍵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5,6], 限制了其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中的應用。傳統方式催化轉化低碳烷烴通常在高溫(>500℃)和高壓下使用氯氣、溴氣或光活化[7,8]等處理方式, 先將低碳烷烴通過滷化反應轉化為親電試劑以增加它們的反應性, 或用作消除反應的底物具有高區域選擇性地生成雙鍵[9]。這種烷烴預活化過程普遍存在產量低、反應選擇性差等問題, 同時反應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於產品的分離、純化和再循環工藝, 並產生大量有毒有害廢棄物(圖1(a))。因此, 實現溫和反應條件下選擇性活化多種低碳烷烴成為化學家不斷追求的目標。


  1 兩種不同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反應路線圖(a)以及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設計思路(b)

  近期, 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Noël團隊[10]通過採用一種廉價的多金屬氧酸鹽(Bu4N)4[W10O32](TBADT)在光照條件下激發形成[W10O32]4−*, 作為氫原子轉移(HAT)光催化劑, 可以有效破壞低碳烷烴的強鍵和未活化的C−H鍵, 實現高鍵能C(sp3)−H鍵選擇性斷裂。同時, 採用流動技術促進低碳烷烴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 提高烷烴與催化劑和反應底物緊密接觸(圖1(b))。他們在乙腈/水為溶劑的微流反應器中, 通過波長為365 nm LED紫外燈均勻照射反應介質, 將[W10O32]4−激發形成[W10O32]4−*, 成功實現了在室溫條件下具有不同鍵解離能(BDE)低碳烷烴的C(sp3)−H鍵活化(異丁烷96.5 kcal/mol、丙烷99.0 kcal/mol、乙烷101.0 kcal/mol以及甲烷105.0 kcal/mol)。其中, 高效產生的烷基自由基被各種Michael加成反應受體快速捕獲, 實現了對38例加氫烷基化加合物的有效合成, 並獲得優異的分離產率和高的選擇性。該思路與經典的共軛加成策略相比, 消除了冗長的預官能化過程, 提高了原子效率。


  2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發生Michael反應機理推測

  進一步地, 他們推測了TBADT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及Michael加成反應的機理(圖2)。在紫外光照射下, [W10O32]4−生成激發態[W10O32]4−*, 迅速弛豫到反應態wO[11]。wO捕獲低碳烷烴中的氫原子, 通過HAT過程將烷烴轉化為所需的烷基自由基, 同時光催化劑轉化為H+[W10O32]5−。隨後, 烷基自由基與烯烴發生共軛加成反應, 產生烯烴烷基化自由基, 並從H+[W10O32]5−中奪回H(hydrogen back-donation), 生成目標產物, 而H+[W10O32]5−又重新回到了[W10O32]4−狀態, 實現催化循環。

  該工作選用了較為廉價的鎢氧酸鹽作為光催化劑, 實現了在溫和反應條件下低碳烷烴C(sp3)−H鍵的直接活化, 有效簡化了低碳烷烴活化的反應路徑, 減少了能源消耗, 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 為低碳烷烴綠色高效地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提供了新思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潛在的經濟價值。

