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最後嫁得好的,往往都是巧珍這樣的姑娘

2020-11-17 騰訊網

路遙 | 小說《人生》

插圖:電影《人生》劇照

什麼樣的女人,才算是真的嫁得好?

是擁有很多的錢嗎?不是,就像哪怕吳佩慈為豪門公子生了三個孩子,人們也照樣覺得沒有名分的她,很可憐。

一個女人擁有錢,可以是獲得幸福的條件,但不是絕對的衡量標準,就像亦舒筆下的喜寶,哪怕擁有再多的錢,也填不滿自己缺愛的那顆心。

是和最愛的人結婚嗎?不是,就像路遙《平凡的世界》裡的蘭花,尋死覓活地要嫁給王滿銀,結果婚後的日子一天過得不如一天。

赴湯蹈火的愛雖然看起來動人,但若是深究,會發現多的是漏洞。如果深愛的人不負責,不值得,自己愛得太滿,無異於飛蛾撲火。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幸福不是嫁給一個多富有的人,也不是選擇一個自己多愛的人,而是找到了一個足夠愛自己的伴侶。

這裡的愛,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切切實實地付諸行動。

所謂的相愛,從不是一廂情願,也不是脫離現實,而是在愛情和現實中求得一個中和。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終會明白,耳聽愛情的浪漫不過是一場泡沫,用金錢堆積起來的感情只是一個空殼,和一個上進可靠的人在一起,感情才會長久。

一個嫁得好的女人,會在發現走錯了路後及時回頭,會對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及時止損。不會嫁給最愛,也不會敗給金錢,而是選擇和最合適的人結婚。

路遙筆下的大多數女人,在感情上都是歷經坎坷的,《平凡的世界》裡的潤葉被迫放棄了和自己相愛的人,《人生》裡的劉巧珍被深愛的男人所拋棄。

不過,比起潤葉的後知後覺,巧珍的頓悟來得更早一點。

潤葉在婚後對自己的老公向前很冷淡,仍對自己的少安哥念念不忘,放不下自己的執念,也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

分手後的巧珍在消沉了一段時間後,迅速了斷了之前的情絲,重新踏上了感情之旅,最後和一個合適的男人走進婚姻。

巧珍嫁得很好,不僅僅是因為對方是一個良人,更是因為巧珍可以放棄過去,及時止損。

一:及時止損,停止幻想,是巧珍的智慧

巧珍和高加林的感情,是建立的巧珍的暗戀和主動之上的。

巧珍自己沒有上過學,覺得高攀不上高加林,得知高加林做回了農民,才鼓起勇氣去告了白。

男人和女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終究是不一樣的。此時,巧珍感受到的是願望終成的夢幻感,高加林卻覺得這是一次可有可無的接受。

一個主動的女人,一個被動的男人,就這樣譜寫了一段感情的樂章。

只不過,這段音樂在前期有多動人,在後期就有多傷感。

起初的兩人,是悄悄地戀愛,可比起高加林的淡然自若,巧珍的行為已經出賣了她的心思。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的她,從來沒刷過牙,高加林的一句話就讓她改變了多年的習慣,曾經是一個穿著樸素的少女,如今出門卻會習慣性地換上新衣服。

或者,這就是愛一個人的力量,能讓一個姑娘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也能讓一個乖巧的女孩忤逆自己的長輩。

兩人戀愛的事情被傳開之後,首先反對的就是巧珍的父親,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放著那麼多有錢的男孩子不要,偏偏喜歡上了家境貧寒的高加林。

可巧珍可管不了那麼多,她已經認定了高加林,無論父親劉立本有多不滿,她也要一如既往地堅定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一個姑娘可以為了感情逆流而上?無非是因為深愛。

愛一人的時候,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他愛我像我愛他一樣多,他做的事和他給出的承諾一定會吻合。

