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巧珍:最後嫁得好的,往往是有這4個特徵的姑娘

2020-12-23 騰訊網

路遙《人生》第二十章

作品簡介: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於1982年在《收穫》雜誌發表,曾經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

這部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創作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關於事業和愛情的、選擇的悲劇。

人物概括:

高加林:高中生,先後做了教師,記者,而後變成農民劉巧珍:高加林的初戀黃亞萍:高加林的高中同學,後來的戀人張克南:黃亞萍的男友高玉德:高加林的父親劉立本:劉巧珍的父親高明樓:村裡的大隊書記德順老漢:村裡的光棍,極其疼愛高加林

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一共有二十三個章節,到第二十章的時候,已經基本接近尾聲,巧珍和高加林的感情塵埃落定,就此錯過。

高加林提出分手以後,巧珍心灰意冷,選擇嫁給追求自己很久的馬栓。

但在整個章節中,最觸動我的並不是馬栓毫不在意巧珍的經歷,勇敢表白並向其求婚,也不是馬栓迎娶巧珍的風光經過,而是在失戀以後,巧珍的狀態、一系列表現以及做出的選擇。

高加林是一個高中生,是當時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他骨子裡是高傲的,即便在他教師職位被頂替的低谷期,巧珍給了他莫大的安慰。但是等他從低谷期走出來,當了縣裡的記者,他漸漸發覺,自己看不上巧珍了。

他和巧珍在一起的時候,再也沒有了當初心動的感覺,在城市富家女黃亞萍的對比下,農村姑娘巧珍,總是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土氣。

高加林的理想伴侶,是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而巧珍連字都不識,她註定一輩子只能當個農民。但是黃亞萍不一樣,她受過教育,家境優渥,工作體面,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討論詩詞歌賦,討論國際形勢,暢想美好未來。

可以說,黃亞萍滿足了高加林對於另一半的全部想像。

高加林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凡事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前途,需要巧珍的時候和她在一起,遇到更好的,就把她踢開。他的結局從一開始就被德順爺爺說中了:「浮得高,跌得重。」

最後,高加林走後門當記者的事情被揭穿,他所有的夢都破碎了,再一次回村當了農民,而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人是巧珍,並不是黃亞萍。

可惜啊,一切都晚了,黃亞萍不可能看得上一個農民,否則也不會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不管不問,當了記者再來示好。

而巧珍呢,心灰意冷,毅然決然嫁給了追求自己的馬栓。

高加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只是這一次,他失去了一切,是他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空有幻想,但脫離了實際,只會落得人仰馬翻的結局。

再看看巧珍,她雖然剛分手的時候低迷了幾天,但很快就振作了起來,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有一種姑娘,最後註定嫁得好。

一:拿得起放得下

剛分手的時候,巧珍低迷了好幾天,當時村裡人議論紛紛,認為這件事會將巧珍徹底打垮。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的婚戀觀念尚且沒有那麼開放,那時候不存在「自由戀愛」這一說,女孩子的名聲高於一切,村裡人都知道巧珍喜歡高加林,兩個人談起了戀愛,現在分手了,巧珍的名聲就壞了,以後,還有哪個男人願意娶她呢。

但是很顯然,村裡人低估了巧珍的承受能力,幾天後,她便跟往常一樣下地幹活了,村裡人無不感慨,真是一個剛強的姑娘。

路遙在原著中寫道:

「剛強的姑娘!她既沒有尋短見,也沒有精神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就連那些曾對她的不倖幸災樂禍的人,也不得不在內心裡對她肅然起敬!」

一個拿得起且放得下的姑娘,是可以勇往直前的,不為不值得的人折磨自己,永遠往前看,永遠有無限地過得更好的可能。

二:心地善良

巧珍被高加林辜負了,巧珍的父親劉立本自然氣不過,恨不得第一時間去找高加林算帳,為巧珍討個說法,可在他詛咒高加林的時候,巧珍一下從床上坐起來,激動地說:「不要罵他,不要詛咒他……」

一方面,巧珍還愛著他;另一方面,即便他們分手了,她依然希望高加林過得好。

正如德順爺爺曾說,巧珍是一個如金子般的姑娘,她的善良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哪怕對方傷害了自己,依然不捨得傷害對方半分。

三:勤勞、堅強且吃苦耐勞

巧珍雖然不識字,但為人勤勞、堅強且吃苦耐勞,她一年掙得工分,比自己的父親都要多。在高加林去縣城當記者的時候,她在家裡照顧高加林的父母,不管多麼辛苦,從未抱怨過一聲。

巧珍集棄了當時那個年代的女性,所有的美好品德,她是十裡八村男人最想娶回家的妻子人選,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為人勤勞樸實。可以說,不管嫁給誰,巧珍的日子都不會過得太差,因為她本身就有一顆將日子經營的滾燙的心。

四:樂觀,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

失戀以後的巧珍,在家裡低迷了幾天,但後來她忽然想通了,為了一個不值得自己付出的男人傷心,太不值了。

她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熱愛大漠河川,熱愛廣袤無垠的大地,即便生活遇到了挫折,也沒有任何理由頹廢下去,因為她知道,總會有更值得自己付出的人和事在前方等著,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柳暗花明。

