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問今千載,滄桑何處是故鄉

2021-01-18 國風書苑

人生是一場行旅

相同的春溫秋肅,不同的山重水複

一樣的世路風霜,別樣的人情文章

數十寒暑,綿長而短促

心頭滄桑,溫馨又蒼涼

又近端午,想起了千年前那幽遠一問

顧盼遠近,和詩人審視著故鄉的滄桑

又近端午,想起了千年前端午節裡那幽遠的一問

唐詩裡那個端午節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唐 殷堯藩《同州端午》

歲月無情,風霜漂白了烏黑油亮的鬢髮

那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

而今已是銀髮垂肩的蒼顏老人

從出走到歸來

中間已經隔了三十五個端午節了

看到有陌生人到來,故鄉的兒童很好奇

就跑過來,熱情詢問:

來我們這裡,老人家,您有事嗎

詩人回答說:我這是回故鄉啊

小傢伙們很好奇:

哦,您是路過啊。那您的故鄉在哪裡呢

羈旅生涯,會有一種寂寞:日暮鄉關何處是

悵然間是游離失所、眼神中唯四顧蒼茫

漂泊歸來,另有一種漂泊:笑問客從何處來

滄桑感有百感交集、心底裡是五味雜陳

漂泊歸來,另有一種漂泊,叫笑問客從何處來

故鄉的內核是情結

人生如果抽象成一天

家是來處,也是歸宿

生命依然還原為一生

故鄉是來處,也是心的歸宿

胡馬依北風,因為北風裡有故鄉的味道

越鳥巢南枝,因為南枝上離故鄉更近些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遊子如風箏

鄉愁則是那根看不見、剪不斷的線

蔣介石先生彌留之際

他在病榻上給家人交代身後事

「......死後棺不落地,暫厝臺灣慈湖,

等時機成熟歸葬大陸......」

生在大陸,根在大陸

歸葬大陸,才是歸宿

多少遊子的墳,遙望故鄉

多少遊子的心,向著家邦

葉落歸根,人同此心

夢縈魂牽,眉頭心頭

我多想再回到家鄉

故鄉是生命的起點

無論顯貴還是平民

人人都希望最終能回歸

讓人生的軌跡終成為圓

于右任先生的銅像面朝大陸

一如他《望故鄉》所寫: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望故鄉》

于右任先生,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晚年,身在中國臺灣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終未如願

右任先生的這首《望故鄉》發表於1964年11月10日。當日,先生在臺北謝世

人們便把他《望故鄉》一詩當作遺囑

先生遺體被安葬在臺北最高的觀音山上

並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頂峰(中國東南諸省最高峰)豎立起一座面向大陸的半身銅像

