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第一部-後梁、唐前傳(李茂貞演繹,存在感最弱的大神)

2021-01-10 一頁子

年度加班工作掙五鬥米,恰逢元旦家人團聚,有些懈怠了,不好意思。

今日主講五代前傳中存在感最低的猛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就是現在的西鳳酒主產地鳳翔。

前文講過貞猛人是小富即安的打,有點類似民國時期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固守一地,持續經營。

當然李閻又稍有區別,貞猛人雖然不太主動擴張地盤,但是他的鳳翔可是衛戍區,距離長安幾十公裡,絕對的天子之門戶呀,用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形容他絕不為過(此三官職名稱,可以理解為首都的三個區委書記,這個區委書記可是和一般地市委書記行政同級別,正廳級,但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發展前途不可同日而語的),還是先回顧貞猛人人生歷程。

貞猛人人生歷程

1、地方牙兵起家,年少投身河北藩鎮,鎮守河北陝西交界處,恰逢黃巢起義,進入帝都長安勤王,作戰勇猛,一戰成名,晉升【神策軍指揮使】,這個可是了得的職務,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唐朝有素有南衙十六衛、北衙十軍之威(隋唐建有府兵制,各州道均有民兵宿衛,稱之為兵農合一,寄兵於農,十六衛中的十二衛統領全國府兵,每逢戰事由皇帝指派十二衛統領戰鬥,其餘四衛是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負責帝都安保工作、唐後期南衙十六衛受文臣武將幹涉較多,皇帝居中調度難度增加,故逐步設立北衙禁軍直接由皇帝統領,北衙禁軍又分各個分支有羽林軍、龍武軍、神武軍、神策軍、神威軍,其中神策軍戰鬥力最強,由皇帝最信任宦官統領封官「神策軍中尉」,宦官頭目給自己找的副手就是神策軍指揮使)。所以貞猛人晉升神策軍指揮使,那可是皇帝和貼身宦官把身家性命相託了。這裡請注意,貞猛人從編外人士,猛升為警衛團團長,走的可是上層路線或者上層宦官路線,一步登天,接近權力核心了,雖然是保鏢編制,但是隨便一下放就是位極人臣崗位了。所以不要鄙視領導的司機、保安、助理、秘書甚至保姆之類的,他們可是你鹹魚翻身的中介或者下一步的封疆大吏。

北衙神策軍騎射

2、貞猛人位極人臣的時刻到了,唐僖宗的大齡玩伴宦官田令孜因痴饞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家的鹽田稅賦,要搞老王,被老王拉著沙陀李克用猛揍了一把,貞猛人作為保鏢天團,誓死護衛,博得唐僖宗最高信任,直接外派鳳翔節度使。成為毗鄰帝都長安的第一節度使。

五代十國人物圖

3、貞猛人剛有了自己地盤可是忘了挖井人,開始挑釁中央了,唐昭宗覺得我哥唐僖宗剛給你加官封地,屍骨未寒,你這恩將仇報,開始敲打他,之後貞猛人率領自己的西鳳大軍PK幾年前自己統帥的神策軍戰友,都是自己的下屬,貞猛人毫無懸念的勝利,唐昭宗只能隱忍不發,草草安撫了事。

4、貞猛人開始圍繞著鳳翔小地盤一點點擴張勢力,先是和李克用為了河中老王繼承人之爭開戰、又於朱溫爭奪唐昭宗挾天子權力開戰,無一不輸。只能老實消停跟閻錫山一樣,中原大戰失敗後,窩在山西苦心經營了。

李茂貞墓陵

5、朱溫稱帝後,既是因為不服氣也是因為唐皇帝保鏢出身,世受皇恩,自封為岐王(岐山臊子麵那個地方),左右逢源,被後梁、後唐、後蜀來回欺負,默不作聲,最後以本家叔叔的身份稱降後唐莊宗李存勖。

貞猛人告訴他後來牙兵兒人生起步低,就要投機,善走上層路線,不一定多高端的路線,只要忠誠搞好服務即可有翻身機會,還告訴他們外界翻江倒海、河東河西來回交替,要持守在核心身邊,不圖大謀,安保一世。一定要低調做人悶聲來CAI。