遺憾的是,在感情遇到考驗的時候,高加林不僅沒有巧珍般的堅定,還把所有的承諾都拋在了腦後。

他後來去縣裡做起了記者,被曾經的同窗黃亞萍告白,比起前者的巧珍,後者的黃亞萍有文化,家境好。

對比之下,他選擇了後者。

曾經,巧珍因為足夠信任高加林才會選擇支持他的事業,如今,赤裸裸的現實卻狠狠地打了她的臉。

曾經,她設想著自己和高加林擁有一個小家,如今,他卻迫不及待地選擇了別人。

曾經的想法有多美好,如今的處境就有多悽涼。

不過,即使所有的預想都變成了泡沫,她也沒有選擇和高加林死磕,而是默默退出,恢復了單身一人的狀態。

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失望。

一個女人不吵不鬧的時候,就是決定徹底放棄一個人的時候。因為死心了,所以便不會和對方糾纏了,更不會奢求他回頭。

及時止損,了斷曾經的舊夢,是巧珍的豁達

失戀之後的巧珍,像換了一個人。

她是出了名的勤勞和賢惠,可是田地裡卻沒有了她的身影,一連好幾天,她都躲在自己的房間裡,獨自療傷。

回想她和高加林一路走來的感情始末,她不免覺得唏噓:

其實,看似兩廂情願的感情,一直是靠著自己的付出在維持,原來,愛一個不適合的人最後的結果居然這麼慘。

既然如此,何必為難自己?

高加林有了新歡便捨棄了自己,說明他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看得有多重要,兩人的感情經不起一個女人的介入,說明彼此之間愛情和緣分都很淺。

更重要的,兩人一開始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只不過是自己的主動讓兩人有了走進彼此的機會。

想通了這些之後,巧珍決定放棄過去,重新選擇。

一個不沉湎於過去的女人,才能擦亮雙眼更好地迎接未來,及時止損,止的不僅那個不現實的自己,還有那份不值得的感情。

所幸,巧珍及時明白了這一點,並選擇了和一個合適的人結婚。

這個人,便是同村的馬栓。

馬栓一直喜歡巧珍,但礙於巧珍之前和高加林在一起,便選擇了隱忍,如今,他看到巧珍恢復單身,便不顧眾人的非議前去提親。

在那個年代,巧珍被拋棄的事實會變成她的一個汙點,甚至,眾口鑠金,她的名譽也受到了損害。

然而,縱使如此,馬栓依然迎難而上,只為守護自己心愛的姑娘。

比起高加林的中途變心,馬栓的這一系列行徑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可靠的男人。

「我一輩子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

馬栓的這番話,道出自己的誠意,也說進了巧珍的心裡。

愛一個不合適的人太累了,走出過去的陰影,巧珍才能享受到被愛的幸福。

路遙《人生》裡的巧珍,有過轟轟烈烈的感情,經歷過徹骨寒的情傷,但她依然可以找到最好的歸宿。

如果舊人不值得,不合適,就應該放棄,否則,承受痛苦的是自己,承擔後果的也是自己。

巧珍這番感情哲學,值得每個女人學習。

誠然,幸福不幸福,從來都是自己選擇的,只有及時了斷過去的不幸,才能迎來今後的新生。

真正嫁得好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她們不會在一段錯誤的感情裡一蹶不振,而是選擇及時止損,放了對方,也成全自己。

巧珍固然深愛高加林,但當他發現對方不值得愛的時候,果斷放了手。

她是有底線的,不會一味委屈求全,因為她知道,感情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如果一方的心思不在這段感情上,就算真的結了婚,也未必幸福。

女人的婚姻,成也選擇,敗也選擇。

只願我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好好愛自己,而後再去好好愛人。如果愛錯了,及時回頭,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有繼續熱愛的能力。

END

今日話題:

你曾經愛過一個不可能的人嗎,最後怎樣了。

來留言聊聊你的故事吧。

相關焦點

  • 路遙《人生》巧珍:最後嫁得好的,往往是有這4個特徵的姑娘
    路遙《人生》第二十章作品簡介:《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於1982年在《收穫》雜誌發表,曾經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這部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創作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關於事業和愛情的、選擇的悲劇。
  • 路遙成名作《人生》: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悲劇,陌生又熟悉
    當時一看這書名,第一反應是「這書名好俗啊」「這年頭誰都動輒想談一談人生,人生豈是一本書就能談的」,但當我看到作者是路遙後,還是抱著敬畏之心翻開了這本書。旁邊的朋友看到我翻這本書後,非常中肯地說「《人生》這本書不錯,很好看的。」經她這麼一說,我對《人生》這本書的閱讀興趣陡增,迫不及待地讀起來。幾天後,我將《人生》讀完了,並深以為然這的確是本難得的好書。
  • 解讀路遙與「劉巧珍」的故事——《人生》不為人知的原型故事
    《人生》中的巧珍,肯定讓大家印象深刻,就算現在回想起巧珍,也會覺得她很可憐,哀嘆一聲造化弄人。書中的人物往往是有生活原型的。根據文學創作原理,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它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以生活中的某個人為原型,再綜合同類人,經作家重新塑造成一個新人。
  •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初次品嘗路遙先生的文字還是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強烈推薦了路遙先生的一部作品——《人生》。暑假期間,閒來無事,獨自賞讀。不曾想,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盪氣迴腸。時隔十多年,再次拜讀,竟有不一樣的收穫。
  • 路遙《人生》裡的劉巧珍:太懂事的女生,往往都是這種結局
    他們的這段感情,我一開始就不看好,所有的主動都是劉巧珍,這個女生把自己倒貼給高加林卻還不自知,我看到的只有劉巧珍的付出,看不到高加林的愛。一.感動不是愛高加林失業在家,為人生感到迷茫,是劉巧珍讓他看到了人生的一絲光亮。
  • 路遙《人生》:巧珍嫁給馬栓,揭露一條很現實的婚戀觀
    書評:路遙《人生》 作品簡介: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於1982年在 高加林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一心嚮往外面的大世界,自然抵不住這樣的誘惑,思來想去,他選擇和農村的女友巧珍分手。 他沒有否認過對巧珍的愛,但是他覺得,巧珍和自己不適合。 如果他一輩子都留在農村當個農民,那麼他跟巧珍結婚再合適不過了。
  • 路遙《姐姐》:貌美心好的姐姐卻難逃《人生》中劉巧珍的感情結果
    《姐姐》是作家路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在1981年第1期的《延河》上,後收錄在路遙的小說集《在困難的日子裡》。故事講述的是「我」的姐姐的戀愛故事。全文雖然只有7623字,但結構完整,節奏緊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讀後令人感動感嘆,《姐姐》的內容似有路遙成名作《人生》的一些影子,尤其是姐姐小杏的戀愛故事與《人生》中劉巧珍的感情故事還有點相似。
  • 路遙的《人生》當年為什麼這麼火?看過這些你就知道了……
    《人生》(中篇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正是因為這部中篇小說的出版與被改編成電影,路遙變得名噪一時:上世紀八十年代,幾乎沒有幾個不知道路遙的。路遙為啥能這麼火?當然——與這部作品有關,但又不是什麼作品都能火,所以還得從作品說起。首先,和作品切中的要害有關。
  • 路遙《人生》:被愛情傷害的巧珍,給女人一個重要的警示
    :電影《無問西東》劇照 人生海海,緣聚緣散,無論和誰在一起,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個謎。 路遙的《人生》,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張克男在一段感情裡卑躬屈膝,結果換來的是對方的是移情別戀,劉巧珍為了自己所愛的人犧牲頗多,等來的卻是對方的一聲對不起。 然而,面對這些,他們倆的態度卻是出奇地一致:及時抽身,忘記過去,趁機轉彎。