她安慰自己,有些悲劇並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自己和高加林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自己不識字,註定不會和知識分子有共同語言。既然分開了就好聚好散吧,堅持下去,人生總會可期。

在路遙眾多的文學作品裡,中篇小說《人生》裡的巧珍,雖然不識字,但是人格魅力卻並不輸任何一個角色。

她的勇敢、堅強、勤勞、樸實,以及深植於骨子裡的善良等,都成了那個時代獨有的烙印,很多男人夢想娶到她,因為她符合男人所有的想像。

這是一個有血有肉,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角色。

為什麼說最後嫁得好的,往往都是巧珍這一種姑娘?因為她們從來不會被愛情的不幸所打敗,永遠選擇熱愛,永遠勇往直前。

願我們如巧珍一般拿得起且放得下,願我們擁有愛情,如果暫時沒有,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什麼樣的女孩,註定會嫁得好?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路遙《人生》:最後嫁得好的,往往都是巧珍這樣的姑娘
    路遙 | 小說《人生》插圖:電影《人生》劇照什麼樣的女人,才算是真的嫁得好?是擁有很多的錢嗎?不是,就像哪怕吳佩慈為豪門公子生了三個孩子,人們也照樣覺得沒有名分的她,很可憐。一個女人擁有錢,可以是獲得幸福的條件,但不是絕對的衡量標準,就像亦舒筆下的喜寶,哪怕擁有再多的錢,也填不滿自己缺愛的那顆心。
  • 路遙成名作《人生》: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悲劇,陌生又熟悉
    當時一看這書名,第一反應是「這書名好俗啊」「這年頭誰都動輒想談一談人生,人生豈是一本書就能談的」,但當我看到作者是路遙後,還是抱著敬畏之心翻開了這本書。旁邊的朋友看到我翻這本書後,非常中肯地說「《人生》這本書不錯,很好看的。」經她這麼一說,我對《人生》這本書的閱讀興趣陡增,迫不及待地讀起來。幾天後,我將《人生》讀完了,並深以為然這的確是本難得的好書。
  • 解讀路遙與「劉巧珍」的故事——《人生》不為人知的原型故事
    《人生》中的巧珍,肯定讓大家印象深刻,就算現在回想起巧珍,也會覺得她很可憐,哀嘆一聲造化弄人。書中的人物往往是有生活原型的。根據文學創作原理,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它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以生活中的某個人為原型,再綜合同類人,經作家重新塑造成一個新人。
  •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初次品嘗路遙先生的文字還是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強烈推薦了路遙先生的一部作品——《人生》。暑假期間,閒來無事,獨自賞讀。不曾想,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盪氣迴腸。時隔十多年,再次拜讀,竟有不一樣的收穫。
  • 路遙《人生》:巧珍嫁給馬栓,揭露一條很現實的婚戀觀
    《收穫》雜誌發表,曾經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 路遙的中篇小說一共有二十三個章節,到第二十章的時候,已經接近尾聲。巧珍和高加林的感情最終塵埃落定,就此錯過。
  • 王新智 | 心裡有個「劉巧珍」
    《人生》中那個美麗淳樸的鄉村姑娘「劉巧珍」而喜愛上作家路遙,成為他的忠實讀者和堅定的崇拜者。電影《人生》熱播時,我是一名高三學生,即將面臨改變人生命運的高考。父母都是農民,不懂得給我灌輸多少大道理,但他們望子成龍的願望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我也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鯉魚跳龍門」,不再「吃圓顆糧食」,而是成為拿著紅本本買米麵吃的城裡人。有了遠大理想,我並沒有更加努力地學習,反而背著老師看完了小說《人生》,還不顧課業緊張,和幾個同學偷偷跑去看了電影。
  • 路遙《姐姐》:貌美心好的姐姐卻難逃《人生》中劉巧珍的感情結果
    《姐姐》是作家路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在1981年第1期的《延河》上,後收錄在路遙的小說集《在困難的日子裡》。故事講述的是「我」的姐姐的戀愛故事。全文雖然只有7623字,但結構完整,節奏緊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讀後令人感動感嘆,《姐姐》的內容似有路遙成名作《人生》的一些影子,尤其是姐姐小杏的戀愛故事與《人生》中劉巧珍的感情故事還有點相似。
  • 路遙《人生》裡的劉巧珍:太懂事的女生,往往都是這種結局
    能人劉立本有三個女兒:巧英、巧珍、巧玲!他雖然是村裡出名的能人「財神爺」,思想卻極其落後,認為女兒家上學書是白讀了,所以巧英和巧珍都沒有上過學。小女兒巧玲是在村裡人的影響下才給給上學識字的,後來當上了民辦教師。
  • 路遙的《人生》當年為什麼這麼火?看過這些你就知道了……
    《人生》(中篇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正是因為這部中篇小說的出版與被改編成電影,路遙變得名噪一時:上世紀八十年代,幾乎沒有幾個不知道路遙的。路遙為啥能這麼火?當然——與這部作品有關,但又不是什麼作品都能火,所以還得從作品說起。首先,和作品切中的要害有關。
  • 路遙《人生》:被愛情傷害的巧珍,給女人一個重要的警示