右任先生終於了卻了登高遠眺故土的心願

感情真摯沉鬱的《望故鄉》

是先生眷戀大陸家鄉的哀歌

晚年,隻身羈留臺灣,故土之思、黍離之悲

才有了《望故鄉》這刻骨銘心之作

一首觸動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讓多少炎黃子孫懷鄉思國之情溢於言表

是的

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

故鄉,天地之間最最溫暖的地方

故鄉情思 時空無恙

故鄉的情思

從大唐那個端午走來

鄉思走過歷史的滄桑

遊子的愛戀

從寶島玉山頂峰走來

鄉愁飛越山水的守望

想起故鄉

佳節思親,登高遠望

故鄉可以讓身心安睡

故鄉可以令靈魂安放

故鄉,天地之間最最溫暖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國學兵團 | 端午節賦
    生前死後三千載,總把沙原作故鄉。六日落黃塵遠接天,龍盤虎踞夜無眠。殘軀雖老神威在,一覷豺狼盡膽寒。七一道風鞭一道痕,群芳謝後見精神。姑娘笑我蒼顏老,我有天心不染塵。八英雄一別隔三年,猶憶沙風夜月寒。屬意秋聲傳我意,穿林撫葉最須憐。
  • 【北方詩詞文苑第76期】端午節專輯
    和端午北方佳人屈子離騷不盡冤,龍舟粽葉有餘還。汨羅江水深情湧,天問九歌傳世間。端午感懷楊再利悽雨悲風逐夏涼,每逢端午亦憂傷。家家簷下插蒲草,只為驅邪不問香。  屈原老真含悲抱恨汨江投,社稷興亡不在憂。歲月沉沉千載過,可知浪上舞龍舟。
  • [古韻今和] 第6期主題:端午(第二輯)
    張躍發端午雨後彩旗揚碧沙,萬人兩岸不歸家。鑼鳴鼓擊龍舟起,千槳齊揮激浪花。陳水寶端午次韻李白龍舟競渡吊懷沙,千載菖蒲掛萬家。秦殿楚臺何處是?姜麗萍庚子端午,聞同事家屬為獄警,因抗疫六月方能歸家,有作清陰又覆岸邊沙,稚子相思問到家。長策初成心事定,歸來紅透石榴花。蔣正華端午謀生外出到長沙,佳節今逢倍念家。
  • 賀知章《回鄉偶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玄宗天寶二年十二月,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年已八十六歲,距離他少年離開家鄉已經五十多年了。詩人在年老之際置身熟悉又陌生的故鄉環境,心頭無限感慨,寫下了《回鄉偶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聲音》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到故鄉即勝利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到故鄉即勝利》,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這期節目,請在下方留言。回鄉偶書•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古語有言: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一位唐代詩人能活到耄耋之年,簡直可稱為長壽達人。放在今天比百歲老人還百歲,理應舉家相聚同歡慶,孝子賢孫齊繞膝。
  • 《禹甸宏聲》——八端午節專刊
    一炬成灰千百載,懷沙帷幕憂傷。離騷 此曲訴衷腸。民生為夙願,美政記滄桑。菩薩蠻·端午文/徐聰智  彩絲纏臂蘭芳浴。菖蒲美酒龍舟逐。艾粽四飄香。有人獨自傷。 歡聲盈九宇。忠骨知何處。擊節唱離騷。祭魂醉素毫。
  • 「詞曲拔萃」何必讀,今古籍。無須問,滄桑易
    滄桑燒歲月,捶打真鋼鐵。今酒碰三盅,當酬鶴髮翁。點絳唇·獻給抗洪救災英雄作者/趙永衡祈盼陽光,哪知淫雨天天下。何時方罷,齊把龍王罵。民族和諧,四海傳佳話。誰懼怕,搶修堤壩,魚水情無價。訴衷情·教師詠嘆自度曲作者/金夜(蘭州)教書傳道數十年,可嘆鬢毛斑。辛勤揮汗勞作,桃李競爭先。
  • 情系端午,詩詠長歌|日照詩詞學會端午專題詩詞選
    漁家傲•「齊魯詩詞之鄉」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舉行書香粽情•詩頌英雄城市書房端午詩會 水榭書房聽海曲,太公故裡迎端午。纏粽繩長牽細雨。童感悟,黎民百姓傾情吐。一卷詩書千載許,復興圓夢尋新路。凝聚國魂多壯舉。英雄語,初光先照宜文旅。
  • 【壺泉文苑】║ 端午節專輯
    【詩歌】五色線▢ 譚四四端午這天。娘,或妻會給我和孩子們的手腕。拴上一根五色線寓意平安。可闢邪不像其他人。我從不捨得在雨天丟掉時間久了。感覺,它就生了根第二年端午。換時我總是提醒妻剪的時候,輕點。她又給種上了一根七律端午感思▢ 眾一悵望瀟湘涕淚多,卻秦興楚總難和。縱橫皆賴蘇張策,進退遙聞屈子歌。問鼎才亡周社稷,揭竿又換漢山河。賢愚千載憑誰問,空向江天逐逝波。
  • 端午同主題詩歌 詩香部落 0183
    路漫漫,其修遠,舉步狂濤酒中長吟天問,至今音韻不休汨羅江的浪潮拍打龍舟,迴響著楚辭的跌宕和那顆心的鏗鏘波濤裡湧出醉裡重生的三閭大夫再飲千斛,仗劍劈雲,救我炎黃 汨羅江伸出一支水蓮,承接這一壇用憂患久釀的雄黃一瞬間開出的露珠上,有強烈的陽光映照峨冠博帶長鬚廋骨目光炯炯
  • 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 天馬故鄉行,濃濃端午情
    天馬故鄉行,濃濃端午情 2020-06-24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學明|鄉關何處
    |千載風流披圖可鑑|鄉關何處,我覺著這四個字不只是鄉愁問題,它是一種追問,他是一種對生命的追問。我每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想念我的故人想起我的故鄉。|鄉關何處|一方面是我小的時候在故鄉裡的往歲舊事,這就是追尋那個時候的那種清歡當中的快樂。另一種題材就是文人雅士,逍遙於山林間有點隱逸味的題材。這兩個題材雖然是一土一雅,但是都是一個方向,在我內心深處這就是要一定要踏上"返鄉"之路,找回我自己的故鄉,回到故鄉。
  • 與端午節風俗有關的8首古詩詞 古人眼中的端午是這樣的
    ⑸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系臂,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禦邪祟災瘟,人們稱之為"長命線"。一說這五彩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     ⑹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 五月五過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划龍舟划龍舟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 【雲天社@湖南分社】合輯:風停了,雪還在掩蓋故鄉的滄桑
    我問:「沒人買?」她說:「這裡的攤位太偏僻,又沒有熟客,哪有人前來?」她說完長長的嘆了一口悶氣。我往前望去,見有一攤位空著,就幫她把菜搬了過去。因為前面來往人多,客人順便購買,很快便賣了許多菜。可是,當我下午下班前來,卻見妻又把菜擺在原來的攤位上。她眼眶溼潤,愁眉苦臉地站著。我覺得奇怪,問:「怎麼又搬回這裡?
  • 今日端午節,欣賞十首與端午有關的詩詞,感受古人過端午的氣氛吧
    又到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可以與中秋節、除夕齊名。因為只要一想到端午節,童年一切關於這個節日的美好記憶就會浮現在腦海中,嘴角便會露出微笑,心中也是快樂欣喜的。記憶中家鄉的端午節,是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和盼望的節日,所有人在這一天都忙忙活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