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路遙經典之作人生 重新認識高加林這一複雜人物形象
從小就喜歡讀大家路遙的作品《人生》,至今,讀過文字,看過電視劇,更加從一些側面重新認識高加林這個複雜的人物形象。
第一次接觸路遙老師的《人生》,是在曾經的許多年前,一個冬日,外面很冷飄著雪花,那個時候我家裡還沒有電視劇,只有收音機,每天的樂子就是吃完晚飯後,坐在收音機前聽評書或者小說,我第一次聽《人生》的小說就是在收音機裡,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戲匣子」,第一次聽高加林在蒼茫的大地上吻了巧珍,吻了一個大字不識的姑娘,聽下,重點在大字不識哈,我當時就覺的那段文字很美,應該是和蒼天厚土有關的許多優美的詞彙聚集在一起,後來加林到城裡當上了幹部,巧珍再去城裡看他,嘮的都是豬娃呀,下崽子呀,加林就開始覺得沒有共同語言的啦,於是開始嫌棄眼前這個不識字沒有文化的姑娘。
我那時也是和大眾一樣的哩。對加林拋棄農村女娃背信棄義背叛愛情這一舉動很是唾棄,道德敗壞的基層小知識分子,簡直就是戲劇裡的「陳世美」。
那時我很小,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就逐漸開始接納並喜歡上高加林這個人物特色,排除他對巧珍的背叛和拋棄,其他方面加林還是很亮眼的,俊郎的劍眉,出眾的筆墨文字,都是很令人喜歡和難以忘懷的。難怪巧珍總是一口一個「加林哥加林哥的——」,喜歡死個人!就在他拋棄巧珍這件事上,我也覺得是有情可原的,畢竟嘛,文化層次不同,隨著地位的升遷和身份的改變,總會有一些想法的,這個也如作者路遙同樣寄於筆下高加林幾多同情,幾多淚水。
高加林的人生起伏,可謂是幾起幾落。拿巧珍的話講,「我加林哥又被下了——」
近期以來,關於山東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在網上可以說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支持,支持陳春秀,痛斥操盤陳春秀被頂替的幕後黑手。很顯然支持陳春秀就是支持正義,只有正義強大起來,社會才能更公平公正一些。
來自網絡
高加林,周裡京飾,視頻截圖
高加林這樣的一個優秀民辦老師,被高家村支書高明樓用權搞掉,然後讓他的高考落榜的兒子高三星頂替高加林當上了民辦老師。可是,一方面高加林是不正之風的受害者,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冒名頂替之「不正之風」始作俑者,他去城裡也是一個叫馬戰勝的人為了討好其在勞動局當局長的叔叔,而馬上就為他辦理了招工指標,高加林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城裡人,其實他殊不知自己也在做著高三星他們的「惡事」,當初他被拿下教師有多不幸,就會理解別人被頂替入城的名額時有多麼不幸!
高加林一方面是不正之風的受害者,同樣也是不正之風得利者,從這一點上看,高加林有點兒混蛋,自己有了被別人頂替拿下教師職務的痛苦與絕望,怎麼轉眼自己也做了他痛恨的高明樓之惡行呢?
所以說,高加林這個人物很複雜,複雜地你需要你去深深思索這個人物形象。看到《人生》,高加林,總是令我想起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上學時讀不進去這部書,可是現在呢,很喜歡這部書,裡面的於連和高加林都是奮鬥中的小人物,雖然社會時代不同,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不同,但奮鬥的夢想一樣渴求,渴望人生蛻變,最後的結局完全一樣沒有成功,失敗了,都是以一個悲劇告示這個社會,令人深深同情,一灑心酸痛楚之淚。但是,相比之下於連比高加林令人憎恨,更加「不擇手段」,所以我比較喜歡加林,倒不是因為於連是外國人哈。
《人生》這部劇,高加林的悲劇也來自於差額巨大的「城鄉差別」,有人說中國的城鄉差別不亞於國外諸如美國的「種族歧視」,憑什麼你一出生就被打上「我是農村人」的階級烙印,如果那時像現在,農民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的百姓日子如現在這麼愜意的話,高加林也就不會這麼奮鬥著要飛奔出高家塬,為了這個,還忍心拋棄那麼一個愛自己,聰明伶俐,美麗善良,又善解人意的姑娘,想想太不值得了!
最後一個鏡頭,高加林回村了,他又回到家鄉高家塬上了,塬上的泥土還是那樣的芳香,可是他自己心裡知道,自己的夢破滅了——
如果在當下,這又有什麼呢?背起行囊,唱著一首憂傷的歌,帶上心愛的巧珍,一起流浪——
打工一樣活得很好,是的,有人說,加林不會勞動,可是他連掏大糞都能幹,日子逼到哪裡,啥日子啥過法,一樣也能行。況且退一步講,高加林那麼有才氣,小說都能獲獎,在當今的自媒體時代,寫點啥也能有收益的。
是的,《人生》小說暴露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之惡,可是這種時代之惡,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根除的,眼下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情不正是小說裡的情節重新上演嗎?所以一定要嚴懲不貸,還世界一片正直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