    :電影《無問西東》劇照 人生海海,緣聚緣散,無論和誰在一起,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個謎。 路遙的《人生》,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張克男在一段感情裡卑躬屈膝,結果換來的是對方的是移情別戀,劉巧珍為了自己所愛的人犧牲頗多,等來的卻是對方的一聲對不起。 然而,面對這些,他們倆的態度卻是出奇地一致:及時抽身,忘記過去,趁機轉彎。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人生》作為路遙成名作,於1982年發表。曾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敘述了他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展現了一個時代背景下艱難選擇的悲劇。
  • 路遙《人生》:對於男人來說,為什麼初戀如此難忘?真實答案在這
    高加林以農村為起點,兜兜轉轉好幾圈,最後又回到了原點,最後淪落到一無所有的地步。這其中的悲劇,其實就是關於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不僅在事業上選錯了,在愛情上更選錯了。 他的教師職位被頂替以後,農村姑娘巧珍勇敢表白,當時的高加林正值低谷期,加上性格懦弱不懂得拒絕,便默認了這段關係。
  • 路遙《人生》:美麗善良的劉巧珍能過上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嗎?
    ——柳青這是出自柳青《創業史》中的一段文字,被作家路遙引用在自己的小說《人生》的開頭處,用來說明和提醒年輕人,走好人生關鍵處幾步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以此來作為開頭,討論一下路遙《人生》作品中的劉巧珍這個比較特殊的人物。
  • 路遙《人生》:沒有不後悔的選擇,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那一年,他失業被迫回家務農,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落,難過卻還要討好讓自己失業的人。那一年,他失業在家,故意拼命工作折騰自己,不曾想卻遇見了一位好姑娘,她熱情、善良,讓他疲倦的心得到安慰。但人生的意外總是突如其來,他正高興事業愛情雙豐收時,被人檢舉工作走後門,遣送回鄉,新戀情也遭受現實的迎頭一棍,分了手,回到家,昔日戀人已嫁為他人婦,痛苦遺憾後悔也已來不及。他擁有過,也失去過,他就是高加林,路遙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
  • 路遙《人生》:巧玲用三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活法
    就像路遙《人生》裡的高加林和巧珍一樣,雖然他們兩個完全屬於兩個世界,但感情是真摯的。只是高加林後來遇到了更好的人,就忘記了一路陪伴自己的巧珍。 高加林是現實的,但同時這段感情,也格外令人警醒。
  • 在《人生》中,劉巧珍慘遭高加林「拋棄」,最後無奈嫁給了他
    《人生》這本書作為路遙先生(原名王衛國)的成名作,曾於1981——1982年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在它出來沒多久便備受追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愛,隨後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在這其中,最讓人感到惋惜的莫過於劉巧珍的悲慘式結局了。
  • 豆瓣8.3《人生》:巧珍的愛情觀,註定了她愛情的悲與歡
    路遙說:「悲劇,其開頭往往是喜劇。」在《人生》這部小說中,他筆下的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就是這樣,剛開始溫馨動人,最後卻慘澹收場。在部小說中,悲劇有很多種,讓我最遺憾的便是她們倆的愛情悲劇。整部小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巧珍對於愛情的態度。她對高加林真摯、痴情、不提任何要求。在追求高加林時又表現出農村女孩難以想像的大膽和奔放。同時,在面對自己愛人時她又常常帶著一種自卑感。她對待愛情的多重態度讓我疑惑,但細細想來,這其中也是有緣由的。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說說劉巧珍的愛情觀以及這些愛情觀產生的原因。
  • 鳳凰男路遙:田曉霞是能享受的愛情,巧珍才是負責人的婚姻
    他原名王衛國,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四個弟弟、三個妹妹。貧窮的現實、眾多的兒女,讓這個家庭僅僅能維持基本生存。路遙四五歲就開始幫助家裡幹活,包括照看弟弟妹妹、尋豬草、砍柴等。《平凡的世界》裡描寫孫少安五六歲開始給家裡砍柴,母親捨不得燒他砍的柴,時間長了在院子裡堆起來規模不小的一垛,村裡人到他家串門都誇他。其實這也是路遙自己的經歷。
  • 路遙《人生》:兩個人在一起三觀貼合很重要
    路遙在《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重溫路遙經典之作人生 重新認識高加林這一複雜人物形象
    重溫路遙經典之作人生 重新認識高加林這一複雜人物形象第一次接觸路遙老師的《人生》,是在曾經的許多年前,一個冬日,外面很冷飄著雪花,那個時候我家裡還沒有電視劇,只有收音機,每天的樂子就是吃完晚飯後,坐在收音機前聽評書或者小說,我第一次聽《人生》的小說就是在收音機裡,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戲匣子」,第一次聽高加林在蒼茫的大地上吻了巧珍,吻了一個大字不識的姑娘,聽下,重點在大字不識哈,我當時就覺的那段文字很美,應該是和蒼天厚土有關的許多優美的詞彙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