相關焦點

  •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我初次讀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覺得幾十年的時間便有這麼多政權犬牙交錯,白雲蒼狗一般的輪轉,很複雜。但是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五代十國並不複雜。五代,是指中央政權的五次更迭。十國,是指地方上存在的十個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 換一個角度看唐末,「五代十國」只是以宋朝為視角的歷史書寫方式
    唐宋之間是五代十國,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王朝史觀。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歷20年的時間基本上結束了唐末以來的中原亂世。《舊五代史》以中原五朝——梁唐晉漢周為正統,以十國和周邊民族的興亡為輔,此後,這就是我國對這一段歷史的標準敘述方式,即使後來歐陽修重撰《新五代史》也是如此。宋朝如此書寫歷史,從中原王朝的視角來說並沒有錯,且宋朝本身的正統便源自梁唐晉漢周五朝,證明了五代是正統,那麼宋朝當然也是正統。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很多人既然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也對五代十國沒有太多的了解。鑑於此,我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五代十國。等到大家搞清楚這一內容後,可能心裡就會多少明白些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了。
  • 五代十國時荊南國那麼小,為什麼沒被幾個大國吞併?
    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卻有一條「小魚」活得自由自在。這條「小魚」面積很小,卻成為十國之一,這就是荊南(或稱南平)。要知道,五代初期,割據河北北部的燕國,割據陝西西部的岐國,面積和實力都遠遠強於荊南,都沒有資格列入十國。
  • 五代十國之後梁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在短短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 各地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都想嘗嘗坐皇帝的滋味,也為我們演繹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可笑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開五代先河的後梁。
  • 「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五代十國的形勢是怎樣的?
    (五代十國形勢全圖)這是關於「五代十國」的記憶順口溜,簡單概括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下面就依次解讀一下這首順口溜究竟說的是啥,這樣就能幫助大家更加深刻的記憶五代十國的歷史了!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直到唐僖宗這個昏庸的傢伙胡作非為之後,直接給了朱溫帶領黃巢軍推翻唐、建立後梁的理由。在朱溫建立後梁之後,當時唐末的另一支起義軍李克用一直不服,但是崇尚武力的李克用一直不是朱溫的對手。但是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就比較厲害了。他在父親死後,立志推翻朱溫這個對手,步步為營苦心經營,終於推翻了後梁,建立了後唐。
  • 五代十國亂世歷史2.後唐
    一個朝代開國時所取的國號很重要,不良人中提到的一樹李花並不是李唐正朔,而是被李唐賜國姓為李的沙陀人李克用及座下的各子,後唐這個國號不知道是李存勖等為了中興大唐還是為了獲取統治的合法性,但是十國中的南唐純粹是為了蹭熱度改國號齊為唐。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這話是錢穆在《國史大綱》裡寫的話,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刻是兩兩晉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
  • 五代十國君主世系圖,53年時間,五代共換了八姓十四君
    建立者大多是唐末藩鎮軍閥和藉助鎮壓唐末起義而崛起的新軍閥,他們自擅兵賦,迭相吞噬。907年,河南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朱溫曾是黃巢起義軍的同州防禦使,後叛變倒戈。脫胎於唐末藩鎮割據的後梁王朝,一直都未能順利統一北方地區,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明爭暗鬥貫穿王朝始終。李克用是突厥沙陀部首領,憑藉沙陀鐵騎和素稱豐饒的河東地區,成為朱溫稱霸中原的最大勁敵。
  • 五代十國的前蜀和後蜀,它們有什麼關係?
    五代十國後蜀的知名度,與同時代的南唐相比有天壤之別,雖然兩國的後主都是風流才子(南唐後主李煜,後蜀後主孟昶)。很多人知道後蜀,往往是因為花蕊夫人。後蜀被北宋滅亡後,孟昶攜愛妃花蕊夫人北上汴梁。趙匡胤久聞花蕊夫人美色,就用一杯毒酒殺死孟昶,霸佔花蕊夫人。
  • 「五代十國」之十國的興亡更替,歷史詳細匯總,趕快收藏(二)
    吳越國歷經五代國君,共計國祚七十二年,最後一個國君錢弘俶是在公元978年被宋太宗邀請到開封去約談,吳越國滅亡。閔國開平元年,後梁太祖朱晃封王審知為閔王,為閔國太祖。公元925年,王審知長子王延翰即位,為閔國嗣王。公元926年,王延翰建立閔國。閔國總之一句話也是亂得不行,各種兄弟手足殘殺。
  • 五代十國時期的「河朔三鎮」,為何沒有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
    自「安史之亂」結束後,藩鎮便成為了困擾當時唐朝的一大頑疾。當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絕大多數的藩鎮,實際上都處在唐王朝的控制中。但在這中間也有例外,這個例外便是割據於黃河以北地區的「河朔三鎮」,即魏博、成德與盧龍三鎮。歷史上的「河朔三鎮」,屬於唐王朝同安史叛軍妥協的一個產物。
  •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的「鑄錢競賽」到底有多瘋狂?
    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它的開頭有太多的血淚與悽惶。五代十國時期和中國歷史絕大多數亂世一樣,但又有所區別。這個時期,不光延續著殘唐的那些令人肝腸寸斷的悽惶的《三吏三別》和《賣炭翁》的故事。更有令人毛骨悚然、史無前例、慘絕人寰的黃巢起義以人肉做為的軍隊糧餉的人性盡喪的種種罪惡。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
  • 五代十國時,楚國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嗎?
    五代十國是個天崩地裂的大亂世,各種王朝非常多。但是真正有能力統一天下的,其實就是幾個較大的王朝。其中最有希望統一的,自然就是中原王朝,也就是五代的梁、唐、晉、漢、周,畢竟這些王朝掌握著相對優勢的資源。需要說明的是,在五代早期,後梁並沒有統治山西與河北(北部),這裡是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地盤。
  • 「三分天下」VS「五代十國」:漢唐兩朝滅亡後的割據局面有何不同?
    但仔細來看,它們分裂的方式明顯不同:東漢之後魏、蜀、吳三分天下,唐亡之後卻有五代十國諸多政權的並立和更迭。(五代十國是指從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期間存在的諸多政權,五代指在中原立國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十國指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閩、南漢、北漢、楚、荊南十個割據政權。)五代十國政權雖多,但是存在的時間都不長,最短的後漢只有四年。
  •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中有一國在北方,並與遼國南侵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時,五代十國正式開始。由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