  • 路遙《人生》:沒有不後悔的選擇,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那一年,他失業被迫回家務農,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落,難過卻還要討好讓自己失業的人。那一年,他失業在家,故意拼命工作折騰自己,不曾想卻遇見了一位好姑娘,她熱情、善良,讓他疲倦的心得到安慰。但人生的意外總是突如其來,他正高興事業愛情雙豐收時,被人檢舉工作走後門,遣送回鄉,新戀情也遭受現實的迎頭一棍,分了手,回到家,昔日戀人已嫁為他人婦,痛苦遺憾後悔也已來不及。他擁有過,也失去過,他就是高加林,路遙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
  • 路遙《人生》:美麗善良的劉巧珍能過上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嗎?
    ——柳青這是出自柳青《創業史》中的一段文字,被作家路遙引用在自己的小說《人生》的開頭處,用來說明和提醒年輕人,走好人生關鍵處幾步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以此來作為開頭,討論一下路遙《人生》作品中的劉巧珍這個比較特殊的人物。
  • 路遙《人生》:巧玲用三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活法
    如果兩個人門不當戶不對,那麼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連最基本的共同語言都不會有,又如何能過到一塊去呢?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在一段感情裡,比門當戶對更重要的,往往是愛情。 如果沒有愛情作為基礎,即便兩個人再合適,也很難會做到相互尊重和包容,更難做到夫妻同心,攜手前行。
  • 我們都是人生路上的跋涉者-《人生》路遙
    最後又回到村裡當農民,因為有人舉報他「走後門。」感情方面也是一次次被命運捉弄。從開始不願接受劉巧珍,害怕被一輩子綁在這片土地上。到後來看到巧珍的好,慢慢接受農民的身份,愛上巧珍。偏偏又得到去縣裡工作的機會,遇到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有知識,家庭情況好,也能帶給加林更好的機會。經過糾結,加林放棄了巧珍和亞萍在一起。
  • 在《人生》中,劉巧珍慘遭高加林「拋棄」,最後無奈嫁給了他
    《人生》這本書作為路遙先生(原名王衛國)的成名作,曾於1981——1982年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在它出來沒多久便備受追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愛,隨後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在這其中,最讓人感到惋惜的莫過於劉巧珍的悲慘式結局了。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敘述了他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變化過程,展現了一個時代背景下艱難選擇的悲劇。
  • 路遙《人生》:對於男人來說,為什麼初戀如此難忘?真實答案在這
    高加林以農村為起點,兜兜轉轉好幾圈,最後又回到了原點,最後淪落到一無所有的地步。這其中的悲劇,其實就是關於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不僅在事業上選錯了,在愛情上更選錯了。 他的教師職位被頂替以後,農村姑娘巧珍勇敢表白,當時的高加林正值低谷期,加上性格懦弱不懂得拒絕,便默認了這段關係。
  • 路遙《人生》:兩個人在一起三觀貼合很重要
    路遙在《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王新智 | 心裡有個「劉巧珍」
    《人生》中那個美麗淳樸的鄉村姑娘「劉巧珍」而喜愛上作家路遙,成為他的忠實讀者和堅定的崇拜者。電影《人生》熱播時,我是一名高三學生,即將面臨改變人生命運的高考。父母都是農民,不懂得給我灌輸多少大道理,但他們望子成龍的願望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我也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鯉魚跳龍門」,不再「吃圓顆糧食」,而是成為拿著紅本本買米麵吃的城裡人。有了遠大理想,我並沒有更加努力地學習,反而背著老師看完了小說《人生》,還不顧課業緊張,和幾個同學偷偷跑去看了電影。
  • 路遙的《人生》:巧珍敢於追求夢想,更加勇敢地面對現實
    在很多讀者看來,他們覺得巧珍的命運值得同情,因為她給了他最真摯的愛和加林孤獨時的關懷,結果,高加林進入縣城後,他無情地拋棄了她。是的,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也是是這樣想的,那時候,我很年輕,我覺得加林就是「陳世美」,每個人都不喜歡他。
  • 鳳凰男路遙:田曉霞是能享受的愛情,巧珍才是負責人的婚姻
    二路遙人生的命運不算好。1966年,路遙考上了中專,陝西石油化工學校。本來就可以走進「城裡」,離開農村了,可惜文革來了,學校要武鬥,路遙失去了當城裡人的機會。他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家鄉,成了一個返鄉青年,這個和《人生》裡的高加林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