文/連麗飛,陳偉,宋宇飛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發現光催化低溫C-H鍵活化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馬志博、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潘明虎團隊合作,發現了氧化鈦表面低溫光催化C-H鍵斷鍵反應,並在單分子層面上對反應機理進行解釋。
  • 用Lewis鹼打開CoIII,IV2(μ-O)2鑽石核心可以提高C-H鍵的裂解反應性
    該研究於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研究人員於近日報導了一種高價CoIII,IV2(μ-O)2的「鑽石核心」 (1),其對sp3雜化的C-H鍵具有高反應活性。 更重要的是,與1相比,1-X在進行C-H鍵活化反應時有更小的活化勢壘和更大的熱力學驅動力。值得注意的是,1-X比同類的二鐵開環化合物的反應活性要高4個數量級。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通過對碳材料豐富的官能團進行調控,可以優化其催化性能,同時提供更深入的機理認識。近年來,過硫酸鹽(HSO5-/PMS)作為穩定且廉價的固體氧化物受到了廣泛關注。研究表明,PMS可以被多種碳材料(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納米金剛石等)活化,用於高級氧化反應來降解有機物。然而,該催化活化的機理研究還不夠完善。此外,該體系在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還有待探索。
  • 直鏈醯胺上的亞甲基β-C(sp3)-H鍵不對稱硼化反應
    直鏈醯胺上的亞甲基β-C(sp3)-H鍵不對稱硼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2:00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徐森苗團隊報導了在直鏈醯胺上的亞甲基β-C
  • 胺中N-H鍵在內烯烴上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
    胺中N-H鍵在內烯烴上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7:07:49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ohn F.
  • 福建物構所MOFs光催化CO2 還原全反應研究獲進展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
  • 專注催化,他今年發表4篇Science Nature正刊
    同位素標記示蹤藥物普適性同位素標記反應設計以輝瑞公司的鎮痛藥西樂葆(Celebrex)前體溴化物為底物,考察[Ir(dF(CF3)ppy)2(dtbpy)]PF6光化學還原催化合成CT3-標記的Celebrex。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 Diels-Alder環加成酶PyrI4催化機制的計算化學研究
    Diels-Alder環加成酶PyrI4催化機制的計算化學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3:00:39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劉文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 鎳催化的反應
    一、鎳催化的反應一系列鏈狀烯烴在鎳催化劑催化下生成線性芳基化產物的反應(圖3)。不論雙鍵的位置處於分子鏈末端還是內部,都生成末端芳基取代的產物,反應具有很高的產率和選擇性,可能的反應機理圖3所示。實驗研究發現形成C_C鍵的還原消除步驟是反應決速步驟。
  • 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
    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5:40:42 日本京都大學Ryu Abe研究團隊揭示了用於用於可見光催化三重結構螢石氧滷的導帶調控機制。
  • 催化燃燒環保設備的工作原理
    有光催化裝置、活性炭吸附裝置、噴霧淨化塔、水幕櫃、過濾除塵器或催化燃燒裝置,適用於不同工況,廢氣濃度較低催化燃燒裝置一般用於吸收光催化設備或活性炭,以及低溫等離子設備。催化燃燒環保設備。當你聽到燃燒聲時,估計這臺設備會有明火,廢氣會被燃燒後排出。事實上,催化燃燒設備中沒有明火。不管哪種廢氣要處理,首先要把廢氣收集起來。
  • 青島大學楊曉龍&於建強課題組ACB:Pd/Bi2MoO6-x表面氧空位充當「電子橋」促進醇的光催化選擇氧化反應
    對於Pd(0.05)/BMO-SOV對苯甲醇的光催化選擇氧化反應,其轉化率(57.8%)和選擇性(99%)達到最高(k=0.246h-1),分別是BMO,BMO-SOV和Pd(0.05)/BMO光催化劑的6.5、3.3和2.1倍。自由基捕獲實驗和原位ESR技術證實了多種活性物種的協同作用,包括光生空穴,超氧自由基和碳中心自由基。
  • 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
    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40:03 山東大學王文光團隊發現了鐵催化的炔烴區域臨氫錫化反應控制過程:Fe(IV)–H與Fe(II)–亞乙烯的中間產物。
  • 富C(sp3)烷基硼化物的實用化模塊化合成
    富C(sp3)烷基硼化物的實用化模塊化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28:26 近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Tian Qin
  • 《上海科技報》華理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豔芹教授團隊在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走向循環經濟:Ru/Nb2O5催化轉化廢舊芳香塑料製備芳烴」為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因此,催化轉化塑料製備芳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實現塑料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研究人員從化學鍵活化斷裂的角度,採用多功能Ru/Nb2O5催化劑,首次實現了廢舊芳香塑料內C-O或/和C-C連接鍵的選擇性斷裂製備芳烴。Ru/Nb2O5催化劑不僅能轉化單一芳香塑料,高選擇性地製備芳烴化學品,也能實現混合廢舊芳香塑料到芳烴的直接轉化,芳烴收率高達75%~85%。
  • 廈門大學王斌舉等多單位合作,開拓了選擇性生物催化反應方法
    最近,對光催化的興趣促使人們從已知的酶中發現新的反應性。但是,到目前為止,光誘導的酶催化尚未用於兩個分子的交叉偶聯。例如,酶尚未實現烯烴通過可見光誘導的自由基加氫烷基化與α-滷代羰基化合物的分子間偶聯,這可以提供對重要的γ-手性羰基化合物的接近。主要挑戰是酶固有的不良光反應性,以及難以控制遠程前手性自由基中間體的立體化學控制。
  • JACS|量子化學計算揭示D-A環加成酶PyrI4的催化機制
    本文作者通過一系列計算的手段研究了PyrI4催化分子內D-A反應的活化效應和立體選擇性機理。研究發現,PyrI4的關鍵活化效應主要來自酸催化、構象誘導自適應機制,即由底物誘導PyrI4的N端「蓋狀」結構以穩定D-A反應的過渡態構象,產物的立體選擇性合成來源於PyrI4酶增強了底物內在的D-A立體選擇性。圖1.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華理一課題組在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催化轉化...
    最近,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豔芹教授課團隊在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工作近期以「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converting aromatic plastic waste back to arenes over Ru/Nb2O5 catalyst」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